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减少马拉松赛事中猝死事故的发生,基于层次分析法、熵值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马拉松赛事医疗保障体系中现场急救能力的评价模型。通过分析马拉松赛事急救系统的组成及急救成功实例,总结影响马拉松急救能力的因素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体系的初始指标权重,熵值法修正指标权重,结合模糊决策参数法建立马拉松现场急救能力评价模型,并应用于2004年和2017年北京马拉松赛事,得到2004年北京马拉松的急救能力为“较差”,2017年北京马拉松的急救能力为“较好”,符合实际情况。结果表明:评价模型可为大型马拉松赛事的急救能力评价提供参考,为预防和减少马拉松赛事中猝死事件的发生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安防科技》2004,(3):39-40
在矿山、化工、建筑等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经常可能会发生伤害事故,我们的安全管理人员如果能对受伤者进行快速、简洁的急救,或者告诉大家急救的办法,则可以使事故的伤害尽可能地减小.下面我们谈几种常见伤害的急救方法,相信对大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胸痛是常见症状,病因复杂多样,多数胸部疾患都会表现为胸痛。胸腔内的脏器如肺、胸膜、心脏等病变可以导致胸痛,胸部外伤可以导致胸痛,腹腔脏器病变有时也可引起胸痛。因此,对胸痛患者进行现场急救,首先要鉴别清是什么样的胸痛。本文主要就引起胸痛的常见疾病——急性心肌梗死以及胸部外伤的鉴别和现场急救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一旦发生火灾、中毒等灾害事故,救护工作通常依靠目前极其有限的政府医疗力量。我们大多唯一能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设法赶紧把危重伤员,尤其是昏迷及停止呼吸者送医院,而没有想过第一时间进行现场急救对挽救危害伤者的生命是多么重要。为此我们都有必要掌握一些紧急救援的基本知识,以便在紧急时刻出手拯救垂危的生命。  相似文献   

5.
<正>包扎是对外伤进行救护时必须掌握的急救技术。可以协助止血、覆盖伤口、防止感染、减轻肿胀、间接止痛,还可以起到固定骨折,减轻骨折的肿痛和移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安全与健康》2011,(14):15
新华社重庆5月15日电(胥金章、徐殿国、周元礼)记者15日从在重庆召开的第22届国际交通医学大会获悉,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教授王正国领衔的科研团队,经过20多年的艰苦攻关,开创我国交通医学研究,建立国内首个交通伤数据库,创建国际一流静态和动态的系列生物撞击致伤平台,能真实模拟交通伤发生过程,系统揭示交通伤发生机制,形成车辆安全、事故预防、交通伤急救治疗与康复研究体系,确立了我国交通伤研究在国际上的地位,成果的推广运用发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刘金山 《劳动保护》2006,(12):72-73
触电急救指的是对触电人员实施的现场抢救。人体触电后,常会发生心脏停跳、呼吸停止、失去知觉,从外观上呈现出死亡的征象。实践证明,由于电流对人体作用的能量较小,多数情况下不能对内脏器官造成严重的器质性损坏,这时人不是真正的死亡,而是一种“假死”状态。如果能够进行及时、正确的急救,绝大多数触电者是可以“死”而复生的。触电急救的主要原则触电事故是比较特殊的事故。因此,触电急救必须掌握3项原则,否则,不但达不到救人的目的,还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原则之一:迅速切断电源触电急救的前提就是要迅速切断电源。一方面,通电时间越…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提升国际业务HSE标准化水平,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国际勘探事业部开展了“急救培训” HSE标准化建设活动。目的是通过开展“急救培训” HSE标准化建设活动,进一步规范海外地震队急救培训及软硬件的配备标准,使急救人员熟练掌握急救相关知识和技能,在紧急情况下更好对患者实施救护,挽救生命。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公众聚集场所迅速增多,火灾事故时有发生。公众聚集场所火灾造成的人员及财产损失巨大,因此加强对该类场所的消防监管至关重要。本文以公众聚集场所消防监督检查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其重点和对策。首先,介绍了公众聚集场所的定义及其特点,分析了该监督检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其次,提出了隐患整改的措施,包括源头控制、安全责任制落实、社会监督力量发挥以及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强。最后,通过实际案例提出建议,以提升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监督检查水平。  相似文献   

10.
张欣  薛添騵 《安全》2017,38(10)
我国近期出现的大范围严重雾霾天气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公众对空气重污染突发事件的风险感知不但与污染本身特征有关,还会受到个体特征和对污染的观感和情绪的影响。本文提出基于Logit的雾霾天气风险感知定量分析模型,并以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典型城市展开随机抽样进行了实证研究,为有效地了解和解释其风险感知强度和来源提供了分析工具。该模型可推广应用至更广泛的社会群体的风险感知研究中,从而为我国空气污染治理中切实回应公众需求,稳定和疏导社会负面情绪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学急救就像学游泳,一旦学会受用一生浙江省人大代表、省国土资源厅厅长陈铁雄认为,应该进一步普及公众应急避险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如果每个人都掌握了一定的应急避险知识或者互救自救能力,或许可以大大降低灾难带来的伤害。"事实上,群众性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率还是衡量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指标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很多发达国家已达到80%以上,但在中国普及率并不高。陈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公众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研究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公众认知整体水平和认知差异。采用案头调研法,结合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设计30个突发公共事件公众认知因子,使用SPSS18.0版软件,借助方差分析(ANOVA)和事后检验2种统计学方法对204份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公众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措施、应对措施、突发公共事件避难场所等7个因子的认知水平普遍较低,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破坏性、社会影响、媒体的作用等6个因子的认知水平较高;公众的职业与学历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认知有显著影响;公众认知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失衡,且比较偏向于感性认知,缺乏理性认知。  相似文献   

13.
美国CANVS公司的官员说,用彩色夜视系统探测目标,不是用标准夜视系统的普通绿色探测目标,它不仅可以增强士兵发现敌人的能力,而且还能减少误伤。这家美国公司为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研制彩色夜视眼镜,每套夜视眼镜的价格为3万美元。使用者佩戴这种眼镜可以发现400m外的目标。 CANVS公司还为美国执法机构、急救单位以及搜索与救援部门提供这种彩色夜视眼镜。急救人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氢氟酸灼伤的现场急救新方法,以避免或减轻氢氟酸对人体的伤害。方法:结合临床典型病例对氢氟酸灼伤的现场急救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现场立即采用六氟灵喷洗创面可避免或最大程度减轻氢氟酸对人体的伤害。虽然其他用水冲洗等方法有一定疗效,但均达不到六氟灵的效果。结论:氢氟酸灼伤后第一时间采用六氟灵喷洗是目前最有效的急救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较快发展,城市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城市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研究多着眼于政府层面,尚未对社会力量在城市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的作用进行详细论证。为研究社会力量在城市自然灾害应急活动中的现状,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下分析了社会参与在城市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社会力量参与城市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构建了基于G1方法的城市应急管理中社会参与的评价模型,对社会参与进行定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太原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评价结果了解到太原市社会参与的状况,并找到社会参与做的比较好和存在不足的地方,并提出一些改善意见以提高城市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的社会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16.
环境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多元主体参与是我国环境治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探索多元主体参与对环境治理的具体影响,以785份调查问卷数据为基础对各主体的参与程度进行测度,分别提出了政府参与度感知、企业参与度感知、社会组织参与度感知、公众参与度感知对环境治理成效感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的假设。然后,利用SPSS 20软件分别对政府参与度感知、企业参与度感知、社会组织参与度感知、公众参与度感知和环境治理成效感知的相关性展开了分析,并通过回归分析检验了多元主体参与感知和环境治理成效感知之间的具体关系,以此测度多元主体参与和环境治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受访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居住地等因素后,政府参与度感知对环境治理成效感知的影响最大,公众参与度感知对环境治理成效感知的影响次之,企业参与度感知对环境治理成效感知的影响最小,社会组织参与度感知对环境治理成效感知的影响不显著。这种现象大体符合我国当前环境治理的现实情况,通过探究这种现实情况背后所折射出的深层次问题,有利于明确各主体参与环境治理过程中的现实困境。研究可以为西北地区的环境治理、生态建设等决策提供依据,从而进一步助力于我国多...  相似文献   

17.
<正>意外伤害突如其来,威胁生命健康。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是挽救伤病者生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在突然发生意外伤害时人们能够应用医学常识,因地制宜,采取紧急而正确的急救措施,减轻伤害,为入院前急救赢得时间,降低急重伤病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法律的实施离不开公众的支持,如何引导公众有序、有效参与应对气候变化,是《气候变化应对法》制定时应当考虑的问题。目前,各界在《气候变化应对法》的立法定位,气候变化应对中公众参与的必要性,气候变化应对立法中的公众概念,气候变化应对中公众参与的情形、方式、环节、程序和保障,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公众参与,气候变化应对的公益诉讼,公众参与气候变化应对的法律体系建设,公众参与气候变化应对的法律规定方式等方面,既存在某些共识,也存在一定分歧,值得制定《气候变化应对法》时参考和借鉴。科学、全面、合理、可操作的体制制度和机制设计,有利于发挥公众的法治主体地位,壮大应对气候变化的力量,形成政府、社会、市场参与气候变化的平衡格局,促进三方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公众安全防护的含硫气井分级监管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我国含硫气井安全生产监管现状的调研,对比国外含硫气井安全监管的作法,分析了我国含硫气井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公众安全保护方面存在问题。基于含硫气井公众危害程度分级方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公众安全防护的角度,提出了实施含硫气井分级监管的若干建议。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含硫气田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法律的实施离不开公众的支持,如何引导公众有序、有效参与应对气候变化,是《气候变化应对法》制定时应当考虑的问题。目前,各界在《气候变化应对法》的立法定位,气候变化应对中公众参与的必要性,气候变化应对立法中的公众概念,气候变化应对中公众参与的情形、方式、环节、程序和保障,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公众参与,气候变化应对的公益诉讼,公众参与气候变化应对的法律体系建设,公众参与气候变化应对的法律规定方式等方面,既存在某些共识,也存在一定分歧,值得制定《气候变化应对法》时参考和借鉴。科学、全面、合理、可操作的体制制度和机制设计,有利于发挥公众的法治主体地位,壮大应对气候变化的力量,形成政府、社会、市场参与气候变化的平衡格局,促进三方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