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诺氟沙星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与聚砜铸膜液混合,制备出可以在低压力下对诺氟沙星有特异性截留作用的分子印迹共混膜.采用红外光谱对共混膜的结构进行表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共混膜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研究了聚合物的质量分数对共混膜水通量和截留率的...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支撑液膜在萃取过程中的迁移效率,本研究以聚偏氟乙烯微孔滤膜(PVDF)作为支撑体,以疏水性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_6)为膜溶剂修饰膜材料,制备"填充型"离子液体支撑液膜(SILM).利用该离子液体支撑液膜对黄金冶炼废水中氰化物进行萃取,通过考察氰根的迁移率及离子液体在支撑液膜内的损失率,对实验因素进行了优化,在较优条件下:膜浸渍时间3 h、解析液(Na OH)质量分数3%、萃取温度25℃、萃取时间1 h,氰的萃取率可达93.25%,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的膜损失率为17.68%,并与传统的支撑液膜做了对比试验,表明SILM相对于传统支撑液膜具有较高的固容量和稳定性.文中也探讨了氰根在离子液体支撑液膜中的迁移机制,通过扫描电镜分析从微观上研究了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的表面和断面形貌特征.实验证明,离子液体[Bmim]PF_6是一种高效的膜溶剂,可明显提高支撑液膜迁移氰根过程中的稳定性,并有较好的萃取效果.  相似文献   

3.
SMBR不同特性膜处理城市内河道水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一体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不同特性膜处理上海市城市内河道水,结果表明,SMBR对氨氮含量较高的富营养化河水,氨氮的去除率在90%以上,但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仅为50%.比较两种膜的运行性能,亲水性膜在运行通量和通量恢复能力上,均比疏水性膜优越.两种膜的出水水质几乎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在线反冲洗控制MBR膜污染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在线空气反冲洗和在线清水反冲洗控制膜生物反应器(MBR)膜污染。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在线空气反冲洗,膜通量最大可恢复至20.5L/(m2·h),恢复率为95.3%,反冲洗周期为5d,且30d后膜通量仍大于12L/(m2·h);采用在线清水反冲洗后,膜通量最大可恢复至20.9L/(m2·h),恢复率为97.7%,第34天进行第3次在线清水反冲洗后膜通量仍可恢复至19.8L/(m2·h)。  相似文献   

5.
<正>渗透(FO)膜技术作为一种低能耗、低污染的膜分离技术,在海水淡化和盐差发电等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本文以高强度、大孔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无纺布和PET静电纺丝膜为复合支撑层,采用间苯二胺(MPD)和均苯三甲酰氯(TMC)为单体,通过界面聚合方法制备了新型高强度纳米纤维FO膜.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表面接触角测试仪、抗拉测试仪等对制备的复合支撑层膜和FO膜的表面形貌、亲疏水性、拉伸强度等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支撑层膜的表面的接触角为121°,拉伸强度为11.4 MPa,相比于传统的静电纺丝膜,复合支撑层膜的拉伸强度得到了大幅的提升.采用正渗透测试系统对FO膜的分离性能进行测试发现,在PRO模式下,以1 mol·L~(-1)NaCl作为汲取液,去离子水作为供给液时,纯水通量达到25.8 LMH,反向盐通量为4.5 g MH.  相似文献   

6.
用5%氯化钠溶液浸渍的国产玻璃纤维滤膜采集大气中气态硝酸的效率为95±2.1%,该膜采样后至少可以保存50天不影响测定结果。按90lmin~(-1)的流量采样一小时,可以测定大气中浓度在2—110μgm~(-3)范围的硝酸。该膜测定的硝酸浓度和Whatman 41浸渍膜测定结果相对误差为10%。氯化钠溶液浸渍膜在采集过程中对SO_2的吸收率为2.9%。表明:选用有机膜,5%NaCI溶液浸渍膜和25%K_2CO_3-10%Gly溶液浸渍,同时采集大气中颗粒物、气态硝酸和二氧化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乳化液膜法提取苯酚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研究了以双丁二烯亚胺-煤油作膜相,NaOH溶液为内水相的乳化液膜提取苯的动力学特性,测定了膜相与内外水相组成,搅拌速度,温度对提取速率的影响,得出了提取速率规律。  相似文献   

8.
吴开芬  李书申 《环境化学》1993,12(6):449-453
以聚醚砜为原料,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研究了铸膜液组成和若干因素对膜性能的影响。选择适当的膜液组成和制备条件,可制得截留分子量分别为2000,6000,10000的超滤膜,用该膜对α-干扰素进行分离。截留率均可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二元共聚物(PAN)超滤膜的成膜过程及膜分离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PAN-双溶剂-酯类铸膜液制成的超滤膜对牛血清蛋白的截留率(R)为97.62%,通量(f)为84.96ml/cm~2.h.通过电子显微镜扫描观察膜底、表层以及膜断面的结构,对膜的形成机理与膜分离性能进行了研究,证明PAN是一种性能良好的新型膜材料,用PAN二元共聚物超滤膜对α-粉酶进行超滤浓缩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旱地不同膜覆盖种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稀释平板法和最大或然数法,对旱地常规覆膜、全膜覆盖双垄沟播“一膜用一年”和全膜覆盖双垄沟播“一膜用两年”3种膜覆盖种植模式的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大类群微生物以细菌数量为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除自生固氮菌外,全膜覆盖双垄沟播“一膜用两年”种植模式能够明显增加土壤碳氮磷生理类群微生物数量.不同生理类群土壤微生物数量基本呈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的变化趋势.细菌、放线菌和其他生理类群(除自生固氮菌外)微生物数量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aerobic membrane bioreactor,AnMBR)是一种将厌氧生物处理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新型处理技术,在提升出水水质的同时同步强化生物能回收.因此,AnMBR对于生物质废物处理和缓解能源危机具有重要意义.尽管目前在作用原理、操作优化和污染机制探索方面有了重大进展,但膜污染问题仍然是制约该技术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的重要原因.本文介绍了厌氧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形成的基本机理与影响因素,并对膜污染控制技术进行了相关介绍,以期为AnMBR膜污染控制方面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乳头液膜法迁移及分离铬(Ⅵ)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采用以叔胺N7301为流动载体,兰113A为表面活性剂,煤油为膜溶剂,NaOH作内相试剂的乳状液膜体系迁移分离铬,研究了其迁移机理,确定了适宜制乳,迁移分离及破乳等有关条件,实验表明,不同浓度的含铬水样经液膜处理后,其含铬量均降至0.5μg.ml^-1以下,低于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
聚砜-磺化聚砜共混超滤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聚砜和磺化聚砜为原料,制备了低截留分子量的共混超滤膜,此种膜具有适中透水量,对分子量3000的PEG截留率在90%以上。对膜的制备参数,如聚合物浓度、不同溶剂、不同添加剂和凝胶介质对膜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吸烟烟气对鼠肺细胞膜的损伤和茶多酚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香烟气相物质作用鼠肺细胞膜为模型,用脂肪酸自旋标记物5-DOXYL和16DOXYL分别研究膜浅层和深层的动态性质受气相烟的影响,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气相烟对膜脂的作用。结果发现,在实验的气相烟流量下,香烟气相物质能引发鼠肺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并且使膜浅层的流动性增大。但对膜深层的动态性质没有明显的改变,如果在鼠肺细胞中预先加入粗晶态或粉态茶多酚。则肺细胞的过氧化和膜的动态性质改变受到抑制,而且这种抑制作用与茶多酚浓度呈量效关系,而茶多酚本身对膜浅层无明显作用,但对膜深层的流动性有一定影响,而且两种茶多酚的作用相似。  相似文献   

15.
超滤膜污染和清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续曙光  柳贤 《环境化学》1998,17(4):404-407
本文以牛血清蛋白为料液,用酸、碱和表面活性剂作为清洗剂,对聚砜、聚丙烯腈等四种不同材质的超滤膜进行了污染和清洗实验,同时还研究了不同PH值对膜清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季铵化聚砚膜,用NaOH清洗效果较好,丙烯腈膜以HCl清洗效果为好;P天等电点附近,容易引起吸附  相似文献   

16.
通过高钙离子浓度、高pH值方法结合PEG处理诱导红豆草羟脯氨酸抗性系和苜蓿根癌农杆菌转化系原生质体融合,融合机制表现为两种形式,第一种为相连膜在中间部位形成一个大的小泡,第二种为随相连膜的解体产生很多较少的泡状结构,融合过程中形成的小泡直接来自凝集膜,而不是亚显微小泡相互融包的产物,温度明显影响原生质体融合的频率和速度,甘油和二甲基亚砜可以防止膜破裂,从而促进原生质体融合,培养20d以后,在选择培养基得到含10-20个细胞的细胞团。  相似文献   

17.
生物膜法A/O/O工艺城市污水脱氮处理的挂膜启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膜法A/O/O脱氮系统处理城市污水中试挂膜启动研究结果表明:挂膜启动的关键在于进行硝化处理的二级生物接触氧化池能否培养出以硝化菌为优势菌种的成熟生物膜。试验中水温、气水比和进水氨氮负荷是影响挂膜启动的主要因素。为加速挂膜启动,水温不宜低于15℃;挂膜初期在保证供氧充足的情况下最好采用较小的气水比,而后气水比可逐渐随DO的实际需求作相应的调整,同时保持出水DO不低于4mg/L,5.5~6mg/L时效果较好;启动期内氨氮负荷宜低于0.6kg/(m3·d)。  相似文献   

18.
采用土壤盆栽试验方法,比较了两种通气组织结构不同的水稻品种(扬稻6号和农垦57)根表铁膜的形成及其吸收积累As的差异.结果表明,通气组织结构不同对水稻根表铁膜的形成及其对As的吸收积累有显著影响.通气组织结构发达的扬稻6号根表铁膜数量和铁膜中As含量均显著高于农垦57,扬稻6号根表铁膜量为431.53g·kg-1,铁膜中As含量达到220.2mg·kg-1,分别是农垦57的1.3和1.7倍.发达的通气组织结构显著抑制了As由水稻地下部到地上部的转运以及地上部对As的吸收:扬稻6号地上部As含量为10.77mg·kg-1,显著低于农垦57(12.85mg·kg-1);扬稻6号对As的转移系数(TF)为0.067,仅为农垦57的73.6%.  相似文献   

19.
乳状液膜法迁移及分离铬(Ⅵ)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以叔胺N7301为流动载体、兰113A为表面活性剂、煤油为膜溶剂、NaOH作内相试剂的乳状液膜体系迁移分离铬(Ⅵ).研究了其迁移机理,确定了适宜制乳、迁移分离及破乳等有关条件,实验表明,不同浓度的含铬(Ⅵ)水样经液膜处理后,其含铬(Ⅵ)量均降至0.5μg·ml~(-1)以下,低于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0.
乳状液膜法萃取氨基酸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占林  严忠 《环境化学》1997,16(4):369-373
本文以TOMAC为载体,ECA4360J为表面活性剂,内外相Cl^-浓度梯度为推动力,研究了L-苯丙氨酸在乳状液膜体系中的传输,并对影响液膜萃取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确定了此体系的最佳膜相组成的实验条件,实现了L-苯丙氨酸的提取和浓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