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2 毫秒
1.
喷雾干燥法烟气脱硫过程的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模拟试验研究了喷雾干燥法烟气脱硫中脱硫渣再循环利用、气体参数(SO2浓度、气速、气温)及浆液参数等对脱硫过程的影响,并分析了喷雾干燥塔内传热传质过程。本文结果将有助于改进喷雾脱硫塔的设计和操作。  相似文献   

2.
生物滴滤器中水分对憎水性气态污染物净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改变稳定工况下的液气比和测定风干过程中滴滤床净化和阻力性能变化,研究了水分对气体生物滴滤器(BTF)净化甲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滴滤器净化憎水性挥发性有机物的性能受滤床水分影响较大,与通常气液吸收过程不同,憎水性气体挥发性有机物的生物滴滤过程存在达到最佳净化效果的液气比,风干过程实验表明,滴滤器中水分含量太高,会影响憎水性污染物和氧气等在气相与生物相之间的传质过程;但水分太低又会影响滴滤器内生物相的活性,对生物滴滤器净化憎水性挥发性有机物而言,存在最适滤床水分,可通过监测设备压降来控制滴滤塔内水分。  相似文献   

3.
臭氧微气泡处理酸性大红3R废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微气泡技术与臭氧废水处理相结合,有助于促进臭氧气液传质、改善臭氧氧化效果并提高臭氧利用率.本研究采用臭氧微气泡氧化处理酸性大红3R废水,考察了臭氧微气泡的气液传质特性以及对酸性大红3R氧化降解特性,并与臭氧传统气泡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微气泡能够强化臭氧气液传质,相同条件下其臭氧传质系数为传统气泡的3.6倍;同时微气泡系统的臭氧分解系数为传统气泡系统的6.2倍,有利于·OH产生.臭氧微气泡可显著提高酸性大红3R氧化降解速率和矿化效率,其TOC去除率可达78.0%,约为传统气泡的2倍.臭氧微气泡处理酸性大红3R过程中的臭氧利用率显著高于传统气泡:微气泡系统平均臭氧利用率为97.8%;传统气泡系统平均臭氧利用率为69.3%.臭氧微气泡通过促进·OH产生提高臭氧氧化能力,其对降解中间产物的氧化速率更快,其中对小分子有机酸的矿化能力约为传统气泡的1.6倍.  相似文献   

4.
缓释型二氧化氯空气净化消毒剂能够长时间持续释放二氧化氯气体来进行空气的杀菌、消毒。文章讨论了以亚氯酸钠、缓释激发剂、稳定剂和包覆剂制成缓释型二氧化氯空气净化消毒剂,对其二氧化氯的释放性能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缓释型二氧化氯空气净化消毒剂的制备原理、释放速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净化空气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课题主要内容包括:1.铅烟尘存在形态的探讨;2.铅烟尘净化机理的研究;3.净化液的确定;4.铅烟尘去除率与装置填料高度、净化液喷淋密度、气速等参数相关性和消除铅尘堵塞装置的方法研究。本研究在分析各种铅尘净化工艺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情况提出炉气中铅的存在形  相似文献   

6.
中空纤维膜吸收法脱除SO_2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组件为吸收器 ,以SO2 /空气混合气—清水、SO2 /空气混合气—NaOH溶液 ( 0 .1mol/L ,0 .5mol/L)为实验体系 ,研究了吸收液浓度、气液两相流速和气液两相流程等操作条件对吸收率的影响 ;以传质单元高度 (HTU)为指标 ,与 3种常用填料吸收塔进行了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 :中空纤维膜吸收技术用于工业SO2 脱除具有较高的传质效率和显著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7.
王晓晨  赵兵涛  叶琦 《环境工程》2020,38(3):128-134
静态旋流作为湿法烟气脱硫中一种强化传质的方式,对其发展现状与趋势展开研究。分析了旋流吸收器的内部气相速度场以及强化传质的过程原理,综合比较了各类气液接触的脱硫方式、脱硫剂的特征,确定了在运行范围内脱硫剂浓度、气液流速、SO2浓度等操作参数对于脱硫效率η和气相总体积传质系数Kga的影响及其机理,剖析了利用传质理论进行旋流吸收的研究及发展,介绍了旋流脱硫的工业应用。结果表明:静态旋流有助于脱硫传质过程的强化,在工况范围内,吸收液浓度、气液流速的增加,提高了η和Kga,但随着SO2浓度的增加,η及Kga略有下降,分别最高下降7.1%和0.75 s-1,总工况范围内η和Kga分别为68.58%~97.63%和5.08~8.46 s-1。研究结果可对基于旋流强化的工业烟气脱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生物转鼓过滤器(Rotating Drum Biofilter,RDB)是一种能有效净化氮氧化物废气的新型生物反应器,但在之前的实验发现,由于NO在液相中的低溶解度降低了NO在RDB中的传质效果,从而影响其去除效率。改善气液传质速率是整个反硝化降解NO过程的关键步骤,实验用CuⅡ(EDTA)、ZnⅡ(EDTA)、MgⅡ(EDTA)和FeⅡ(EDTA)等络合剂添加到营养液中,利用NO能与络合剂结合的原理,使得NO能快速溶于液相,从而使NO去除效率由原来平均85%提高到98%。  相似文献   

9.
内循环式生物反应器氧传质及流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气-液两相普通流化床和内循环式生物反应器(DTBR)的对比研究,发现DTBR具有更好的氧传质能力和氧转移效率。本试验条件下,当表面气速为0.29cm/s时,DTBR的(KLα)20和E4值分别为普通流化床反应器的1.2倍和1.3倍。通过研究影响DTBR混合特性的主要因素,发现表面气速的影响最大,表面液速的影响最小。其它条件相同,表面气速分别为0.29和0.074cm/s时,DTBR的循环时间分别为12s和16s,混合时间分别为76.2s和91.8s。   相似文献   

10.
湿法烟气脱硫法鼓泡反应器的气液传质建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双膜理论对湿法烟气脱硫法鼓泡反应器气液传质建立数学模型。通过鼓泡反应的钠碱脱硫实验来验证模型,得到的模型计算结果和实验相吻合。利用模型,通过改变的初始参数来研究对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气流速度、进气浓度、吸收液柱高度和吸收液浓度,有利于传质吸收,提高鼓泡反应器的传质系数和脱硫效率。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国内外道路隧道空气污染物治理技术的现状及研究进展,包括静电除尘净化技术的应用、二氧化氮净化技术的应用,静电除尘、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综合治理技术方案的提出。同时,对各种净化方法的工艺、特点和原理进行了论述,并对道路隧道空气污染物净化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脉冲喷吹滤筒除尘器在低尘环境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拓宽脉冲喷吹滤筒除尘器的应用范围,结合目前低浓度粉尘环境中特别是在空调净化系统中除尘、净化技术的发展和滤筒式除尘技术的优点,通过对脉冲喷吹滤筒除尘器在低浓度粉尘环境中的应用分析,特别是在空调净化系统中的应用分析,说明脉冲喷吹滤筒除尘器可以解决目前低浓度粉尘环境特别是空调净化系统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对低浓度粉尘环境具有很好的除尘净化效果,且适合低浓度粉尘环境的特殊要求,在低浓度粉尘环境中应用时具有可行性和可靠性,从而进一步拓宽脉冲喷吹滤筒除尘器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首先介绍了潜艇舱室主要气态污染物,分析了其主要来源及其对人体的危害.然后基于潜艇大气控制系统、供氧系统、二氧化碳清除装置、空气净化装置、通风系统、应急供氧、潜艇大气环境监测系统等方面简述了潜艇舱室环境空气监测与控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关注了低温冷冻技术、光催化净化技术、等离子体催化净化技术、活性炭纤维吸附技术等一些具有开发应用潜力的监测和净化新技术.最后指出我国在潜艇大气环境领域的研究发展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及时跟踪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应注重该领域的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臭氧氧化的作用机理和臭氧氧化技术在空气净化,固体处理中及水处理方面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并介绍了包括生物活性炭法(BAC)、臭氧-双氧水联用法(O3/H2O2)、光催化臭氧化法(O3/UV)等几种较先进的复合臭氧化处理工艺,指出臭氧与传统的氧化剂相比不仅可以避免产生有机氯化物,而且还具有能提高过滤速度,减少滤池数量,促进絮凝,减少絮凝池数量和絮凝剂用量,延长滤池使用时间,减少冲洗水耗量,提高水质水感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当前电力通信机房室内空气监控系统抗干扰能力弱,室内空气净化检测精度低等问题.设计了基于ARM的电力通信机房室内空气监控系统,以提高室内空气净化检测精度.选用DHT11温度传感器,引入专用数字单元采集技术和温度传感技术,实现空气温度监控.安设 HS1101传感器,监控空气湿度.采用OLED液晶显示作为系统的可视化窗口,完成电力通信机房监控系统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耗低,抗干扰能力强,为准确检测室内空气净化程度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室内空气质量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如何有效地控制室内污染、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介绍了室内空气污染的特点、种类和来源。以及对人体的危害,并对传统方法如污染源控制、加强通风透气、植物净化等方法进行了探讨,另外还介绍了目前几种先进的室内环境净化处理技术及各技术的优缺点,进而对室内空气净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室内空气质量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如何有效地控制室内污染、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介绍了室内空气污染的特点、种类和来源,以及对人体的危害,并对传统方法如污染源控制、加强通风透气、植物净化等方法进行了探讨,另外还介绍了目前几种先进的室内环境净化处理技术及各技术的优缺点,进而对室内空气净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发动机实验室的环保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发动机实验室采用吸音、隔振、基础减振、排气通风等降噪和空气净化技术,实现了实验室的环保设计,使实验室内的噪音污染和空气质量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水厂常规净化工艺生物处理化可行性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水厂常规净化处理工艺,存在不能有效地去除有机污染物,以及易生成致突变物的严重缺陷。因此,一般要增加臭氧一生物活性炭设施以处理被污染的原水。本文在分析试验数据的基础上,提出原水经生物塔滤预处理后,再经生物处理设施改造过的常规处理设备处理,最后通过生物活性炭滤池过滤并加氯消毒。即可实现水厂常规净水工艺的生物处理化,将是一种合理而可行的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化学、物理和生物污染因素的了解,全面分析了目前主要的室内空气净化技术(吸附过滤技术、低温等离子体技术、臭氧技术和光催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重点评述了光催化技术的原理和利用光催化技术在室内空气净化中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如抗菌防霉内墙材料、防污自洁材料、自动无毒化材料),说明光催化技术是一种有待不断发展和完善,具有广阔前景的新技术,并且已经成为室内空气污染净化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