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气降水中H2O2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改进和发展了一种能测定大气降水中的微量H_2O_2的分光光度法。该法采用酶催化反应,有较好的选择性和较高的灵敏度。将原缓冲体系HAc-NaAc改为KHP后,克服了HAc-NaAc体系的缺点并大大简化了测定步骤。由工作曲线计算所得的摩尔吸收系数为7.4×10~4L/(cm·mol),最低可测浓度为0.3μmol/l.Mn~(2+)对测定有轻度干扰,有机氢过氧化物和NO_(2-)有较严重的干扰,但这些物质在降水中的浓度很低,总于挑一般小于5%,且通过加入过氧化氢酶的办法可以排除。对照结果表明,本法与国际公认的POPHA荧光法有很好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2.
Linda Doherty 《环境化学》2005,24(5):622-625
一些偶氮染料用于纺织品和其它材料会产生胺类致癌物,这类物质从两个途径危害健康:一是消费者直接接触产品,二是印染厂产生的废水及污泥对环境水的污染.德国已经禁止某些含有这种超过规定浓度限量的胺类染料货物进口,使用质谱(MS)方法分析测定其含量.在德国规定用6890气相色谱仪/5973质谱检测器检测有关纺织品和其它消费品中有害物质的浓度限量,这一规定很适宜而且优于其它方法,例如,使用脉冲不分流进样和质谱的SIM模式检测方法,其检测限(LOD)是5ng·ml-1(ppb),这样低的检测限为分析人员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可以检测出浓度样品的低限,或者不要使用繁琐的样品处理方法,可以节约劳力从而增加分析样品的数量,而且,可以达到低的LOD并改善了数据处理的能力,适合环境样品的分析,用以检测印染厂废水中的污染物.利用能力卓越的MSD Productivity ChemStation,可以打印出符合用户需要的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3.
OH自由基引发的甲烷光化学氧化体系中有机过氧化物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齐斌  陈忠明 《环境化学》1998,17(4):309-314
在1.01325×10^5Pa,298K,O2-N2气氛下,采用长光路付立叶红外光谱仪跟踪反应进程,高压液相色谱仪测定反应产物中有机过氧化物,研究了OH自由基基引发的甲烷光化学反应体系,证实反应产物中有H2O2、甲基过氧化氢(CH3O2H,MHP)和过氧甲醚(CH3O2CH3),并发现羟甲基过氧化氢(HOCH2OOH,HMHP)和一未知有机过氧化物,HMHP的发现表明CH4氧化过程中可能存在过氧甲  相似文献   

4.
针对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现状,并建立了一种基于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可直接、快速确定土壤中PAHs浓度的检测方法.以同分异构体菲和蒽为研究对象,准备20个含有不同浓度菲和蒽的土壤样品(菲和蒽的浓度范围均为0.5—10 mg·g~(-1)),利用激光诱导荧光分光光度计采集了所有样品的三维荧光光谱.研究了单组份菲和蒽、以及菲和蒽混合组分在土壤中的三维荧光谱特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同时定量分析土壤中菲和蒽浓度的多维偏最小二乘(N-PLS)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将三维荧光光谱技术与多维化学计量学结合快速评估土壤中多种PAHs污染物是可行的.与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相比,所建立的方法不需要复杂的样品预处理,极大地提高了分析效率.该研究为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在直测土壤中PAHs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李强  曹莹  高存富  刘亚峰  周密  刘晓雪 《环境化学》2020,39(4):1153-1157
本文采用硝酸-氢氟酸-盐酸-过氧化氢(5∶1∶1∶1)的消解体系和硝酸-过氧化氢(6∶2)消解体系,均通过微波消解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土壤中的铬、镍、铜、锌、砷、镉、铅等7种元素.分析了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9种土壤与水系沉积物的质控样品,研究了全量微波消解酸体系对土壤中7种重金属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Cr和Pb元素,硝酸-过氧化氢消解体系可溶态元素的结果显著低于元素全量的结果,未加入氢氟酸,难以将硅晶格中的Cr和Pb析出.对于As元素,硝酸-氢氟酸-盐酸-过氧化氢消解体系的回收率略有偏高,推测其原因为盐酸引入的氯离子对ICP-MS的测定产生了质谱型干扰,因此消解体系应尽量避免引入氯.对于Ni、Cu和Zn的结果,硝酸-过氧化氢消解体系的回收率在75%—110%的范围,两种消解体系结果的偏差较小,硝酸-过氧化氢法测定的可溶态元素的结果可以较好的反映元素全量的水平.对比不同地区土壤的结果发现,除水系沉积物和砖红壤中的Pb及砖红壤中的Cr,土壤中部分Cr和Pb难以被硝酸-过氧化氢体系消解出来,在环境中处于稳定的状态,因此采用硝酸-过氧化氢体系能更准确地评估Cr和Pb对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评述了几种常用的体外致突变检测方法及其用于生物样品检测的可行性,有些方法经改进可用于高通量检测生物样品体外致突变性.经典Ames实验受生物样品中组氨酸的影响,易产生假阳性结果,尽管经过修正可以排除组氨酸的干扰,但操作繁琐,不适合高通量检测.基于SOS反应的检测体系避开了组氨酸的影响,且简单易行,适合高通量检测:以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作为报告基因的检测体系灵敏度高,且经过离心洗涤或后培养的方式可降低样品颜色的影响;以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作为报告基因的检测体系避开了颜色的干扰,但这类方法灵敏度普遍不高,可以寻找信号更强的荧光蛋白以替代GFP;荧光素酶(lux)基因集lacZ和GFP的优点于一身,但检测时需要额外添加辅助因子,限制了其应用.也对单细胞凝胶电泳、tk基因突变实验、染色体损伤检测等方法进行了分析,有些适合生物样品高通量检测,但由于缺少国际通用的标准,很难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徐舒霞  咸泽禹  王超  谷成 《环境化学》2021,40(6):1659-1667
双酚类化合物(BPs),如双酚A(BPA),由于具有内分泌干扰性,而被广泛关注.本研究测定了8种常见的双酚类化合物,在四酰胺基六甲基苯基环铁(Fe(Ⅲ)-TAML)/过氧化物(即过氧化氢(H2O2)和过一硫酸盐(PMS))体系作用下的降解动力学,并通过拟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得到pH10条件下拟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obs)...  相似文献   

8.
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其在环境中的浓度和行为受到环境监测与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然而,由于环境基质复杂,有机污染物浓度水平低,环境基质中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检测十分复杂.环境基质有机标准样品能够对环境有机污染物分析检测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是保证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数据可靠性的计量工具.本文系统综述了国内外土壤、沉积物、大气颗粒物和水基质有机标准样品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大气颗粒物和水基质有机标准样品的制备技术.根据目前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的需求,提出了未来环境基质有机标准样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间接竞争ELISA方法测定水中2,4-D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4-D-BSA为包被抗原,采用自行制备的2,4-D单克隆特异性抗体6D11建立了水中2,4-D的间接竞争 ELISA检测方法.本研究比较了包被抗原2,4-D-BSA浓度分别为240ng·mL-1、120ng·mL-1和60ng·mL-1的反应体系和竞争反应时间为60min和15min的间接竞争ELISA剂量-反应曲线,确定了当包被抗原浓度为60 ng·mL-1、竞争反应时间为15min时,剂量-反应曲线的IC50值较低.采用上述实验条件分别测定了由PBS缓冲溶液、饮用水、清华大学地下水和圆明园福海地表水配制的2,4-D标准溶液的剂量.反应曲线,发现实际水样的基质效应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较大;采用实际水样和PBS缓冲溶液配水在含有5%乙醇的PBS缓冲体系中反应的方法,基本上消除了基质效应对检测结果的干扰.采用上述优化试验条件,测定2,4-D浓度分别为0.5mg·L-1、0.125mg·L-1和0.03mg·L-1的加标样品,测定数据的准确度符合痕量有机污染物定量检测对准确度的要求,但是平行样品测定数据之间的变异系数较大,需要进一步改进检测方法,用于实际水样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胡霞林  刘景富 《环境化学》2011,30(1):252-262
自由溶解态浓度可用于评价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评估污染物的环境风险.本文介绍了微耗损固相微萃取(nd-SPME)技术测定自由溶解态浓度的原理、测定条件和基质干扰等影响因素,并着重总结归纳了nd-SPME技术在在环境基质和生物基质中有机污染物自由溶解态浓度测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Co(Ⅱ)-鲁米诺-H_2O_2化学发光体系测定过氧化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Co(Ⅱ)催化过氧化氢对鲁米诺(3-氨基苯二甲酰肼)的氧化,提出了一种新的化学发光法测定雨水中痕量过氧化氢。本方法选择性高,对于Mn(Ⅱ)的干扰可通过加入氟化钾来消除。方法的检测极限为0.1ppb,线性范围为0.3—3000ppb。曾用本方法对贵阳市雨水中的过氧化氢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2.
采用液相色谱(HPLC)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联用法测定动物性海产品中的砷形态,系统研究了色谱条件对不同砷形态分离度的影响,有效避免该类样品基质中存在的大量有机砷尤其是砷甜菜碱对无机砷的影响以及基质中残留氯对砷的测定干扰.无机砷的加标回收率为87.6%-103.2%,相对标准偏差为1.71%-2.93%(n=6).根据所建立的方法,分析了市售部分动物性海产品,其中无机砷的含量均未超出国家标准限量.  相似文献   

13.
2020年5—9月,共采集南昌前湖区域20个降水事件的88个分段降水样品,测定降水中3种低分子有机酸(甲酸、乙酸、草酸)和4种无机阴离子(Cl-、NO2-、NO3-、SO42-)浓度,分析讨论降水有机酸的分布、来源,定量解析云下冲刷、云水对降水有机酸的贡献.结果表明,降水中甲酸、乙酸、草酸占所测定阴离子总量的16%,降水有机酸与无机酸总量的月变化呈相反趋势;长降水事件的降水有机酸浓度在降水进程中呈现先逐渐降低,到降雨末期趋于平稳或稍稍反升的变化特征;降水进程中,云下冲刷对降水中3种有机酸的贡献率逐渐减小,而云水对其贡献率逐渐增大,降雨前期,云下冲刷为降水中有机酸根的主要来源,降雨后期,以云水贡献为主;前期降水中3种有机酸两两之间的相关性比末期降水中的弱,降水中草酸与SO42-的相关性较甲、乙酸与SO42-的相关性强,反映降水中草酸受二次污染影响大;...  相似文献   

14.
2,4-二氯苯酚(2,4-dichlorophenol,DCP)是一种高毒性有机污染物,可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DCP降解是水环境研究关注的重点。以针铁矿为原料,在有氧避光条件下,研究了半胱氨酸强化针铁矿类芬顿反应降解DCP的反应机制,以及体系中半胱氨酸浓度、过氧化氢浓度、不同p H值和有机配体等因素对半胱氨酸强化针铁矿类芬顿反应降解2,4-二氯苯酚的影响。结果表明,半胱氨酸的加入通过促进Fe(Ⅲ)还原为Fe(Ⅱ),强化针铁矿类芬顿反应降解DCP。在半胱氨酸(1 mmol·L~(-1))存在时,针铁矿/过氧化氢体系对DCP的降解率提高了1.9倍,但随着半胱氨酸浓度的增加到5 mmol·L~(-1),过量半胱氨酸与体系中过氧化氢发生反应,导致DCP降解率随着半胱氨酸浓度增加而先升高后下降,其中羟基自由基是氧化降解DCP的主要活性物种。过氧化氢浓度的增加(1—10 mmol·L~(-1))能够促进类芬顿反应,提高DCP降解率,但过量的过氧化氢会消耗体系中的半胱氨酸,使DCP降解率下降。在不同p H(3、4、5、7)条件下,DCP降解率随p H值升高而下降,在p H=3时DCP降解率最大,为80.3%。另外考察了水体中不同有机配体对DCP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殖酸和草酸对DCP的降解均起到了促进作用,而柠檬酸则表现出对DCP降解的抑制作用。该研究结果对实现水体高效降解DCP污染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安市南郊春季降水化学成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3-4月间采集了7次西安南郊降水样品,测定电导率、pH值、主要离子浓度.结果表明,降水pH值的平均值为6.6;电导率平均为110.5 μs/cm,说明降水中水溶性离子浓度高.Ca2+为含茸最丰富的阳离子,平均浓度为15.3 mg/L.由于北方春季沙尘天气频繁,空气中固体颗粒较多,所以降水中Ca2+浓度较高.同...  相似文献   

16.
《环境化学》2006,25(3):386-388
复杂基体中痕量金属的测定是一项分析难度很大的挑战.干扰物浓度高,加上浓度和检测方案都不确定,造成许多组分的检出限受到严重影响,下面提出的技术——螯合离子色谱,成功地应用于大量过渡金属及其之后金属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环境化学》2006,25(3):386-388
复杂基体中痕量金属的测定是一项分析难度很大的挑战.干扰物浓度高,加上浓度和检测方案都不确定,造成许多组分的检出限受到严重影响.下面提出的技术--螯合离子色谱,成功地应用于大量过渡金属及其之后金属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在高倍数冷场扫描电镜下对PM_(2.5)样品进行了微观形貌特征分析,发现其组成以烟尘集合体及飞灰为主;并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为检测手段,对保定市雾霾高发期内(2015年11月—2016年3月)不同污染程度下PM_(2.5)样品上的有机污染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共检测到有机污染物83种,主要为正构烷烃类15种(0.02—1154.49μg·g-1)、优先监测PAHs类12种(2.36—945.17μg·g-1),其余为酞酸酯、醛、酮及苯系物等;通过PM_(2.5)质量浓度、冷场扫描电镜微观形貌图像及样品上的有机污染物定性定量等测定结果的分析,对保定市城区雾霾高发期PM_(2.5)上污染物来源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9.
《环境化学》2011,30(4):899-900
莠去津(Atrazine)是一种三嗪类除草剂,又名阿特拉津.已知莠去津是一种内分泌干扰物,莠去津污染是普遍而又危险的环境问题.<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规定水质中莠去津的限量为0.002 mg·L-1.常规HPLC检测时,需对样品进行有机溶剂液液萃取或者大体积离线固相萃取,前处理较复杂,且所需样品量较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原子荧光光谱检测技术与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检测技术联用,结合优化的碱性法消解前处理技术,建立了碱性法消解-吹扫捕集/气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PT-GC-AFS)联用技术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烷基汞含量的方法,能够在一次分析中同时获得样品中甲基汞和乙基汞的含量.本文分别用酸性法和碱性法处理了沉积物标准样品ERM-CC580、沉积物实际样品和土壤实际样品,重点比较了本方法提出的碱性法消解和使用率较高的酸性法消解两种前处理方式.采用本方法处理实际样品进行了色谱分离研究,对低浓度的实际土壤样品进行了检出限实验,用3种不同浓度的沉积物和3种不同浓度的土壤样品验证了精密度,对沉积物标准参考物质ERM-CC580进行了测定,并用两种实际土壤样品和两种实际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加标回收率试验.实验表明,碱性法消解精密度和准确度优于酸性法消解,且步骤少、耗时短,使用的试剂种类少、毒性小,方法稳定性高、可操作性强,适用于分析测试实验室大量土壤/沉积物样品的烷基汞测定.采用碱性法消解土壤/沉积物样品,目标物实现完全分离,甲基汞、乙基汞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1.0000,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02μg·kg~(-1)、0.10μg·kg~(-1)(取样量为0.50 g),样品分析甲基汞、乙基汞的RSD范围分别为1.0%—4.7%、2.5%—6.0%,加标回收率范围分别为85.1%—109%、90.3%—9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