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含油污泥特点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含油污泥主要来源于油田开采、油气集输及污水处理场,污泥中一般含油率在10%~50%,含水率在40%~90%。文章介绍了不同来源含油污泥的特点及脱水方法,并对各种含油污泥处理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由于含油污泥成分复杂,没有任何一种处理方法可以处理所有类型的含油污泥。  相似文献   

2.
江苏油田含油污泥的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含油污泥是油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已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其无害化处理在国内外仍是一个未攻克的难题。通过对江苏油田含油污泥的实验分析可知,储油罐底泥的含油量比较高,污泥油含量较低,采用1:1比例混合后进行处理,可节约成本。同时对不同的处理剂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含油污泥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3.
含油污泥的热解处理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文章对油田和炼油含油污泥进行了热解处理室内实验,测定了回收油气组成、热解残渣含碳量和Al2O3含量,开展了热解残渣对沥青的吸附性能和再生处理的絮凝性能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含油污泥热解处理具有较好的油气回收和残渣再生利用价值,可实现污泥“零排放”,具有显著的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污泥热解的产油率一般可达10%以上,废白土可达20%~30%,油回收率高;污水处理污泥热解残渣的Al2O3含量可达20%以上,有较高的铝含量,初步再生评价对污水有较好的絮凝作用,可再生循环利用;废白土热解残渣的吸附性能与活性白土相当,可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试验对比分析,研究了油田含油污泥中8种重金属测定的前处理方法。得出适用于油田含油污泥样品中不同重金属元素检测时的前处理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对检测Zn、Cd元素,HNO3-H2O2法、HCl-H2O2法、王水法三种前处理消解效果较好,其中HCl-H2O2法消解效果最佳;对测定Ni、Cr元素,固废法为最佳前处理方法,对测定Ba元素,HNO3-H2O2-HClO4法消解效果最佳;对测定Be元素,固废法、王水-H2O2法、HNO3-H2O2-HClO4法、HCl-H2O2法、王水法消解效果相同;对检测Pb元素,王水-H2O2法消解效果最...  相似文献   

5.
含油污泥无害资源化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胜利油田的含油污泥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油田含油污泥化学与微生物综合处理技术。该技术实现了含油污泥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不仅工艺流程简单,处理费用低,操作安全可靠,而且回收了原油。现场试验表明,该技术对不同类型的油田含油污泥都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为现代油田的环保开采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含油污泥性质分类和常用的处理方法,并对比分析了上述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通过简要介绍超声波技术处理含油污泥机理和各项超声参数,重点综述了超声波技术处理落地含油污泥、罐底含油污泥、浮渣含油污泥的应用情况和处理效果,并根据超声波技术处理含油污泥的不足之处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进一步开展现场应用研究,探索超声强度、频率、处理时间等最佳工艺参数,统一实验标准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含油污泥的处理效果受污泥组成和特性影响显著。文章对含油污泥的含油率、含水率、总悬浮固体含量、污泥沉降比、污泥比阻、pH值和挥发性固体含量等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特性等指标进行分析,对合理选择含油污泥处理方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疆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新疆油田在借鉴并结合国内外含油污泥处理新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开展了含油污泥处理的技术研究应用。通过研究分析新疆油田含油污泥特点,针对新疆油田区域地理气候特征,结合国内外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新进展,先后开展了热洗法、\"回转炉\"热解处理工艺、萃取+生物处理法、多级热洗+助溶剂等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探寻出高效且实用性强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含油污泥处理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含油污泥污染和处理问题依然严峻的现状,简述含油污泥来源、危害,以及国内外含油污泥污染现状,介绍了美国、加拿大、部分欧洲国家对含油污泥的处理要求及土壤中油含量限值,分析了我国含油污泥管理的国家政策及相应法律法规。指出含油污泥处理处置主要面临历史遗留的含油污泥数量大、部分含油污泥处理难度较大、国内含油污泥处理标准不明确、国外含油污泥问题复杂等问题与挑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含油污泥资源化、历史含油污泥减量化、新增含油污泥减量化、加强合规管理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含油污泥处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目前含油污泥处理达不到相关标准及资源化利用不充分、存在环境污染风险的现状,系统梳理了含油污泥处理存在的源头管控不到位、处理工艺不完整、处理不彻底等问题,从强化含油污泥源头管控、制定排放标准、建成综合处理平台等方面提出解决建议,以实现含油污泥的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浅析含油污泥处理中石油烃控制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烃含量是含油污泥处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控制指标。文章分析了含油污泥中石油烃组成及主要污染控制要求,介绍了国内外含油污泥处置对石油烃含量的控制现状;依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相关规定,以及对原油中芳香族化合物及其多环芳烃含量的研究成果,对采用石油烃指标进行危险废物鉴别做了推论计算。结果认为:含油污泥等固体废物及其处理残余物的石油烃含量≤0.25%,不属于危险废物;石油烃含量介于0.25%~1.7%时,其是否属于危险废物,最终需要进行危险废物鉴别而确定;石油烃含量1.7%,则属于危险废物。  相似文献   

12.
含油污泥资源化技术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章综合论述了溶剂萃取、焦化、热化学洗油及油田调剖处理、焚烧、热解六种污泥资源化处理技术,分析了污泥处理与资源化程度、二次污染物处理工艺、设施投资和运行的直接经济效益、适用范围及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热解处理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深入研究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美国油气田钻井固体废物和含油污泥废物的属性判断、处理处置方式、钻井固体废物和含油污泥的去向进行介绍,体现了美国对钻井固体废物和含油污泥处理处置的灵活多样性,这对我国钻井固体废物和含油污泥的处理处置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陇东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陇东油田含油污泥及其处理现状,重点介绍了陇东油田在含油污泥处理技术上的探索与实践。一种方法是将含油污泥经过化学剂处理后作为调剖剂用于注水井调剖,达到了增油降水效果。另一种方法是对大量的含油污泥采取规模化的焚烧集中处理,最终达到含油污泥的规范、合理处置。  相似文献   

15.
焚烧法处理油泥(砂)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江苏油田原油成分及油泥(砂)等物料组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燃料煤与一定比例的油泥(砂)混合进行高温焚烧,试验研究、筛选出一种可以保证燃烧效率的燃料混合配比,从而对油田储油罐和三相分离器中的油泥(砂)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燃煤中添加30%的油泥(砂),焚烧工况稳定,好于单用燃煤的情况,除SO2外,CO、NOX和烟尘得到较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含油浮渣的资源化综合利用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铝盐系无机混凝剂(如硫酸铝、聚合铝)用于含油废水脱油净化处理而产生的含油浮渣,提出了一种使含油浮渣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无机酸直接酸化处理的工艺方法。本处理工艺的特点在于:①可以充分回收原油;②循环使用铝盐混凝剂;③免除对含油浮渣饼的焚烧处理过程。铝盐混凝剂经5次循环使用,仍保持很好的除油效果。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法适用于海上钻井含油废弃物的处理。通过多次对菌株采集、分离、纯化和培养驯化,选育得到了3株对石油烃类有很好降解效果的石油类降解菌;确定了石油类降解菌适宜的生化处理条件:最佳生长及原油降解温度为50℃、最佳生长及原油降解酸碱性环境为pH=6.0、最佳菌株接种量2%、最佳原油初始浓度为500mg/L。处理后的含油废弃钻井液含油量基本稳定在2mg/L以下,降解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8.
在井下作业中,原油、废水与地表土壤及铺垫井场地面的废钢渣等相混合,形成了特殊的作业井场含油固体废物。为此,采用了两种处理方法对该类含油固体废物进行综合治理研究。一是向受油污染的土壤中直接投放营养物,促进土壤里的细菌和微生物繁殖;二是将受油污染的土壤集中堆积在处理场进行统一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第一种处理工艺要求较高,目前还难以推广应用。选用含油固体废物替代部分粉煤灰来烧制红砖,这种处理方法符合国家倡导的发展绿色环保型建筑材料的方向,为建材行业提供了优质的助燃材料。该技术比其他处理技术成本低,因此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