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印刷行业的生产环境中 ,虽已告别了铅污染 ,但现在却存着以混苯为主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作业接触者的职业危害 ,工人在制版、塑印、上光等过程中 ,使用了大量的混苯等有机溶剂 ,从而使接触者出现了一些相应的症状及体征。为保护劳动者健康 ,我们对 43名印刷业混苯作业工人进行了全面的健康检查和职业危害调查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及方法1 .1 调查对象选择我市某印刷厂制版、塑印及上光混苯接触工人 43名作为接触组 ,其中男 2 2名、女2 1名 ,工龄 2~ 3 5年 (平均 1 0 .70年 ) ,年龄 2 1~ 55岁 (平均 3 2 .88岁 )。同时选择另一工厂不接触…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原油含水化验操作流程、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作业人员接触情况、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使用、职业卫生管理等情况进行调查,结合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职业卫生分析和评价,为进一步减少作业现场职业危害、减轻作业人员职业危害接触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显示蒸馏化验过程中溶剂汽油浓度较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样桶清洗过程中溶剂汽油浓度超限倍数超标;离心法化验时噪声较高,接近接触限值85 dB(A)。  相似文献   

3.
意大利米兰的一帕金森氏病研究中心对900名帕金森氏病患者的研究结果揭示,在全部患者中接触有机溶剂者先于其它患者3年出现该病症状,且该病的严重性与他们接触烃类溶剂的程度成正比。在研究组内的9种职业人员中,烃溶剂接触者超过90%,其中大多数与从事石油、塑料、橡胶作业有关。研究表明,受到烃溶剂有害影响的大多数人是在没有严格遵守安全法规的私人或小公司工作。接触有机溶剂能增加患帕金森氏病的危险性$石油化工安全卫生信息中心  相似文献   

4.
对某铝合金加工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为职业病危害防护提供依据。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对试运行期间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检测结果表明:该项目基本符合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粉尘防护基本合格,但在职业健康监护具体落实执行等方面和噪声控制、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方面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5.
以某催化剂生产厂为研究对象,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的特点,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分析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作业环境状况等,对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并提出该生产厂的职业病危害整改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某油田海上油藏开发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化学有害因素和物理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在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等方面基本符合卫生要求,在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卫生专项经费、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还不够完善,提出了补充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法对某企业短丝生产工艺、主要设备、高噪声场所分布、作业人员接触情况、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对工作场所噪声强度和岗位个体噪声接触水平做了检测,并结合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基本发病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现场检测结果显示:主要高噪声作业场所为卷绕区、牵伸区,卷绕工、牵伸工等岗位的个体噪声检测结果超过国家职业卫生限值要求。职业健康监护资料显示:噪声职业相关异常的检出率明显增高,卷绕工岗位近几年共检出3例职业性轻度噪声聋病人。提示企业应重视噪声的治理与防护,尽快开展相关噪声严重超标作业场所的噪声隐患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10家炼化企业职业健康监护存在的问题,发现石化企业在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中遇到职业性复查率偏低、职业病危害接触史不明导致诊断纠纷、听力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工作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亟需采取规范化的风险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许多职业卫生评价人员对于我国现行的职业接触限值与采样规范相关标准理解不够深入这一现状,对我国职业接触限值与采样规范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系统梳理,以方便职业卫生评价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相关标准,从而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10.
对油泥砂集中流化焚烧处理生产单位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的分布和来源、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管理等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对空气中化学有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现场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正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2个定点检查结果超标外,其余检测值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职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正常。结论: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该装置发生职业伤害的可能性较小,应加强非常情况下、检维修情况下应急救援工作。  相似文献   

11.
在组分用途方面,我国现行的职业卫生标准及规范未明确区分车用汽油与溶剂汽油,由于二者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不建议车用汽油直接套用溶剂汽油的职业接触限值及检测方法。在职业接触限值方面,我国溶剂汽油的职业接触限值与美国ACGIH汽油阈限值存在较大差异,考虑到目前国内车用汽油蒸气中的苯含量水平与美国ACGIH汽油标准中的苯含量水平较为一致,建议车用汽油职业接触限值参考美国ACGIH汽油阈限值,或在后续标准修订中单独制定。在检测方法方面,车用汽油蒸气成分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脂肪烃C5~C7,以及芳烃苯和甲苯,建议以活性炭管采样-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对工作场所空气中的车用汽油蒸气进行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加油站职业病危害现状。方法: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对北京市137家加油站的工作场所进行了汽油、苯、甲苯、二甲苯和噪声的检测。结果:加油站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确定汽油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结论:北京市加油站职业危害较小,但长期接触低浓度的汽油,加之劳动强度大、作业时间长等特点会损害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长期接触对苯二甲酸、乙二醇、氢化三联苯对职业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为职业健康监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流行病学的方法,在对某化纤公司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对苯二甲酸、乙二醇、氢化三联苯接触工人心血管系统及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接触组平均接触工龄为16年,接触组和对照组人群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13.41%,19.21%;接触组WBC、RBC、HGB、PLT、ALT、GGT、ALP、HBsAg异常检出率分别为9.76%,13.12%,8.66%,11.17%,19.83%,14.24%,2.51%,8.38%;对照组上述指标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3.36%,9.09%,11.76%,12.29%,19.25%,13.36%,1.61%,9.09%。经统计学检验。两组人群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苯二甲酸、乙二醇、氢化三联苯在很低浓度情况及企业做好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对职业人群的心血管系统及肝肾损害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调查某石油化工企业橡胶生产装置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加强企业职业健康监护和个体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法、检测检验法、工程分析法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结果:该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基本符合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化学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部分噪声检测结果不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项目,在确保各类职业病防护设施有效运行、并采取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前提下,超标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可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张有贤  苗东阳 《环境工程》2010,28(4):102-104
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布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选取苯、甲苯、硝基苯及二硝基甲苯作为评级因子,运用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计算出在其接触浓度限值下的致癌风险值和非致癌风险指数,根据计算结果评价职业接触限值的合理性。评价结果表明:GBZ2.1-2007中的苯、甲苯、硝基苯及二硝基甲苯的接触限值是不合理的,长期暴露于该浓度限值下将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梅日新同志: 来信问及职业病防冶的“三级预防”原则是什么的问题。作业环境中致病因素,包括生物、化学、物理和心理等方面的因素,统称为职业危害因素。这些因素是否可致病损,还取决于其他两个因素,即个体状况和作用条件。在职业致病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是病因,而作用条件,如危害因素的接触量、接触频率、暴露时间等,则是促使病因诱发病损的前提。无疑,去除了病因或控制了作用条件,就能收到预防职业病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依据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标准,采用现场检测、检查表等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经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场所中硫化氢、非甲烷总烃、甲醇、甲烷和噪声浓(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该项目在个人防护用品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方面基本符合卫生要求,在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方面还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   

18.
二甲基甲酰胺 (dimethylformamide,DMF)是广泛应用的有机溶剂 ,接触人数多 ,职业危害严重。为了解 DMF长期低剂量接触的职业危害 ,我们对某腈纶厂 DMF作业工人进行了职业流行病学调查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选择某腈纶厂纺丝车间 DMF作业工人12 6人作为 DMF接触组 ,其中纺丝操作工72人 ,水洗操作工 2 5人 ,烘干 15人 ,打包 14人。另外选择同一地区不接触 DMF及其它毒物者 6 8人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见表 1。表 1 研究对象的组成情况组别人数性别男女年龄 (岁 )均值范围接触工龄 (年 )均值范围接触组 …  相似文献   

19.
<正>大型炼化企业生产装置多、生产工艺复杂,生产环境中存在噪声、粉尘、化学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职业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为了解大型炼化企业职工职业健康状况,筛查职业禁忌证及职业病,为企业改善作业环境条件、采取有效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提供依据,对2011年某大型炼油厂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某大型炼油厂2 775名接触职业病危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某炼化企业污水处理场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为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及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对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结果检测结果表明,该项目噪声防护设施及控制效果基本合格,化学毒物防护设施需改进。结论该企业在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并运行正常,个体防护用品落实到位的情况下,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