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污泥的资源化——制轻质陶粒的优化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资源消耗量不断加大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时的固体废物--脱水污泥为原料,加以一定量的辅料,经过预热和烧胀制成具有一定强度的轻质陶粒,可用于净化污水的填料、装饰等,这样城市处理厂的污泥可以大量消耗,不但处理成本低于焚烧、填埋、堆肥等方法,而且可以避免污泥的二次污染,符合中国固体废弃物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原则.本实验是对污泥制轻质陶粒最佳条件的选择,结果表明,在预热和烧胀的两个过程中,温度、时间、污泥所占的比例和含水率等条件的不同,烧制出来的轻质陶粒的质量也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日本固体废物的情况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尤其是危险废物的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强烈重视.为采取正确合理的危险废物对策,准确地掌握危险废物的产生和处理状况是不可或缺的.文章介绍了日本危险废物统计制度的相关内容,重点阐述了日本危险废物的统计机制和统计数据校验推算方法,并通过对中国与日本危险废物统计制度的比较分析,总结日本危险废物统计制度的经验,提出了完善中国危险废物统计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冻结期长,气候恶劣,水雾充沛,仙气浓郁,特殊的温度和湿度造就和孕育了与众不同的土体,即多年冻土.本文论述了该区多年冻土的分布特征并进行了分区论述;扼要地描绘了多年冻土的现象和多年冻土的成因;阐明了多年冻土的冻结作用及危害;分析了多年冻土的退化;最后提出了防治多年冻土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包覆层的贮存时间和它与推进剂粘结的完整性对于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水分是影响其贮存的一个重要因素,NG迁移则和包覆层与推进剂的粘结具有密切关系.将分子筛添加于包覆层中,可以很好的提高包覆层的力学性能.通过研究水分和NG迁移对包覆层性能的影响发现,加入分子筛后制得的包覆层吸水后力学性能基本无变化,并具有良好的抗NG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5.
浅析土壤环境中的镉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工业的污染使土壤中镉的含量增加,从而直接导致对食物链的影响,文章以镉为例,进行研究.而研究高等植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平衡、稳定的生态系统生产健康、优良的高等植物.因此,利用高等植物的生长状况诊断土壤污染,是土壤毒理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抗生素造成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在我国形势尤为严峻.其污染的现状及其对策、正逐步成为国际国内研究热点,并引起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强对环境中抗生素的富集、分离和监测研究巳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古老的东方文明与生态建设萌芽以及用当代人实践中的反思为背景,引出如何来正视自然、构建现代生态文明与生态建设.通过对古老的东方文化古朴的"天人合一"思想的回慕与西方工业文明时期"人是自然的主宰"的观点进行对比,导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8.
粉尘爆炸的危险 左边图片上显示的是为宾西法尼亚东北的无烟煤矿工所建的纪念碑,它位于Jim Thorpe镇(取名于著名的奥林匹克运动员Jim Thorpe).纪念碑是一块无烟煤,它超过7吨重,几乎是纯净的碳.纪念碑的碑文写到这个煤块蕴涵2.05亿BTU能量(2160亿焦耳),相当于50吨TNT!那么,我们是否担心这个位于小镇中心的巨大能量呢?当然不,因为要点燃这个巨型煤块是异常困难的,而且即使点燃,它也只会缓慢燃烧.  相似文献   

9.
屋顶绿化策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绿化水平要求的提高,屋顶花园作为新的绿化途径而得到了广泛的利用.文章首先介绍了屋顶绿化的历史;开展屋顶绿化的必要性,并且从七个方面介绍了屋顶绿化的意义;屋顶绿化的类型;屋顶绿化在世界发展的总趋势;最后介绍了屋顶绿化植物的选择,从六个方面介绍了佛甲草的优点.屋顶花园造就了新的生活方式,已成为现代家居生活必不可少的延伸,她为人们开辟了新的休憩娱乐活动场所,同时也加强了屋顶的隔热、御寒、隔声效果,起到了吸附飘尘和产生氧气的作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还原-偶氮光度法测定水中硝基苯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化学法测定水中硝基苯的含量的影响分析,以缓冲溶液进行pH值的调节,优化了原实验方法.通过对水中硝基苯的测式方法进行了较深入地探讨,并在原实验的基础上以缓冲溶液进行PH值的调节,得到了较好的实验结果,对水中硝基苯的测定开拓了新的思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汽车排气尾流中微粒分布及其变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微粒核化、凝并及凝结模型对汽车排气尾流中微粒分布的变化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微粒的核化增加了排气尾流中超细微粒的数量;微粒的凝并和凝结将改变排气尾流中的微粒分布.在核化、凝并及凝结过程同时存在时,核化对微粒分布的影响相对较小,微粒分布的变化主要受凝并和凝结的作用.在排气管出口处,微粒的核化、凝并及凝结过程比较剧烈,微粒分布变化较大;随着距排气管出口距离的增加,微粒演变逐渐减弱.研究工作可以为汽车排放控制策略的确定以及汽车微粒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喀斯特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恢复是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核心任务,研究石漠化生态恢复机理、优化生态系统功能、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和实现喀斯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石漠化治理的重要议题.通过对遗传、物种、生态系统和景观四个层次生物多样性退化与恢复的关注,生物多样性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特征及表征指标,在石漠化生...  相似文献   

13.
人员、物资、能源资源等要素在不同层级空间的频繁流动,持续重构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关系,并对国土空间安全产生影响。从流动性视角进行国土空间安全探讨,提出在活动承载安全、资源与生态安全基础上,应考虑要素流动与人类活动、资源环境的耦合性及其潜在风险。流动性与国土空间安全的关系可以从“流”空间与场所空间耦合、“供—流—需”协调与资源配置安全、要素流与国土空间系统韧性三个方面来表征。以生态、水、粮食、经济、社会等安全塑造为目标,立足于各类要素流对人地关系系统影响的不确定性,以及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等极端条件下的流动性风险,通过合理引导资源配置、科学布局国土空间要素等手段,实现人类活动、自然环境系统之间的自适应与良性反馈调节,形成安全韧性的国土空间格局与框架。在国土空间规划中,需要进行要素流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耦合协调性分析评价,建立“形”与“流”结合的国土空间结构优化分析方法,增强不同空间的功能弹性以适应要素流动和活动集聚的不确定性,建立供需协同的国土空间支撑体系。研究对提升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水平以及保障人类生存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镉和乙草胺、苄嘧磺隆对水稻吸收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镉和两种常用除草剂的复合污染对水稻吸收必需矿质元素影响,采用水培法研究了镉(Cd)、乙草胺(AC)和苄嘧磺隆(BSM)在单一及复合污染条件下处理水稻幼苗72h及解除污染并恢复培养96小时后,水稻基本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并对水稻幼苗根系损伤情况也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Cd和AC、BSM单一和复合处理降低了水稻根系Mn、Cu、Zn的含量。AC单独处理增加了水稻根系Fe的含量,Cd与AC、BSM联合作用时则降低了水稻根系Fe的含量。AC单一及Cd与AC和BSM的复合作用能增加水稻地上部分Fe的含量,最高可达对照的4.5倍。Cd降低了水稻幼苗对Mg的吸收,而AC和BSM却能促进对Mg的吸收。水稻幼苗经96h的恢复培养后,其根和地上部分叶营养元素含量也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水稻幼苗地上和地下部分Cd的含量发生了显著性下降。Cd和乙草胺、苄嘧磺隆在单独和联合作用下根系和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都较对照有所升高,而根系活力下降。  相似文献   

15.
The potential for developing synergies between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has become a recent focus of both climate research and policy. Presumably the interest in synergies springs from the appeal of creating win–win situations by implementing a single climate policy option. However, institutional complexity, insufficient opportunities and uncertainty surrounding their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present major challenges to the widespread development of synergies. There are also increasing calls for research to define the optimal mix of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These calls are based on the misguided assumption that there is one single optimal mix of adaptation and mitigation options for all possible scenarios of climate and socio-economic change, notwithstanding uncertainty and irrespective of the diversity of values and preferences in society. In the face of current uncertainty, research is needed to provide guidance on how to develop a socially and economically justifiable mix of mitigation, adaptation and development policy, as well as on which elements would be part of such a mix. Moreover, research is needed to establish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 process of mainstreaming can be most effective. Rather than actually developing and implementing specific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options, the objective of climate policy should be to facilitate such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as part of sectoral policies. Finally, analysis needs to focus on the optimal use and expected effectiveness of financial instrument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mutual effects between these instruments on the one hand, and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sectoral investments and 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 on the other.  相似文献   

16.
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宏观生态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西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江河源区与生物物种基因库,为了保障其生态功能的持续有效发挥,2008年开始实施西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论文基于工程规划目标,通过对比监测2000—2008年与2008—2015年西藏高原生态系统及其关键服务的时空变化,科学地评估西藏高原生态工程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前、后8 a相比,1)西藏高原生态系统格局稳定少动,生态系统宏观状况趋向良性发展。森林面积持续增加,荒漠面积显著减少,水体与湿地面积从减少转变为增加。2)草地退化趋势明显减弱、草地恢复态势显著,退化草地占比下降了19.9%,恢复草地占比增加了33%。植被覆盖度增加趋势明显,平均提高了1.9%,特别是高寒草甸类。草地载畜压力明显减少,牧草供给能力提升,草畜矛盾有所缓解。3)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增加,碳汇总量略有提高,防风固沙服务能力稳步上升。然而,降雨量增加导致降雨侵蚀力增强,植被覆盖度增加但植被根系土壤层无法短时期内恢复,从而导致土壤保持服务能力有所下降。4)西藏高原的暖湿化气候有利于减缓荒漠化进程并促进生态系统恢复,而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实施对西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工程区局部生态恢复具有一定的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17.
探究了剩余污泥(SS)、餐厨垃圾(FW)、玉米芯(CC)、甘蔗渣(BG)4种不同基质生物炭对厌氧生物处理餐厨垃圾效能的影响,对厌氧污泥的关键酶活性、微生物群落分布以及代谢途径等微生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厌氧反应器分别加入4种生物炭后,COD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了29.49%、23.16%、29.42%、40.32%;傅里叶红外分析表明,投加SS生物炭组出水中羟基、酰胺基以及C-O-C伸缩振动峰减弱.4个厌氧反应器中厌氧污泥的乙酸激酶活性分别为0.40,0.42,0.96,0.98 μmol/g,表明投加CC与BG生物炭促进了餐厨垃圾的厌氧水解酸化过程;厌氧污泥胞外聚合物的蛋白质/多糖之比分别为0.415、0.56、1.89、2.8,投加CC、BG生物炭提高了污泥的稳定性.4个厌氧反应器中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厚壁菌门为主要菌群,投加BG生物炭促进了变形菌门与厚壁菌门的生长;对于古细菌而言,甲烷杆菌属与甲烷丝菌属为优势种群,SS组的甲烷杆菌属丰度最高(53.48%),而BG组中甲烷丝菌属丰度最高(42.72%).KEGG功能分析表明古菌及细菌均以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为主;而投加BG与SS生物炭后,微生物膜运输水平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的大规模、长时期、持续的自然资源综合考察活动推动下,中国自然资源研究形成了跨部门、跨学科、跨地区的综合集成的发展特色,并且在“任务带学科”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步创建了较为系统的资源科学理论基础和实证方法论体系。面对自然资源部成立以来国家对自然资源综合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重大需求,推动建立并完善独立的资源科学学科体系,已成为当前我国自然资源研究领域的重要任务。本文系统梳理了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和研究的发展过程,着重论述了不同时期的重点发展方向及特点,完成了对不同时期历史机遇的总结与展望。可以发现:中国自然资源研究已经形成了国家需求导向并引领学科建设的发展趋势,未来应继续坚持以多学科整合为特色的综合研究范式,开拓中国特色的资源科学系统研究新视角;加快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完善资源科学人才培养体系;加强资源科学的学科史研究,厘定资源科学与地理学、地质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相互关系,积极引入大数据理论框架及技术优势,创新“自然资源大数据”或“资源利用大数据”等相关理论及技术,建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过程动态评价方法,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自然资源本底及其与生态环境综合影响评价方面的决策支持,探索解析自然资源利用过程中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以及两者之间的系统关联机制。  相似文献   

19.
利用表面活性剂胶态微泡沫冲洗技术来提高四氯乙烯(PCE)在地下水的溶解性和流动性,提高污染物迁移通量,强化去除效果.主要工艺参数和影响因素对泡沫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000r/min的搅拌转数即可产生稳定的胶态微泡沫,泡沫稳定性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有小幅度提高,PCE对泡沫稳定性有不利影响;胶态微泡沫在含水层的迁移规律表明,泡沫前端迁移时不断破裂并气液分离,形成气体在上部,液体在下部,后续泡沫稳定向前推流的迁移模式,泡沫在含水层中受到地下水的静水压力,与在土壤迁移相比其体系压力更大,泡沫破裂更严重、迁移速率更慢;和液体冲洗相比,泡沫冲洗对PCE增溶增流效果明显,介质粒径为0.1~0.25mm、0.25~0.5mm和0.5~1mm时,PCE去除率分别达到83.7%、90.8%和98.2%,介质粒径越大,去除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20.
璩路路  李裕瑞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12):3252-3266
黄土高原沟道农业是现代人地关系耦合发展的一种新兴农业地域类型,其可持续发展对于区域农业提质增效、乡村振兴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人地系统科学原理阐述了沟道农业的概念内涵、科学认知、优化模式及其保障政策。结果表明:(1)沟道农业可持续性应遵从“要素—系统”到“结构—功能”,注重“沟坡水土保持、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乡村振兴”的多目标有机结合。同时,处理好宏观与微观效益的关系以及不同尺度的沟道水土构型、农田景观、农业系统的层次体系,深化贯通式研究,全面揭示沟道农业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微观作用机理。(2)总结了沟道农业优化模式,搭建了不同模式的框架图,建议完善相关的技术与制度保障体系,以支撑实现区域乡村振兴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目标。(3)新时期黄土高原现代沟道农业高质量发展应立足于人地系统科学前沿,全面构建现代沟道农业系统理论与方法,深入探究优化沟道农业生产方式和创新经营管理模式的新途径。(4)基于要素流、产业链、流通网,面向SDGs目标和乡村振兴、粮食与生态安全,深入探究不同尺度沟道农业状态评估与情景模拟,服务支撑区域现代化建设决策。黄土高原沟道农业系统特征与优化模式研究,是推动农业地理学研究理论与方法创新,进而为黄土高原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