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把一个开敞式循环水槽安装在试验风洞中,借以研究下述情况下,风对水面浮油运动的影响:(a)水不流动,(b)水逆风向流动,(c)水顺风向流动。 在各种风速情况下,把各种粘度不冈的油注入风洞中水槽的上游端,观测其运动情况。 研究了水面风浪的形成,建立了有效波高与水面以上气流粗糙度影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4.
张济宇 《石油化工环境保护》2000,(2)
日本三菱石油公司和埃特茨科公司共同开发了机床等产生的油性切削油分离回收装置。该装置除供使用水溶性润滑油的机床与油溶器内油的分离回收外,还可用于污水处理装置的油水分离槽中浮油的回收。浮油分离回收装置@张济宇 相似文献
5.
6.
7.
日本门前技术研究所开发成功鱼类加工排水处理中浮油回收装置。该装置安装在废水贮槽中,皮带转动时油吸附在皮带上,在装置上部的机械辊轮中被回收。回收前先在贮槽内加入该所开发的药剂,使浮油很容易附在皮带上。皮带由氟树脂加工的高分子纤维组成,宽10O~280mm,每小时可回收油豆~2升。鱼类加工浮油回收装置@洪蔚 相似文献
8.
油和水物理性能的差异是设计浮油回收设备的基础。依据两者导电率差异研制出全自动浮油回收机,适用于粘度较低的浮油回收。利用两者粘度的不同,生产出收油效率较高的盘片式自动浮油回收设备,特别适合于粘度较高的浮油回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一种结构简单而且效果良好的,能够吸附漂浮在水面上的浮油或者其它飘浮物质的设备。这种设备造价低廉,它是由一个安装在浮体上的贮油舱和一个安装在浮体上的环形输送带组成的(输送带最少要安装一个)。 港区,海洋或者河流中发生的意外的漏油、跑油事故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在一定范围内油粘附到码头护木或者某些码头桩柱上,那么这个问题就更难以处理。因此,人们 相似文献
10.
美国和加拿大的科学家发明一种利用超声波处理海上漏油的新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安装在船舶上的超声波发生器向浮油海区发出强大的超声波,在超声波的作用下,油粒在水体中发生频率为1000到1000000赫的微幅高频振动,其加速度高达100000g。分散在海面的石油便 相似文献
11.
1985年我局从日本引进了一套水面浮油回收装置,该装置的关键部分是漂浮泵。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已完全实现了漂浮泵的国产化,而且由漂浮泵发展派生出另外三个新产品,形成了SQ—I系列浮油回收装置,现已投入批量生产,开始应用到油田、港口、工厂等单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详细介绍了电磁流体海面浮油回收分离技术的运行过程和特点;阐述了电磁流体海面浮油回收分离过程中电磁场作用下的水、气、油多相介质的流动特性和系统性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重点介绍了油污水处理量1 000 L/h的电磁流体海面浮油回收分离装置实验室样机的研制和水槽油污水回收分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油层厚度在3 mm~4 mm时,工作电流密度2 300 A/m2,油污海水处理量1 100 L/h,平均收油量(32~56)L/h;油膜厚度小于1 mm、甚至是微米级油膜,回收分离效果明显;回收油含水率小于5%,处理后的海水达到国标第四类海水水质无明显油膜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潘伟能 《石油化工环境保护》1982,(3)
本集油器是日本东洋技研株式会社的一个专利,其构造如图1。 (一)工作原理:集油器安装于一浮筒上,可随液面升降,始终使集油器顶部进口和油面保持—给定高度,通过螺旋桨连续不断地将油和水引入分离筒,油和水在分离室内根据比重差而进行二次分离,水从分离筒下部仍流回原池内,油积存于分离筒的上部,当油层积蓄到一定厚度后,通过油面探测器,自动开检油泵进行检油。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再生资源》2001,(2):42
日本京都女子大学教授古贺城一从废弃的鸡毛中制取出类似塑料的新材料 ,用其不仅可以生产包装容器和电子零件 ,同时还能减轻鸡毛对环境的污染。据日本报纸报道 ,在鸟类羽毛特别是羽根中 ,有一种名叫角蛋白的蛋白质物质 ,含量高达80 % ,它对鸟类身体有保护作用。古贺教授把鸡的羽毛加以粉碎 ,加热到 1 60℃ ,持续 5到 1 0分钟后 ,再把它压缩成材。实验结果表明 ,通过这种办法制取的新材料弯曲强度高 ,耐热和耐水性能好 ,并且具有易加工性 ,成型后具有良好的手感与外观。古贺说 ,日本每年食用 7亿只鸡 ,产生大量羽毛。若把这种废物利用起来 ,… 相似文献
16.
选择膨润土作为吸附回收落地浮油的原材料,制备了原土吸附剂和颗粒吸附剂。通过试验。研究了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吸附剂的油回收率和重复使用性的影响,对比性评价了不同吸附剂的落地油吸附回收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测试仪(BET)和红外光谱分析(FTIR),研究了不同材料吸附回收落地油前后的形貌和组成变化,探讨了材料的吸附机制。SEM结果表明,颗粒吸附剂的脱附能力优于原土吸附剂。BET结果表明,原土吸附剂比颗粒吸附剂具有大的比表面积.经过3次吸附一脱附循环后,原土吸附剂的比表面积明显下降,而颗粒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则基本保持不变。FTIR测试结果表明,2种吸附剂的吸附回收落地浮油过程对油的性能不存在影响,原土吸附剂中的油含量,随吸附一脱附次数的增加,明显比颗粒吸附剂增大。原土吸附剂对落地浮油的吸附,主要是以层间吸附机制进行,而颗粒吸附剂则以表面吸附进行,颗粒吸附剂综合吸附回收性能优于原土吸附剂。 相似文献
17.
用机械方法收集水面上的浮油是处理溢油事故及净化水域的理想的方法。浮油回收船和浮油回收装置是其中的两大类。浮油回收船收油效率高,操作条件好,但造价高且需配备专门的船员,不宜在较广泛的部门推广。十几年来国内外研制了多种浮油回收装置,它们本身不带动力,不能自航而由船舶或岸上供应动力来操纵。有的装在船头或船舷即组成浮油回收船。本文仅对浮油回收装置做一初步评价,并提出研制新型浮油回收装置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青岛光明应用技术研究所和胜利石油管理局环境保护处,联合研制成功了水面溢油回收系统装置,为防治我国海洋、河湖水域的油污染提供了先进的系列装置。 这套系统装置的主要部分包括:可用于不同环境的充气式和固体浮子两个系列的围油栏;适用于溢油回收的转盘式和板输式两个系列的收油机及轻便式储油罐等。经过在胜利油田和青岛、深圳油码头等单位试用,证明该系统装置能够有效地回收水面溢油、防治水域油污染,具 相似文献
19.
在环境保护的总课题中,与用于清除海运溢油及海损溢油工具的制造有关的问题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1967年“托里·坎昂”号油轮失事以后,水面石油回收装置受到极大的关注。由于企图消除该油轮失事所造成的后果,为了和溢油进行斗争,得到了关于必须完善现有回收工具和制造新型回收工具的结论。在很大程度上,国际性和区域性的协定促进了这一结论的形成。在这方面,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作了大量的工作,由于海协的努力,制定了防止船舶污染公约(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和1978年补充议定书。目前,在海协组织范围内,正在拟定建造石油回收船的计划。 相似文献
20.
石油在水运中的流失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可能污染水域和沿岸建筑物。随着海上石油开采和运输的日益增长,消除石油污染,保护海洋环境,已成为当今沿海国家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各种类型的水面石油回收机械装置便应运而生。尤其是1967年“托里·卡尼翁”号油轮失事,更加推进了这一趋势。不仅国际海事协商组织拟定了建造石油回收船计划,而且苏联、日本及欧美各国也建造了很多这类机械装置。本文就上述问题简要归纳如下,以供参考。一、根据附着原理设计制造的回收机械 附着原理就是利用设备的传动机构粘附石油。可以利用长带或网,钢制圆筒、圆盘以及多细孔材料作为传动机构。大多数水面石油回收装置均以附着原理为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