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Cd在植物体内的转运途径进行了综述。二价金属离子与重金属Cd离子竞争特异性离子通道会影响植物对重金属Cd的吸收,这种影响与植物基因型、土壤溶液金属离子的种类和浓度密切相关。重金属Cd在植物根部完成木质部装载后需要通过木质部和韧皮部进行长距离运输,但重金属Cd趋向于在植物根部积累,仅有一小部分会转移运往地上部。Cd的螯合形态对植物耐受性和区域化影响尚待进一步明晰和阐明。  相似文献   

2.
选取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和亚硫基二乙酸(TDGA)两种有机稳定剂药剂,研究其对焚烧飞灰重金属的稳定化效果。实验表明,焚烧飞灰浸取液中重金属浓度依次为:Zn (124. 2mg/L) Pb (27. 98mg/L) Cu(15. 29mg/L) Cd (7. 68mg/L) TCr (1. 16mg/L),重金属Pb、Cd、Cu超出标准;在用EDTA和TDGA处理的稳定化样品浸出液中Pb、Cd、Cu、TCr的浓度随着有机螯合剂投加量的增加而减小,并且TDGA的处理效果优于EDTA;在TDGA投加量相同,且浸取剂p H在3到9的范围内时,随着p H的升高,Pb、Zn、Cu、TCr的浸出浓度逐渐减小,其中p H升高对Cd的浸出浓度影响较小;若有机螯合剂溶液与飞灰搅拌均匀,液固比的增加对螯合反应没有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水培条件下,采用需硫型植物甘蓝型油菜"沪油15"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在不同硫(S)浓度下,硒(Se)与镉(Cd)协同作用对油菜幼苗生理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无S存在条件下,5 mg/L的Se与20 mg/L的Cd的毒性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低S(9 mg/L),正常S(48 mg/L)条件下,S对Se与Cd交互作用下的毒性无显著的抑制作用;高S(720 mg/L)条件下,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且明显抑制了油菜对Se与Cd的吸收。研究S和Se交互对油菜幼苗Cd毒害的缓解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提出更切实有效的缓解Cd污染问题的方法,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体健康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验室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处理水平下Cu、Cd、Hg单一及其复合污染对少根紫萍叶绿素及脯氨酸浓度的影响。经观察分析,培养4天后,各处理组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受害症状。同一浓度处理水平下,单一重金属污染对少根紫萍叶绿素的生态毒性效应为Cd>Cu>Hg。复合污染中Cu+Cd和Hg+Cu+Cd对叶绿素的影响则表现为协同作用;Cd+Hg复合浓度≤6.0+4.0mg/L时表现为拮抗作用,复合浓度>6.0+4.0mg/L时表现为协同作用;Cu+Hg复合浓度≤0.4+4.0mg/L时表现为协同作用;复合浓度>0.4+4.0mg/L时表现为拮抗作用。随处理浓度的递增,脯氨酸含量均表现出一显著抗性峰,而后下降。  相似文献   

5.
赵雪梅 《青海环境》2011,21(2):94-98
文章通过实验对青海湖裸鲤鳃组织细胞在不同浓度梯度Cu2+条件下的体外培养,即Cu2+浓度分别为国家渔业水质标准的5倍、10倍、20倍和40倍,分别为0.05mg/L、0.1mg/L、0.2mg/L和0.4mg/L,了解Cu2+对裸鲤鳃细胞生长状况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5倍国家水质标准浓度的Cu2+对细胞基本无影响,20倍浓度的Cu2+对细胞产生明显影响,224m in后细胞出现死亡,485min后10倍浓度细胞出现死亡,618min后40倍浓度细胞全部死亡;实验揭示了重金属铜对裸鲤鳃细胞生长状况产生的影响以及鳃细胞死亡的临界浓度。  相似文献   

6.
多效唑(PP333)常用来控制植物徒长,孔雀草穴盘育苗因夏季温度和湿度过高等原因易发生徒长,使产品质量降低.因此,采用不同浓度的PP333溶液在种子萌动前对孔雀草穴盘苗进行喷施处理,测定株高、根冠比、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筛选出最佳浓度,并研究其与对照的内源激素水平以及茎部细胞形态,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萌前期喷施10-30mg/L的PP333能安全有效地抑制植株的生长高度,增强SOD和POD活性,从而提高花卉种苗的质量及抗逆性,且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其中最佳处理为30mg/L PP333.PP333降低了孔雀草的GA和IAA含量,提高了ABA含量,抑制了孔雀草茎段细胞的伸长,从而使节间缩短,控制植株生长,提高植株抗逆性.  相似文献   

7.
在花生壳吸附剂量为1.0g、pH2.0、温度30℃、振荡速度140r/min、吸附时间360min条件下,实验研究了不同初始浓度(50 mg/L、75 mg/L、100 mg/L、125 mg/L、150 mg/L)的Cr(Ⅵ)溶液等温吸附曲线。研究结果表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符合得更好;该吸附是一个优先吸附过程;最大饱和吸附量为6.25mg/g。  相似文献   

8.
在无菌条件下研究了伯克氏菌对镉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及初生幼苗耐镉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伯克氏菌D54能在含500mg·L^-1Cd的培养基中正常生长,显示出极强的耐镉能力。在50 mg·L^-1的镉胁迫下,接种伯克氏菌能显著提高水稻种子的萌发率,但在其他镉处理下,接种伯克氏菌对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接种伯克氏菌对水稻种子的发芽指数没有影响,但在10 mg·L^-1Cd处理下,接种伯克氏菌能显著提高水稻种子的活力指数和初生幼苗的根长、根表面积、根尖总数和耐性系数。接种伯克氏菌对初生幼苗的芽鲜重无影响,但能显著提高根鲜重。在50 mg·L^-1和100 mg·L^-1的高浓度镉处理下,接种伯克氏菌对根系生长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室内沙基培养法测定白三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株高、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硫酸钠对白三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白三叶在硫酸钠作用下随着浓度增高,发芽势、发芽率、株高、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均表现出下降趋势,对白三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表现出抑制作用,而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表现出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以红碧桃花粉为试验材料,用花粉离体培养法,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固体培养法以探讨不同培养条件对红碧桃花粉生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宜的基本培养基成分为15%蔗糖+100mg/L硼酸+0.7%琼脂;不同温度贮藏下的花粉生活力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均呈下降趋势,0℃下降最慢,20℃下降最快;添加0.2mg/L 6-BA后花粉萌发率最好,而硫酸锌对红碧桃花粉萌发的作用效果不明显,有利于花粉萌发的其他因子浓度分别是Ca2+ 20mg/L、Zn2+ 0.06mg/L、NAA 4.0mg/L.  相似文献   

11.
刚毛藻对Cu、Fe、Zn的耐受与污染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刚毛藻对Cu、Fe、Zn的耐受情况。实验设计了3种重金属的浓度,分别为00、.5 mg/L1、.0 mg/L、2.5 mg/L、5.0 mg/L、7.5mg/L1、0 mg/L的培养液,培养期间观察记录刚毛藻的长势,测定藻类生物量及叶绿素a的含量变化,研究藻体对模拟水中3种重金属的去除动态及实际去除效果。结果表明,3种重金属在低浓度(0.5—2.5 mg/L)时藻体长势较好;浓度达到5mg/L时开始出现毒害现象,表现为叶绿素a含量下降趋势;浓度达到7.5mg/L以上时藻体死亡。水体中有效Cu、Fe、Zn浓度较低时,藻体对3种重金属去除效果较好,较高浓度时由于毒害作用使其对3种重金属的去除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2.
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镉诱导黄瓜幼叶Cd—MT的产生,并应用Dot—ABC法检测了30种来自天水不同区域植物的MT含量,初步确定它们的重金属污染情况。结果表明,CA—MT浓度与环境诱导浓度呈显著正相关,Dot—ABC法检测的植物金属硫蛋白的最低含量为16mg,并初步估测了其中10种植物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本法具有特异、简便和灵敏的特点,可用于农产品镉金属污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污泥土地利用中重金属铜污染地下水的潜在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通过土柱淋溶实验来研究堆肥污泥土地利用后重金属铜的溶出性,以及对地下水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去离子水相比,模拟酸雨(pH=4.5)会使土壤中Cu的淋溶强度增加,并更能促使其向下迁移。经长期淋溶后发现,淋出液中铜的浓度呈现有起伏的递减趋势,最高峰浓度达到0.0702mg/L,远低于地下水Ⅲ类标准(1.0mg/L),污泥土地利用后Cu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格药柃硬枝扦插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NAA、IBA对格药柃硬枝扦插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适当浓度的外源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可显著提高格药柃硬枝扦插繁殖效果.其中用1000mg/L质量浓度的吲哚丁酸溶液速浸5min插穗,其生根率可达76.67%.  相似文献   

15.
对宝鸡千河河道11个监测点底泥的OM(总有机质)、TN(总氮)、TP(总磷)和重金属(Pb、Zn、Cu、Cr、Cd)含量进行了监测,评价了该河道底泥营养盐和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底泥中OM浓度为1.25~8.48g/kg,TN浓度为0.14~1.92g/kg,TP浓度为0.41~1.02g/kg;营养盐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该河段底泥有机指数总体上处于清洁水平,但部分监测点有机氮污染相对严重,应注意对外源氮的控制;重金属Pb浓度为15.1~49.1mg/kg,Zn浓度为51.1~171.9 mg/kg,Cr浓度为7.86~43.5 mg/kg,Cd浓度为0.09~0.88 mg/kg,Cu浓度为3.64~19.5mg/kg;底泥中Pb、Zn、Cd的平均含量高于陕西省土壤元素背景值;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底泥潜在重金属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146.1,存在轻微的潜在生态风险水平;底泥中Cd的潜在生态危害风险高,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6.
土壤锑污染对桑树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盆栽实验和实验分析方法,研究了土壤锑(Sb)污染对桑叶品质的影响,揭示了桑树对土壤锑的耐性机制。在土壤中分别添加三价锑15mg/kg、40mg/kg、80mg/kg、120mg/kg、160mg/kg和300mg/kg,以植物生长指标及生理指标为测试指标,实验周期60d。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Sb处理(<40mg/kg)对桑树生长有促进作用;随着土壤Sb浓度增高(40—300mg/kg),它对桑树产生抑制效应。但当土壤锑浓度不超过160mg/kg时,桑树对土壤锑污染有一定的耐性,其耐性指数>0.8。土壤锑污染对桑叶叶绿素含量、淀粉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影响不显著,桑叶中的锑含量随土壤锑含量的增加而增多。  相似文献   

17.
以“齐黄28”大豆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壳聚糖溶液对大豆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对大豆幼苗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促进作用的大小因壳聚糖浓度不同而表现出较大差异.在一定范围内随壳聚糖溶液浓度的升高,大豆幼苗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含量和株高均有所提高.当壳聚糖质量浓度为4g/L时,对各项指标的促进作用最明显,为最适壳聚糖浓度,但随着壳聚糖溶液处理浓度的进一步加大,则对大豆幼苗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开展鸢尾属植物育种工作,以马蔺花粉为试材,研究了蔗糖、硼酸等对马蔺花粉萌发的影响和不同贮藏方法对马蔺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硼酸、蔗糖对马蔺花粉萌发有显著影响,最适宜的花粉培养基为:蔗糖120g/L+硼酸20mg/L;花粉生活力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不同的贮藏条件对马蔺花粉生活力有显著的影响,最佳贮藏方法为-196℃干燥,耐贮藏力达365天以上,花粉形态与其萌发之间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为保证测定污水中COD数据的准确性,分析了不同浓度氯离子对污水中COD测定的影响,并对不同浓度氯离子的消除方法进行了实验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当氯离子的质量浓度小于2000mg/L时,用国标法简单准确,当氯离子的质量浓度大于2000mg/L小于20000mg/L时,用氯气校正法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20.
采用沙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NaCl胁迫对三种油莎豆品系块茎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探讨油莎豆的抗盐性。结果表明:油莎豆块茎发芽率随着NaCl胁迫浓度升高呈逐渐降低趋势,500mmol/L时发芽率为0;油莎豆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而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说明NaCl胁迫对油莎豆块茎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严重的抑制作用。该研究结果为油莎豆在盐碱地的种植、栽培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