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臭氧对倒挂金钟和蚕豆呼吸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较低浓度臭氧作用下,植物的呼吸受到刺激,在一定时间内,这种影响不易消除;在高浓度臭氧作用下,植物的呼吸受到抑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以后逐渐恢复,分析讨论了臭氧影响植物呼吸变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国外动态     
·臭氧对植物的危害·当汽车排出的废气及含氮氧化物、烃等工业排出物与阳光发生光化反应时,就会产生臭氧。这种臭氧对植物的危害比酸雨还大。植物叶子一旦受到臭氧的污染,就会早衰、变色、甚至死亡。据美国植物病理学家的统计,自1980年以来,美国由臭氧造成的植物损失,每年可达10亿美元左右。经研究发现,当臭氧浓度为0.05ppm时,谷物和蜀黍类植物可损失1.5%,大豆和花生将损失12%;当臭氧浓  相似文献   

3.
在加拿大召开的一次化学品会议上,两位科学家宣称,采用正常植物和受臭氧影响的植物之间硬度,韧度和破碎强度差异的测定方法进行试验,可以明显地预测到臭氧对植物的危害程度,从而估算出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例如牧草在空中含有15ppm的臭氧的密闭室中7小时后,与对照植物样品相比较为脆弱。此外,他们还根据试验结果和有关的资料对美国的谷物、棉花,大豆、烟草等农作物,由于对流层臭氧的危害所引起的损失做了估计,总共每年大约可达10~50亿美元之多。  相似文献   

4.
三种植物对UV-B辐射和臭氧污染的电生理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仙人掌、芦荟和假明镜对紫外线UV-B辐射和臭氧胁迫的电生理响应。不同植物在不同胁迫下电生理响应不同,反映了植物对UV-B辐射和臭氧胁迫的敏感程度和耐受性存在差异。对UV-B辐射胁迫的耐受性从弱到强依次为假明镜、芦荟和仙人掌。对臭氧胁迫的耐受性从弱到强依次为仙人掌、假明镜和芦荟。植物电生理的测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植物对胁迫的敏感性和耐受性。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可望通过研究植物的电信号响应来筛选监测环境变化的指示生物,还有望用来预测全球污染日益严重的形势下植物群落结构的演替趋势。  相似文献   

5.
臭氧对植物的影响及防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即使在很稀浓度下,对植物也都有毒害作用。五十年代,北美农林业中出现一些莫明其妙的病害。例如烟草的“气候斑病”、葡萄叶的“点彩病”、洋葱的“枯顶病”、松叶的“烧尖病”和“X病”等,追查其原因,是由光化学烟雾特别是臭氧引起的。这就引起了人们研究臭氧对植物影响的兴趣,研究的范围几乎涉及到植物学科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6.
王曙光  宫文亮  王效科  刁晓君 《环境科学》2011,32(10):3033-3039
在模拟的大气臭氧浓度升高环境中,用磷脂脂肪酸方法(PLFA)分析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和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对臭氧敏感性不同的2种基因型矮菜豆(臭氧敏感性:S156;臭氧耐受性:R123)根际和菌丝际微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影响,旨在明确大气臭氧浓度变化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影响,为全面评价臭氧浓度升高对土壤-植物生态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前言臭氧的用途很广泛。目前,许多国家把它作为一种高效漂白剂应用于木材加工、造纸、纺织品工业中,亦有用作消毒杀菌剂及公共场所的空气净化剂等。但是,臭氧对人类、动物、植物也有很大的危害,这方面已有许多报导。在0.1 ppm 的臭氧中会使人咳嗽、咽炎、呼吸困难。经常接触浓度为0.2 ppm 的臭氧会导致人  相似文献   

8.
臭氧引起植物落叶及生长物质防护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臭氧除了伤害植物叶片外,还能引起叶等器官的脱落。臭氧熏气后3—4天脱落达到高潮,以后逐渐趋于常值(对照)。这一变化趋势,与离区纤维素酶活力的变化呈正相关。利用NAA、2,4-D、IAA等生长物质在熏气前喷洒或涂抹,可以相对降低离区纤维素酶活力,从而抑制了因臭氧引起器官脱落的效应。故在一定范围内,生长物质可作为抗臭氧危害的保护剂。  相似文献   

9.
冯兆忠 《环境保护》2020,48(15):20-22
本文梳理了臭氧污染对我国粮食产量、食品安全和森林生态功能的严重影响,提出减缓臭氧危害的生态修复措施,建议加强传统育种筛选和现代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工作,达到精准、快速地提高植物臭氧抗性的目的;加强化学保护剂和新型纳米材料的研发,完善水肥一体化等相关田间精准管理措施,发展减少大气臭氧(O_3)污染的生态之路。  相似文献   

10.
王鹏腾  刁晓君  王曙光 《环境科学》2012,33(10):3667-3674
以臭氧敏感性不同的2种基因型(O3敏感型:S156;O3耐受型:R123)矮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为宿主植物,在模拟的大气臭氧浓度升高环境中研究臭氧胁迫对2种基因型植物的AM结构和球囊霉素蛋白产生的影响,旨在了解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对AM真菌生长和AM结构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大气臭氧水平(20 nL.L-1)相比,臭氧浓度升高(70nL.L-1)显著降低了S156和R123植物的菌根侵染率,特别是S156植物,下降了43.6%.臭氧浓度升高明显影响了2种基因型植物的AM结构组成,表现在根室和菌丝室外生菌丝量、单位根长丛枝数的大幅下降,以及根室和菌丝室孢子数的显著增加,特别是S156植物变化更为明显;但2种基因型植物的单位根长泡囊数随臭氧浓度变化不显著.臭氧浓度升高对2种基因型植物的菌根际和菌丝际总球囊霉素蛋白量影响不显著,但导致菌根际和菌丝际的易提取球囊霉素蛋白量大幅增加;不过2种基因型植物间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表明,大气臭氧浓度升高显著影响植物菌根侵染率、AM结构形成和易提取球囊霉素蛋白的产生,特别是对臭氧敏感型植物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北方两地环境臭氧浓度对矮菜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地表臭氧对植物具有显著毒害作用,矮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已被证实对臭氧非常敏感.选用对臭氧敏感性不同的矮菜豆(R123,臭氧耐受性及S156,臭氧敏感性)分别在3个地点(北京昌平、北京生态中心、哈尔滨市)进行室外直接暴露实验,旨在探讨当前环境臭氧浓度对矮菜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中心和昌平两地菜豆在当前臭氧浓度下叶片都出现严重臭氧损伤症状,整个生长季S156型菜豆平均臭氧损伤比例比R123型菜豆高23.5%;臭氧损伤自开花期开始,开花期至结荚期损伤加剧,在豆荚成熟期臭氧损伤比例达到最大值.豆荚产量对比发现,昌平和生态中心两地S156型与R123型豆荚产量比值分别为0.48和0.24,哈尔滨地区为0.73,二者比值为1视为生长不受臭氧影响.可见,北京地区较高的环境臭氧浓度已使敏感性作物矮菜豆显著减产.  相似文献   

12.
在温室条件下将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Saranac”)暴露在pH值为5.6和3.0的模拟酸雨中,每周1—2次。加或不加臭氧(范围为98—294ug/m~37小时/每日)每周一次。据报导对斑豆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杀虫剂—二嗪农(0.0—二乙基—0—(2—异丙基—6—甲基—4—嘧啶基)硫逐磷酸酯)首次在这些试验中使用,但是没有观察到它对臭氧危害的保护作用。每周一次模拟雨和臭氧连续两个月以上,单就苜蓿的收获量上看,未发现产量减少的现象。每周经两次模拟酸雨处理,且连续进行两个收获期以上,其收获量并未因酸度增加而明显减少。在全部试验中暴露在酸雨和臭氧下的植物干重百分比或是增加或是无影响。与对照植物相比较,经pH 值为3.0的酸雨处理的植物,其饲料质量指标:N 百分比减少了18—37%,这一数据揭示了模拟酸雨和臭氧对苜蓿的产量和质量没有联合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太阳紫外线(UV)辐射对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树元 《环境科学》1992,3(6):52-56
本文就同温层臭氧出现部分空洞引发的太阳紫外线(UV)辐射变化及其对植物生长、植物次生化学特性和植物生殖生长影响方面最近研究的进展情况以及取得的一些结果加以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4.
臭氧对几种楠木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苗苗 《环境科学》2015,36(5):1888-1901
为研究不同臭氧处理对刨花楠(Machilus pauhoi)、桢楠(Lindera setchuenensis)、闽楠(Phoebe bournei)、宜昌楠(Phoebe chekiangensis)和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光合特性的影响,在中国科学院千烟洲生态试验站开展开顶式气室(open-top chambers,OTCs)熏气实验,测定了4种臭氧环境下不同楠木的气体交换参数: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ance,Cond)、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Tr),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臭氧胁迫改变了所有供试植物的Pn、Cond变化趋势,不同楠木表现出不同的反应.臭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随着臭氧浓度、处理时间、季节因素的不同呈现动态变化,且并非只有抑制效果,短期内臭氧暴露甚至可以促进多数实验植物Pn达到峰值,且该值高于对照组,而且低、中浓度的臭氧处理使红楠和宜昌楠的光合作用明显增强;此外臭氧还使Pn峰值时间提前,破坏了Pn和Cond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从光合特性角度发现抗性最强的是红楠,其次闽楠,比较敏感的是宜昌楠、刨花楠和桢楠.  相似文献   

15.
小康 《环境科学》1992,(3):17-17
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召集的一个科学家小组所进行的臭氧最新研究,包括这一铁证:在臭氧空洞已导致春季射至地面的紫外线强度增加一倍以上的南极,已发现浮游植物生长量下降12%。这种微小的单细胞植物是海洋食物链的基础,这一下降减少了其他海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郊夏季VOCs化学特征及其时间精细化的来源解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夏季为环境空气中臭氧污染事件的频发时期,针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及其臭氧生成潜势(OFP)的时间精细化的来源解析研究,对有效地进行臭氧污染防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2019年夏季(6~8月)天津市郊区点位监测的小时分辨率VOCs在线数据,分析臭氧污染事件和非臭氧污染时期环境受体中VOCs及其OFP的变化特征,并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进行精细化的来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夏季环境受体中VOCs平均体积分数为24.42×10-9,臭氧污染事件中的VOCs平均体积分数为27.72×10-9,较非臭氧污染时期增加15.69%.夏季总VOCs(TVOCs)的OFP为87.92×10-9,其中烯烃的OFP最高,对TVOCs的OFP的贡献达58.28%.臭氧污染事件中TVOCs的OFP为102.68×10-9,较非臭氧污染时期增加19.59%.臭氧污染事件中VOCs的来源分别为石化工业及汽油挥发(29.44%)、柴油车尾气(23.52%)、液化石油气及汽油车尾气(22.00%)、天然气及燃烧(13.41%)、溶剂使用(6.14%)和植物排放(5.49%).相比于非臭氧污染时期,液化石油气及汽油车尾气和柴油车尾气分别增长4.84%和5.29%.石化工业及汽油挥发和植物排放的贡献均表现为08:00开始上升,11:00达到最高,这与太阳辐射增强和温度不断上升密切相关.液化石油气及汽油车尾气和柴油车尾气均具有明显的早晚高峰特征,并在夜间(00:00~06:00)保持较高贡献水平.根据PMF结果并结合OFP的计算方法,解析了不同源类对臭氧生成潜势的 贡献.石化工业及汽油挥发(31.01%)和柴油车尾气(36.64%)是较高贡献源类,相比非臭氧污染时期分别增加了 1.74%和8.27%;并且石化工业及汽油挥发贡献率在臭氧污染事件发生过程的上升阶段显著增加,而在下降阶段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7.
臭氧预氧化-堆肥去除污染土壤中菲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将菲的丙酮溶液喷洒入未被污染的表层红壤和次表层红壤制成含菲的模拟土样,通过监测堆体温度、有机物含量、菲的残留率和种子发芽指数试验研究了臭氧预氧化-堆肥法去除污染土壤中菲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臭氧预氧化-堆肥是一种有效去除土壤中菲污染的方法,污染土壤经处理后减弱了菲污染对植物的毒害作用,且加入的有机物经堆制腐熟后促进了植物的萌发.臭氧预氧化能够加快后续堆肥处理的启动过程并可使堆料中菲的残留率进一步降低,而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显著影响臭氧氧化的效率.臭氧处理100min时,有机质含量分别为7.73%和3.64%的表层土壤和次表层土壤中菲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2.1%和76.4%.堆肥31d,经臭氧预氧化的表层土壤和次表层土壤菲的残留率分别为1.1%和0.9%,而未经臭氧预氧化样品的菲的残留率分别为15.0%和14.5%.各堆制样品种子发芽指数均可达到130%以上.  相似文献   

18.
臭氧是一种存在于地球臭氧层和近地面的气体,它对人类和环境是否有益取决于大气中存在的位置。高空臭氧层使人类免受紫外线伤害,而近地面臭氧是光化学烟雾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损害农作物、树木和其他植物生长,危害人体健康诱发儿童哮喘等疾病。本文结合2013年8月12日常州市出现的臭氧污染天气,利用气象和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对污染过程、变化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连续高温、太阳辐射强度大、风速低、大气扩散条件差等气象因素和臭氧前体物(NMHC)较高等不利条件下,易形成臭氧污染天气,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9.
<正> 人们一直在研究大气污染物使植物的叶脱色、落叶等一切可见伤害。多数研究工作因受设备的限制,虽然看到高浓度污染物的影响,但近几年反而在研究低浓度污染物对植物生长的慢性影响。由于在没有引起可伤害的情况下,臭氧并未显出对植物生长的显著影响,低浓度NO_2也未使植物受害。因此,so_2对植物的影响研究加强了。由大气污染物可知:植物体内酶活性变化情况可能成为可见伤害及生长变化的原  相似文献   

20.
以秋枫(Bischofia javanica Bl.)、木棉(Bombax malabaricum DC.)、黄花夹竹桃(Thevetia peruviana(Pers.)k.Schum.)和芒果(Mangifera indica L.)4种植物苗木为试材,研究不同O3浓度胁迫(环境大气NF,O3体积分数10×10-9~20×10-9;低浓度O3处理E50,O3体积分数50×10-9;中浓度O3处理E100,O3体积分数100×10-9;高浓度O3处理E200,O3体积分数200×10-9)对4种植物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臭氧浓度的增加,黄花夹竹桃和木棉叶片叶绿素a含量主要为减少趋势,叶绿素b含量则是先升高后降低;叶绿素总含量呈降低趋势。芒果和秋枫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含量均呈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臭氧胁迫对4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均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大。黄花夹竹桃和木棉降幅均达70%以上,4种对臭氧胁迫的耐受性为:其中芒果表现出对臭氧抗性最强,其次为秋枫、木棉,黄花夹竹桃对臭氧表现最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