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达到对填埋气进行加工的下游生产流程的要求,需要对填埋气进行净化,特别是要求总硫体积分数脱到1×10-6甚至0.1×10-6以下。使已经粗脱硫的填埋气依次经过铁系颗粒段和改性炭系颗粒段进行精脱硫,实验结果表明:总硫(包括无机硫和有机硫)体积分数能够脱到0.1×10-6以下。  相似文献   

2.
日本需要的原油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其中大多是中东的高硫油。60年代,在原油进口量增加的同时,带进日本的硫量也大大增加,从而出现了硫氧化物引起的污染,见图1。时至60年代中期,随石油带进日本的全部硫量已达到每年200万吨,也就是说,若这些石油全部燃烧,相当于每年生产600万吨硫酸。1968年,日本开始实施一项环境保护法,要求各炼油厂或是在燃气中降低硫氧化物浓度,或是建设更高的大烟囱,以便将地面的各种硫氧化物的浓度降到规定以下。1975年,环保法更加严密,限制了所有硫氧化物的排放。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TGXC-2除尘净化器在工业锅炉改造中的应用情况,安装该除尘器之后,达到了消烟除尘,除硫双轻重功能的理想效果,使烟气黑度,除尘效率,脱硫效率均达标。  相似文献   

4.
生物硫循环及脱硫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初期,硫的生物循环一直是科学界研究的热点,而建立在生物硫循环基础上的生物脱硫工艺更是受到研究者的青睐.本文从生物硫循环的角度阐述了废水、废气的生物脱硫工艺和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工程应用,并对相关的技术进行了讨论,同时指出了生物脱硫技术的优化和应用还需要在厌氧颗粒污泥多样性、脱硫脱硝技术的机理、生物脱硫生态方面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污泥焚烧项目环境监理过程中,通过核算钙硫摩尔比考察或佐证二氧化硫的去除能力及效果.根据钙硫比核算需要收集项目相关生产报表,并对污泥焚烧过程中的钙硫摩尔比进行核算.通过对钙硫比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进而考察污泥焚烧过程中二氧化硫产生情况及达标排放情况,提升环境监理工作深度.数据来源为企业实际生产报表,分析方法为钙硫元素摩尔量理论反应值、质量平衡、热量平衡.通过实际数据核算分析发现,污泥焚烧项目中的钙硫元素摩尔比明显低于理论设计值,污泥中硫在焚烧过程中转化成SO2的比例约为64.52%.  相似文献   

6.
能动地贵州土壤分布、特性分析及硫铵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科学施用硫铵,土壤的到化和板结问题完全可以防止和解决。硫作为除氮、钾以外植物需要的第四种主要营养元素。近几十年,由于强化农业生产,从土壤中摄取大量硫素,同时伴随非含硫化肥的发展,使含硫肥料向土壤供硫减少,导致土壤和农作物缺硫现象日势明显,致使硫铵成为商品进入肥料市场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7.
不同的成型方法可导致硫成品物理特性的差异。为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可采用相应的成型方式,使生产者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几种主要的成型方法生产的成品硫物理特性如下表所示。  相似文献   

8.
电梯是随着高层建筑的兴建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垂直运输工具,在电梯的安装过程中,常规的施工工艺是先搭设井道脚手架,然后进行设备安装,在电梯安装过程中得到普遍应用,但在高层电梯安装时,有脚手架电梯安装缺点就暴露出来了。所以随着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的出现,传统的有脚手架安装,程序复杂而且费时,为了更加有效、快捷地安装电梯,电梯的无脚手架安装工艺就出现了,它能够更加适应高层建筑电梯安装的需要本文根据现在电梯安装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并依据本人平时现场检验中遇到的情况,就电梯无脚手架安装工艺以及此工艺的优缺点进行阐述,并提出在无脚手架安装电梯时应当避免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日本东京大学和中国清华大学共同合作开发了适用于火力发电厂的新型脱硫装置技术。通过验证试验证明 ,该技术能将火力发电厂排气中 70 %以上的硫除去。该装置虽比日本现在使用的最新脱硫装置脱硫效果稍差一点 ,但其费用据估计大约是日本最新脱硫装置的 1 / 4。在本年度内 ,开始在大型火力发电厂安装新型脱硫装置 ,进行实用化试验新型脱硫装置@张济宇  相似文献   

10.
利用休止细胞法选择性脱除燃料油中有机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球菌(Rhodococcus sp .)FS-1菌株能通过专一性断裂C—S键的途径脱除二苯并噻吩 (DBT)中的有机硫作为自身生长需要的硫源 ,从而降低油品中的硫含量 .本文利用该菌的休止细胞对DBT和柴油的脱硫活力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该菌株对DBT及柴油中的有机硫均有良好的选择性脱除作用 .DBT浓度为0.5~1.0mmol/L、油水比例为 1:5时 ,脱硫效果最佳 .采用二次脱硫法可使柴油脱硫率达85%以上 ,证明FS-1能有效脱除柴油中的有机硫 .烃质组分的气相色谱分析表明 ,FS-1作用前后的柴油烃类组分基本没有改变 ,说明该菌的脱硫作用是特异性针对硫原子的 ,不会破坏柴油的有效成分 .  相似文献   

11.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入大气层,使大气质量严重恶化.人类需要发展但更需要保护环境,如何保护好环境是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主要针对大气污染的成因及治理措施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土壤和河流沉积物中硫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土壤和河流沉积物中硫的形态分析方法。应用分级萃取技术分离水溶性硫、吸附性硫、盐酸可溶性硅和盐酸挥发性硫;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不同形态硫和总硫,由差减法测得有机硫。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可应用于大批土壤和河流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硫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继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我国的工业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工业中的废水的排放对环境的污染也是有目共睹的。政府采取的措施是大批量的开设污水处理厂,然而污水处理厂的设备安装与维护就成为了目前的首要任务。本文就污水处理的设备安装情况、需要注意的事项、安装前的工作以及设备后期如何做维护保养等做一简要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4.
王莹  许丽英  王少锋  肖翻  贾永锋 《环境科学》2015,36(9):3298-3303
雌黄是砷的环境地球化学过程中的重要的次生矿物.雌黄的溶解性研究对于研究砷在水环境中的形态转化和环境归趋具有重要意义.环境中p H和硫化程度对于雌黄中的砷的形态变化及其稳定性有重要影响.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结合同步辐射X射线近边吸收光谱(XANES)和扩展X射线吸收光谱(EXAFS)表征手段研究了近中性厌氧条件下,有硫和无硫体系中雌黄溶解产物中稳定存在的砷形态.结果表明,在p H中性条件下,雌黄在两种体系中均形成硫代砷和亚砷酸盐的混合物,有硫体系中硫代砷是以全硫代为主,而无硫体系中硫代亚砷酸盐是部分硫代为主.线性拟合分析确定在有硫体系中硫代亚砷酸盐形态占总砷形态的88.2%,亚砷酸盐形态占总砷形态的11.8%,而在无硫体系中,硫代三价砷形态占总砷形态的43.7%,亚砷酸盐形态占总砷形态的56.3%.可见亚砷酸盐的形成与砷硫比有关,提高硫砷比可以提高亚砷酸盐中硫取代的比例以及全硫代亚砷酸盐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燃煤固硫技术的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的脱硫在技术工艺上比较复杂,设备庞大,费用高,当前进行普及还有不少困难.但煤燃烧过程中将硫大部分固定在煤碴之中是一种技术上简单、投资少、容易管理的治理方法.现就这方面进行一些探讨.一、煤在燃烧过程中SO_2的生成反应煤中的全硫份包括无机硫及有机硫.有机硫通式为R-S;无机硫有游离态的硫及硫铁矿和硫酸盐中的硫.在高硫份煤中,硫主要以硫铁矿的形式存在.有机硫、游离状态的硫和硫铁矿中的硫皆为可燃性硫.燃烧后的生成物为SO_2,其反应式如下:  相似文献   

16.
硫自养反硝化因无需外加碳源、运行过程无CO2直接碳排放,且硫或硫化物价格低廉而开始进入大众眼帘.硫自养反硝化概念始于20世纪70年代,但国际上对其研究与应用一直默默无闻,反而是近年来在我国方兴未艾,这一反差现象耐人寻味.通过对硫循环及硫资源概括总结发现,全球硫储量虽多,但硫资源开采主要来源于石油、天然气冶炼过程中对硫的回收,获得并不具有持久性.对硫自养反硝化过程原理、存在问题、直接碳排放等分析显示,自养反硝化速率较异养反硝化低61.5%~75.6%,反应过程会产生大量SO42-.此外,还存在硫填料滤床穿透逐渐降低处理负荷等问题.碳排放分析揭示,低pH(<6.5)会抑制反应进程,可能导致反硝化止步于氧化亚氮(N2O)而产生相当释放量.相反,除外加碳源导致CO2直接排放问题外,异养反硝化在同步脱氮除磷方面优势明显.况且,碳源缺乏问题存在多种解决方案,完全可以通过不外加碳源或选择废弃生源性碳源来解决碳排放问题.因此,在选择正确脱氮除磷技术路径时需要在深入了解反应机理的基础上,全...  相似文献   

17.
安庆炼油厂碱渣处理装置搬迁改造工程正在进行紧张的设备安装阶段 ,预计 2 0 0 0年9月中旬中交 ,装置即投入开工生产。该装置的设计规模为年处理混合碱渣 80 0 0 t,年处理常一、二线碱渣 80 0 0 t。混合碱渣的处理是采用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的 WAO新技术 (湿式空气氧化脱臭工艺 )进行处理 ,该工艺是利用空气中的氧为氧化剂 ,在一定的反应温度和压力下把废碱液中的硫化钠、硫氢化钠和有机硫化物中的二价硫完全转化为硫酸盐或硫代硫酸盐 ,消除混合碱渣中所特有的恶臭气味 ,氧化后的碱渣用于回注常一、二线油品及中和酸性水。常一、二线碱渣的…  相似文献   

18.
酸雨的硫源及其硫同位素示踪综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酸雨是目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世界大部分地区为硫酸型酸雨,硫同位素的示踪研究对于探讨酸雨的来源与酸雨的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酸雨的不同硫源(人工成因硫、生物成因硫、远距离硫)的硫同位素组成特征;从煤的硫同位素组成、大气降水的硫同位素组成和小麦等植物的硫同位素组成等三方面来论述了酸雨来源的硫同位素示踪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南昌市雨水和湖水硫同位素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南昌市酸雨的硫源,研究了2006年南昌市区雨水、湖水的pH值、硫酸根离子浓度和硫同位素组成,并对市区用煤的δ34S值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雨水硫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范围在-3.5‰~5.5‰之间,且具有夏季轻,冬、春季重的特点。湖泊水、赣江水的δ34S值变化范围在4.3‰~10.3‰之间。2006年南昌市酸雨污染较严重,冬春季时雨水的酸度较大。雨水中硫的来源是由生物成因硫、人为成因硫和海源硫综合贡献的,夏季生物硫贡献比重大,冬春季人为硫是主要贡献者,海源硫贡献可能很小。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在农药生产中,需要甲基硫化物作为中间体,目前都是用甲醇与P_4S_(10)反应合成甲基硫化物。在合成反应中,不可避免地有大量(占硫化物的30%左右)副产物——甲基中性油生成。根据资料介绍,甲基中性油的主要成分有:硫代亚硫酸二甲酯,二硫代磷酸三甲酯,硫代磷酸三甲酯,四甲基三硫代焦磷酸酯,双(0.0—二甲基)硫代磷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