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2 毫秒
1.
诸城市旅游地学资源丰富,包括典型的地质剖面、恐龙等古生物化石、地貌景观等。本文详细介绍了诸城的地学旅游资源,并对其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作为未来国家的栋梁和青年的主力军之一,目前研究生的生态素养整体水平对我国未来几十年生态文明建设水准特别是社会整体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随机问卷调查为路径,以江苏大学在读研究生为研究对象,以性别、年龄、专业类别、教育程度和生源地为划分依据,以探析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研究生的生态素养现状。结果显示:不同类别研究生的生态素养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性别、年龄、专业类别对研究生生态素养具有一定的影响。而教育程度和生源地对研究生生态素养具有明显影响,其中博士生生态素养明显高于硕士生;省会或一线城市生源地学生生态素养明显高于地级市生源地学生、县城或城镇生源地学生、农村生源地学生,地级市生源地学生和县城或城镇生源地学生生态素养基本无差别但两者又明显高于农村生源地学生生态素养。这表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或家庭经济状况)对研究生生态素养的水准具有重要影响。另外,研究生整体生态素养较好,但部分研究生严重缺乏生态环境道德责任感。因此,为切实进一步提升研究生整体生态素养,政府、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周围同学等各方需形成一股合力,承担起其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以便更好地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生态文化价值的整体水平对我国未来几十年内生态文明建设水准中扮演着关至关重要的角色。本研究以随机问卷调查为路径,以江苏大学在读研究生为研究对象,以性别、年龄、专业类别、教育程度和生源地为划分依据,进而探析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研究生生态文化价值观的基本现状。结果显示:性别、教育程度和生源地对研究生的生态文明素质水平具有明显影响。相比而言,男生的生态文明素质水平明显高于女生,博士的生态文明素质水平明显高于硕士,不同生源地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水平按省会或一线城市、地级市、县城或城镇、农村依次明显递减。这表明:性别角色和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和/或家庭经济状况)对研究生生态文明素质水平塑造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数据的高效获取和信息的实时提取,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区域生态安全研究领域和地学过程研究领域的瓶颈和难题。在对案例研究区——重庆忠县地区TM卫星遥感数据进行波谱信息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人机交互目视判读解译和模型模拟自动信息提取等多种有效技术和方法,实现用遥感影像数据对山区县域生态环境系统安全因子体系中的3个主要因子:土地覆被、水土流失强度、植被盖度等进行数据提取,并用GIS技术对这些指标因子数据进行空间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尺度山区县域生态环境系统安全评价指标因子数据提取与地学分析的技术和方法难题。通过GIS空间分析,揭示出忠县部分生态安全因子的时空分异特征,为山区县域生态环境退化评价和生态恢复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尝试。  相似文献   

5.
对无定河流域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在其下游SJGT河段发现夹有古洪水滞流沉积物的全新世剖面。古洪水SWD厚度30 cm,含有微薄平行层理,且直接覆盖在东汉文化层之上。古洪水SWD粒度以粉沙为主且分选良好,磁化率低,具有与2012年洪水SWD相似的沉积学特征,是全新世大洪水地质学记录。对东汉文化层OSL测年显示,古洪水发生在1 900~1 700 a B.P.。运用HEC-RAS模型法恢复其流量为15 460 m3/s。同时用相同方法和水文参数模拟了2012年洪水洪峰流量,与水文站实测值误差为1.0%,说明参数选择与洪峰流量恢复合理准确。将古洪水水文数据加入实测洪水与历史洪水序列中,建立万年尺度洪水洪峰流量与频率关系,将百年一遇、千年一遇洪水由外延转变为内插,提高了洪水频率分析的精度。研究结果对无定河流域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等设计洪水提供了重要水文资料。  相似文献   

6.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线性加权法构建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资源进行综合评分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该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内容丰富,世界级2处,国家级4处,省级8处,整体科学价值极高;十渡园区和白石山园区的地质遗迹资源丰度高于主要其他园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园区和石花洞园区的地质遗迹类型最为鲜明、突出;整个地质公园蕴藏丰富的地学旅游资源,依托这一资源优势,可将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科普科研基地和世界知名地质科普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有关长江研究的热点与发展动态,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资料来源,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及TDA软件,对1900~2012年长江研究文献的发文量、国家、机构、作者、期刊、学科、关键词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研究大致分为3个阶段:初步发展时期;探索时期;快速发展时期;(2)中国发表的关于长江研究的论文最多,国外主要国家及机构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3)中国科学院是国内长江研究的主要机构;(4)国内外十分关注地质学、环境科学、水资源和气象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地质遗迹多样性保护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河北省地质遗迹分布特点地质遗迹是地球在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 ,由于多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地学自然产物 ,具有珍贵性、罕见性、科学性和不可再生性等特点。河北省地处华北地台中部 ,由于其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地质演化过程中 ,形成了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1.1类型多样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和《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中确定的保护内容和分类标准 ,河北省较有价值的地质遗迹共五大类、44处。( 1)对追溯地质历史具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的典型层形剖面、岩性岩相剖面 ,典型的地质构造剖面等地质遗…  相似文献   

9.
北京大学中国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是在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和国家教委的支持下 ,于 1 993年 1 2月成立的跨院系、跨学科的文理结合的研究机构 ,是国内高校中成立最早的可持续发展综合研究机构。参与中心的校内单位有 :环境科学中心、遥感技术应用研究所、城市与环境学系、地质学系、地球物理学系、经济学院、法律学系、社会学系、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工商管理学院、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人口研究所和生命科学学院等十几个系所。中心主任为叶文虎教授。中心成立以来 ,结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省部级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综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试论长江中游防洪减灾的工程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长江中游洪患自古乃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数百年来不得治愈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做到对症下药。从洪患形成的地学环境分析和数百年抗洪经验总结来看,行洪不畅,泥沙淤积和长期以堵为主的抗洪方式是长江中游洪患得不倒根除的主要。疏-疏水和疏水是根治长江洪患的唯一出路,开辟分洪河道,疏沙淤垸降和蓄水分洪是长江中游共减灾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沂蒙山地质公园保留了丰富多样的地质遗迹,特别是科马提岩、新太古代至古元古代多期侵入岩、中国最早的金伯利岩型金刚石原生矿和新构造运动形成的特征地貌,它们见证了区内漫长的地质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国际地学意义。地质公园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也极为丰富,是地质科普和观光游览的胜地。本文总结了地质公园的资源类型,并以最新的世界地质公园操作指南为依据,剖析了沂蒙山地质公园申报和建设世界地质公园的可行性,进而提出了建设高水平世界地质公园及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克服利用统一分类模型难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分类精度的问题,为土地利用/覆被定性、定量信息的提取提供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提取方法,将分层信息提取法和基于知识规则的信息提取方法相结合,基于对南京市都市区的土地利用时空特点和研究区TM影像数据中各地类波谱信息的分析,结合了地类提取指数模型、DEM数据、城市建成区边界等,充分利用地学先验知识,设计了一套土地信息分层提取的流程,对土地利用信息进行了提取。利用该方法对2012年南京市都市区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信息提取的总体精度达到了88.67%,Kappa系数达到了0.85。实践证明,基于知识与规则的土地利用信息分层提取方法提取精度较高,适用性强,对其他地区的土地利用/覆被信息分类提取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湘江湖南段洪水灾害综合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湘江湖南段河流沿线地区为例,基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的基本原理构建了洪水灾害综合风险值计算模型,即综合危险度和综合社会经济易损度的叠加。利用研究区全球数字高程模型(GDEM)数据、1971~2007年地面气象站观测数据和2008年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等,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地学方法,得到包含高风险区、较高风险区、中等风险区和较低风险区4个风险等级的洪水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洪水灾害危险度最高的地区集中分布在湘江下游沿岸的湘阴县和长株潭地区;综合社会经济易损度最高的地区为人口密集的市区;湘阴县、长株潭三市和衡阳市市区危险度和易损度均较高,为洪水灾害高风险区。研究结果可为风险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量化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黄山以花岗岩峰林地貌为主,其独特的资源禀赋给黄山发展带来了强劲的动力,同时也给黄山地质遗迹、世界遗产的管理和保护带来了一定挑战,因此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的开发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黄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和管理都取得了较快发展,在资源保护和开发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做法。本文选取黄山世界地质公园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地质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三个方面,总结了黄山世界地质公园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办法和措施,进而为该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一是建立投融资机制,二是保护和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是尝试设立地学研究中心并配套相应研究基金。  相似文献   

15.
从地学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看长江分蓄洪区建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分蓄洪区是平原防洪的一种重要措施。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长江中游地区共规划分蓄洪区14处,其中荆江分洪区、洪湖分蓄洪区和杜家台分洪区为国家确定的重点蓄滞洪区。随着长江上游三峡等一系列大型电站的兴建,中游堤防加固工程的实施,长江中游仍需要200×10\+8m\+3分蓄洪区。基于地学规律和长江中游目前的 防洪形势,从有效的防洪功能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考虑,建议取消荆江分洪区和其它一般分蓄洪区,仅保留洪湖分蓄洪区和杜家台分洪区,重点建设洪湖分蓄洪区。建议按照“梯级化”和 “垦殖和养殖区”进行洪湖分蓄洪区规划和建设。  相似文献   

16.
试论土地复垦学在环境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复垦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土地科学和环境科学的重要分支。本文从土地与环境关系的角度,阐述了土地复垦的必要性,并从土地复垦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等方面论述了其在环境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如何更有效率的发挥不同层次高等教育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作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根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对新型城镇化的表述,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人口指标、产业指标、生态环境、城乡统筹四个角度建立一个新型城镇化指数,然后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不同层次高等教育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指数的影响。计量结果表明:(1)在东部地区硕博研究生层次的高等教育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溢出效应远好于对中西部地区;(2)在中西部地区本专科层次的高等教育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均好于东部地区;(3)在西部地区非全日制高等教育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更大。为此本文建议:第一、东部地区应该加大对博士研究生层次的高等教育投入力度,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更多高层次人力资源保障;第二、加强中西部地区域内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为高层次人才发挥对新型城镇化的溢出效应提供物质基础,逐步缓解在该地区人力资本对新型城镇化的集聚效应大于扩散效应的问题;第三、根据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相匹配的原则,适度增加中西部地区特定本专科专业招生规模,以提升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为中西部地区储备人力资本;第四、根据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存量相对薄弱、产业层次结构不高的特点,邀请中东部高校对西部地区开设网络教育课程,以发展适合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特点和城镇化进程的非全日制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西南石漠化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石漠化是西南岩溶山地脆弱生态系统发生的土地退化。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中国西南岩溶山地喀斯特石漠化的科学内涵、成因、发展过程、评价指标及防治机理等。土壤和植被是岩溶环境中最为敏感的自然环境要素,可能是石漠化过程的主要自然成因,而以土地利用为表现形式的强烈人类活动为驱动力;石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即人为过程→生物学过程→加速的地学过程。石漠与石漠化,二者属于完全不同的范畴,不同空间尺度的石漠化评价应有不同的评价指标、标准和石漠化生态基准的多样性,以便为石漠化的演化研究及生态重建起一定的参考作用。鉴于石漠化现象在我国现实中存在的客观性、在理论概念上的模糊性及在生态治理中的急迫性,有必要加强石漠化在不同时空尺度下的驱动机制研究,特别是人类驱动力的研究,加强原生岩溶生态系统和受损岩溶生态系统运行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旅游体验学基本范畴理论揭示了旅游节庆与旅游体验学基本范畴的特征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旅游节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型,从重构惯常生活世界、营造旅游世界和旅游活动设计注重社区居民与旅游者互动三个方面提出了旅游节庆发展的新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贵州山区石灰土侵蚀及石漠化的地质原因分析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石灰土是广泛分布于亚热带喀斯特山区的一种非地带性土壤,近几十年来,位于西南喀斯特分布中心的贵州石灰土地区石漠化扩张速度明显加快,已经对该地区数千万群众的基本生存条件构成严重威胁。从地质学角度详细分析这一地区石灰土土壤侵蚀和土地石漠化的形成原因,分析结果表明:石灰土本身的矿物学特征和基本理化性质较好,并不是造成土壤侵蚀和石漠化的主要原因。石灰土成土速率慢,土壤允许流失量小;作为土壤营养库的富含有机质和矿质养分的表土层一旦被剥蚀,土壤结构迅速退化,土壤侵蚀愈演愈烈;喀斯特独特的二元结构和地形地貌是石灰土侵蚀的主要影响因子;石灰土与基岩之间缺少风化母质的过渡,岩土界面的土壤侵蚀是石灰土侵蚀的重要特征;这些因素才是导致石灰土地区土地石漠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