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西地区环境现状及其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河西走廊地区面临的严峻的环境问题,分析了造成环境恶化的原因,提出了改善河西走廊环境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选用敦煌、酒泉、河西走廊气象站2005年可吸人颗粒物PM10逐时浓度监测资料,较为系统地统计分析了河西走廊地区主要空气污染物-PM10的时空分布特征,其中包括PM10平均浓度和各等级出现频率的逐月变化.揭示了河西走廊站PM10污染年变化趋势,并分析了PM如浓度与地面常规气象要素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叙述了1994年4月8日河西走廊浮尘暴,黄沙的移动途径及TSP的分布,并对TSP值进行数学模拟。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绿色食品土壤质量规定要求,对甘肃河西地区五个农场申报绿色食品基地土壤中微量元素及农药进行了测定,并同本地区土壤背景值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5.
跨流域调水对大通河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通河向湟水,河西走廓和秦王川调水后对大通河乃至黄河水质的影响作了探讨。采用水质环境污染,现状评价,预测和对调水后水量水质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的分析,指出摒弃传统模式,实行提高资源利用率,充分利用能源的节约经营模式,并阐述了保护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充分有效利用水资源,发展生态农业是实行甘肃河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对策。  相似文献   

7.
河西地区水资源开发与环境退化综合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河西地区,水资源开发与环境退化的关系,提出合理调配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获得资源-社会-经济-环境的有机统一,是环境综合治理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8.
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战略和建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河西走廊是甘肃省主要的经济区之一,是国家下世纪初大规模开发大西北的纽带与依托,本文分析了该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区域经济特征,提出了“合理规划利用水土资源,边发展经济、边治理环境,实行资源节约发展”的生态环境战略,经济增长与环境整治同步协调进行,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河西走廊区移民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中部和南部贫困山区向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实施的开发性扶贫移民行动,缓解了贫困区人口资源环境的巨大矛盾冲突,促进了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为贫困农民解决温饱创造了条件。但面对河西走廊脆弱的生态环境系统,如何实施迁入区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一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疏勒河流域农业综合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省河西内陆河疏勒河流域水利建设带动区域农业综合开发大型项目为背景,项目区自然和人工生态环境系统现状为依据,用生态环境系统的理论及方法,建立项目区的生态指标体系,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手段,预测了区域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风力发电对河西走廊生态环境影响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河西走廊风能资源和风电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叙述了风电开发对河西走廊区域环境产生的环境影响。风力发电同其他发电方式相比,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淡水的污染,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等正面的环境影响;同时在施工过程和运行过程也会对周边环境和生态产生负面环境影响,如阴影、噪音影响以及对鸟类的负面影响。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为河西走廊的风电开发提出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及相关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以大气污染潜势和污染指数预报系统CAPPS(City Air Pollution Prediction System)为依托,利用Microsft Visual Basic 6.0软件,设计和建立了科学合理、直观实用的本地LCAPPS系统并作为预报河西西部诸城市空气质量的工具之一.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稳定、快捷.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09年常州市老运河及支流(污染企业)水质污染物调查,分析了老运河的水质状况,并计算了各河段的氨氮通量。结果表明,关河西段对老运河全程氨氮质量浓度贡献率最高,占38.9%,其次是凤凰河,江苏新亚化工有限公司对老运河全程氨氮质量浓度的贡献率占9.2%,其余企业对老运河的氨氮贡献率甚小。在分析主要支流污染来源的基础上,计算了其氨氮削减量,并提出了防治水污染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无锡市望虞河西岸河网区为研究区域,于2018年12月—2019年9月分冬、春、夏、秋4个季节采集了上覆水和沉积物样本,研究氮磷营养因子在沉积物-上覆水界面的释放规律,探究主要水质指标、沉积物氮磷和重金属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的水质状况不佳,主要是氮含量超标,污染严重的点位集中在人类活动较为密集的市区和工业区;受上覆水氮磷浓度、溶解氧浓度等变化的影响,沉积物营养盐含量季节变化明显,污染状况较为严重,75%的点位属于中度和重度污染;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季节变化不显著,部分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污染程度排序为Zn>Cd>Cu>Pb>Ni>Cr>As。  相似文献   

15.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结合固相萃取(SPE)前处理技术,建立了水中4种除草剂氯草定、阿特拉津、乙草胺和异丙甲草胺残留的分析方法,于2018年春(4、5月)、秋(9、10月)和冬(1、3月)季对太湖流域望虞河西岸九里河水体中4种除草剂的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4种除草剂的加标回收率为71. 2%~108%,RSD均10%,方法检出限为3. 5~6. 0 ng/L。九里河水体中氯草定、阿特拉津、乙草胺和异丙甲草胺4种除草剂质量浓度分别为未检出~0. 025 7,0. 019 1~1. 19,未检出~0. 026 0和未检出~0. 094 3μg/L。4种除草剂中阿特拉津最高值接近《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限值,其他3种其值较低,氯草定首次在太湖流域水体中检出。  相似文献   

16.
青海高原一次沙尘重污染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观测的卫星云图资料、地面资料、探空资料、地面污染物监测数据,结合拉格朗日粒子扩散模型(LPDM)污染源溯源方法,对2018年2月青海高原一次沙尘重污染天气的主要成因以及沙尘传输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重污染天气受高空低槽东移影响,在300~700 hPa形成了强烈的辐散下沉,槽后的高空急流随之东移。在其东移过程中,受高空急流动量下传及偏北气流中的冷空气共同作用,青海东部出现了大风沙尘天气。边界层中逆温层的存在是此次污染天气持续的重要原因之一,加之未出现明显降水,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通过运用LPDM对此次污染天气的运动轨迹进行分析来看,气团影响的模拟高度层距离地面100 m,气团层趋势一致。研究区地处青藏高原,海拔较高,0~100 m高度的气团足迹可以反映出PM 10污染气团的输送路径。同时,0~100 m是主要的人为源排放空间,也是对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区域。气团足迹与PM 10浓度的变化趋势一致,即青海东部沙尘污染主要是由河西走廊沙尘倒灌进入青海东部导致,这与天气学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沙尘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利用ECWMF再分析资料和近地面PM10小时质量浓度监测数据,评估WRFNAQPMS模式对2021年3月15—21日甘肃强沙尘过程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WRF-NAQPMS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此次污染过程:WRF对“3· 15”天气系统的模拟与实况整体趋势较为一致,随着预报时效延长,气象模拟场移动偏快,导致沙尘预报场发展偏快、沙尘二次传输影响下游时间提前;近地面风向的局地偏差是导致甘肃中东部地区沙尘浓度出现预报误差的主要气象因素。NAQPMS模式对PM10小时质量浓度的模拟随着预报时效增加和离沙源地距离的增大,预报误差逐步增大:在河西地区,沙尘影响时段和起沙浓度的模拟值均接近监测值,其中嘉峪关、酒泉、张掖的PM10小时质量浓度模拟值与监测值相关系数r>0.8;中部地区城市的沙尘影响时段预报略有偏差,且模拟值低于监测值;受复杂下垫面和气象场预报误差影响,省内其他地区沙尘预报结果参考性较低。  相似文献   

18.
餐饮油烟污染是店群矛盾的一个主要方面,必须治理油烟达标排放,但涉及的问题方方面面.武汉市理顺了关系,采取了措施,治理了油烟,加强了管理,在前几年监督治理的基础上,近两年来,已在市区治理了餐饮油烟数百家,并向全市全面铺开,打响了一场治理餐饮油烟污染的攻坚战.  相似文献   

19.
推荐了污水和工业废水中COD的快速测定方法,与标准法相比,缩短1.5h的回流时间,节省了水电,以硝酸银代替了硫酸汞,避免了汞污染,扩大了测定范围,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适于大批水样测定,很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痕量有机氯化合物分析中的样品预处理方法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些年来,痕量有机氯化合物分析中,各种样品预处理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文章介绍了一些样品预处理方法的原理和最新进展,阐述了索氏提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萃取,固相萃取等几种富集方法的原理,特点,性能及应用,论述了吸附柱层析法,凝胶渗透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样品净化技术的特点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