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1期滑坡灾害孕育—激发过程中的水-岩相互作用……………………………………徐则民黄润秋范柱国(1)基于数值模拟的泥石流危险性分区方法………………………………………………………胡凯衡韦方强(10)泥沙灾害与泥沙灾害链的分类分级……………………………李英奎倪晋仁李秀霞薛安韩鹏(15)意大利南部San Arcangelo市滑坡研究……………………………………………袁中夏王兰民赵安(25)黄河流域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的耦合关系…………………………………………王思远王光谦陈志祥(32)2003年重大自然灾害回顾……………………………………………  相似文献   

2.
第1期论保险业在减灾中的作用……………………¨…………………………………许厚德 (1)自然灾害风险评价初步研究………………………………………………………周寅康 (6)灾害中人员死亡的货币损失估算方法…………………………张力陈丙成施畦芬 (12)城市地震灾害预测的基本内容和减灾决策过程…………………………………尹之潜 (17)中国经济系统地震易损性分析………………………………王中字陈颞陈鑫连等 (26)中国地震灾害与人文要素的相关性分析………………………………谢广林谢觉民(34)震害评估软件EDEP一93及其在普洱地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灾害学》2006,21(4):119-120
第一期可视化灾害数字仿真重构理论及实证研究………………………………………………………………冯凯,等(1)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研究…………………铁永波,等(8)极端气温对城市人群死亡的影响评估……李青春,等(1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气象灾害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与减灾对策………………………………王道龙,等(18)长三角区域性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张文辉,等(23)甘肃省暴雨洪水灾害分布特征研究………蒲金涌,等(27)山地灾害垂直地带性及其对南水北调西线第一期工程的影响………………………………………汪阳春,等(32)地震荷载作用…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地震滑坡灾害研究综述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6  
李忠生 《灾害学》2003,18(4):64-70
对地震灾害较严重的美国、意大利、希腊等国家在地震滑坡灾害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与我国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给出了国内外对地震滑坡的分类,论述了地震滑坡在面积范围、密度及滑坡体积等方面与地震震级、地震烈度、震中距等参数之间的关系;对地震时易于触发滑坡的地貌坡度及地质构造等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国外地震滑坡灾害预测研究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5.
《自然灾害学报》2004,13(6):155-158
第 1期防洪减灾观念的理论进展———灾害双重属性概念及其科学哲学基础周魁一 ( 1)…………………………………中国城市地震灾害危险度评价徐 伟 王静爱 史培军等 ( 9)……………………………………………………初议防疫 -减灾综合体制高庆华 刘惠敏 苏桂武 ( 16 )…………………………………………………………长江中下游地区 2 1世纪气候变化情景预测徐 影 丁一汇 赵宗慈 ( 2 5)………………………………………太湖流域水灾演变与环境变迁的相关分析史 威 朱 诚 ( 32 )…………………………………………………温室效应对我国…  相似文献   

6.
芦山地震后次生灾害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效分析并预测芦山地震次生灾害规律将有助于灾区的灾害评价和灾后重建工作。震后,四川省国土局组织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开展芦山地震次生灾害风险评估,本人作为项目组成员参与其中。本文利用芦山地震后四川国土部门和中科院山地所提供的灾害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庐山地震后次生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达到灾害总量的99%,其中97%为小中型灾害。统计发现,地震各主要县市地质灾害密度差异较大,地震烈度等级越高,区域内各种次生灾害的密度就越大,大型规模次生灾害的密度也越大。本研究利用庐山地震灾害密度数据拟合多项式,并利用汶川地震灾害统计数据和国土局统计的芦山地震灾害密度数据对多项式进行对比验证,发现拟合公式计算结果与统计数据基本吻合。本研究得出的拟合多项式以及相关的统计规律将为庐山地震后预测崩塌和滑坡等次生灾害提供参考,为震后灾区重建和灾害评估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7.
永嘉县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是该省突发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研究及应用示范项目的四个示范县之一.首先对影响永嘉县滑坡灾害发育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评价分析,提出了基于降雨的时空耦合滑坡灾害风险性预警预报研究的基本思路.基于MAPGIS二次开发系统,选取5个因素14种状态作为预测变量,运用信息-物元模型进行了滑坡灾害易发性空间预测.基于有效降雨量模型建立了区域滑坡灾害的宏观危险性预警预报模型.根据浙江省气象台提供的降雨实时信息,进行了基于降雨的台风期滑坡灾害危险性预警.同时基于人口密度和房屋建筑易损性指数对人口易损性和房屋建筑易损性以乡镇为单元进行了评价,与滑坡灾害危险性预警相结合进行了云娜台风期间永嘉县滑坡灾害风险预警预报,并以8个灾害点的实际分布情况验证了预警结果的准确性.将传统的滑坡灾害危险性预警延伸到滑坡灾害风险预警预报,为政府部门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依据,使防灾减灾工作的针对性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8.
崩滑流地质灾害链式机理及其优化防治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冯玉涛  肖盛燮 《灾害学》2009,24(3):22-26
崩塌、滑坡、泥石流一直是地质灾害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基于三者群发成灾的关联性,从灾害链的角度出发,对崩滑流链式灾害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系统介绍了我国崩滑流灾害的时空发育分布规律,重点研究了4类常见崩滑流灾害链的成灾条件和成灾机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崩滑流3灾种(崩塌、滑坡、泥石流)综合治理方法的研究,进一步提出了崩滑流灾害的优化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9.
能源供应系统地震灾害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预防和减轻能源供应系统的地震灾害危险性是防震减灾中的重要课题。通过对以往能源供应系统地震灾害特点的分析和总结,提出用灾害链理论来研究系统的地震灾害问题。研究了能源供应系统中的石化系统在遭遇破坏性地震作用时,地震灾害链的形成过程及形成机理,并给出了石化系统地震灾害链示意图,最后论述了灾害链的切断与控制方法,为防震减灾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第1期(总第53描)古浪一海原地区滑坡分布规律的模糊综合评判—………………………·邵顺妹 邹 敏 门)严子坪古滑坡的复活进程与稳定性………黄永林 张雪亮 罗国煌 苏顺昌 业成之(7)中期强震预报的 TIP方法原理及其应用—…………………·陆锦花 朱元清 郭 育(14)开拓地震科技信息工作新领域——兼论地震系统开发信息网络建设…………… 周太平(20)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及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张启明(Zb)南黄海5.3级地震短临前兆特征的研究……………………………………………苏鸳声(30)大同一阳高6二l级地震前…  相似文献   

11.
《灾害学》2016,(1)
基于灾害系统理论,根据中国省级报刊灾害数据库(1949-2005年),构建了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的灾害链:干旱灾害链(分为高温-干旱灾害链、旱灾-虫灾-病害灾害链、旱灾-大风-沙尘暴灾害链)、地震灾害链和寒潮-雪灾灾害链的成灾模式。分析表明:降水少、纬度高、沙漠戈壁广布、山脉与盆地、高原与平川相间等是旱灾灾害链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灾情随灾害链过程放大,受承灾体脆弱性累积加重。提出干旱内陆区的上游山区加强水源保护,半干旱草原区防治荒漠化、沙化,黄河流域中上游区防治水土流失等区域模式。同时以案例形式分析了地震灾害链和寒潮-雪灾灾害链的致灾、成灾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减灾对策,为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边(滑)坡分类是进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采用工程类比法进行边(滑)坡灾害防治的基础。为此,首先对国内外边(滑)坡分类方法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并按照分类方法及分类目的,把现有的边(滑)坡分类方法分为了4类:基于单因素及多因素的滑坡分类方法、基于破坏模式与治理措施的滑坡分类方法、基于监测预警的滑坡分类方法和基于稳定性评价的滑坡分类方法,而后对上述分类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最后,基于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的迫切需求和分类目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基于监测预警和失稳后运动距离预测的突发滑坡应急防治分类方法,该分类方法基于应急防治的特殊要求,在前者加入了临灾征兆的分类指标,这将对突发滑坡灾害应急防治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滑坡灾害的突发性和危险性让传统的科普教育方式难以真实再现灾害场景,限制了受众的理解和应对能力。为了提高教育效能,该文分析了基于具身认知理论和虚拟现实(VR)技术的滑坡灾害应急科普教育模式及其应用前景。具身认知理论强调参与性提升学习效果,而VR技术则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该文在分析VR技术应用于灾害应急科普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融合具身认知理论,设计和开发了VR滑坡灾害应急科普教育系统,创造出更具沉浸感和参与感的滑坡教育体验。通过用户亲身体验及标准化、可复制、有反馈、可考核的情境化“讲、学、练、考”一体化系统,为虚拟灾害应急科普教育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证明了基于具身认知理论和VR技术的滑坡灾害科普教育模式在安全应急和防灾减灾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平台对甘肃省历史地震灾害进行了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以期为甘肃省地震灾害评估、应急救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甘肃省历史上发生过强烈地震(M≥4.75)188次,地震灾害在空间上分布于59个区县,遍布甘肃省13个地市(除金昌市),全省地震灾害无显著的空间分异格局;(2)甘肃省在大地震灾害影响程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根据区域差异大致可将甘肃省划分为2个区域:河西和河东地区。河西地区的地震灾害震中烈度比同震级的河东地区地震小,地震灾害影响范围也较小;(3)区域地震活动呈现周期性的起伏变化,其中1917-1936年为甘肃省近百年来地震活动最为频繁的阶段,发生过3次特别重大地震灾害(M≥7.0),目前甘肃省正处于另一个地震活跃期;(4)地震灾害人员伤亡存在地区差异,同震级地震河东地区人员伤亡较河西地区严重。甘肃省农村人口比重偏大,地震灾害比其他经济发达省份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5.
传统山区灾害滑坡风险预测方法,对山区滑坡风险进行预测与分析同时,存在预测响应滞后以及预测准确率较低问题。提出山区灾害滑坡风险非线性预测研究方法。基于山区灾害滑坡影响因素,构建非线性斜坡系统,对斜坡单元进行量化分析,完成滑坡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设计。利用该动力学模型与时间序列的研究,对滑坡形态与时间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判定危险滑坡源,对其进行空间相分析,完成山区灾害滑坡风险非线性预测。实验数据表明所提非线性预测方法相比于传统预测方法,响应时间提升96.18%,准确率提升48.95%。  相似文献   

16.
《灾害学》2016,(2)
依据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理论,结合致灾因子危险性和承灾体易损性构建简易的福建省滑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利用1990-2013年福建省滑坡灾害的数据资料,构建滑坡灾害的数据库,编制以县域为单位的福建省滑坡灾害分布图、时间变化图和风险分布图。研究表明:福建省滑坡灾害年内变化大、年际波动上升、地区差异大;综合考虑致灾因子和承灾体的影响,福建省滑坡灾害风险高值主要分布在沙县和漳平市等闽中地区,与福建省滑坡灾害的空间分布相似。据此构建福建省滑坡灾害风险管理决策系统,提出增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合理规划布局、加强监控预警、完善工程措施和风险规避等风险管理模式。为福建省滑坡灾害风险的评价与管理提供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RS与GIS的毕节地区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以滑坡危害最重的贵州省毕节地区为研究区,选取地层岩性、降水量、土地利用、坡度等9个滑坡孕险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对该研究区进行了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通过与研究区的历史滑坡灾害记录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评价结果与实际状况较为吻合,说明该方法能较有效地用于对区域滑坡灾害危险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第 1期近 5 0年来中国沙尘暴空间分异格局及季相分布———初步研究潘耀忠 范一大 史培军等  (1)………自然灾害风险的行为主体特性与时间尺度问题苏桂武 高庆华  (9)………………………………………西藏荒漠化及其防治战略邹学勇 董光荣 李 森等  (17)………………………………………………洪水的灾害与资源效应及其转化模式张欧阳 许炯心 张红武等  (2 5 )…………………………………195 0~ 1997年我国洪涝灾害成灾面积的分形特征研究赵 晶 徐建华  (31)……………………………全国洪涝灾害警戒水域遥感数据库的研制刘亚…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系统(简称CEDLAS)是一款可以对单体建筑、城市区域、国家范围进行震前灾害风险评估、震中实时评估、震后境况模拟的灾害损失评估软件。通过对我国地震背景、国内外灾评软件研究现状和防震减灾工作需求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提出基于GIS平台构建CEDLAS系统的思路,并介绍该系统的理论基础、逻辑结构以及功能结构,最后将系统应用于西安市灞桥区,得到示范区经济损失、人员伤亡预测数据。该系统的建立综合考虑了地震危险性、多龄期建筑地震易损性以及社会经济损失三方面,为我国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和防震减灾规划提供了技术支撑。研究成果可为灞桥区政府震前防震减灾规划及震后应急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灾害学》2002,(4)
理论·思路与争鸣 ]干旱灾害问题及其管理措施的探讨……………… 冯 平 王仲珏 (1- 1)…………………………防灾工程投资效益函数与分析模式…于庆东 (1- 5)预测低温冷害的门限回归模型  ……………… 杨晓华 金菊良 魏一鸣 (1- 10 )………………边坡稳定性评价的自适应模拟退火聚类分析法 谢全敏 夏元友 (1- 15)…………………………应用 GIS方法反演洪水最大淹没水深的空间 分布研究陈德清 杨存建 黄诗峰 (2 - 1)………灾害因素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模式研究  … 杨秀春 朱晓华 (2 - 7)……………………………区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