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琳  金霏霏 《四川环境》2020,39(5):43-47
长春市齐家地下水水源地作为长春市城市应急备用水源规划中长春市三大备用水源地之一,目前尚未开展污染防治研究工作,该项研究工作的启动,可以更好的提高长春市城市供水保证率,更有利于齐家地下水水源地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本文通过提出对点源和面源污染等开展一系列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来加强齐家地下水水源保工作,也为地下水水源地的污染防治措施及生态保护路径提供一个有效的污染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用水水质要求也日益关注,但目前城市饮水中普遍存在着水源不足、水污染、安全保障措施薄弱、应急能力低等诸多问题,加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已经刻不容缓.对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调查评价为进一步查清我区城市水源地的水质现状、水源保护区内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及污染源现状,科学制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管理对策和保障措施提供依据,并为后续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生态红线是"生态保护红线"整体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保障地下水源水质,确保地下水源饮水安全。以四川省某地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生态红线划定为例,利用Visual MODFLOW建立研究区三维地下水非稳定流数学模型,进行地下水渗流场模拟,以水源地作为起点,确定地下水源开采处示踪粒子的逆向轨迹,反向计算在降解时间内水流到达水源地迹线的起点,以此获取地下水流截获区,水源地中心位置距红线最大距离为81.5m,最小距离为52m。为相关部门进行地下水水源地有效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乌鲁木齐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市供水紧缺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对市区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评价,预测“九五”期间城市建设水资源供需前景,提出了几个可供开发利用水源地的供水水文地质条件和解决今后城市供水水源的方向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建平县第三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状况,针对该水源地5眼井既提取地下水,又有地表水补充的特点,阐明了该水源地按照地下水型水源地划分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按照河流型水源地划分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的划分方法、划分过程及划分结果,为该水源地的保护区划分、环境管理及水源保护提供管理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许琴  袁定波  熊鹏 《四川环境》2023,(5):289-292
水是生命之源,饮水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和身体健康,是人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保障。江西省历来重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水质检测、规范化建设和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本研究对照国家和江西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要求,总结分析2020年之前江西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开展的工作,分析面临的挑战和可采取的对策,提出江西省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应主要从应急备用水源建设、风险防控能力建设、农村水源环境治理和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等方面开展水源地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7.
锦州地区地下水饮用水源污染因素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锦州地区地下水饮用水源水质监测数据分析,评价地下水饮用水源水质现状;针对部分水源水质超标现象,分析其成因,并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从工矿企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养殖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不合理开采等几方面进一步阐述水源地潜在污染因素;在此基础上从预防、治理、生态修复及加强监管等方面提出地下水饮用水源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划分水源地保护区是保障饮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在卢氏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工作中,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采用现场调研和卫星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结合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地形、地标、地物的特点,科学地对卢氏县地下水型、河流型、湖泊型水源地进行保护区划分,并提出卢氏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面积及目标,为卢氏县饮用水源保护规划奠定了理论基础。针对卢氏县饮用水源的特点,提出可行的建议和措施,为下一步饮用水源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大量的基础数据调研,获取了浙江省上虞市水资源现状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现状的第一手资料,对当地的水资源空间分布现状及水资源平衡进行了科学分析,并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及城市发展中的用水需求增长趋势,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水源地建设与保护建议。自2009年6月起,对汤浦水库、四明湖水库、隐潭溪、下管溪、总干渠等5个水源地进行了长期连续监测,为进一步保护优质水源地,城乡统筹一体化供水系统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监测结果表明,作为重要备用水源地的总干渠目前呈现有机微污染特征,需要加强水源保护区内的环境管理,尽快设立水源保护区,确定合理的入河污染物的源头削减任务,以确保2010年前达到水功能区的水质目标。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现状不容乐观,饮用水源污染已经成为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其中地下水饮用水源污染更为突出.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是保证水质安全的重要措施,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较多,其中数值模拟法能客观并详细地描述含水层结构与水文地质条件,适用于各种背景的地下水水源研究.本文以崇州市城区饮用水源为例,采用MODFLOW软件建立地下水渗流场,应用MODPATH对水源地抽水井进行粒子逆向示踪模拟,根据不同的时间标准确定一、二级保护区范围,并结合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和地标、地界特点确定各级保护区的界线.  相似文献   

11.
"十三五"期间,河北省优先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从科学划定水源保护区、开展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以及科学评估水源地环境管理状况等三方面开展水源地保护工作。结合"十三五"期间河北省水源地保护工作进展、国家和河北省对水源地保护的政策要求、对标水源地保护先进省份水源地保护方向,提出"十四五"期间河北省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主要从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监测与环境状况评估、规范化建设和防控水源地环境风险等四个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12.
乡镇与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差异较大,采取与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相同的"一刀切"管理模式不具有可操作性。本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四川省实际,以指标的可操作性、代表性、合法性为原则,筛选构建乡镇水源环境状况评估约束性指标体系。以四川省乡镇水源地为样本,开展约束性指标体系评估打分,对评估指标进行校正,提出水源地管理的对策建议,为四川省乡镇级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成都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力度持续加强,以基础设施建设及保护区规范化整治的健全为甚。但对于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监管,无论措施还是监管效果,目前均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归纳成都市饮用水水源环境监管措施,采用饮用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方法,剖析水源地环境监管现状及问题,总结得到饮用水水源在环境监管过程中仍然存在如下对立统一的矛盾:监管困难与流域保护压力大的矛盾,监管时效滞后与环境问题多而隐蔽的矛盾,供水水源单一与应急保障措施不足的矛盾,预警监控分散与监管机制有机统一的矛盾,水源保护权责不均衡与权责分明的矛盾。因此建议:监管平台信息化,监控布设网格化,人工监测智能化,预警预报精准化,均衡责权一体化,最终形成多措施,全方位的饮用水水源监管“保护网”。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污染调查,是环境水文地质工作的一个中心内容。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以保护地下水供水水源为前提,查明地下水的污染状况,有害物质污染类别,污染过程和污染规律;确定地下水的污染源,判断地下水污染发展的趋势;为控制和消除污染,保护水源提出治理规划和防治措施;为完善水源地卫生防护带,为工业布局合理性提供依据,所以调查方法的科学性、综合性和逻辑性,是正确认识和查明地下水遭受各种因质污染的重要手段,是制定地下水水质改良方案,采取防御污染措施的先行步骤。鉴于地  相似文献   

15.
秦皇岛市水环境现状与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皇岛地区原始自然环境优越,多年来,不正当的人为活动、环境恶化趋势明显,也直接干扰与影响着水的良性循环。现状水环境:河流基流渐小,并季节性断流,坑塘减少,湿地萎缩水土流失,洪径增大。地下水位下降,水量减少,承压水无序开采,污净比失衡,河流承栽力降低。地下水垂直污染面扩大,点、面、垃圾污染源趋重。联通青一洋、石一起,实施水资源再分配。优化配置城乡用水。重视地下水源地建设,联合调度地表、地下水源。谨慎开发承压水。植树造林、涵养水分。注重防风林带建设,改善田间小气候。严控地下水采量,防止土壤旱化。搞好坑塘建设,解决乡镇污水出路与净化。保护湿地,促进水的良性循环。深度处理废污水.使之资源化。从源头抓好城市三大水源地污染源.察勘储备新地下水源地。改良恢复水环境,保障水资源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6.
皖西大别山区是大别山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淠史杭灌区的主要水源地,分布其间的梅山、响洪甸、佛子岭、磨子潭、白莲崖、龙河口等6座大型水库是灌区的主要水源。水源地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对维系灌区水源的稳定供给与水库的水质和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水量平衡方程计算了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进行了重要性分级评价,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水源涵养林布局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湛江市主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的进行的调查,采用单因子法对选取的9个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12~2016年南渡河、鉴江2个水源地年均水质均不达标,水质类别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超标项目均为粪大肠菌群;其余7个水源地监测断面水质良好,均达到Ⅲ类标准,其中雷州青年运河水质最好,为Ⅱ类;各水源地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分析了该饮用水水源地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和管理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水污染防治、完善管理政策和应急预案等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用水水源是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环境功能区划中具有最高使用功能的水域。饮用水水源地,系指提供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取水工程的水源地域,包括河流型、湖泊型、水库型、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的水域及陆域部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是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基础工作,直接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乎社会的繁荣稳定与国家的长治久安,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要求,“把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丁义志 《四川环境》2010,29(4):91-94
根据安康中心城市两个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现状调查和水质监测结果,按照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采用比照法进行了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同时,针对目前水源地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了法律法规和制度保护措施、组织保障措施、各级水源保护区的工程治理措施,以及相应的生态修复与建设重点工程和管理能力建设重点工程等,对于改善水源地生态环境系统,有效地保证安康市生活饮用水质量和促进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十几年来,尽管我们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初步缓解了水环境急剧恶化的趋势,但目前全国永环境污染仍然十分严重。 1988年,全国废水排放量为368亿吨,其中工业废水为268亿吨,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经对532条河流监测,有436条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市河段的水质污染更为严重,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饮用水源受污染的范围很大。1988年对38个城市的85个饮用水源地进行了调查,受到污染的有54个,占调查总数的63%。北方城市地下水,普遍受到有机物和三氯的污染,总硬度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