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中国西北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西北地区五个生态农业试点为例,通过对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基本情况与特点及生态农业建设情况的研究,探讨了在这一地区生态农业的模式与前景。 相似文献
4.
张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1997,(2)
本文以西北地区五个生态农业试点县为例,通过对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基本情况与特点及生态农业建设情况的研究,探讨了在这一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模式与前景。 相似文献
5.
揭阳市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揭阳市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有利条件及制约囚素,总结了对该市发展生态农业有积极影响的揭东县塔西种养场生态种养模式,最后提出了该市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发展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7.
农村生态家园的研究与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生态家园建设的现实意义,分集约化设施种植模式、规模化设施养殖模式和综合模式3种模式,对生态家园庭院和太阳能住房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规划设计。依据山东省枣庄地区生态家园建设的实际运行情况,阐述其建筑造价和运行效益。 相似文献
8.
9.
10.
11.
论述了生态家园建设的现实意义 ,分集约化设施种植模式、规模化设施养殖模式和综合模式 3种模式 ,对生态家园庭院和太阳能住房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规划设计。依据山东省枣庄地区生态家园建设的实际运行情况 ,简述其建筑造价和运行效益。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与生态农业建设的关系 ,认为生态农业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有效途径。此外 ,探讨了有关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技术与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生态建筑及其绿色生态住区环境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建筑的内涵出发,以国内外生态建筑实例为理论依据,绿色生态住区为对象性,阐述了绿色生态住区的开发与建设,应遵循生态设计理论和生态美学观念,符合可持续发展规律,并将绿色生态住区的构建视为生态建筑的观察平台,指出生态建筑的规划与设计必须考虑环境的生态、社会及其经济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杨小梦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16(4):49-51
论述了深圳市南山区城市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选取水体、大气、噪声、酸雨、绿地覆盖率、人口密度等作为生态因子,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该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南山区城市综合生态环境质量有下降趋势。同时,还提出了改善该区城市生态环境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广东省赤红壤水土流失区为例,综合分析了赤红壤水土流失区发展持续农业的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发展持续农业的途径与对策.认为:水土流失区发展持续农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土壤退化;发展持续农业的根本途径在于走生态农业的道路,建立立体农业生态系统;侵蚀土壤上重建森林植被群落首先要建立先锋群落,然后建立稳定的南亚热带森林植被群落。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生态环境建设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紧密结合天津市生态环境的特点,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优先抓好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从天津市四个生态功能区入手,明确生态环境建设的主攻方向,即:(1)新建和完善天津市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在城市生态区规划建设城市生态环境圈;(3)以蓟北山区为代表,建设生态示范县;(4)中部平原区实行生态农业建设与开发;(5)东部滨海地区生态恢复与建立沿海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 相似文献
17.
经过二年多的努力,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县建设已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尚有一些问题需妥善解决,一些关系需要正确处理。本文结合中南片生态农业试点县建设的实际,对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关系和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广州城市生态环境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广州城市生态环境因子的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状况近十年数据结合广州城市发展,分析其环境污染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广州市大气环境污染已由煤烟型向石油型转变;环境中有机污染严重,主要表现为氨氮,BOD5,砷化物和汞化物污染,固体垃圾产出量逐年增加,声环境在逐步好转。 相似文献
19.
影响津河水生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津河改造后整体水生生态环境的改善成效,对影响津河生态环境的城市径流、工业废水、生活垃圾、海河水质、津河底质等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防护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