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农村移民安置生态环境容量估算的双向探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把经济、社会、环境作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整体,深入探讨了农村移民安置环境承载容量的估算方法,采取线性加权构造评价函数的方法,并选用人均口粮,农业产值,水土保持状况以及森林面积,以便建立分别代表三个效益的目标函数,进行多目标规划,然后,根据双向探索的思路,在可行解中择优,进而在顺向和逆向寻优中不同整体效益的基础上,发展出协调优化、综合决策的安置容量估算方法,双向寻优的结果可互相验证,互相补充,弥补了单一  相似文献   

2.
三峡工程开县移民安置环境系统的多目标优化决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着重探讨运用多目标优化决策方法处理三峡工程开县移民问题。根据各目标在优化中不同的重要性,采用线性加权构造评价函数的方法取代通用的单一约束规划方法,并选用人均口粮、农业产值、水土保持和森林面积作为决策目标,从而提出了一个在多个目标之间协调优化、综合决策的估算模式;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井测算出开县农业生态环境对移民安置的承载能力,为寻求移民安置的优化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以使移民得以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辽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多目标规划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估算辽宁省辽河流域的水环境承载力,建立了水环境承载力多目标规划模型.运用情景分析法,分析了用水结构和排污结构对水环境承载力的影响,探寻了水环境承载力的优化途径,并估算其优化值.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水环境承载力各指标存在波动性,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水环境系统始终处于超载状态.情景分析表明,用水结构约束的增加,会减少水环境系统可承载的粮食产量,但有助于GDP 和人口总量的提高; 排污结构约束的增加则会抑制人口总量和GDP 的增长.通过排污结构和用水结构的优化,水环境承载力各指标均有增加,水环境系统逐渐实现对粮食产量和GDP 的可承载,但对人口总量的承载却始终处于超载状态.  相似文献   

4.
水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决策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 ,构建了水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决策模型 ,主要模型有水资源需求模型、水环境容量模型、宏观经济模型、水污染控制模型、经济结构优化模型等。通过对多级模型的求解 ,获得既符合经济发展目标 ,又满足环境保护要求的合理的经济结构和合适的发展速度。从而为水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水环境保护功能的定义、内涵以及原则出发,提出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划分的技术路线。该技术路线分析现状功能与使用功能的差异,在使用功能区划图上经出若干保护功能区划方案,采用多目标协调决策方法,选择推荐方案,结合技术经济条件进行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平原河网地区作为经济发达地带,其水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基于水环境保护,以水质改善率最大作为决策目标,通过构建平原河网水利调度决策理论模型来优选出最佳调度方案.并将该理论模型应用于苏州市平原河网地区,在模拟产生的6个不同水利调度方案中决策得到综合水质改善率最大的方案.决策结果显示:方案6的综合水质改善率最大,最有利于苏州平原河网地区的水环境保护,为最优调度方案.研究成果可为以水环境保护为目标的平原河网地区水利调度决策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借鉴大气总量控制箱模式的理论基础上,探讨了河流水质管理容量的计算方法和特点,并对河流水质管理容量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面向市场经济,以现代政府管理思想和运行机制为基础,对环境保护决策的现状,环境保护综合决策的功能、价值、目标、原则、对象内容、基础条件、保障条件进行综合剖析;指出应建立环境保护综合决策的评估机制、监督制衡机制,责任机制;明确指出克服分解性思维的局限,抑制部门利益驱动,在强大决策技术辅助系统支持下,依法按程序进行科学决策是环境保护综合决策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水生态承载力是指维系水生态系统健康状态下的人类活动阈值,揭示的是某一区域人类活动与水生态系统之间的耦合规律,可为水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基于水生态承载力的概念,构建了区域水生态承载力指标体系,建立了区域水生态承载力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模糊方法进行求解,并采用遗传投影寻踪方法对方案进行优选. 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以污染物环境容量利用率作为情景方案设定的依据,分别设定了双指标(CODCr、NH3-N)、三指标(CODCr、NH3-N、TN)、四指标(CODCr、NH3-N、TN、TP)3种控制方案. 结果表明,3种控制方案的优化结果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并推荐四指标控制方案为优选方案. 四指标控制方案优化结果表明:2020年状态指标水环境容量利用率、生态用水比例分别为99.3%、59.1%;调控指标GDP增长速度、人口增长速度、城镇化率分别控制在7.4%、0.5%、70.3%以下,污水治理资金占GDP的比例为0.9%,第三产业比例为52.1%,化肥施用强度为251.0 kg/hm2;在此基础上,湖州市2020年可承载目标人口总量为350.0×104人,GDP为2 965.4×108元.   相似文献   

10.
西部开发环境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就西部大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十个方面的想法:认为应当明确环境保护是西部大开发的基本目标之一;弄清“家底,搞好区划,心快进入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编制西部大开发的环境保护规划;建立综合决策机制;重视资源型产业结构的污染问题;完善法规制度,强化环境管理;加强城镇环境建设与管理;研究包括农村环境保护、水环境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环境投入等环境保护政策;重视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和预警,运用耦合DPSR模型和时差分析方法构建了白洋淀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并结合神经网络与模糊数学构建了T-S模糊神经网络模型,根据控制图法确定了监测预警指标阈值,解决了水环境系统的随机性和模糊性问题,最终实现了白洋淀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有效评价和预警。结果表明:1)白洋淀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在2012-2015年处于较弱承载状态,在2016,2017年处于中等承载状态,现状评价等级由Ⅳ级(橙色警灯)转变为Ⅲ级(黄色警灯);2)在现状发展趋势下,2018-2035年白洋淀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自2026年以后流域水环境整体呈恶化状态,水环境承载力逐渐从中等承载(黄色警灯)向较弱承载(橙色警灯)和弱承载状态(红色警灯)转变;3)未来区域人口的增长和雄安新区的快速发展会给白洋淀流域水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因此可加大区域水环境保护力度,实施基于空间单元的精细化环境管控方案,推动区域经济绿色转型,促进区域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和良性发展,以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2.
水库网箱养鱼环境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密云水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库网箱养鱼对水库局部水域水质和水库出水水质的影响程度,并从环境经济学角度对水库网箱养鱼进行了费用-效益分析,指出应禁止在密云水库进行网箱养鱼作业。  相似文献   

13.
论文在分析了密云水库生态经济系统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理论和能值理论对密云水库生态经济系统的主要资产及其服务功能的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密云水库主要资产的宏观经济价值高达472×108元,1960-2004年期间,密云水库防洪、灌溉、供水、发电、旅游和养鱼等主要功能的价值高达260×108元。近年来,由于北京水资源短缺,密云水体生态经济系统的产出模式发生了变化,生产方式和产出模式主要表现为为北京提供饮用水、旅游和养鱼,停止了发电、灌溉,对养鱼、旅游等功能进行了宏观调控,取消了网箱养鱼,限制了旅游范围。2005年密云水库每年生态旅游、供水和提供鲜活水产品三项的宏观经济价值约为3.68×108元/年,其中每年提供饮用水的宏观经济价值相当于2.51×108元/年。若按2%的折旧率对密云水库主要资产进行折旧补偿,每年的补偿资金约为9.4×108元;若对提供北京市场的水源价值按能值成本进行补偿,每年约需要2.5×108元,两项约为12×108元。为此提出如下建议:①组织有关部门的专家对密云水库集水区15788km2的面积进行综合考察研究,制定全面的生态经济综合发展规划,确立今后一段时间内的重大生态经济综合治理工程;②近期宜在密云水库及周边地区采用多种生态经济模式进行综合治理;③对跨北京的密云水库上游地区,要建立补偿机制,促进上游地区的生态经济良性循环;④加强五大区域的水源保护林建设。  相似文献   

14.
密云水库及其流域营养物集成模拟的模型体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近年来由于连年干旱,密云水库面临着严重的水质和水量问题.为实现密云水库及流域的营养物集成模拟和预测,研究开发了以流域非点源模型、水体生态动力学模型和河流模型为基础的,在GIS、RS技术支持下的密云水库水环境模拟预测集成模型.生态动力学模型是由WASP模型和EFDC模型耦合而成,流域非点源模型选用SWAT模型系统,该系统同时包括了污染物在河流中的迁移转化模拟.研究采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法进行参数识别.结果表明,实测水质数据基本位于模拟数据分布众数曲线上下,并基本落入了水质变量模拟分布80%置信度的置信区间内,模拟结果与监测数据匹配较好.说明流域集成模型体系得到了有效识别并能满足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5.
潮白河密云水库流域水资源问题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密云水库作为北京市的地表水源地,其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水资源利用冲突日益突现。文章对当前潮白河密云水库流域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为中尺度跨地区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连年干旱,密云水库面临着严重的水质和水量问题.为实现密云水库及流域的营养物集成模拟和预测,研究开发了以流域非点源模型、水体生态动力学模型和河流模型为基础的,在GIS、RS技术支持下的密云水库水环境模拟预测集成模型.生态动力学模型是由WASP模型和EFDC模型耦合而成,流域非点源模型选用SWAT模型系统,该系统同时包括了污染物在河流中的迁移转化模拟.研究采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法进行参数识别.结果表明,实测水质数据基本位于模拟数据分布众数曲线上下,并基本落入了水质变量模拟分布80%置信度的置信区间内,模拟结果与监测数据匹配较好.说明流域集成模型体系得到了有效识别并能满足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7.
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水环境受到社会经济系统和旅游系统两方面影响,本文通过选取人口、GDP、灌溉面积、游客量、宾馆日接待人数、TP、COD、BOD等指标,构建水环境承载力多目标模型.同时,选取水果湖、汤菱湖和郭郑湖3个子湖对东湖风景区水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对东湖风景区水环境承载力的权重,采用典型水环境承载力概念模型计算了2011年武汉市东湖风景区水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东湖风景区水资源承载力表现为灌溉面积和GDP承载度超标,而人口和旅游指标承载度未达到饱和,水质承载力各指标的承载度超标.水果湖、汤菱湖和郭郑湖的水环境承载力分别为4.03、3.86、3.95,均大大超出负荷.  相似文献   

18.
密云水库是北京市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但近年来,密云水库库区及入库河流中的总氮(TN)浓度呈现连年上升的趋势.以密云水库上游典型入库河流牤牛河为例,考察各形态氮素变化的空间分布规律,并从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功能预测的视角,解析氮素形态的转化,以期为密云水库的氮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密云水库上游除TN外,其余水质理化指标均满足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Ⅱ类标准.入库河流TN浓度显著高于库区(P<0.05),且以NO3--N为主,占比为77.7%~92.9%.半城子水库库区的C/N较高,有助于反硝化脱氮的发生,表现出一定自净能力.牤牛河水体和底质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差异,呈现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高NO3--N浓度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演替的主要环境因子.牤牛河中存在大量硝化和反硝化功能微生物,反硝化菌相对丰度高于硝化菌,且均呈现出底质略高于水体的特点.牤牛河优势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分别为NitrosopumilusPseudomonas.PICRUSt2功能预测结果表明,牤牛河微生物氮代谢以NO3--N还原模块为主,且主要发生于水体中;硝化过程的功能基因在水体中的丰度最高,主要为narGH;而参与NO3--N还原反应的主要功能基因为底质中的异养反硝化菌(DNRA)所携带的nirBD,而反硝化模块的功能基因主要为nirK.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承载力的一种量化方法研究——以海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指导下,基于多因素关联分析理论,提出一种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定量分析方法。内容包括:①建立指标体系和多级关联评价模型,量化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发展质量;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测度函数,量化研究区可持续发展质量;③建立生态环境承载力量化分析模型。通过模型调整人口数量和GDP,在保持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前提下,在满足水资源量供需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得到适宜研究区生态环境的人口数量和GDP。将模型应用到海河流域,以1998年为现状年,考虑到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的修复和用水效率的提高,设计出6种情景方案。结果表明,提高海河流域的可供水能力(如南水北调工程等)和用水效率,是解决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危机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BP神经网络在再生水补给密云水库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倩  邹志红 《环境科学学报》2014,34(9):2413-2416
基于环境质量基本模型,将补给的再生水视为点源污染,建立了再生水补给后的湖库污染物浓度变化模型.在得到补给后主要污染物稳定浓度的基础上,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使用随机数发生器生成随机数据作为模型的学习样本和检验样本以满足BP模型对样本数量的需求.使用BP模型对再生水补给后的水质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证明了再生水补给的可行性与相对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