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深圳市冬、夏两季大气中有机氯农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大流量主动采样器,选择深圳市13个有代表性采样点,于2009年12月~2010年1月和2010年6月,分2个采样时期对深圳市大气中有机氯农药(OCPs)进行监测.结果显示,深圳市冬、夏大气中,13个点位总有机氯农药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742~3522 pg/m3(平均值1769pg/m3)和507~2197pg/m3(平均值1163pg/m3).冬季大气中有机氯农药主要是DDTs、林丹、七氯、氯丹、六氯苯,占有机氯农药总量的87%;夏季大气中有机氯农药主要为DDTs、氯丹、林丹,三者总量占有机氯农药的89%.研究表明,深圳市大气中存在“新”DDT的输入,认为工业DDT是其主要来源,而γ-HCH以及氯丹的高检出与林丹和用于杀灭白蚁的氯丹的继续使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岩溶地下河流域表层土壤有机氯农药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正兰  孙玉川  张媚  余琴  徐昕 《环境科学》2016,37(3):900-909
为研究有机氯农药(OCPs)在重庆南山老龙洞地下河流域表土中的分布趋势、组成特征、来源及污染水平,采用气相色谱-微池电子捕获检测器(GC-μECD)分析了6个代表性表层土样中20种OCPs.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中20种OCPs均有不同程度检出,其中(除DDE、顺式氯丹、反式氯丹、狄氏剂)16种检出率高达100%,氯丹类和DDTs是主要污染物,不同采样点有机氯农药含量差异较大.OCPs总量变化范围在5.57~2 618.57 ng·g~(-1)之间,平均值为467.28 ng·g~(-1),与国内外其它区域相比,研究区表层土壤中HCHs和DDTs含量处于中上水平.有机氯农药总量和HCHs、DDTs、氯丹类农药总量分布具有相似的空间变化趋势,均为:上游中游下游,并且上游与中、下游的差距尤为显著.来源分析表明,HCHs主要来源于林丹的使用,DDTs既来源于历史农药残留,也来源于近期工业DDT的非法使用和三氯杀螨醇的输入,氯丹主要来自历史残留和大气沉降.结合中外土壤质量标准,新力村土壤属于有机氯农药严重污染土壤,下龙井湾、夏家咀和赵家院子土壤受到有机氯农药轻度污染,龙井旁和高中寺土壤属于无污染土壤.  相似文献   

3.
北京石景山区夏季大气中有机氯农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气相色谱对北京石景山区大气中气态和总悬浮颗粒物中有机氯农药(OCPs)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北京石景山区大气中气态和颗粒物中HCHs、p,p¢- DDT、p,p¢-DDE、p,p¢-DDD、o,p¢-DDT、七氯、氯丹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344.4, 1000.2, 778.0, 213.4, 1319.3, 645.7, 376.6 pg/m3和37.3, 5.3, 0, 0.7, 15.8, 1.6, 0.6 pg/m3,有机氯农药主要以气态存在于大气中.HCHs和DDTs是有机氯农药类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两者之和在气态和颗粒物中所占总OCPs的比例分别为87.2%和90.9%.α-HCH/γ-HCH 和p,p’-DDE/p,p’-DDT的浓度比值分别<1.5和<1.0,表明新近该区大气中有γ-HCH和DDT的输入.三氯杀螨醇的使用是环境中DDTs的一个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4.
广州部分区域表层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在冬、夏两季对广州市部分市区和远郊区的表层土壤样品中OCPs(有机氯农药)的采样和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法分析,对OCPs残留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w(HCHs)为0.29~14.90 ng/g,未超过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一级自然背景值.w(DDTs)为nd~697.70 ng/g.海珠区和黄埔区部分地点w(DDTs)超过一级自然背景值.DDTs为主要残留有机氯农药,平均占w(OCPs)的85.1%.所观察到的较低的w(α-HCH)/w(γ-HCH)(小于1)和w(γ-HCH)>w(β-HCH)的结果,有可能是林丹输入所致.一些地点可能有新的DDT输入.按土地利用类型划分,表层土壤中w(OCPs)为工业区>农田>果园>未利用地>居民区绿地>森林公园.   相似文献   

5.
北京通州灌区土壤和河流底泥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7年6月在北京通州污水灌区、清污混合灌区和清水灌区采集土壤和河流底泥样品共28个,参考EPA标准对样品进行处理和分析,研究了26种有机氯农药(OCPs)的残留及分布情况,探讨了有机氯农药含量与总有机碳(TOC)以及有机氯农药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从污水灌区到清水灌区有机氯农药的总量上并未出现明显递减的趋势,土壤和河流底泥中残留的有机氯农药主要是滴滴涕(DDTs)、六六六(HCHs)和六氯苯(HCB)类,三者占有机氯农药残留总量的97.89%.OCPs质量分数平均值为36.18 ng·g-1,其中DDTs占OCPs的72.85%,大部分样品中DDT与DDE+DDD的质量分数之比都小于1,说明这些土壤和河流底泥中DDTs主要来自历史残留物.同时,除了两个样品外,其它样品的α-HCH/γ-HCH比值均小于1,平均值为0.63,表明林丹是这些采样点中HCH的主要新的污染源.沉积物中TOC、DDTs、HCHs和HCB类农药含量与有机氯农药总含量之间显著相关,在决定有机氯农药含量和分布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国卿  张干  李军  刘向  彭先芝  邹世春  祁士华 《环境科学》2008,29(12):3320-3325
分冬、春航次采集了珠江口及南海北部近海海域大气样品,同时以广州和中山作为陆基对照点,对大气中的有机氯农药(OCPs)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大气中的有机氯农药主要为HCHs、DDTs和氯丹,其含量范围分别为 13~99、 73~390、 63~224 pg/m3(冬季航次)和10~106、 429~1 003、 1 724~9 638 pg/m3(春季航次).总体而言,春季航次期间的大气OCPs含量普遍高于冬季航次.研究发现,珠江口及南海近海海域大气OCPs主要受控于陆源污染的影响,呈现近陆点高和远陆点低的特点.大气中 α-HCH的含量已显著降低,而高含量 γ-HCH的检出与林丹的继续使用有关,“新”DDT的污染主要来自三氯杀螨醇的生产和使用以及船舶防污油漆中使用的滴滴涕.春季航次期间大气氯丹含量的高值,源于白蚁高发期氯丹的大量使用以及来自西太平洋地区的大气长距离输送.  相似文献   

7.
广西大石围天坑群有机氯农药的大气干湿沉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大气有机氯农药(OCPs)的沉降对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喀斯特生态环境的影响,选择典型的大石围天坑,采用大气干湿采样器分季节进行了为期一年(2007-03—2008-03)的大气干湿沉降样品采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22种有机氯农药。结果表明,大气干湿沉降中PAHs的干湿沉降通量为10.236~88.728 ng(/m.2d),平均值为48.974 ng(/m.2d),研究期间大石围天坑的OCPs沉降量为2.986 g;OCPs沉降通量的空间分布为东垭口>南垭口>北哑口>西峰,与风的进出口密切相关;不同季节的沉降通量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春、夏季OCPs沉降通量高于秋、冬季1.0倍,且春季以滴滴涕(DDTs)和六氯苯(HCB)为主,夏季以β-硫丹和HCB为主,秋季以HCHs和顺式-氯丹为主,冬季以HCHs为主。研究区大气OCPs沉降通量与季风、地理位置、降雨量和温度等因子密切相关;OCPs来源分析显示大石围天坑群春、夏季大气中OCPs主要来源于高气温、低海拔的水稻、水果主产区百色、南宁盆地的远距离传输,秋、冬季则来源于北部相邻的贵州省境内。  相似文献   

8.
西安城区大气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大流量主动采样器于2008年7—10月对西安城区大气进行采集,共获得颗粒态和气态样品24个,并对其中含有的17种有机氯农药(OCP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城区大气中ρ(α-硫丹)和ρ(β-硫丹)最高,分别为260.7和212.0pg m3,ρ(DDTs)(DDTs=o,p′-DDD+o,p′-DDT+o,p′-DDE+p,p′-DDD+p,p′-DDT+p,p′-DDE)为167.4pgm3,ρ(HCHs)(HCHs=α-HCH+β-HCH+γ-HCH)为199.3pgm3,ρ(trans-氯丹)和ρ(cis-氯丹)分别为104.0和97.3pgm3,ρ(六氯苯)为74.9pgm3,且都主要分布在气相中.来源分析表明,西安大气中DDTs受三氯杀螨醇的影响显著,而HCHs则主要来源于林丹的使用残留.α-HCH,HCB,p,p′-DDE及p,p′-DDT主要受污染物长距离传输影响,而γ-HCH,trans-氯丹,cis-氯丹,α-硫丹和β-硫丹主要受采样点周边地表挥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南水北调中线源头区丹江口水库典型区域,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修建了5组径流场来收集径流,研究了降雨径流水相及颗粒相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特征及来源,并对其进行了风险评价.采用GC/MS对降雨径流中美国EPA优先控制的20种有机氯农药(OCPs)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径流颗粒物中有α-HCH和DDE两种有机氯农药检测出,而水相中仅有α-HCH一种有机氯农药检测出,不同利用类型土地径流颗粒物中OCPs含量的基本趋势为: 耕地(137.35ng/g)>果园(43.74ng/g) >山林(26.89ng/g),水相中OCPs含量的基本趋势为:耕地(1.94ng/L) >果园(1.90ng/L)>山林(1.19ng/L),说明耕地和果园受人为污染的影响,这和当地的开发情况也非常符合;同种土地利用类型径流中OCPs含量的基本趋势为: 10~15°耕地>5~10°耕地>0~5°耕地,由此可知,径流中OCPs含量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可能是由于坡度增大径流量也随之增大,降雨冲刷对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影响较大.对降雨径流中α-HCH和DDE进行源解析,α-HCH可能来自早期残留,部分也可能来自大气沉降;而DDE可能源之早期施用的DDT农药在好氧条件下分解产物.  相似文献   

10.
该文采集了海河上游地区土壤样品,测定了24种有机氯农药(OCPs)的残留量,并对其残留特征、污染来源和污染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河上游地区土壤中检出大部分有机氯农药,其中3种有机氯农药检出率达到100%,OCPs总残留量(∑OCPs)范围为2.75~139 ng/g,平均为40.1 ng/g。DDTs和HCHs是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主要污染物,相应的残留量分别为2.75~131 ng/g和ND~11.0ng/g,二者的残留特征表明了该地区土壤中HCHs主要来自于早期商业残留,部分地区存在新源输入的可能;而DDTs主要来源于历史上DDTs农药的使用,部分地区显示有新源输入。土壤中HCHs污染程度较低,而部分地区土壤中DDTs属于较高程度污染,存在较大的环境风险。文章同时首次分析了海河上游土壤中DDTs的降解产物DDM(bis(p-chloropheny)-methane)、DDMU(bis(chlorophenyl)-1-chloroethylene)和DBP(dichloroben-zophenone)的残留量,并讨论了DDT降解产物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1.
在夏、冬两季对北京地区密云,潮白河,玉渊潭和通惠河等地表水中17种有机氯农药(OCPs)和84种多氯联苯(PCBs)的含量进行了分析及来源解析.实验结果表明,OCPs总量在7.86~53.1ng/L之间,平均值为(16.9±14.6)ng/L.PCBs总量在2.99~32.7ng/L之间,平均浓度为(10.9±10.4)ng/L.HCHs,硫丹,DDTs和HCB是主要的OCPs污染物,其含量分别为(13.9±11.5)ng/L,(2.20±2.01)ng/L,(0.63±1.51)ng/L和(0.12±0.14)ng/L.α-HCH/γ-HCH平均比值为1.53,小于工业HCH中比值4~7,表明北京地区地表水中存在林丹的使用.而DDT/(DDD+DDE)比值<1.22,表明北京地区并无新的DDTs污染源输入环境.PCBs以低氯代联苯为主,其中二氯,三氯,四氯和五氯联苯总和占∑84PCBs总量的79.2%.北京地区地表水中不同氯取代数PCBs组成与我国历史PCB产品组成相符,均以低氯代联苯为主,表明北京地区地表水中PCBs污染来源为历史使用.相比于国内其他区域水质而言,北京地区地表水OCPs和PCBs污染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2.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OCP) concentrations in tree bark from the upper Yellow River region were determined. Total OCP concentrations ranged from 2.7 to 82 ng/g dw, with a mean of 20 ng/g dw. Concentrations of total(Σ) DDTs(0.49–37 ng/g dw), HCHs(0.55–4.5 ng/g dw), and HCB(0.1–1.0 ng/g dw)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e other OCPs and accounted for 89% of the ΣOCP concentrations. p,p′-DDT was the dominant member of the DDT pesticide group and-HCH was the dominant HCH isomer. The p,p′-DDT/p,p′-DDE and-HCH/-HCH ratios suggested that there were recent DDT and-HCH releases. OCP concentrations in the air were estimated from the tree bark, and the estimated median ΣDDTs, ΣHCHs, and HCB concentrations in the air were 0.09, 0.14, and 0.024 pg/m3, respective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al OCP concentrations and socioeconomic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indices were assessed using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a regression equation including all these factors was obtained. Population density and tertiary industry were the two dominant factors that appeared to affect OCP concentrations in the upper Yellow River region.  相似文献   

13.
雪玉洞表土有机氯农药的分布及来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有机氯农药(OCPs)在重庆丰都雪玉洞表土中的水平分布趋势、组成特征和来源,采用气相色谱-微池电子捕获检测器(GC-μECD)分析了10个代表性表层土样中18种OCPs.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中18种OCPs除o,p'-DDD、ε-HCH、艾氏剂和狄氏剂外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其中,HCH、DDT、七氯和甲氧滴滴涕的检出率高达100%,是主要的污染物.土壤中总有机氯农药的含量范围为1.24~750.56 ng·g-1,平均值为79.57 ng·g-1.DDTs和HCHs可能分别来自于工业DDTs和林丹的非法使用,并且近期可能有新的输入.通过相关分析得出,研究区10个采样点有机氯农药基本具有相同的来源,并且土壤有机碳是影响有机氯农药分布的重要因素.对比中国的土壤质量标准(GB15618-95)发现,研究区土壤中HCHs和DDTs的残留均处于较低水平.由于岩溶地区地表土层厚度分布不连续,且地下岩溶形态较为发育,有机氯农药可能通过裂隙或落水洞进入地下河系统,对洞穴滴水和地下河水造成潜在的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4.
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超声提取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超声提取沉积物中的有机氯农药(OCPs),GC-ECD进行定量分析. 研究了不同提取溶剂、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以及不同极性的毛细管色谱柱对沉积物中11种OCPs(六氯苯,α-HCH,γ-HCH,七氯,艾氏剂,δ-HCH,β-HCH,p,p′-DDE,o,p′-DDT,p,p′-DDD和p,p′-DDT)提取效率的影响,确定了沉积物中OCPs超声提取的最优条件:用正己烷/二氯甲烷(体积比为1∶1)作提取溶剂,提取60 min,提取1次,采用DB-1701毛细管色谱柱,GC-ECD定量测定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提取效率均高于70%,满足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的要求. 利用最优条件分析了辽东湾沉积物中的OCPs含量. 结果表明,辽东湾沉积物中六氯苯,α-HCH,γ-HCH,七氯,δ-HCH,β-HCH,p,p′-DDE,o,p′-DDT,p,p′-DDD和p,p′-DDT均被检出;DDTs类以p,p′-DDT含量最高,且以DDE为主要的降解产物;HCHs以δ-HCH含量最高. 与其他湖泊河流沉积物相比,辽东湾HCHs,DDTs及六氯苯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分辨率气相色谱-高分辨率质谱联用法分析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若尔盖高原牧场地表水和大气湿沉降中有机氯农药(OCPs)和多氯联苯(PCBs)异构体含量的季节分布特征,探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边远清洁地区的地球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若尔盖地区地表水中∑HCHs、∑DDTs、HCB、∑6PCBs平均浓度分别为0.90,1.36, 0.95,1.35ng/L.大气降水中OCPs和PCBs平均浓度分别为0.363,0.118ng/L,最大值出现在11月初冬的降雪样品中.异构体按平均浓度排序为HCB > PCB28 > p,p’-DDD > p,p’-DDE > α-HCH > γ-HCH.PCBs以PCB28和PCB52为主,除少量的PCB101外,其余高氯代PCB化合物都未在沉降样品中检出.∑HCHs、∑DDTs、∑PCBs的大气沉降通量分别为0.058~0.268,0.087~0.311,0.049~0.188ng/(m2·d).高海拔地区POPs大气沉降模式可分为“海拔梯度降水型”和“高原型”2类.类似于极地冷凝作用,高原型降雪中的POPs的沉积通量高于降雨沉降通量,但持久性较强的PCB138、PCB153和PCB180则缺失.这一结果验证了高空大气远程迁移和局地的高山冷凝效应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