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前言氯气是大气污染物质的一种。各种植物对氯气的抗性有很大差异。对植物叶片中氯含量变化的监测,可反映出大气中氯污染的程度和范围。植物吸氯能力的研究,国内已有报道,但是,有关青岛市绿化植物净化氯气的研究甚少。我们自1983年始,以青岛化工厂、染料厂、农药厂为重点,调查了24种受氯气污染的植物的吸氯能力,作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2.
大气污染对植物叶片硫、氯、氟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弄清陕西省和西安市的一些工厂大气污染范围和程度及其对植物的影响,我们进行了植物叶片污染成分的测定,以叶内硫、氯、氟的含量变化,监测大气中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的污染状况,同时也为植物净化  相似文献   

3.
北京化工四厂在生产金属钠和氯气净化过程中,产生大量含氯废水。七四年该厂试验成功高压静电除尘净化氯气新工艺,并投入生产,代替了过去的水洗酸干燥净化的旧工艺。不仅消除了含氯污水,产品质量也有所提高,氯气纯度可达91%,每年还可节约硫酸20吨。工艺流程:生产金属钠时,将电镀槽放出的氯气,经陶瓷管进入除尘箱,除掉尘粒30%,再进入一级电除尘室和二级电除尘室,从  相似文献   

4.
筛选抗氯、吸氯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植物都能吸收空气中的有毒物质,减少污染物的含量,从而起到净化大气、保护环境的作用。因此,造林绿化净化大气是当前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我们以昆明电化厂为对象,针对该厂受到氯和氯化氢气体污染,在污染区进行实地调查、对比栽种试验和人工熏蒸氯气等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 氯气(Cl_2)是一种具有臭味而令人窒息的黄绿色气体。在化工厂、制药厂等常有氯气污染大气的情况。它不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还能破坏森林,毁灭庄稼,影响工农业生产。在同样浓度下,氯气对植物的危害程度约为二氧化硫的3—5倍。目前主要是采取改革工艺流程,综合利用等措施。但采用这些措施仍不能完全消除环境污染。因此生物防治特别是利用植物净化大气的作用更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叶片理化指标与绿化植物净化大气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叶片背面有大量的微小气孔,植物通过这些气孔进行呼吸,因此可以净化大气中的污染物.通过对浦东新区种植的香樟、广玉兰、夹竹桃、石楠等4种常见的绿化植物叶片采样,测定其理化指标、含硫量和含氮量.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1)在4种研究的绿化植物中,叶片含硫量和含氮量较高的是广玉兰和香樟香樟吸收SO2、NOx的能力最强;广玉兰抗酸性气体侵害的能力最强.(2)植物叶片细胞液的pH值,对酸的缓冲能力与叶片中硫和氮的含量有着显著的相关性,是植物吸收、净化大气中含硫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的主要控制因素.植物叶片中pH值越高.酸缓冲能力越强.越有利于吸收大气中的酸性气体(如SO2、NOx等).  相似文献   

7.
氯气也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大气中氯气的主要来源是制氯厂、制碱厂以及利用氯制造农药、漂白剂、消毒剂、塑料、合成纤维等工厂排出的废气。氯气对人体有严重危害,它能刺激眼、鼻、喉以及上呼吸道等。当其浓度为1~6毫克/立方米时,对人有显著刺激,30~60分钟可致严重中毒;120~170毫克/立方米时,可引起急性肺水肿及肺炎;当达到3000毫克/立方米时,可迅速麻痹呼吸中枢,出现“闪电性死亡”。长期吸入低浓度的氯会引起慢性中毒,主要症状为鼻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肝硬化。对氯敏感的人接触氯气会发生皮炎或湿疹。氯气对植物有危害作用,对…  相似文献   

8.
植物对二氧化硫的净化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试用一种新方法测算植物对SO2的净化能力 植物在伤害阈值的情况下,对SO2的最大吸收强度定为净化SO2的能力。利用开顶式熏气罩对植物进行SO2慢性(低浓度、长时间)处理。达到SO2伤害阈值(5%叶面积上出现可见伤害症状)时,停止处理 根据此时叶内硫含量的增加,计算硫积累速率。从停止熏气后叶内硫含量下降(直至对照水平)的速率计算硫的转运速率。从硫的积累速率和转运速率计算叶片吸收SO2的强度 再引进生物量和生长期两个参数,就可估算地区植被年净化SO2的潜力 本研究对阔叶树(杨、柳、刺槐)、针叶树(油松、桧柏)和农作物(小麦、水稻、玉米、高粱、谷子)进行了净化SO2能力的测算 初步结果表明,此法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9.
重庆某些树种对SO2的耐性和净化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重庆市绿化树种对SO_2的耐性和净化能力,为针对大气污染的绿化树种选择和树种区域配置提供科学依据。用开顶式熏气装置对树苗进行人工SO_2处理,确定树木的SO_2急性和慢性伤害阈值剂量。根据植物对SO_2的净化能力是叶片对硫的积累强度和运转速率的函数这一原理,用熏气前后叶片硫含量的变化估算树木净化SO_2的能力。耐性大和净化能力强的树种(杉木、喜树和香樟等)可做为优先选择树种。耐性大而净化能力弱的树种(洋傀等)泡可选用。在SO_2污染程度不同的各区,宜配置相应的不同耐性和净化能力的树种。  相似文献   

10.
植物根系环境氯、硫含量对叶片氯、硫含量和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年来的报道,植物叶片含氯、硫量与大气中氯、硫污染程度有密切关系。根据叶片分析资料,可以估计大气氯、硫污染的程度和范围。把同一大气环境中各种植物叶片氯、硫含量作比较,可以用来评价植物净化大气中氯、硫污染的能力。但是,根系环境中氯、硫含量对其在叶片中的含量有无影响,叶片含氯、硫量的多寡是否会影响植物对大气氯、硫污染的抗性,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北京不同污染地区园林植物对空气颗粒物的滞纳能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张维康  王兵  牛香 《环境科学》2015,36(7):2381-2388
城市园林植物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在滞纳空气颗粒物,净化城市大气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北京市6种常见园林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气溶胶再发生器(QRJZFSQ-I)测定了不同污染地区叶片对大气颗粒物的滞纳能力,同时利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了测试树种叶片结构变化.结果表明:1在所测的树种中,针叶树种单位叶面积滞纳空气颗粒物的能力比阔叶树种高,其中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滞纳量最高,为(3.89±0.026)μg·cm-2,其次是白皮松(Pinus bungeana),为(2.82±0.392)μg·cm-2,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最小,为(2.00±0.118)μg·cm-2;2通过观察叶片微观形态结构发现,针叶树种气孔排列紧密,气孔密度比阔叶树种大,表面粗糙度高于阔叶树种,而且能够分泌油脂;3在不同污染区,相同树种叶片滞纳PM10存在显著差异,五环周围的树种叶片单位叶面积滞纳PM10能力要高于植物园的,而相同树种叶片单位叶面积滞纳PM2.5则无明显差异;4在不同污染区下,叶片结构发生了重要的适应性变化,相对于轻污染区,在重污染区植物叶片外表皮细胞收缩,叶片表皮纹理变得更加粗糙,气孔频度和绒毛长度增加.尽管暴露于重污染区植物叶片发生重要变化,但是这些植物仍然能够正常健康地生长.  相似文献   

12.
滇池内环境水生植物除磷除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前言利用在水体中培养吸收氮、磷物质速率高的水生植物,可以达到一定的净化污水中氮、磷等物质的效果。水生植物包括藻菌植物和水生维管束植物,仅常见的水生维管束植物就有100多种。在1981年出版的专著“Water Plants”中,水生植物包括28种116属,868种种子植物和5科8属154种蕨类植物。每种水生植物都有一定程度的净化作用,但可选用来净化污水的水生植物却决定于它的适  相似文献   

13.
处理生活污水湿地植物的筛选与净化潜力评价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为了建立一套科学的湿地植物筛选与净化潜力评价体系,以17种湿地植物为材料,在综合应用原有各种湿地植物筛选与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增加植物逆境酶和基质酶,对所有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7种植物的根系数量、长度、活力、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生长量、氮磷平均浓度、氮磷的积累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根系附近基质脲酶活性与磷酸酶活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净化潜力的综合评价体系,可以把17种植物聚类为3大类,第1大类净化潜力较强,包括美人蕉、芦苇、风车草、水葱、再力花、千屈菜、花叶美人蕉;第2大类净化潜力中等,包括菖蒲、花叶芦竹、香蒲、梭鱼草;第3大类净化潜力较弱,包括野芋、鸢尾、灯心草、葱兰、泽泻、花菖蒲.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探讨人工湿地中耐盐植物协同基质材料在高盐条件下净化水体的作用机理,以美人蕉(Canna indica L.)、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三种植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植物协同单一填料、复合填料,在不同碳氮比、盐度条件下,各装置对受损高盐水水质的净化效果,在对系统内植物的酶活性、植物根际与填料表面微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分析基础上探讨其净化机理. 结果表明:①当碳氮比为4∶1、盐度为15时,含碱矿渣材料的海三棱藨草装置(CW-Sc)对TN、TP、COD的净化效果最佳,净化率分别为45.38%、78.89%、50.32%. ②CW-Sc装置中植物叶片酶活性、可溶性糖、蛋白及过氧化氢酶(CAT)含量较高,丙二醛(MDA)含量较低,表明植物受损坏程度低. 碱矿渣材料协同植物可提升可溶性糖、蛋白含量及保护酶的活性,增强湿地植物修复受损水体的效果. ③碱矿渣材料电镜扫描(SEM)结果表明,海三棱藨草装置中碱矿渣材料对微生物的挂膜效果与其他装置差异显著. ④CW-Sc装置中植物根系微生物和填料表面微生物群落的丰度、多样性和结构分布状况较佳,碱矿渣材料可有序优化装置内微生物结构分布,协同发挥菌群优势;植物根际革兰氏阴性菌、杆菌比例显著提高,使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逐渐适应盐胁迫,提升微生物蛋白质直系同源基因簇(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s of proteins, COG)功能的丰富度,强化湿地中污染物的降解效果. 研究显示,在高盐条件下耐盐植物海三棱藨草协同碱矿渣材料能够提高湿地系统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可为近海、滨海高盐水生态修复提供一定参考依据与理论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周小华  李昆志 《环境工程》2019,37(7):104-107
为研究湿地植物净化硝态氮(NO_3~-)的效果及吸收机理,以风眼莲、美人蕉2种常用湿地植物为实验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2种植物在模拟农田水体中对NO_3~-的去除率与质膜H~+-ATPase活性及其与14-3-3蛋白的互作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凤眼莲对NO_3~-的去除率高于美人蕉,其根尖质膜H~+-ATPase活性、叶片中硝酸还原酶活性均大于美人蕉。质膜H~+-ATPase活性影响植株NO_3~-的吸收能力,表明质膜H~+-ATPase参与了植物吸收NO_3~-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冬季植物的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选用25种冬季湿地植物进行了污水净化潜力筛选试验,并在综合应用原有湿地植物筛选与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增加植物逆境酶和基质酶指标,对试验植物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测试植物的根系长度、活力、叶片丙二醛含量、生长量、氮磷浓度、氮磷的积累能力、根际基质脲酶活性与磷酸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采用建立的净化潜力评价体系将测试植物聚类分为3大类,第1类净化力强,植物种类有水芹、油菜、灯芯草、虎耳草、德国鸢尾、桂花和花菖蒲,第2类净化力中等,植物种类有羽衣甘蓝、金盏菊、撒金珊瑚、女贞、红甜菜、杜鹃和大叶冬青,第3类净化力弱,植物种类有白菜、五月菊、月季、金鱼草、麦冬、葱兰、熊掌木、矮牵牛、小叶冬青、香石竹和红继木.  相似文献   

17.
植物叶片中氯、硫含量与叶龄和季节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植物不仅可以美化环境,净化大气,减少和防止污染,而且也可以用来作为监测环境污染、评价环境质量好坏的有效手段之一。植物受污染后,体内的生理指标及化学成分含量也会随之改变,进而会从形态上表现出不同的受害症状。分析叶片污染质含量借以监测环境和评选抗污植物等在国内外已有许多报导。虽然叶片污染质含量是受许多因素影响,但相对来讲,植物叶片的污染质含量比空气中污染质的浓度稳定。植物对环境中各种  相似文献   

18.
环境生物学     
点和特征、水生植物的种类及其特性。最后介绍了应用植物净化方法的净化系统的净化反应机理和净化效果,以及在发展中国家水环境净化中的应用。图7表3参24(朱建国译)X171 .52(X)l仍215添加碳酸钙对土壤中锡形态转化与玉米叶片锡组分的影响/周卫…(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农业部植物营养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土壤学报/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一2(X)1,38(2)一219-225环图S一4 采用土壤培养,盆栽试验及连续提取测定等方法研究添加碳酸钙对外源锅在棕壤中的转化与玉米叶片锡组分的影响乙与不加碳酸钙处理比较,添加碳酸钙处理土壤交换态锅含量显…  相似文献   

19.
试论城市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土地处理系统简介1. 土地处理系统的组成土地处理就是在人工可控的条件下污水投配到上地上,通过土壤-植物系统自然地完成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净化过程,达到设计所要求的净化程度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这种处理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净化污水,同时还可利用污水中的水肥资源促进农作物、牧草、树木的增产,而且还可节省能源。  相似文献   

20.
藻华聚集的环境效应:对漂浮植物水葫芦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适应性强、生物量大的水生植物来净化污染水体,已成为目前水体生态修复的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然而,在夏季蓝藻水华严重聚集的水体,藻华聚集后对水生植物的生理生态影响及其环境效应,尚缺乏系统研究.本研究以水葫芦为代表,模拟在高温阶段(水温WT25℃)、水华严重聚集时,对水葫芦的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揭示蓝藻水华聚集后造成的浅水生态系统中水生植物消亡的深层机制,并为减轻藻华聚集对水生植物的不良影响、充分发挥水生植物的水体净化功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藻华聚集会很快消耗掉水生植物根区内的溶氧,呈现缺氧状态(DO0.2 mg·L-1);植物根区内ORP出现明显下降现象,实验进行1 d后低于-100 m V,实验结束时达-200 m V,水体呈现强还原环境.与对照相比,根区内p H值低0.7个单位.藻华细胞在死亡、分解后释放大量的无机营养盐于水体中,植物根区内的NH+4-N含量比对照实验中高102倍;较高的NH+4-N含量(平均为45.6 mg·L-1)加之缺氧的协迫作用,导致植物机体受到破坏,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严重下降.叶片的平均净光合速率仅为对照的0.6倍,实验结束时其光合速率Pn为3.96μmol·(m2·s)-1,而同期对照实验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为22.0μmol·(m2·s)-1;叶片蒸腾速率仅为对照的0.55倍,至实验结束时其蒸腾速率为1.38 mmol·(m2·s)-1,同期对照实验的叶片蒸腾速率为7.61 mmol·(m2·s)-1,表明藻华长期的聚集对植物产生了不可逆的伤害作用.在实际生产中,要避免蓝藻的严重堆积和快速消亡,以减轻藻华暴发对植物的伤害,充分发挥植物的水体净化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