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此书是新近问世的同位素地质学领域内综述性专著之一。作者根据大量的文献和分析资料(截止于1971年)及自己的研究成果,对应用锶同位素研究地球各岩类、陨石、月球的物质来源及其成因、演化历史、形成年代等方面的现状和各学派的一些观点作了比较客观系统的介绍。可供从事同位素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地质年代学、岩石学等方面的生产、教学、科研人员参考。对于研究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板块构造、深部地质、地球及陨石、月球演化等问题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 1982年3月15—19日在美国休斯敦的Lyndon B.Johnson空间中心召开了第十三届月球和行星科学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除美国外,还有十七个国家的科学家和科学工作者,共557人。会议共收到458篇论文摘要,其中有299篇论文在不同的专题会议上宣读。论文涉及到月球和小行星土壤;类地行星壳层的早期演化;月球地质学;月球岩石学;行星物理;陨石的成因和历史,早期太阳系物质的同位素异常;辐射效应;陨石年代学;成坑作用与冲击研究;主要行星的  相似文献   

3.
<正> 人们已获得的地球以外物质是陨石和月岩。近年来对地球外物质的REE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分析数据,以便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入研究REE的宇宙化学性质。陨石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原始太阳系标本,其中碳质球粒陨石在行星形成后基本上没有经历火成作用,保存了太阳系形成最早事件的证据。无球粒陨石母体和月球在其行星形成后,经历了与地球相似的内生分异作用,如部分熔  相似文献   

4.
<正> 各国在分析月球样品和陨石方面的一致努力,导致了实验研究早期太阳系物质的多方面复杂技术的发展。在过去的十多年中,这些技术非常成功地用于研究月球和陨石母体的物理性质与演化史。目前,这些分析技术正被用于行星际尘粒样品,对于进入地球大气的微流星体已作了实验研究。在不久的未来,它们也可能用于由宇宙飞船取得的大量微冲击坑中的陨石残留物。最终,有希望直接从黄道尘云源即慧星和小行星取到尘粒样品。  相似文献   

5.
<正> 从20km高的大气平流层中收集到的最常见的微陨石样品,是一种富含碳的物质,其性脆,具细粒状。其化学组成类似于CI球粒陨石,但其中<20%属于CP亚群。CP为多孔的微球粒陨石。经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CP样品中有顽火辉石的须状体和小片状体,其中须状体又分为条带状和杆状两类,它们具有异常的形态,与地球、月球和陨石中产出的  相似文献   

6.
<正> 球粒是球粒陨石区别于地球岩石和其他员石的重要标志。球粒存在于球粒陨石中,但由於它在化学、矿物学、岩石学及成因方面与陨石整体的显著差别,早已被人们作为单独的个体来进行研究。一个多世纪以来,随着陨石学的发展和分析测试技术的不断改进,对球粒的研究已由单纯的形态结构的描述,发展到对球粒的物理、化学性质,主  相似文献   

7.
北京发现的微熔融石(microtektite)与月球上的玻璃小球和地球上的玄武岩的化学成分比较结果表明,它们之间的差异很大,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排除了北京微熔融石是地球上玄武岩喷发产物的可能性,也排除了是来自月球上陨石冲击溅射物和火山喷发物的可能性。我们认为,北京发现的这些玻璃小球很可能是陨石或慧星撞击地球上高Ca、高Mg、低SiO2的沉积物或土壤时的溅射物。  相似文献   

8.
地球化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要阐明地球及其各部分的化学组成与化学变化,而目前人们所能直接观察、采样和化学分析的,仅仅是占整个地球质量约0.3%的地壳部分,要得到整个地球的数据,只能间接地依赖于对地球内部的地球物理探测,室内高温、高压模拟实验和对陨石、月球、太阳系行星和太  相似文献   

9.
月球研究者长期以来感兴趣的是在月球演化历史中关于火山作用的一系列问题:1)月球上有没有火山岩?如果有,其熔体是由大的陨石撞击产生的呢?还是如地球熔岩一样是由其内部作用过程产生的,它们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又是什么;2)有没有花岗状岩石;3)构成月壳的主要岩石类型在月海及高地的分布如何;4)不同岩石类型的同位素年龄有多大等等。此外,地球化学工作者还提出能否通过月球物质的研究导致在月球上发现矿床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没有获得月球样品以前是难以解决的。1967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宇宙航行员首次从月球采集了样品,为直接测定月岩的同位素年龄、研究月球样品的物质组成(岩石类型、矿物成分、主  相似文献   

10.
<正> 陨石系指从宇宙空间降落到地球表面并保持其原始结构的固态物体。陨石的降落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目前世界上已知的陨石约有2200个。据统计,每年约有500个陨石降落到地球上,其中有350个陨石降落到海洋,仅有150个降落到陆地上。实际上,每年降落的陨石比回收的陨石多得多,而进入地球大气层的陨石又比穿过大气层而残留下来的陨石要多,但能够被人们目睹降落或发现的陨石总是很少的,因而陨石是非常珍  相似文献   

11.
<正> 到目前为止,人们所能获得的宇宙固体物质只有三种,即月球样品、陨石和宇宙尘。这三种地外物质各有其独特的意义。其中宇宙尘的研究是人们尤为关注的课题之一。宇宙尘通常是指地球之外起源的微粒物质。在地  相似文献   

12.
<正> 众所周知,陨石象地球岩石一样,也是由矿物组成的。但是,由于生成条件和保存环境不同,陨石矿物的种类和共生组合与地球矿物就不尽相同。究竟现在发现了多少陨石矿物,它们有哪些特点,这是人们感兴趣的问题。本文打算对这个问题作简单的介绍。 陨石矿物有原生的和次生的,不过有少数矿物既可是原生的,也可是次生的。原生陨石矿物是陨石到达地球以前陨石本身固有的矿物,它反映了陨石的生成条件和在地球外的保存环境,因此成为陨石矿物研究的重点;而次生陨石矿物则是陨石物质在地球风化  相似文献   

13.
在第四届国际地质年代学、宇宙年代学和同位素地质学会议上,约有30篇讨论陨石中同位素组成的异常和宇宙年代学的论义。近20年来,根据地球、月球、太阳和各类陨石中同位素组成的研究,证实了太阳星云经历过同位素均一化的过程,使太阳系各天体的同位素组成极其相似,因而整个太阳系是来自同一团星云物质,即太阳系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4.
<正> 原始太阳星云包含了一系列纷繁复杂的固态物质,其中大多数固态物质最后落到行星上或者被赶出太阳系,而一些小的固态残余物碎片在空间邀游了46亿年后,终于找到途径坠落到地球上来。第16届月球和行星科学讨论会的几个专题会议都是为讨论陨石及其组分而召开的,其中大部分议题集中在早期太阳系物质和作用过程的差异和复杂性上。那些有46亿年历史并且有原始太阳系物质组成的各种类型球粒陨石,其主组分为基质、  相似文献   

15.
<正> 最近几年随着宇宙研究工作的进展又获得了月球、火星和金星表面岩石化学成分的资料,再加上已有的地球岩石和陨石成份的资料,可以进一步讨论太阳系物质的地球化学特征。本文只对三个元素,即 K、U、Th 的含量进行分析。地球化学家和行星学家对这些元素是特别感兴趣的。一方面这是因为它们是放射性元素,并被认为是行星演化的主要能源之一;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探索远距离遥测 K、U、Th 含量的可能性,这在宇宙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 引言自H.Wnke(1966)从轨道的考虑第一次提出某些陨石可能来自火星后,科学家对这一假设进行了检验。反对这一假设的传统论点是动力学问题,包括物体需加速以克服火星的逃逸速度(5km/s)。1981年以前未发现月球陨石的情况,意味着收集来自火星的陨石的可能性很小。海盗号空间飞行器1976年在火星表面着陆,为科学家提供了将来自火星的火成陨石与  相似文献   

17.
<正> 1986年3月7日—21日在美国休斯敦召开的第17届月球和行星科学讨论会,提交的论文共519篇;9月22—25日在纽约召开的第49届陨石学年会,提交的论文共217篇;本年度在有关杂志上发表的涉及陨石学研究的论文约2000篇。当代陨石学研究的重大领域主要有  相似文献   

18.
地核的形成     
根据地核形成的传统观点,地球是由铁和硅酸盐类的均一混合物增生而成的,然后当放射性热熔化了铁并沉降到中心部份时形成了地核。但是,在原始均一地球内地核形成的观点与其说是一个最有吸引力的假说,还不如说仅仅是一个最简单的可能的假定,因为它不能解释陨石之间和地球类行星(包括月球在内)之间化学成分上的不同。作者认为,地球非均一增生的模型能解释此点,因而是有吸引力的。  相似文献   

19.
阿伦德陨石雨于1969年2月8日凌晨1时零5分在墨西哥Chihuahua南部坠落,并从南南西向北北东掠过。降落时发现强烈闪光和伴随响亮的爆炸声。陨星体在Puellito de阿伦德城上空碎裂成许多碎块,分布面积约为300平方公里,共采集约两吨的陨石物质。其中单个样品的重量由1克到110公斤。从陨石雨分布的面积和陨石的总重量来看,它是目前已降落的石陨石中最大的陨石。按其矿物和化学成分,阿伦德陨石应属于类型Ⅲ的碳质球粒陨石。研究阿伦德碳质球粒陨石的物质成分,对于了解月球的成分和成因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 据估计,外空间物质每年降落到地球表面有几千到几百万吨。已收集到的陨石个体大的可达数十吨如西南非霍巴(Hoba)铁陨石,小至微粒。这些来自外空间的物质我们通常称为陨石,但微粒一般称为宇宙尘埃。陨石,在外空间大约以42公里/秒的速度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一旦它运行进入地球轨道,尾随着以30公里/秒速度环绕太阳转的地球并追上它,这时陨石体就以12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