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今年9月7日,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特聘美国豪斯纳(G.W.Housner)博士为该所名誉教授。豪斯纳教授是国际地震工程协会(IAEE)“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主席、美国“国际减灾十年”顾问委员会主席、著名地震工程学家。他对国际地震工程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  相似文献   

2.
<正> 中、美、日三方减轻多种自然灾害的工程科学讨论会于1985年元月7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正式代表44名,并邀请奥地利、意大利二名正式代表和国内列席代表27名参加。会议由中方主席刘恢先(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工程力学所名誉所长)致开幕词,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高文学致欢迎词,美方主席洪华生(美国工程科学院院士,伊利诺大学教授)、日方主席伊藤学(日本东京大学教授)、首莫拉(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减缓地震灾  相似文献   

3.
<正> 由建设部、中国地震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科学基金会主办,南京工业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承办的“第三届地震工程国际会议(http://www.3icee.njut.edu.cn)”,将于2004年10月19~20日在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议程是:地震工程、结构抗震与控制、结构健康监测、智能  相似文献   

4.
正由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震工程联合会主办的"第九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将于2014年8月19-22日在哈尔滨市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承办,通过审核的会议论文将在中  相似文献   

5.
<正> 由江苏省力学学会、江苏省地震学会联合召开的关于第八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学术动态的报告会于1984年9月18日至21日在南京华东水利学院举行。会议邀请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胡聿贤研究员和江苏省地震局地震工程研究室主任张雪亮副研究员介绍第八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的盛况和学术动态情况。胡聿贤主讲了“地震危险性与地面运动”和“结构动力试验与理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研究会联合召开的第四届全国地震工程会议于1994年8月23日至26日在哈尔滨市举行。这次会议由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承办。270多位作者为本次会议撰写了150篇论文,全国各地教育、科研、设计、管理等部门50多个单位120多位教授、科研人员和工程师出席了会议。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建筑学会地震工程学术委员会联合召开全国地震工程会议的制度是改革开放以来建立的。第一届(1984)在上海、第二届(1987)在武汉、第三届(1990)在大连举行。此后,会期调整为每隔4年举行一次,与世界地震工程会议间隔相同,并安排在两次世界地震工程会议的中间。  相似文献   

7.
《自然灾害学报》2006,15(3):75-75
第20届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CODATA)国际学术会议将于2006年10月23-25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的主题是“信息社会的科学数据与知识”。本次大会由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和国际CODATA主席Shuichi Iwata教授共同担任会议指导委员会主席,由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CODATA)、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际科学院组织(IAP:Inter Academy Panel on International Issues)联合主办,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协办,由CODATA中国全国委员会、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承…  相似文献   

8.
《自然灾害学报》2004,13(5):61-61
以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主编单位 ,由谢礼立院土和王亚勇研究员主编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已出版发行 ,于2 0 0 4年 8月 1日开始正式试用。本通则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九五”重点项目、中国地震局“九五”重点项目和科学技术部基础性工作专项的研究基础上 ,经过对美国、日本、欧洲和中国台湾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样板规范进行分析研究后 ,结合中国的抗震经验和研究成果 ,按国际上最新的抗震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8月12-18日,第十二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研讨会将在甘肃兰州召开。该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  相似文献   

10.
第二届中日美三边生命线地震工程会议1994年4月19日至22日在西安举行。来自中国的30位、日本18位、美国1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是继1990年11月北京会议之后又一次三国生命线工程专家参加的学术讨论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日本神户大学、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联合主办。北京市政工程研究所孙绍平教授、神户大学H.  相似文献   

11.
2008年2月21日~3月6日,应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副主席冯夏庭研究员邀请,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J A.Hudson教授到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作学术访问。2月29日下午,J A.Hudson教授在武汉岩土所学术报告厅作题为“岩石力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7月23-24日,中美地震火山科技合作协调人会晤在京召开,对中美地震火山领域的下一步合作进行了规划。会议就中美地震火山合作议定书拟更新的附件以及双方共同感兴趣的合作项目进行了深入讨论。经商定,双方将在地震监测、地震工程、地震地质、地震区划、监测数据质量把控、联合科考、火山联合  相似文献   

13.
《自然灾害学报》2007,16(5):166-166
“纪念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成立20周年暨防灾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9月3—6日在哈尔滨隆重召开。此会由中国灾协主办,《自然灾害学报》编辑部承办。参加会议的有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常务副会长宋瑞祥,中国地震局副局长、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会长刘玉辰,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王自法所长以及全国部分省、市地震、气象、民政等部门主管协会工作的领导和各地协会办事机构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14.
<正> 应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刘恢先所长的邀请,美国加州地震安全委员会主任工程师张周育先生于1984年9月11日至14日在南京进行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学术交流期间,他作了有关工程地震问题和能源开发方面的学术报告。除江苏省地震局地震工程研究室、地震地质研究室等有关专业人员外,还邀请了南京水利科学院、华东水利学院、南  相似文献   

15.
<正> 1985年10月18日至26日,来自全国地质、石油、地震、冶金、煤炭、建材、中国科学院及地质院校等六十多个部门的一百六十余名代表在宁召开了全国推覆构造及区域构造研讨会,以此隆重纪念《宁镇山脉地质》发表50周年。这次会议是在著名构造地质学家马杏垣教授倡议下,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石油学会地质专业委员  相似文献   

16.
2007年8月20~21日,“第三届全球华人岩土工程学术论坛”在台湾新竹交通大学举行,来自祖国大陆、香港、台湾及奥地利、美国和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6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论坛由台湾交通大学、中华大学、淡江大学和亚兴工程顾问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以河海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科院地质与地理研究所和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和长江科学院等单位共19名专家、教授组成的祖国大陆代表团专程赴台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开幕式由台湾交通大学黄安斌教授主持,河海大学刘汉龙教授、台湾交通大学吴重雨校长、台湾水利部门谢胜彦总工程师和台湾交通大学工学院方永寿院长作为嘉宾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本次论坛是继2003年8月在上海召开的“首届全球华人岩土工程学术论坛”和2005年8月在南京召开的“第二届全球华人岩土工程学术论坛”之后的又一次学术盛会。60多位代表就岩土工程新技术、区域性岩土工程、都市深开挖、加筋土特性、地基稳定监测和分析等主题做了大会交流发言。会议论文集由黄安斌、刘汉龙、秦中天、李煜聆和张德文主编。论坛还就岩土工程学术发展、岩土工程产业界展望和合作研究发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议决定“第四届全球华人岩土工程学术论坛”于2009年8月在武汉召开,由长江科学院与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1月9日,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等领导同志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王涛研究员团队完成的"大型复杂结构在线混合试验关键技术与应用"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大型复杂工程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十分复杂,传统的数值计算和物理试验方法均难以准确模拟其大震损伤破坏全过程。王涛研究员团队历经12年的研究与实践,创新发展了协同数值域与物理  相似文献   

18.
<正> 全国构造地球化学座谈会,于198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湖南省长沙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贵阳地化所、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及空间科学系共同筹备召开,全国41个单位53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地学部主任涂光炽教授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会议对构造地球化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对象、目的意义及其国内外研究动态进行了广  相似文献   

19.
全国地震科技期刊编辑学术交流研讨会于 4月 1 0日~ 1 2日在江苏扬州召开。 1 5家编辑部共 2 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由《自然灾害学报》、《地震学刊》、《山西地震》和《世界地震译丛》等编辑部联合倡议组织 ,旨在探讨编辑人员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寻求科技期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与发展之路 ,研讨 2 1世纪科技期刊发展趋势与规律等。会上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科学技术杂志社介绍了他们走科技期刊产业化道路的成功经验 ,《世界地震译丛》编辑部就科技期刊界如何迎接中国加入世界经贸组织后的挑战作了发言 ,代表们还…  相似文献   

20.
1992年5月6日至8日在北京举行了第一届海峡两岸地震工程交流研讨会。这次会议由中国地震学会和台湾两岸发展研究基金会共同发起举办。大陆方面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地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