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一届“自然银幕电影节”上,由中国摄影师奚志农历时十年之久拍摄的纪录片“追寻滇金丝猴”获得了“TVE奖”。这是中国影片首次在这个电影节上获奖。 在英国著名港口城市布里斯托尔举办的“自然银幕电影节”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自然历史纪录片电影节,被称为自然历史纪录片的“奥斯卡”奖。“TVE奖”是由国际环境影视集团(Television Trust for Environment)设立、专门鼓励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自然历史纪录片的奖项。“自然银幕电影节”自1982年创办以来,每两年举办一次,每次都吸引了由BBC自然历史部、“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发现”(Discovery)等世界顶级制片公  相似文献   

2.
灾难观是人类对灾害体系所持有的看法和态度,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处于不断的变化调整中,其整个过程构成文化的一个层面。本文从克拉克洪-斯托特柏克文化维度构架出发,选择"与环境的关系"和"人的本质"两个基点对比分析东西方文化灾难观的异同,对深刻理解各种文化在解释和应对灾难过程中的共性和相对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纪录片作为电视叙述领域的一种重要类型,叙述者的角色呈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纪录片叙事文本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本文以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例,结合纪录片内容,探讨叙述者在纪录片中的角色类型及其与文本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如今,中国纪录片的制作技术越来越精湛,纪录片已成为国家对外宣传的重要软实力,这不仅打开了纪录片在世界上的市场,也推进了其国际化的路线。在跨文化传播时代,面对不同的国家与民族,让纪录片所承载的内涵实质被观众所接受,这样才能形成文化上的认同。纪录片的创作不应停留在技术的层面,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文化的诉求。本文以纪录片《对照记》为例,探析在跨文化传播语境下纪录片的文化认同,以期创作出更加优秀的影视作品。  相似文献   

5.
电视纪录片被定义为以建构人和人类生存状态的影像历史为目的的电视节目类型。其中,历史人文类纪录片又以中国历史文化、国人的生存状况为关注对象,对于这类题材的解说,尤其注重解说的审美意蕴和人文内涵。本文从纪录片解说的总体风格和历史人文类纪录片的常见的三种解说风格:雄浑大气、平实晓畅、典雅俊逸几个方面进行阐释,以期对有声语言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审美关照。  相似文献   

6.
自然教育课程开发的价值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根据中国自然教育论坛2016年进行的调查,从2010年开始,中国的自然教育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2016年,随着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自然学校指南》的发布,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的联合印发,标志着中国的自然教育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更多不同理念、不同主题的自然教育机构纷纷涌现并运行。然而,这些新成立的机构由于较多过分注重自然教育的硬件设施  相似文献   

7.
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中国的新发展,包括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本文从自然地理学的综合性、地域性和人地关系研究角度,分析四大圈层与经济、社会、生态的关系,并以巢湖流域为例,解读自然地理学思想在协调发展战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也谈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成为一个人们热议的话题。通过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因素,得出全球气候变暖是众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其中自然因素是基本的影响因素,而人为因素则为主导性的影响因素。认为目前人类能够做到的也只能是提高环保意识,尽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和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量,而对自然因素是无能为力的。中国应采取适合自己的措施应对全球变暖问题。同时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以及生物圈的影响,认为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给人类带来更大的是灾难,而不是利益,因此要尽一切努力减缓气候变暖趋势甚至解决气候变暖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的基本理论》一书是针对环境保护法学进行研究的著作,该书介绍了中国环境资源法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进入生态文明建设时期的环境资源法的新发展情况。研究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中国环境资源法的基本理念;分析了"保护优先、预防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从西部纪录片与少数民族婚约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着眼进行分析,认为西部文化为西部影像传媒的发展提供了资源和题材,西部影像传媒也应该立足于反映和传播西部文化,利用纪录片这一有效的影像形式,打造特色、树立品牌,形成一条西部影像传媒快速发展的具有西部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