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锌对金鱼的急性毒性及在体内的积累和分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介绍了锌对实验室常用金鱼的急性毒性,并探讨了鱼体内锌的积累和分布。试验结果表明,锌对金钱的安全浓度是〈6.0mg/L,锌对金鱼的急性毒性,其24、48、72、96h的LC50值分别为84.4、52.3、42.2、39.5mg/L锌在金鱼体内不同组织中的积累程度不同,其顺序为,内脏(除肝)鳃,肌内。  相似文献   

2.
乐果对土壤中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药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已成为不少国家评价农药使用安全性的重要指标,该文就乐果对土壤中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乐果对土壤中酸性磷酸酶的影响较大,中性磷酸酶受影响小些;脱氢酶的变化趋势虽与酸性磷酸酶相仿,而受影响程度更大些;乐果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影响不大。总之,乐果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恢复较快,这有利于乐果在土壤中的降解。  相似文献   

3.
为了获得有效降解有机磷农药乐果的微生物,采用北京大兴黄村施用过乐果的土壤为菌源,以乐果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采用一次性大剂量冲击驯化和逐渐加量的驯化方式分离得到7株对乐果有一定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微生物降解乐果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的驯化方式对微生物的降解能力有明显的影响,大剂量冲击驯化获得的微生物对乐果的降解能力优于逐渐加量驯化获得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4.
植物酶浓度对检测乐果灵敏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小麦中提取植物酶,以农药乐果为抑制剂,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用各种酶浓度小麦酯酶检测乐果的分辨率和灵敏度。研究显示,存在一最佳酶浓度,用此浓度的酶液检测乐果,分辨率和灵敏度最高。  相似文献   

5.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镉在鲫鱼体内积累行为,结果表明,溶解态镉在鱼鳃和肌肉的积累,可分别用模拟方程:Y=0.9214ln(x)-0.1173(鱼鳃)、Y=0.3641ln(x)-0.1091(肌肉)来表示。鱼对镉有很强的蓄积能力,刚接触时蓄积速度比较快,之后逐渐减慢,以至达到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酸化和煅烧改性的膨润土对乐果废水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改性方法能够明显改善膨润土在水中的沉降与过滤性能,较大地提高了膨润土对乐果的吸附能力。用2mol/L的硫酸酸化,经300℃煅烧处理后所得的膨润土对乐果的吸附量可达20.4mg/g。对浓度为60mg/L的乐果废水,当吸附剂的用量为17g/L时,乐果的去除率可达85。  相似文献   

7.
超声波降解有机磷农药乐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报道了用超声波降解模拟废水中低浓度乐果的试验。探讨了超声波辐射时间、外加H2O2、溶液中乐果的初始浓度、溶液温度等因素对乐果降解效果的影响。试验表明,辐射时间延长,降解率增加,辐射120min后降解率达97.5%;加入浓度为1.27mg/ml的H2O2即可明显提高乐果的降解率,H2O2的添加量达2.44mg/ml后,降解率增加趋缓;乐果溶液初始浓度由0.08mg/ml增加到1.6mg/ml,降解率由87.5%降低到55%;溶液温度控制在30℃以下对超声降解有利。  相似文献   

8.
曲霉L8对有机磷农药乐果的降解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广州农药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到一株迄今未见报道的以乐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霉菌,该菌在乐果无机盐培养基中生长良好,96h降解率达58%。经鉴定,该菌株为曲霉菌,并对其他有机磷农药也有较好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对氧乐果副产物的回收及利用技术,并分析了回收利用的经济及环保效果。  相似文献   

10.
敌百虫对枝角类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急性试验的方法,研究在不同温度、pH值下敌百虫对枝角类的毒性作用,结果为在相同温度下,毒性随pH值增高而加大,在相同pH值条件下,水温度升高而加大;在0.01mg/L,48h培养,多刺裸腹蚤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1.
几种家用洗涤剂对涡虫的急性毒性实验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洗衣粉、洗洁精、洗发露以发及洗面奶4种家庭常用洗涤剂对涡虫的急性毒性实验表明,洗衣粉,洗发露对涡虫的急性毒性明显高于洗洁精,洗面奶,其结果与家用洗涤剂对两种鱼苗及1种大型蚤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基本相吻合,表明了用涡虫监测水质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有机锡化合物对底栖动物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有机锡化合物的摇蚊幼虫等4种底栖动物的急性毒性作用,包括致死浓度(LC)和致死时间(LT)。结果表明:①3种丁基锡化合物的毒性依次是三丁基锡(TBG)>二丁基锡(DBT)>单丁基锡(MBT)。②TBT对羽摇蚊幼虫的24hLC50为26.86×10^-9;对六附器毛突摇蚊幼虫的24hLC50为241.55×50-9;对苏氏尾鳃蚓的24hLC50为145.55×10^-9;对霍甫水丝蚓的24hLC  相似文献   

13.
氯苯和邻二氯苯的蚯蚓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文章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滤纸急性毒性实验研究氯苯和邻二氯苯对蚯蚓的单一和联合毒性效应。单一毒性实验发现,蚯蚓死亡率和氯苯与邻二氯苯的曝露浓度显著正相关(P<0.05),其48 h LC50分别为5.680 mL/L和2.750 mL/L,表明氯苯的毒性小于邻二氯苯;同时通过观察可知,氯苯以皮肤渗入赤子爱胜蚓体内的毒性效应高于邻二氯苯;另外,实验期间,蚯蚓的体重明显下降,且与污染物浓度呈一定的线性关系(氯苯R2=0.780和P<0.05)。联合毒性实验发现,氯苯和邻二氯苯共存时蚯蚓的死亡率增加,表明氯苯和邻二氯苯复合污染时两者的毒性呈协同作用。可见,氯苯和邻二氯苯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安全和土壤健康质量存在较大的威胁,同时这两种污染物的共存进一步加大了潜在危害性,且复合毒性效应与各组浓度组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大型溞母溞暴露于氨氮所产子代对氨氮毒性的耐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型溞(Daphnia magna)作为受试生物,在测定了氨氮对大型溞的急慢性毒性效应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在慢性毒性试验中暴露于氨氮环境下的母溞所产子代对氨氮的毒性响应.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氨氮对大型溞的24 h和48 h的LC50分别为165.97和69.54 mg/L.21 d慢性试验结果表明:大型溞的生长指标——脱皮数是对氨氮最为敏感的毒性参数;其慢性毒性下限值(LCL)和慢性毒性上限值(UCL)分别为1.88和3.75 mg/L;据此计算出的慢性毒性值(CHV)为2.66 mg/L,急慢性比(ACR)为26.14.在慢性试验中,暴露于毒物的母体所产的子代幼溞,与对照组相比,其48 h LC50都有所增大(增幅为13.7%~56.2%),说明对毒物的适应性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5.
一种鱼类急性毒性监测工业废水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制药、化工、印染、冶炼等行业中不同企业的废水对红鼻子剪刀(Hemigrammus rhodostomuso)、红绿灯鱼(Paracherirodom innesi)、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的急性毒性实验,分析了该行业废水对这3种小型观赏鱼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针对现有监测方法操作复杂、误差大等缺点和不足,提出一种以时间效应为毒性分级标准的更为快速准确的新监测方法,即以时间为区间变量,用多种小型组合鱼在污染源废水原液中的半致死时间判定其生物毒性的监测方法。新方法规定半数致死时间L1‰〈8h为剧毒;LT50在8—24h为高毒;%在24-72h为中毒;u0在72—96h为低毒;96h受试鱼出现死亡但未达到半数致死为微毒;96h没有出现死亡为无急性毒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饮用水水源、地表水及景观水进行发光细菌急性生物毒性测定。依靠细菌发光损失率的测定,建立饮用水水源综合毒性基准线,为突发地表水环境事件快速反应水质状况的工作奠定基础。同时,研究各类水体发光损失率特点及急性生物毒性状况。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国际通用鱼种斑马鱼(Brachydaniorerio)及中国特有鱼种稀有鮈鲫(Gobiocyprisrarus)2种试验生物,对二苯氰胂、二苯氯胂、苯氯乙酮3种化学战剂进行了静态及半静态2种方式的急性毒性测试.结果表明,对于不稳定受试物,半静态试验方式更能满足对浓度的质量控制要求;对于鱼类,这3种化学战剂均属于极高毒性水平;这3种化学战剂对于鱼类的急性毒性程度不同,二苯氰胂、二苯氯胂的毒性在同一水平,其中二苯氯胂毒性略强些,苯氯乙酮较另2种物质的毒性弱一个量级,比较2种鱼类的试验结果得出,稀有鮈鲫与斑马鱼敏感性相似.   相似文献   

18.
基于拓扑理论计算了7种氯代苯胺分子的Kier和Hall的原子类型电性拓扑状态指数(E)f。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和最佳变量子集回归方法建立了氯代苯胺对斑马鱼急性毒性(pLC5)0与其电性拓扑状态指数的最佳二元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其传统判定系数(R)2为0.978,逐一剔除法(LOO)的交互验证系数(Q)2为0.964。根据统计学观点,该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健性及预测能力,用该模型给出的估算值和实验值非常接近,优于相关文献的计算结果。从进入该QSAR模型的2个电性拓扑状态指数(E9,E2)6可见,所建的数学方程显示芳环内=C<及硝基中氮原子(=N≤)是影响其pLC50的主要结构因素。  相似文献   

19.
臭氧氧化作为水处理工艺中预处理或深度处理的手段之一,在饮用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已被广泛应用。文章以研究有机物急、慢性毒性的模式生物——斑马鱼胚胎为模型,对2-萘酚及其臭氧氧化溶液的急性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萘酚对斑马鱼胚胎具有明显的致畸和孵化抑制作用,胚胎的死亡率随暴露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升高,24、48、72 h的LC50值分别为(7.39±0.65)mg/L、(6.49±0.48)mg/L、(6.27±0.52)mg/L。臭氧氧化可以有效去除2-萘酚,并降低其急性毒性,急性毒性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有利于后续的生物处理和污水达标排放。初始浓度为25 mg/L的2-萘酚溶液在实验条件下,经臭氧氧化12 min后去除率达100%,反应35 min后,溶液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消失。结合胚胎急性毒性实验结果和液相色谱/质谱、离子色谱的中间产物分析表明,2-萘酚臭氧氧化产物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作用大大低于2-萘酚,臭氧处理能有效降低2-萘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20.
氯代苯胺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及3D-QSAR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2-氯-4-硝基苯胺、4-氯-3-硝基苯胺、2-氯-5-硝基苯胺、2,4-二氯苯胺、3,4-二氯苯胺、2,5-二氯苯胺、2,3-二氯苯胺对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的96 h急性毒性,96 h LC50分别为6.99,2.58,8.63,7.79,6.08,5.23,0.49 mg/L.运用三维定量结构活性相关模型(3D-QSAR)对这些化合物的毒性效应和构效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估算毒性值与实际观测值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R2=0.9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