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沙湾荒漠生态区生态环境的土壤微生物学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土壤微生物为监测对象,对沙湾荒漠生态区农田、荒漠两大区系的微生物生态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与研究,初步确定真菌总数为荒漠生态区生态环境监测的微生物学指标生物。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活动不断向深度和广度的加强和扩大,漂浮污染物危害也日趋严重,在污染环境和水质的同时,污染农田,抬高河床,影响行洪,加剧洪水灾害,堵塞涵闸,影响灌溉、供水和发电等等.文中分析了漂浮污染物给八盘峡水电站带来的日益严重危害,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3.
硅肥对农田镉轻度污染水稻修复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硅肥对农田土壤Cd污染的修复效果,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硅肥处理对Cd轻度污染农田水稻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硅肥处理可以降低Cd轻度污染农田中水稻糙米Cd含量,降幅为2.02%~16.00%,提高土壤pH值0.36~0.45,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降幅为34.88%~45.47%,水稻产量增加3.63%~6.23%,基施与叶面喷施联合施用硅肥对农田土壤Cd污染的修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研究冶炼厂下游环境空气、农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明确了冶炼厂下游环境中Ni等重金属影响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冶炼厂下游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数学模型.提出下游安全空气区域应该距污染源8km以外,农田作为无公害生产基地要控制在10km以外.  相似文献   

5.
南昌市周边农田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集南昌市周边三个县的18个农田表层土壤样品,采用液固萃取-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研究了土壤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类物质的含量和组分特征,运用主成分因子荷载方法分析了其污染来源,并初步评价了其风险水平。结果表明,该区域内农田土壤33.3%轻度污染,最高污染样点PAHs含量为422.8ng/g,最低污染样点PAHs含量为75.2ng/g,平均含量为197.9ng/g,且远离城市的农田土壤残留水平明显低于靠近城市的农田土壤;PAHs的组分特征为以毒性水平较低的低环化合物为主;其污染来源主要是煤、天然气和汽油燃烧组成的混合源。  相似文献   

6.
某铀尾矿库周围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能够定量评价铀尾矿库周围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及其潜在生态危害性,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进行综合污染评价。结果表明,铀尾矿库周围部分农田土壤中重金属Cd、Ni、As、Cu、Hg、Zn含量存在积累和超标情况,尤以Cd的污染最严重,Ni、As次之;Pb、Cr含量能够满足标准限值要求。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铀尾矿库周围农田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较高,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为Cd,其次是Hg、As,Cr、Pb、Ni、Cu、Zn并不构成潜在生态风险。铀尾矿库周围农田土壤中较高水平的Cd在构成环境污染的同时,也构成了较严重的生态危害,应加强对重金属Cd、Hg的生态风险防治。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施江西省某农田土壤中镉、砷污染修复项目,对各修复技术进行比选,并对优选出的稳定化修复技术涉及的钝化药归纳分析。通过小试筛选出合适的药剂种类,中试确定药剂的最佳添加量,再进行工程实施的系统性工艺研究和技术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在保证修复区增产的前提下实现了污染农田土壤的安全利用,形成了控源-降活-低吸-农产品安全达标生产的修复模式,构建了具有针对性的稳定化-农艺调控的联合修复技术体系,可实现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修复、生态建设、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典型重金属污染农田能源植物示范种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安全经济利用重金属中度-重度污染农田的模式,在浙江某典型重金属复合污染农田开展了能源植物(甜高粱Sweet sorghum、甘蔗Saccharum sinensisRoxb.、香根草Vetiveria和盐肤木Rhus chinensis)种植示范研究.结果表明,经施加0.1%的石灰和0.2%的磷矿粉改良后,土壤p...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广东省某矿区开展生态修复多年后下游农田土壤的金属污染状况,选取该矿区下游某村周边农田土壤及灌溉水渠作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采集了40个土壤表层样本和8个水体样本,利用Arcgis软件对农田土壤样品中As、Cu、Cd、Pb、Zn、Mn和Fe2O3的质量分数进行克里金空间插值,解析该区域农田土壤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该区域耕作层土壤中As、Cu、Cd、Pb、Zn和Mn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40个土壤样品中As、Cd、Cu、Zn和Pb的超标率分别为77.5%、70%、87.5%、27.5%和67.5%,说明调查区域农田土壤污染属于多金属复合污染,且对农作物的生产和安全产生巨大的威胁。部分土壤样品中As、Pb和Cd含量超过了中国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制值,需采取严格管控措施。通过分析土壤金属的空间分布,发现土壤金属含量超标点位主要位于灌溉口与受污染河流周边,且含量与离灌溉口距离成反比。结合目前灌溉水样中的金属均未超标的情况,得出该区域农田土壤污染是由该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前所产生的含金属灌溉水导致土壤中金属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
选择张掖市部分区域农田土壤进行了Hg、Cd等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分析,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张掖市农田土壤中Hg、Cd等8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但是Cu、Pb、Cd、Cr等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平均值不同程度的超过了张掖市土壤背景值。综合两种评价方法的结果表明,张掖市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为轻度生态风险,但是Cd元素的生态风险系数达到中等生态风险,应该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1.
新疆城市废水处理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城市废水(58.1%+15.7%)排入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致使部分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进行了城市废水处理方法的对比分析,结合新疆地域特点,提出中小城市废水适宜用氧化塘处理方法.经氧化塘处理后的废水达到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灌溉当地农田和草场.既净化了城市污水,又减少了环境污染,把城市废水变成再生水资源循环使用,这对保护水源和发展农田灌溉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淮安市5个区域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区域土壤中PAHs的平均质量比为1 641 μg/kg,城市附近区域--淮海南路旁农田、大运河畔城南农田、北京新村土壤中PAHs的质量比最高,分别为3 421 μg/kg、1 730 μg/kg和1 779 μg/kg,其污染特征因子为苊、菲、荧蒽、(艹屈)、茚并[1,2,3-c,d]芘、苯并[g,h,I]苝等;远离城市的区域--洪泽湖畔农田、洪泽湖大墩岛农田土壤中PAHs质量比较低,分别为716.3 μg/kg、560.9 μg/kg,污染特征因子为芴、苊、菲、(艹屈)等.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农田土壤中HCH和DDT残留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9年6月采集了湖南省农田土壤中的160个样品,采用ASE萃取技术,用GC-MS方法测定了样品中的六六六(HCH)、滴滴涕(DDT)。结果表明:HCH和DDT的检出率为100%,说明湖南省农田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现象普遍存在。HCH和DDT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03和36.26μg/kg,范围分别在0.20~17.89μg/kg和5.05~45.96μg/kg。与国内不同区域的同类研究相比,湖南省农田土壤的有机氯残留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在不同类型土壤中,有机氯残留状况有所差异,HCH在水稻土中残留量最高,而DDT在棉花田最高。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干旱区典型内陆湖泊流域——新疆艾比湖流域为研究区,对其平原区1990--2005年的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0--2005年,研究区农田、湿地及人居地景观的面积增加,其中以农田景观的面积增加量最大;而林地、草地、沙地、戈壁和盐碱地景观的面积呈减少趋势,其中草地、盐碱地和林地景观面积减少较多;各景观类型中以盐碱地、林地、草地和戈壁的转出率较高,而以农田、人居地的转入率较高;研究区景观组份构成没有大的变化,戈壁依然是研究区景观的基质。景观格局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农田斑块数量和面积的增加,加大了区域水资源利用压力;林地、草地斑块面积减少,使得平原区绿洲遭受风沙的危害性增大;沙地、戈壁和盐碱地面积减少,使绿洲不同区域生态环境呈现不同变化特征;湿地斑块面积略有增加,对减少艾比湖流域沙尘危害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5.
2014年夏季6~8月利用地基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MAX DOAS)在新疆绿洲城市乌鲁木齐市三道坝镇、库尔勒市西尼尔镇及博乐市84团农田区观测的NO_2垂直柱浓度(VCD)数据,结合同期的气象数据分析了NO_2VCD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NO_2气体的日变化规律在乌鲁木齐市和库尔勒市农田区呈波浪式多峰特征,博乐市农田区呈明显的双峰形式,且峰值除了库尔勒市在午后外,乌鲁木齐市和博乐市均出现在早晚时段;2新疆绿洲城市农田区在夏季6月(3.327×1015molec/cm~2)的NO_2VCD最高,其次是7月(2.002×1015molec/cm~2),最低是8月(1.656×1015molec/cm2);3NO_2VCD与气温、水汽压气象要素密切相关;由于城市间地势、格局的差异,库尔勒市的NO_2浓度与风速呈显著正相关,乌鲁木齐市、博乐市的NO_2浓度与风速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区近期的生态监测工作重点、生态类型划分、监测指标确定及监测报告的编制,提出水源区近期生态监测应以监测区域生态质量状况和地面监测各生态系统信息指标为主,水源区的湿地生态系统、农村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4种生态类型应按照综合性、独立性、可测性、数据可获得性和长期性的原则,分别确定其监测指标和监测频次。对生态监测报告的形式、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7.
于2018年4—6月采集了江苏省10个市的茶园和农田表层土壤样品,采用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仪分析样品中12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质量比和组成.结果表明,江苏省茶园和农田土壤中广泛检出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总量分别为27.1~50.7,56.9~97.0 ng/g.研究区域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含量存在差异,但组成相近,均是高...  相似文献   

18.
济南市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农村生活污染源、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源、农田及城市地表径流污染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济南市面源污染原因,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昌吉州农田地膜使用现状进行调查,阐述了地膜污染的危害,并提出了适期揭膜、残膜回收、推广新型生物膜等措施与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1997年哈尔滨市建立了以哈尔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为网络中心的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近日 ,哈尔滨市站根据 3年来对 89项指标的调查和监测 ,编写完成了《哈尔滨市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报告》。该报告全面地论述了哈尔滨市 7区 12县 (市 )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和自然资源状况 ,对灌溉用水、农田土壤、农田大气以及农作物做出系统评价 ,对该市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发展趋势作出了科学分析 ,提出了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推广生态农业及发展绿色食品生产的建议。哈尔滨市站编写完成《哈尔滨市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