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探讨煤矿安全标志应用的有效性,运用文献综述法,结合矿工认知安全标志的6个阶段,总结归纳出27个煤矿安全标志有效性影响因素。根据来自4个煤矿258份矿工调查问卷,利用因子分析法,建立煤矿安全标志有效性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在确定3个层次的指标权重的基础上,对各影响因素的重要度进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刺激性对煤矿安全标志的有效性影响力最大;心理惯性、安全标志设置位置和辅助文字对其有效性影响较为显著。优化煤矿安全标志设置,改善安全培训和管理,有助于提高安全标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为培育良好的核电厂运行阶段安全文化,通过分析核电厂运行特征,总结已有的核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构建核电厂运行阶段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价值观、行为、系统和环境4个层次,并细分出13个二级指标和61个三级指标;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指标之间的非独立性和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关系,提出一种基于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法(DEMATEL)以及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相结合的综合方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结果表明:该方法结合调研数据,可得到核安全文化评价指标权重,并甄别出改善核安全文化的关键在于决策层的安全意识、以身作则等指标,为核电厂运行阶段安全文化的培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飞行员安全能力是飞行员排班、机组搭配、掌握飞行员安全状态的重要依据,为客观、准确地对飞行员安全能力进行评价,对安全管理能力内涵进行了界定,找到了评价飞行员安全能力的4个二级指标,共17个三级指标。后来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对各影响因素的影响力进行排序,确定了指标的综合权重。综合考虑飞行员安全能力各影响因素之间的不确定性、模糊性,采用集对分析方法(SPA)进行评价。最后将集对分析法和网络层次分析结合构建的评价模型运用于某航空公司飞行员安全能力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评价复杂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主体行为风险,根据行为风险特点,从行为主体、组织行为、项目管理目标等3个维度,全面识别该阶段的主体行为风险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分析对比相关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IFAHP),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利用直觉模糊加权平均(IFWA)算子,集结群决策下的定性和定量指标评价信息,构建IFAHP主体行为风险评价模型,并通过运行算例检验其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模型充分考虑了行为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专家评价模糊性,用其最终得到的行为风险等级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航空公司安全管理体系(SMS)建设效果和质量,全面考察了影响SMS成效的各类因素,以提高SMS评估模型的有效性.采用融合主观和客观的组合权重法(G1法和变异系数法)求得各级指标的权重,并基于模糊综合评估法,使用三角模糊隶属度函数,构建SMS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以某航空公司为实证对象,求解模糊评判矩阵,并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和加权平均量化法得到该航司SMS有效性的评估等级及量化分值.结果表明,基于G1-变异系数的组合权重法能得到更科学合理的指标权重,各类指标中管理因素和人的因素占有相对重要的权重.某航司SMS有效性评估整体结果良好,但在安全结果类因素方面仍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航运公司安全营运管理的决策科学性,需要对其安全营运管理的有效性进行过程跟踪评价。基于安全管理的运行过程与安全结果 2种评估指标,提出2种指标相结合的安全管理有效性评价模型。在熵权法(EVM)和层次分析法(AHP)计算的基础上,通过一致性检验确定有效性评价体系指标的权重。提出以组合赋权法确定优化权重数值。经案例应用,得出某航运公司安全管理有效性评价定量化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当前该公司安全管理体系中操作管理是安全管理绩效的关键,而人力资源方面和管理体系方面的改善措施需要与之协调。  相似文献   

7.
将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主要评价指标组成模糊物元,同时各开发利用阶段作为物元的对象,以各项评价指标及其相应的模糊量值构造复合模糊物元,运用层级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计算其欧化距离相似贴近度.通过广东省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验证了该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分析当前在役化工装置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从风险分析到措施"的建立安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的新思路。探讨综合应用事故树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并建立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确定指标权重的具体方法,使评价指标的建立及指标权重的确定更具有科学性。通过具体的化工装置安全评价指标建立及其权重确定的过程,介绍该方法的具体应用,不仅适用于在役化工装置的安全评价,也适用于其他系统的安全现状评价。该评价指标体系既能查找出装置中存在的具体安全隐患,也能给出装置总体安全性评价结论。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特种个体防护用品(装备)生产制造许可及安全标志管理的发展阶段,分析了特种个体防护用品(装备)安全标志管理的重要作用,最后指出在目前安全标志使用中仍有欠缺,需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0.
现有的硫化矿自燃倾向性综合评价方法多样,且无统一的标准。以矿样的常温氧化增重率、自热点和自燃点3项指标为关键判定因子,结合CRITIC权重分析法和TOPSIS综合评价法,对硫化矿自燃倾向性进行综合判定。采用CRITIC权重分析法,综合考虑指标内的变异性和各指标间的冲突性,得到3项指标的权重,通过TOPSIS综合评价法计算评价对象与理想对象间的距离,对硫化矿自燃的危险性进行排序。运用该判定方法对国内某金属矿山的10个代表性矿样的自燃倾向性进行综合判定,比较了多个硫化矿矿样的自燃危险,得出10个矿样自燃倾向性从大到小为10#、2#、6#、1#、7#、3#、5#、4#、8#、9#,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为改善人员密集场所易造成拥挤踩踏的问题,对安全标识现场管控人群的有效性进行研究讨论,选取了4个典型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标识布设方案进行评估。首先用模糊德尔菲法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用层次分析法划分了指标权重,最后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4个方案做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人员密集场所中安全标识的使用能够有效管控人群流向,避免人群对冲情况的发生,而安全标识显著度、理解度和受众感知度的增强能够使人群管控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探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阐述了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中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密切关系。以构建1个有效管理安全信息为目标,从安全信息的界定,安全信息的分类。安全信息的管理绩效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产生背景,目的意义。构建步骤进行了较详细的探讨,为开发基于Internet企业安全信息共享和安全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安全投资决策优化模型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安全投资决策是安全生产决策的重要内容。企业生产系统的安全投资 ,是生产成本的组成部分 ,合理地安排投资项目 ,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安全效果和经济效益。当安全投资额度不能完全满足投资需求时 ,不同的投资组合导致系统安全效果差异较大。分析了生产系统的安全效果与费用的关系 ,根据系统的安全需要确定投资项目费用 ,将安全投资项目通过系统安全要素与安全效果直接挂钩 ,建立了安全投资决策的目标规划模型 ,确定了合理的安全投资组合 ,使有限的安全投资取得最佳的安全效果。通过一个案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可作为企业确定安全投资项目和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安全管理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区域生态安全演变机制与过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提出基于隐患因素的区域生态安全概念,阐述了隐患因素的作用机制:触发传递机制越弱,控制响应机制越强,系统安全状态相对最好;触发传递机制越强,控制响应机制越弱,系统安全状态相对最差;触发传递机制越弱,控制响应机制越弱,系统安全状态中等;触发传递机制越强,控制响应机制也越强,系统安全状态中等。根据突发性隐患因素与渐发性隐患因素作用的动态变化,基于安全科学的“R-M”基本理论,分析了区域生态安全渐变—突变过程,渐变正相变过程,渐变—突变的突变过程,渐变—突变的正相变过程,突变过程,正相变过程。最后总结生态安全渐变和突变的方法研究,并提出进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预防由安全注意力衰减引起的虚假安全问题,构建员工安全注意力衰减模型。采用多主体建模法并基于Netlogo仿真平台,分析个体因素、管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员工安全注意力水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确定的情况下,员工安全注意力水平主要受熟悉程度和安全意识的影响。同时员工安全注意力水平对管理者的危机意识有反馈作用。安全信号强度、频率、员工对安全信息的期待和任务难度以及管理者的监督有效性,均影响员工安全注意力水平。在企业安全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企业应该考虑如何有效控制上述调节因素并提高员工安全注意力水平。  相似文献   

16.
基于Multi-agent的矿工情绪稳定性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由矿工情绪稳定性水平低下引起的不安全行为问题,基于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和多主体建模与仿真(ABMS)的方法,构建矿工情绪稳定性水平提升模型。通过调节班组协调程度、组织公平程度、安全心理培训水平、受教育程度、个性特征和作业环境舒适度,在NETLOGO仿真平台上分析矿工意志强度、情绪安全倾向度以及管理者领导能力对矿工情绪稳定性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矿工的情绪稳定性水平提升系统是一种典型的复杂适应系统,矿工情绪稳定性水平是各主体属性相互作用的结果,作用程度存在差异。因此,煤炭企业应考虑各种因素,通过控制和改善各主体的行为以提高矿工情绪稳定性水平。  相似文献   

17.
可靠性理论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公共安全体系从系统可靠性的视角,综合运用可靠性方面的知识,构建公共安全系统混联模型;进而将可靠性分配理论与故障树分析方法相结合,根据系统安全目标的要求,确定混联系统的第一层次各单元事件的可靠性目标值,对构成各单元的各个下属单元采取最小工作量可靠度分配方法,从而建立系统中各单元可靠度再分配量化模型。通过建筑物火灾引起人员伤亡事故实例,详述系统各单元可靠性分配的计算过程。研究表明,可靠性理论可以成功地应用到公共安全领域;使系统在给定的目标值条件下达到系统的安全性优化,实现了公共安全保障效能,减小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当前安全生产规制政策的总体效果与强度,弄清安全生产规制政策的改进方向,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提高监管的有效性,有必要对安全生产规制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在总结分析安全生产规制效果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多因素、多层次的安全生产规制总体效果评估指标体系,主要由安全生产规制体制、安全生产规制的内容及方式、规制政策的可靠实施、被规制者特征等4个一级指标及所属14个二级指标构成。借助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数学方法,构建安全生产规制总体效果模糊定量评估模型。利用该模型试算中国1991—2001年间安全生产规制总体效果,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但该模型是不完美的,其不能搞清楚各因素变量与规制效果之间存在的具体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 Integrating safety climate research with signaling theory, we propose that individual perceptions of safety climate signal the importance of safety in the organization. Specifically, we expect that three work-related organizational practices (training effectiveness, procedure effectiveness, and work pressure) relate to the broader risk control system in the workplace via individual perceptions of safety climate as a broad management signal. Further, we expect this broad management signal interacts with a local environmental signal (co-worker commitment to safety) to amplify or diminish perceived system safety effectiveness. Method: In a field study of oil and gas workers (N = 219; Study 1), we used mediation modeling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work-related organizational practices, perceived safety climate, and perceived safety system effectiveness. In a field study of railway construction workers (N = 131; Study 2), we used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ing to explore the conditional role of co-worker commitment to safety. Results: We found that training effectiveness, procedure effectiveness, and work pressure predicted perceived system safety effectiveness indirectly via perceived safety climate (Studies 1 and 2) and that these indirect paths are influenced by co-worker commitment to safety (Study 2). Conclusions: Findings suggest that perceived safety climate is driven in part by work practices, and that perceived safety climate (from managers) and co-worker commitment to safety (from the local environment) interact to shape workplace safety system effectiveness.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he insight that training, procedures, and work pressure are meaningful predictors of perceived safety climate as a signal suggests that organizations should be cognizant of the quality of work-related practices for safety. The insight we offer on the competing versus complimentary nature of managerial safety signals (perceived safety climate) and co-worker safety signals (co-worker commitment to safety) could also be used by safety personnel to develop safety interventions directed in both areas.  相似文献   

20.
安全标准化建设是近年来我国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但标准化达标工作进展并不顺利。笔者以安全生产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为指导,提出了采用信息化手段解决企业在安全标准化建设中出现手段不足、成本过高、工作繁琐而效果不明显等难题的方案。分析了信息化系统的设计原则和业务流程,建立从安全标准化远程辅导、在线自评、现场考评到达标企业监管的安全标准化监管信息系统。列举了系统的核心功能与价值,并通过在监管单位和企业的应用实践,验证了系统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