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撞了白撞”未被采纳 “撞了白撞”的说法未被刚刚通过的道路交通安全法采纳,对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敝的,法律规定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法律还规定,有汪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法律还规定了机动车一方惟一的免责条件:交通事故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一切为了百姓利益——《道路交通安全法》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法凸显以人为本 《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碰撞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该条款体现出新法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过程中采纳了过错推定原则,但是又同时规定了:如果机动车一方能够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交通规则,本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可以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从立法上否定了“撞了白撞”的说法,既体现出法律的尊严,又体现立法者对生命的关爱。  相似文献   

3.
对“撞了白撞”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公布前后有关“撞了白撞”被否决的宣传对交通安全不利。“撞了白撞”的演绎存在片面性 ,“撞了白撞”被否决的宣传不符合自然科学规律 ,存在理论上的误区。人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 :获得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并非获得了交通安全保障 ;行人、非机动车等交通“弱者”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交通“强者”。对法律、法规的宣传 ,既要讲究法律原则和社会道德准则 ,也要讲究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正在路上开车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因为除了需要你手脚配合协调之外,还需要集中注意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稍不留神就会出现意外!比如,如果你撞了一个正在闯红灯的行人,责任应该怎么划分呢?保险赔不赔呢?或者是否应该赔钱呢?今儿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以来,行人与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有上升的趋势,体现在行人横穿道路时不守规定,行人把责任推给司机的同时,却把悲伤留给自己。 应该说,法律对作为交通弱势群体的行人是呵护有加的,只要不是行人的过错.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如果机动车与行人都能严格遵守交规,就不容易发生磕磕碰碰的事,这正是法律所寄望的。  相似文献   

6.
<正>日前,据济南历城交警大队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1至4月历城辖区发生的8起涉及行人、自行车的死亡事故中,因横穿马路导致身亡的就有6起。2016年4月14日,当天济南历城区接连发生两起行人被撞身亡事故,均为老人被货车撞击导致。当天凌晨3点30分左右,济南历城交警大队接到报警后赶往荷花路桃园加油站附近的事故现场。到达现场后,民警见一名像是拾荒的老  相似文献   

7.
记得一年多前,正当“撞了白撞”成了交通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社会上机动车骤增,榕城机动车道不断拓宽,将不少人行道改道作非机动车道,致使非机动车全部上人行道通行,非机动车驶上人行道,行人走路安全存在隐患。很多老人和孕妇都有这样胆战心惊的经历:无声无息的电动车猛地撞到后腰上!市区几乎没有一条街道可以让残疾人畅通无阻,广告牌、标志牌、电线杆使行人通行的空间所剩无几。这引起了人们的再度关注。  相似文献   

9.
问我父亲因喝醉酒,在路上行走时被车碰了,花去医药费一万多元。调解时,对方说我父亲喝醉了酒,只同意赔偿40%,我们不同意。《道路交通安全法》不是规定,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吗?  相似文献   

10.
问:我父亲因喝醉酒.在路上行走时被车碰了,花去医药费一万多元。调解时,对方说我父亲喝醉了酒,只同意赔偿40%。我们不同意。《道路交通安全法》不是规定,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吗?  相似文献   

11.
1、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社会上机动车骤增,榕城机动车道不断拓宽,将不少人行道改道作非机动车道,致使非机动车全部上人行道通行,非机动车驶上人行道,行人走路安全存在隐患。很多老人和孕妇都有这样胆战心惊的经历:无声无息的电动车猛地撞到后腰上!市区几乎没  相似文献   

13.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给我国道路交通管理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但与此同时,在适用这部法律时也出现了许多难以适应的问题。特别是在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第(二)项时出现了种种误区。 误区一:《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第一款第(二)项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对此很多人的理解不一,在这样的事故发生后,是叫机动车驾驶人负事故的全部责任呢还是机动车驾驶人负全部民事赔偿责任。笔者经调查,有的在事故处理中就一刀切,一有这样的事故发生,均认定机动车驾驶人负全部责任。  相似文献   

14.
李迪兵 《安全》1994,(4):22-22
安全撞尺,常用于桥式起重机作终端限位装置的配件,它对保证桥式起重机的安全运行,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作者在检测检验过程中,发现有的单位由于安全撞尺的安装和选用不当,对桥式起重机的正常运行,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其主要表现有下列三种形式:一是采用点接触式安全撞尺。这种形式的安全撞尺与终端限位开关接触时几乎没有滑行距离,一旦撞尺与终端限位开关接触,限位开关只能起到瞬时断电的  相似文献   

15.
武某在极短时间内被撞了两次,先撞武某的肇事车辆趁着夜色逃之夭夭,后撞到武某的肇事车辆撞到人后赶紧报警。至警方赶至现场时,伤者已经死亡。那么到底是谁致使武某死亡?后撞武某的肇事车辆驾驶史称:他撞到武某时,武某已经死亡了;武某的妻子却说,当时她坐着丈夫踩的人力三轮车后座,可以证明不存在两部车撞她丈夫,更不存在另一部车肇事逃逸的事实。可见,报警者谎报另一部车逃逸,显然是在逃避事故责任。 阴谋?诡计?真相?安溪交警终于拨开了层层迷雾……  相似文献   

16.
为预防碰撞类事故,提高驾驶安全性,构建一种以避撞减速度为评价指标的主动避撞模型(DAC)。模型以车辆避撞时所需的最小减速度为系统阈值,将驾驶者的制动延迟时间定为1.2 s;针对不同危险场景下的临界避撞条件,提出以α为目标参数的避撞报警算法;并通过仿真,初步分析DCA模型与时间模型(TTC);然后利用模拟驾驶仪等设备进行DCA模型和TTC模型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避撞过程中DCA模型与TTC模型都具有良好的预警能力,但在避撞率和及时性方面,DCA模型分别比TTC模型提高了5.4%和1.02 s。  相似文献   

17.
同样的事故理赔结果却相反一个人开车被另一辆车撞了,他可能无需付出一分钱,却也有可能要掏钱赔给对方;同样是一个人开车撞上了违章的行人,他可能得不到保险公司的赔偿,也可能拿到一笔不小的赔偿金。  相似文献   

18.
同样的事故理赔结果却相反 一个人开车被另一辆车撞了,他可能无需付出一分钱,却也有可能要掏钱赔给对方;同样是一个人开车撞上了违章的行人,他可能得不到保险公司的赔偿,也可能拿到一笔不小的赔偿金。  相似文献   

19.
读者之声     
近年来,三明市的主要街道为了拓宽街道,提高车辆的通行能力,纷纷将原有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护栏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在地面上施划交通标线。这样一来,道路宽敞了,车辆的通行能力提高了,堵车现象少了,可是无形中却增加了安全隐患。车辆、行人不各行其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不按道行驶,机动车在非机动车道上随意停放,行人在机动车道上随意  相似文献   

20.
一、1月8日,漳州市南靖县丰田镇境内319国道丰田大桥路段,闽F40630中型厢式货车撞上行人及3辆无牌摩托车,造成行人3人死亡,3人受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