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 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 )最近预测 ,由于使气候变冷的二氧化硫排放将减量 ,如对温室气体的排放不采取减少措施 ,预计到 2 0 1 0年 ,全球变暖温度可升高 1 .4~ 5 .8℃ ,较 1 995年预测的 1~ 3.5℃高出40 % ,海平面将明显上升 ,较严重的干旱将影响农业和供水 ,森林和珊瑚系统将遭受更严重的破坏 ,热带和亚热带谷物减产 ,干旱地区洪涝灾害和传染性疾病增加。不少国家的首脑对全球变暖十分关注 ,美国将重新修订清洁大气法。据 UNE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预测 ,如不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全世界每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 ( GDP)损失…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碳储存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为了减少因温室效应造成的危害,必须大量减少CO2的人为排放.将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进行储存(尤其是地下储存)能够长期、有效地阻止大气中CO2浓度的增加.通过对CO2储存技术研究现状的介绍,对中国今后开展CO2地下储存技术提出了建议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二氧化碳是造成地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CO_2的排放以火电厂和其它工厂等固定排放源为主,但不能忽视汽车和飞机等移动排放源。为预测东京湾陆地区域CO_2的浓度分布,通过研究东京湾附近1都3县60公里×60公里范围内,近十多年的汽车流量,交通发展规划和人口,国民经济指标,以及汽车排放CO_2系数和气象条件等,来预测2000年该区域CO_2的浓度分布。 1985年东京都一带拥有汽车970万辆,占全日本的21%,每平方公里有1600~1900辆,是全日本平均数120~140辆的10倍以上;东京、埼玉、千叶和神奈川汽车行驶次数4180.7万次/日。1988年东京湾附近陆  相似文献   

4.
采用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技术分析了夏季和冬季北京市四环路空气中CO_2浓度和δ13C值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四环路上车流量大,夏季和冬季均超过15万辆/d,06:00—10:00和15:00—19:00车行缓慢,平均车速小于25 km/h,车道占有率超过60%。机动车排放出大量的CO_2,导致四环路的空气中CO_2浓度呈双峰曲线日变化和δ~(13)C值呈双波谷曲线日变化。同位素定量区分结果显示,四环路空气中CO_2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夏季和冬季均在52%以上。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平均车速和车道占有率是影响四环路上CO_2浓度和δ13C值的主要因子。06:00—10:00和15:00—19:00来源于汽车尾气的CO_2比例比整个白天来源于汽车尾气的CO_2比例高出6个百分点以上,表明车行缓慢显著增加了CO_2的排放。  相似文献   

5.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5):383-383
今年3月24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美国大气研究中心亚利桑那大学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成果称,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等因素会加速南北两极冰盖融化,使全球海平面以每世纪4~6m的速度上升,这一速度比早先科学家们预测的每世纪1~3m要快,原来预测认为温室效应仅导致北极地区冰盖融化,但新研究认为,北极地区冰盖融化所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会促使南极的冰盖坍塌融化,进而加快了海平面,上升速度。据此,到本世纪末,地球气候可能与13万年前间冰期相仿甚至更热,北极地区夏季气温将比现在高3~5℃,格陵兰岛和南极部分地区的冰盖将会坍塌融化,全球平均海平面将比现在高6m,大片沿海地区将被淹没。该项研究是使用计算机气候模型进行预测的。  相似文献   

6.
从文献中收集了101种取代苯对发光菌的EC50,筛选出90种取代苯为样本集并计算了其价键分子连接性指数。按照2∶1将样本集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预测集,用逐步回归建立了分子连接性指数对取代苯类的发光菌毒性EC50的QSAR方程(R2=0.874,S=0.224)。Jackknife检验结果表明方程具有较好的稳健性,预测集检验证明方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提高LDH基材料的CO_2吸附性能以及吸-脱循环稳定性能,采用浸渍法将碱金属硝酸盐负载在LDH基材料上,分别探究了Mg/Al比、合成pH、碱金属硝酸盐种类和负载量等对其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LDH中Mg/Al比例为20,合成pH为10,负载30%Li0.3Na0.18K0.52NO3后,在最佳煅烧温度500℃,最佳吸附温度260℃的条件下,其CO_2吸附量最大可达到4.64 mmol·g-1。另外,该材料在经历了10个吸-脱附循环过程后,表现出较好的循环稳定性能。通过分析可知,碱金属硝酸盐没有参与CO_2吸附反应,碱金属硝酸盐的负载对LDH的CO_2吸附性能有极大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施肥方式对东北玉米种植区氮磷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施肥方式下东北玉米单作种植体系氮磷流失规律,可为该地区农田面源污染防控及生态保护提供技术参考。试验设置农民习惯处理、优化施肥处理、秸秆还田处理和有机肥化肥混施处理,采用自然降雨条件室外模拟方法,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东北玉米种植区径流淋溶氮磷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东北地区玉米单作模式下,多雨年份优化施肥处理与农民习惯处理相比可降低15.8%的总氮流失负荷,降低7.3%的总磷流失负荷;秸秆还田处理可明显降低22.9%的总氮流失负荷及15.1%的总磷流失负荷;有机肥化肥混施处理降低总氮流失负荷13.6%,但增加总磷流失负荷13.9%;氮磷流失负荷以泥沙流失为主,淋溶流失其次。结合作物产量,在多雨年份,优化施肥处理和秸秆还田施肥处理是防控东北玉米区农田面源污染和保证作物产量的理想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9.
利用热重-红外(TG-FTIR)联用技术研究了典型市政污水污泥在CO_2和N_2气氛下的热解特性。基于TG-FTIR分析结果,采用等温模式配合法研究了CO_2气氛下污泥固定床热解过程中CO和CH_4的生成特性,建立了CO和CH_4的生成动力学机理模型,并同传统N_2气氛下污泥热解情况进行了对比,理论模型利用实际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2种气氛下CO与CH_4的生成情况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CO_2气氛下CH_4释放浓度在峰值和总量上都要低于N_2气氛,CH_4释放峰值来得更早,释放时间更为集中,释放过程也结束得更快。相反,CO的释放浓度峰值,总量以及持续时间在CO_2气氛下都要远远高于N_2气氛,随着温度的升高,差距越来越大,CO_2的存在大大促进了CO的生成。经实验验证,理论推导所得的模型公式对于热解产物生成有着良好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0.
冬季低温条件下浮床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冬季低温条件下,采用浮床无土栽培技术,研究了水芹菜、多花黑麦草以及大蒜3种耐寒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种植物在水温4.0~10.1℃的条件下均生长良好,对水体中TN、NH4^+-N、TP、CODMn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为59.3%~29.2%、65、2%~39.3%、55.6%~33.9%,55.7%~49.5%.对藻类的抑制率为88.4%~92.3%。通过比较,水芹菜净化能力最强,多花黑麦草次之,大蒜最弱。本项研究丰富了冬季低温条件下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方法.也为冬季浮床植物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一、环境特征绍兴县福全镇容山村地处北纬30°线南东亚季风地区,这里曾是古代越国美女西施进宫前整容之地,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宽广平坦的坡地。土地骨架为会嵇山北部丘陵、坡地。地势西高东低,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适合亚热带各种作物生长。太阳能年辐射总量108.6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温度16.5℃,无霜期237天,年降雨量1408毫米,年蒸发量1147毫米,对林木、水果、茶叶、粮食及蔬菜皆适宜生长,是一个理想的农业开发场所。早在唐宋时期,这里就是水果之乡,盛产桃子、杨梅和李子等。随着历史的延续、时代的变迁以及  相似文献   

12.
生物质废物催化热解所得生物油中富含多环芳烃(PAHs)污染物,但其分布特征及相应影响因素尚缺乏深入探讨。以Co_3O_4为催化剂,采用管式炉反应器在不同温度下热解水曲柳木屑制备生物油,并分析其化学组分和16种PAHs污染物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生物油中以酚类化合物为主,而PAHs污染物的种类与含量均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加,PAHs总含量从389.60μg·g~(-1)(400℃)攀升至105 435.12μg·g~(-1)(700℃)。同时,将CO_2引入热解气氛,利用Box-Benhnken曲面响应法对催化热解过程的多个工艺因素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在热解温度为511℃、停留时间为12.7 min、热解气氛的CO_2/N_2比例为88/12时,生物油产率达到最大值,约45%。研究结果对生物质废物的高效、低污染资源化利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人工湿地的脱氮效率,将硫磺与石灰石按体积1∶1的比例填充于波形潜流湿地内,辅助间歇人工曝气,探讨了在冬季低温条件下,间歇曝气时间对波形潜流人工湿地脱氮效率和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并分析了硫自养湿地的作用机理和节能减排特性。结果表明,间歇曝气运行方式有效提高了湿地内部溶解氧水平,在湿地内部营造了一种交替的好氧和缺氧环境,可以促进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有效地解决了人工湿地在冬季(10℃以下)脱氮效率低的问题。湿地冬季运行时,曝气间歇时间为4 h的条件下,TN去除率高达59.4%,相比连续曝气方式提高20%~30%。与传统处理工艺相比,硫自养湿地的能耗节省率达到50%以上,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CO_2的排放,实现了高效脱氮和节能环保。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沼气中CH_4的含量,对餐厨垃圾采用高固态厌氧发酵,并利用嗜氢产甲烷菌的代谢作用,在外源通入H_2的情况下对沼气进行异位生物提纯,并分析了耦联反应中的气体组分。结果表明: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中CH_4浓度为52.4%,CO_2浓度为22.8%;经过生物提纯,CH_4提高了36.3%,而CO_2下降了42.1%;在生物提纯相,H_2全部消耗,但仍有13.2%的CO_2剩余。进一步研究了提纯阶段的最适通气比例(H_2∶CO_2),分析了反应过程中的CH_4产率,气体组分,H_2转化率和挥发性脂肪酸(VFA)。结果表明:H_2和CO_2比例为5∶1是沼气提纯的最佳通气比例,该条件下CH_4产率、CH_4体积分数和H_2转化率最高,分别为693.7 mL·(L·d)~(-1)、69.4%和98.7%;将最佳通气比例应用到耦联实验中,CH_4体积分数达到96.1%,H_2和CO_2分别为0.3%和1.8%。通过分析可知,当H_2和CO_2通气比为5∶1时,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经生物提纯后,可达到生物甲烷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采用热重分析的方法对吸收剂的再生反应进行研究,说明了燃煤飞灰负载钾基CO_2吸收剂的制备方法,探讨了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燃煤飞灰负载钾基CO_2吸收剂和纯KHCO_3的再生反应特性。结果表明:燃煤飞灰负载吸收剂的峰值失重速率为0.13~0.73 mg·min~(-1),在升温速率为20℃·min~(-1)时,反应温度区间最小,为94.34℃;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吸收剂的受热分解反应进行动力学分析,纯KHCO_3的反应活化能为85.7~92.0 kJ·mol~(-1);燃煤飞灰负载钾基CO_2吸收剂的反应活化能为66.2~69.4 kJ·mol~(-1),随着转化率上升,2种样品的活化能均先减小后增大。燃煤飞灰负载钾基吸收剂再生反应的活化能小于纯KHCO_3的活化能,说明将KHCO_3负载于燃煤飞灰上有利于再生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16.
选取重金属Cd污染较严重的郴州矿区废弃农田土壤进行盆栽实验,以红叶甜菜-菊苣和菊苣-油葵作为研究对象,研究2种轮作模式对土壤重金属Cd的修复潜力。实验结果表明:3种作物在轮作期间生长状态良好且对重金属都表现出较强的耐性及吸收积累能力。在红叶甜菜-菊苣轮作模式中,甜菜和菊苣的地上部分对Cd的富集系数(BCF)分别为11.34和8.22;在菊苣-油葵轮作模式中,菊苣地下和地上部分对Cd的富集系数分别为14.14和16.32,成熟油葵各个部位的富集系数都大于1,其中,叶和果肉的富集系数分别为2.57和2.19。因此,对于重金属Cd轻、中度污染的土壤来说,甜菜-菊苣轮作模式对于Cd的富集效果要优于菊苣-油葵。总的来说,利用这3种作物两两轮作的轮作模式,能充分利用四季的气候特点,并能在不影响作物产量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作物对重金属的提取总量。  相似文献   

17.
应用植物监测大气污染,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尤其适用广大农村。本文运用四种多年生木本植物进行叶片含硫量测定,同步测定大气中 SO_2浓度。通过模糊聚类,将广州市划分为四种类型污染区,与实况相符,并建立预测回归方程y=-0.0835+0.00295x_2+0.0263x_4式中:y——大气中 SO_2浓度 x_2——大叶榕叶片含硫量x_4——羊蹄甲叶片含硫量 F=14.4876方程经 F 值检验,达极显著水准。燃煤是广州市的大气主要污染源,全年排入大气的 SO_2达14.5万吨。植物是生态环境污染的直接受害者。通过对植物叶片含硫量的测定,同步对大气中 SO_2浓度的监测,将取得的信息,通过电子计算机处理,从中找出其内在规律;并从植物叶片含硫量来预测大气中SO_2的浓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了因臭氧引起的植物伤害的防护方法及机理.防护方法包括:1、选育抗臭氧的植物品种;2、调节矿质营养;3、喷洒表面覆盖物;4、使用防护剂。本文对各种防护方法及各类防护剂的防护机理也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特别是近年来国外研究较多的新型防护途——乙烯二脲(EDU)给予了重点介绍.今后在臭氧对植物影响方面研究的发展趋势是选择高效低毒、廉价兼多用途的防护剂.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风速、大气稳定度联合频率和各种稳定度条件下混合层高度的基础上,用积分均值法修正的高斯模式和箱式模式分别计算石家庄市点源和面源排出的SO_2在春、夏,秋,冬四季的长期平均浓度,计算值和实测结果比较吻合,从而验证了本方法在城市和经济开发区对大气环境预测及污染防治的实用性。并结合气候、逆温等因素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人们一般都同意这种看法,即煤在满足今后二十年内欧洲能源需要方面将会变得更加重要。事实上,最近所有关于能源消费形式预测的研究都表明:要么煤的利用程度提高,要么煤在能源总消费中的比例增加,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