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背散射电子(BSE)方式成象的扫描电镜(SEM),是研究烃源岩沉积学特征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因为其空间和化学分辨率高,操作容易和速度快。所获得的图象取决于样品的不同成分之间的原子序较差异。若与能量分散X射线光谱分析法结合,有机岩石学家用BSE成象就能比用传统的光学显微镜更清楚地签定矿物和有机质。为了描述各有机质沉积物,特别是有机质分布的微结构的情况,已应用本方法对其不同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烃源岩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有机质分布有两种模式,即纹层状模式和分散微粒模式。通过对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的研究,利用这些分布特征可追溯其沉积的来龙去脉。有机质的分布特征表明存在有机网络系统,据猜测后者是烃类排出的一个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地球化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并在烃源岩抽提物中检测到种类丰富的生物标志物,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这一工作不仅为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丰富了碳酸盐岩有机地球化学理论。  相似文献   

3.
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烃源岩主要为煤和暗色泥岩。本文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及成熟度三方面对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做了详细分析。分析结果如下:有机质丰度普遍较高,煤的TOC含量在50%以上,暗色泥岩TOC含量在0 6%~1 5%之间;有机质母质类型较差,属以Ⅲ型干酪根为主的气源岩;整个济阳坳陷的C P地层处于成熟 高成熟阶段,Ro值在0 6%~1%的范围内。分析表明,区内C P煤岩总体上为较好 好的烃源岩,暗色泥岩基本上为中等 较好烃源岩。  相似文献   

4.
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是东营凹陷最重要的生油层段 ,精细研究发现沙河街组主力烃源岩在岩性岩相组合、有机质性质和组成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性。通过分析盆地的沉积体系和演化序列 ,将沙河街组烃源岩自下而上划分为三个发展演化阶段 ,从湖盆形成早期的欠充填阶段经过平衡充填到最后的过充填 ,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湖盆类型演变旋回过程 ,它们分别对应于岩石地层单元中的沙四上亚段、沙三下亚段和沙三中、上亚段。由于湖泊充填过程的阶段性导致了各充填单元烃源岩有机质的组成成分、有机质的保存条件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球化学指标的差异性 ,而这些特征的差异性正说明了湖盆的充填过程控制了烃源岩的形成和发育。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美国德士古公司以及英国石油公司应用热解色谱和热解-气相色谱资料研究生油岩方面的新成果。 应用热解色谱,并通过分析矿物基质、有机碳丰度及成熟度的影响,提出了S_2与有机碳含量关系的新的干酪根分类图。并提出了不同成熟阶段不同类型干酪根S_2的变化范围,以作为评价有机质质量的标尺。 本文旨在阐述应用热解-气相色谱方法,从不同类型生油岩中分离出各种微量有机组分,并测定它们的地球化学特征;分别评价它们各自的生油潜力,并结合煤和页岩的研究,对各种类型有机质的生烃潜力进行评价。提出了Ⅰ型、Ⅱ型干酪根可作为油源,Ⅲ型干酪根不能作为油源。并提出油气生成指数可用于划分干酪根类型。  相似文献   

6.
根据烃源岩样品Ro、EasyRo值、天然气成熟度分析 ,库车坳陷侏罗系烃源岩热演化程度较高 ,总体上已达成熟 -高成熟阶段。拜城凹陷烃源岩成熟度高 ,该凹陷及其周围是寻找大中型气田的有利地区。拜城凹陷和阳霞凹陷侏罗系烃源岩分别约在老第三纪和晚白垩世开始进入成熟阶段 ,分别在中新世末和渐新世末进入生气高峰 ,气源岩的热演化具有先慢后快的特点。库车坳陷天然气藏主要在喜山期形成。  相似文献   

7.
<正> 为迎接第五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大会的召开,配合重点基金课题“低温成矿中有机质的作用”和“生物成矿作用”的研究,我们在短短的四个月时间里组织了一期以“有机质-金属关系”为主题的有机地球化学特辑,主要介绍近年来有机质与金属成矿作用、微生物地球化学及生油岩热演化模式等方面的研究,以此向第五届有机地球化学大会献礼,并供我国同行及关心有机地球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了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二次生烃作用的四大特征;对不同演化阶段的烃源岩发生二次生烃作用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以此确定了华北地区下古生界二次生烃作用的范围;通过模拟实验,对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二次生烃作用潜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 孢粉颜色指数是油气勘探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我室计划研制提供此项指标测定用的全套标祥。 确定生油岩成熟度和石油演化阶段是油气勘探中地质评价的重要任务之一。普查勘探中划分成岩阶段、确定生油岩有机质的变质程度和油、气生成与破坏的界限虽已有很多有机地球化学指标,但是孢粉的颜色指数却是其中最简单、实用和比较有效的,现已为各国石油公司普遍采用于评价生油岩的成熟度,只需有一台普通显微镜和一套孢粉色级标样就可建立这项指  相似文献   

10.
长岛盆地的沉积物主要是早、晚白垩世的。为了确定有机相的特征,我们采同了不同井的岩心样品和少数露头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资料。 地球化学资料表明,早白垩世的碳酸盐序列是一种具有高度石油潜势的良好生油岩。这种生油岩由暗灰色均一的微晶状灰岩和高沥青质层纹状灰岩组成。它们伴生有沥青和油渍。有机质主要为海相成因(藻类-腐泥型),有少量陆地组分的输入。样品的抽提量异常高,含有不同量的烃,并且炮和烃/芳烃比值低。成熟作用期为不成熟到边缘成熟,其鉴定特征是:高比例的树脂和沥青烯,伴有高含量硫;正烷烃的偶数优势;无环异戊间二烯化合物与正烷烃比值高;Pr/Ph<1;在430℃附近出现T_(max)。 长岛盆地的有机相是变化的,因而有可能发现富有机质的沉积物和氧化的贫有机质的沉积物。有机相的差异,是由于沉积环境中的许多变化及可造成有机相的不均一性的构造作用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烃源岩成熟度评价是油气地质勘探中一项重要工作。作者以表格形式概括了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评价指标。考虑到源岩有机质性质及岩性对成熟度评价的影响,除了选用镜质体反射率之外,在反射率受抑制和缺之镜质体的情况下,也应开展多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详细总结了下扬子地区古生界海相烃源岩饱和烃生物标志物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生物标志物的分布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并与华北地区和塔里木盆地生物标志物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这对于长期勘探而又未获得重大突破的下扬子地区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微区有机质激光热解GC/MS是国际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分析技术。它利用激光的高相干性和高平行性准确地聚焦于有机质表面某个微小区域内 ,使之发生热降解而产生能反映有机质化学组成和结构的分子级产物 ,借助GC/MS系统进行分离和鉴定。这一新技术为生油岩和煤中单个显微有机组分的研究开辟了一条途径 ,在生油岩评价、油气源对比和油藏地球化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二次生烃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中有机质由于形成时间早,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化,一部分有机质深埋已形成了烃类,由于后期构造运动抬升则停止了生烃过程,但当再次深埋时,源岩干酪根受热温度超过一次生烃温度时,源岩又开始第二次生烃。本文对我国古老的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的二次生烃作用及其机理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同步和三维荧光光谱,可用于有机质成熟度、油-油、油-源岩对比等问题的研究和作为油气地球化学勘探的一种新方法。用本方法对我国某些原油、岩石、土壤进行了试验,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在西西里岛东南部的拉古萨盆地中,被认为是主要生油岩的诺托组(上三叠统)和斯特雷佩诺萨组(下里阿斯统),是由毫米级至米级的粘土岩、泥灰岩和碳酸盐岩组成的。 除描述了沉积学特征和矿物学特征外,还描述了有机质的特征。采用生油岩评价技术和离析的干酪根,分析了未成熟样品中的有机质。就总有机碳(TOC)来说,最富含有机碳的沉积物(TOC>3%)通常是粘土。然而,所有岩石类型的氢指数(HI)非常高(HI达900)。干酪根的H/C原子比在1.2—1.6的范围内。另一方面,干酪根的O/C原子比的分布范围相当大,确定两极干酪根的成分是可能的。用OPTIM法计算了每个极的典型有机样品的裂解动力学参数。 根据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测结果,讨论了典型沉积物,尤其是纹层岩中有机质含量与性质的变化。提出了一种确定古环境的方法,概述了最有利于有机质富集的条仵。一般的环境是局部坍塌的三叠纪碳酸盐台地。生油潜力最大的岩石既不与诺托组的藻类沉积纹层岩有关,也不与斯特雷佩诺萨组的盆地粉砂质相有关,而是与这些相内的黑色页岩夹层和富含粘土的纹层岩有关。  相似文献   

17.
<正> 引言 各种图件是地质学家在石油勘探中进行区域评价的基本工具。它们常用于表示构造要素与走向、沉积相的分布、沉积岩层的厚度和其它地质特征。虽然源岩资料已成为现在大多数勘探战略部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编制源岩潜力图却不常见。用来评价源岩潜力的有机地球化学数据常以地球化学柱状图或横剖面图形式表示。当用源岩资料作图时,又常常只用一方面的数据(例如有机碳百分含量或者是热变指数值、镜质体反射率值或TTI值的形式表示的成熟度数据)去评价烃源潜力。编制烃源潜力图能使勘探工作者有机会将源岩资料和其他可作图的地质资料结合起来,这样就能更清楚地对烃类生成、运移和圈闭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8.
有机质对金属元素的迁移、沉积、富集成矿有重要的作用 ,有机烃是有机质最终的裂解产物 ,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和穿透性。研究发现八卦庙金矿床有机烃与金矿体品位呈正相关关系 ,矿床的矿化富集中心也是有机烃的浓集中心 ,利用有机烃的这一特点可以进行隐伏金矿床的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主要油气田都位于从北海道中部延伸到本州东北部的地区。主要产油气地层一般是秋田盆地的中中新统(约12~10Ma)女川组和其它盆地的同位地层。这些地层组主要由燧石岩、硅质页岩、硅藻岩、泥岩、泥灰岩和酸性火山碎屑岩组成。用岩石评价仅分析得出的相当于女川组的青森盆地的中新统大枥和女川组源岩的生油潜力表明,与该盆地的其它地层组相比,其生油潜力具最高值。TOC、S1和S2的平均含量一般增高的顺序是泥质岩→硅藻岩→硅质页岩→燧石岩。对质页岩的有机质属于Ⅰ型,泥庙岩的属于Ⅲ型,而硅藻岩和送石岩的则为Ⅱ型和Ⅲ型之间的过渡型。这些岩石的有机质的成熟度一般比平均源岩要低。除了n-烷属烃和芳香烃外,通过热解气相色谱还在干酪报产生的烃类中发现了许多未知成分。根据芳香烃(甲苯十p-二甲苯)、轻n-烷属烃(C8~C10)和重n-烷属烃(C11~C20)的相对含量,这些岩石可分为三类:轻n-烷属烃和普通芳香烃(主要是燧石岩)类、富重n-烷属烃和贫芳香烃(主要是硅质页岩)类和贫轻n-烷属烃和富芳香烃(主要是硅藻岩)类。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沥青的豆甾烷、麦角甾烷和胆甾烷的成分比可以证明,有机质的类型具开阔大洋成因性质。成熟度的化学指示剂(如CPI和甾烷与三萜烷的异构化)可能  相似文献   

20.
在佛罗里达湾(亚热带环境,有机质具有多种来源)进行的三维有机地球化学调查表明,浅水碳酸盐沉积物具有生烃潜力,有多种生物化学源对有机沉积物起作用。沉积物中的有机碳(TOC)平均含量约为1‰。在佛罗里达湾,以海相为主区域内沉积物中可抽提的有机质(EOM)和烃类的浓度稍高,有机碳的浓度稍低。横穿佛罗里达湾,烃分布(为有机质类型的函数)也发生了变化。以陆相为主区域内沉积物中的C_(15+)正烷烃,显示了双峰模式,以C_(27)或C_(29)以及C_(18)具极大值,在C_(21)—C_(31)范围内具有明显的奇或偶碳数优势。相反,以海相为主区域内沉积物中的C_(15+)正烷烃,以C_(17)或C_(18)以及C_(23)或C_(24)具极大值。随着沉积物所处深度的加大,TOC减少,而EOM和烃含量增高。总沉积物和单个碳酸盐样品的湿法热解和干法热解,形成了一套新的正烷烃,它具有偶碳数优势,C_(22)达到最大值。两类热解产物——EOM和烃的产额相似,比原地EOM和烃的产额大6—8倍。在低能量、浅水环境中沉积的碳酸盐沉积物,是良好的潜在生油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