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划定土地资源红线是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而设定的土地资源总量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控制目标,土地资源红线的内涵包括土地资源总量控制和土地环境质量维护。我国划定土地资源红线的价值在于为土地资源利用设置限值,维持土地生态价值。构建完备的土地资源红线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土地资源规划制度、土地分类管理制度、耕地利用制度和耕地资源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2.
土地是宝贵而有限的自然资源,是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等各种活动的必需场所,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我国山地多、平原少,尚有相当一部分干旱地区,实际耕地面积少。人口多、耕地少是我国基本国情之一;因此,必须十分珍惜耕地资源,充分发挥有限耕地的潜力。同时应根据我国山地多的特点,经济合理地利用全部土地资源,大力发展林、牧业,逐步提高林牧业在  相似文献   

3.
我国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利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检测了重金属污染地区粮食、蔬菜、水果等不同作物的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这3类作物对高背景值耕地土壤中有害元素吸收能力的顺序为:蔬菜粮食水果。同一地区不同地块采样点土样中重的金属含量有所差异,同一有害元素在不同作物中的积累特性不同,不同作物种类对高背景值元素的吸收差异较大,为合理开发利用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地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严格控制碳排放是增强可持续性发展的根本途径.研究参考已有文献,将碳平衡引入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分别从经济、生态、社会角度建立了基于碳平衡的城市圈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碳源适宜性评价和碳汇适宜性评价.运用基于蚁群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得到两类适宜性综合评价值.碳平衡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各城市适宜性差异显著,存在较大的区域内协调潜力.运用多目标规划模型在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对城市圈的碳排放权进行优化配置.碳排放权配置研究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之一,对城市圈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电子计算机在我县农业区划上的应用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实践,我们应用《农业结构系统分析(一)》即NJF(1)软件包在1个乡试点,10个乡示范,对种植业结构进行了合理性鉴定;对全县气候资源、耕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作出了适宜性评价;根据资源的适宜性,结合市场价格、市场需求量和生产力水平,得出了符合我县实际情况,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  相似文献   

6.
表土剥离对土地整治项目收益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雪冉  赵艳玲  李建华  信凯 《资源开发与保护》2012,(11):1025-1027,F0004
为了揭示表土剥离对土地整治项目收益的不同影响,作者采用采样分析、调查问卷、地统计分析、空间分析等方法对这种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表土剥离是土地整治工程必不可少的一步。通过土壤质量空间分布和作物投入一产出值比较分析,土地整治可有敬减少农业生产成本,而表土剥离可最大限度地保护土壤表层,通过追肥和田间管理,在2—3年时间可基本恢复耕地肥力。  相似文献   

7.
城市环境总体规划是对城市中长期环境管理的综合安排,是环境保护基础性的规划,其核心问题在于规模、结构和布局,即从城市环境、资源与生态约束角度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提出限制(环境、资源与生态红线),从环境承载力与发展生态适宜性分区角度为城市发展规划提出发展适度规模、结构与布局。在城市"多规融合"的实践过程中,城市环境总体规划,作为政府综合决策的重要支撑之一,可以为其他的规划编制提供约束条件以及土地供给能力测算值,使得各规划间能够相互支撑、相互融合,因此有必要先行。本文以北京市丰台区环境总体规划为例,从布局角度出发,基于区域土地资源供给能力对丰台区进行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并得到土地生态适宜性区划图,从而提出丰台区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限制条件,为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先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西藏自治区土地资源的适宜性评价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合评价了西藏自治区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及其质量.阐明了影响土地资源潜力发挥的主要限制因素,分析了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和开发潜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藏自治区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方向、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蓬安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偏北,嘉陵江中游。全县幅员面积1334.02km2,总人口6698万人,人口密度为502人/km2,人均耕地0.07ha,是四川省的农业大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太地矛盾突出,因此必须加强对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改善生态环境,缓解人地矛盾。1后备土地资源现状1.1后备土地资源的构成蓬安县后备土地资源主要有本利用地、河滩地和低产地。据调查表明,该县未利用土地2.3万ha、河滩地0.sl万ha、低产地2.22万ha、后备上地资源总量达5.l万ha,占幅员面积的朋.24%。l·2后备土地资源的特点蓬安县后备土地资源的特…  相似文献   

10.
土地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替代的生产要素,资源禀赋异质将导致地区劳动生产率与产业布局的差异化。基于生态足迹理论,衡量土地资源丰裕度,采用泰尔指数表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测度地区土地资源丰裕度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资源丰裕度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区域性特征,尤其是耕地和建设用地等关键性土地资源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对资源贫乏地区,耕地数量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正比,建设用地数量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反比;对资源富裕地区,两者均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反比。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依据农业和生态用地的丰裕度,建立财政移转机制,将地区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红利,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1.
分析粮食与耕地资源态势,研究省域土地整理区域差异与对策,为合理制定土地整理规划目标、确保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四川耕地质量差,耕地后备资源贫乏,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粮食安全保障问题日益凸显.为确保粮食安全,经济较发达、人地矛盾尖锐的成都平原区和盆地丘陵区应以农村居民点和农地整理为主,加强中低产田土改造,从深度上挖掘耕地资源潜力,提高耕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经济较落后的川西南山地区、盆周山地区和川西北高山高原区,土地整理应与退耕还林、治水治沙相结合,改善生态环境,搞好灾后土地整理复垦规划,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工作.全省应重点抓好成都平原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川南喀斯特地貌农地和炼磺污染地整理、攀西地区土地复垦开发重点工程,以及地震灾区土地整理复垦、生态恢复与重建.  相似文献   

12.
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是我国的突出国情。特别是近年来,我国耕地锐减,地力下降已成为发展农业生产的潜在障碍。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现有耕地,开发有限的土地资源潜力,稳定耕地面积,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新疆环境保护》2013,(Z1):33-36
耕地资源是土地资源中的精华,是我国农业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耕地保有量是我国国民生存所必需的基本条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耕地减少与人口增长矛盾日益突出,自然、人为因素对耕地保护冲击力度持续增加,耕地质量堪忧,粮食安全、耕地保护面临严峻挑战。因此,重视耕地质量建设,依靠科技,实现耕地科学管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将是我国政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土地生态学和经济学为理论基础,首次用系统评价方式研究山区土地质量与用途之间的匹配关系。评价特点是以定量评价为主,土地质量为基础,土地生产率为综合评价指标,土地类型为评价单元,当前和潜在适宜性同步评价。当前适宜性由适宜纲、不适宜纲和不相关三部分组成。适宜纲分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和勉强适宜3个级。每一单元都作水田、旱地、园地、林地、牧地的多宜性评价。由评价表可得11幅土地适宜性评价系列图。研究成果具有直观性和实用性特点,全面适应我国南方山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治保护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土地开发复垦潜力分析初探——以四川省彭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省彭州市为例,对彭州市待开发复垦的土地进行了潜力分析,包括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待开发复垦土地的适宜用途评价、潜力分级、经济效益及前景分析。结果表明:在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待开发复垦土地的潜力分析,可以明确土地开发复垦后的适宜用途、土地开发复垦的难易程度以及空间布局和数量分布,这是对县(市)域进行土地开发复垦潜力研究的有效方法,也是在实际运用中具有较强指导意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耕地利用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当前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耕地数量减少、耕地质量下降、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土地资源未能得到有效配置等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耕地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以成都市郫县为例,运用资源持续利用原理,分析了大城市郊区耕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过程中的各种制约因素,并从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加强土地法制管理和农田环境保护、科学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等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耕地资源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粮食安全。对我国而言,经济飞速增长,人地矛盾十分突出,每寸土地都显得弥足珍贵。在收集我国1997-2005年耕地面积变化的资料,并作相关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得出我国耕地资源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其中生态退耕和非农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是其变化的主要原因。耕地资源的减少引起了粮食总产量和单产量的变化,而耕地复种指数也是影响耕地产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内在关系,并提出适合我国的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粮食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1土地资源四川省土地资源的特征表现在:①土地总量丰富,但人均量少。四川省总土地面积48.77万km2,耕地面积45.43万ha,但人均土地0.58ha、耕地0.055ha,林地0.08ha、牧草地0.14ha,分别占全国人均水平的58.0%、55.3%、6.7%和52.5%。②耕地和林地比重低。耕地仅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27%,林地占13.33%,其中林地中有林地比重低。③地域分布不平衡。全省92%的耕地分布在四川盆地内,有林地和牧草地则集中分布在川西北高原山地。④土地质量低。冬水田及坡耕地比重大,多数属重点改造的中低产田地,且山区面积广大,复种指数…  相似文献   

20.
以人口普查数据、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分析了2000—2010年安徽省人口(尤其是流动人口)和耕地资源的空间变化格局,采用空间耦合度模型衡量人口与耕地资源的空间耦合发展,结合安徽省潜山县实地调研情况,揭示人口流动对安徽省人口—耕地资源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2000—2010年安徽省超过90%的县市流出人口呈增加趋势,流出人口量大且增加快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耕地资源集中的安徽省北部与中部地区;由于人口的大量流出,安徽省人口—耕地资源耦合关系从以强解耦关系为主转变为以负解耦关系为主,人口—耕地资源的紧张状况得以缓解。但通过潜山县的实地调研发现,农村青壮劳动力的大量流出、土地流转率低致使部分耕地资源被撂荒。研究结果警示,针对粮食主产区的农村人口大量流出问题应加快农村土地政策改革,引导土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