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为配合国家质检总局和支撑特种设备行业"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加强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经验交流,特种设备科技协作平台于2015年7月30至31日在哈尔滨市举办了2015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技术研讨会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共有来自30余家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60余篇论文参加评选。根据《2015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技术研讨会优秀论文评选办法》,经论文评审专家委员会初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接地线和接地电阻两方面阐述了起重机械金属结构接地的要求与检验方法,介绍了检验过程中常见的几种专用接地线,通过图示分析了TT、TN、IT三种接地系统的结构形式,并将使用环境中复杂的接地形式进行模型简化,阐明了每种接地系统的识别方法与不同接地系统中接地电阻的测量要求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正>1机电类设备焊接特点特种设备包括承压类设备和机电类设备。机电类设备包括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机动车辆。机电类设备也是量大面广、带有危险性的设备。在机电类设备中,从焊接结构件来看,以起重机械最为典型,他集中了机电类设备的特点。机电类设备大都在运动中受力、或受力中运动,  相似文献   

4.
基于风险预警预控理论,依据SMART原则,设计了机电类特种设备典型事故风险分级预警预控方法;根据风险评价分级原理,建立了起重机机械断裂事故、游乐设施机械断裂事故、客运索道突停事故、电梯溜车事故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伤人事故5种典型事故风险分级预警模型,提出基于科学与高效原则的风险预警预控"匹配"原理,实例验证了风险分级预警预控方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机电类特种设备使用过程典型事故风险分级预警和预控提供科学的理论及方法。  相似文献   

5.
特种设备检验报告作为检验机构、监察机构和使用单位之间沟通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之一,其及时准确地出具对设备生产和使用等多个环节及时发现和消除潜在安全隐患至关重要。本文拟以机电类特种设备为例,比较分析了安全技术规范对检验报告出具时限的有关要求和规定,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分别从规范制定和检验工作流程设计就如何保证报告出具及时性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机电类特种设备的特点和安全科技现状,提出了构建特种机电设备安全科技支撑体系的架构。根据机电类特种设备的安全形势,以全面提升特种机电设备检验检测技术机构的能力,保障特种机电设备安全为目的,探讨特种机电设备安全科技支撑体系,研究分析由检验检测技术平台、风险评估技术平台、安全监测预警平台、应急救援技术平台、科技应用服务平台5个支撑平台构成的支撑体系的建设主体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机电类特种设备的特点和安全科技现状,提出了构建特种机电设备安全科技支撑体系的架构.根据机电类特种设备的安全形势,以全面提升特种机电设备检验检测技术机构的能力,保障特种机电设备安全为目的,探讨特种机电设备安全科技支撑体系,研究分析由检验检测技术平台、风险评估技术平台、安全监测预警平台、应急救援技术平台、科技应用服务平台5个支撑平台构成的支撑体系的建设主体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黄晓虎 《劳动保护》2014,(12):94-95
<正>近年来,我国网络和电子工业及自动化技术发展迅速,很多产业化高新科技应用基本与世界保持同步,尤其是特种设备行业的电梯、起重机械等机电类设备制造业,已经拥有世界一流制造和控制技术。物联网是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监管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特种设备物联网"(简称"特联网")建设是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信息化工作的新制高点,一个运行稳定、安全、有效的"特联网"必将大幅降低特种设备事故风险,减少特种设备事故造成的灾害,使特种  相似文献   

9.
特种设备行业对动力电池的要求不仅局限于功率性能,同时由于特种设备的应用场景特殊性,其环保要求和性价比同样重要。梯次利用作为应对电动汽车退役电池处理的重要手段,在电池余能利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现有特种设备动力来源正从燃油向电能转化,而且还有一大批鉛酸动力电池需要更新换代,梯次利用锂电池在机电类特种设备行业中的应用符合节能减排的政策导向,具有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07月30至31日,由特种设备科技协作平台主办的2015年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技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出席本次会议的有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局检验处处长杜顺学、特种设备科技协作平台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特检院副院长沈功田以及黑龙江省质监局特设处、上海特检院的负责人等共计100多人。杜顺学处长在致开幕词时讲到,特种设备科技协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提出推行专业认证标准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标准“双标衔接”的培养模式,探讨挖掘专业办学特色的必要性和方法。以河北大学安全工程特种设备安全办学特色为例,探讨以突出专业特色为主线确定培养目标、梳理毕业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和打造特色课程的路径及方法,介绍“机电类特种设备安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方法和课程评价体系。结果表明:推行“双标衔接”模式、突出专业特色对完善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促进作用,用人单位对培养方案满意程度达93%,“机电类特种设备安全”课程良好率达56%,为同类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桥式起重机结构可靠性失效准则与剩余寿命评估准则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确定可靠性失效准则和剩余寿命评估准则时,未与起重机结构实际相结合的特点,笔者将机电类特种设备钢结构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失效准则与结构剩余寿命评估准则有机的统一起来,以桥式起重机结构系统为研究对象,确定了桥式起重机钢结构系统的具体失效准则,即从静强度、疲劳强度、刚度、整体稳定性、局部稳定性以及最大失效路径长度等多方面进行评价。通过对桥式起重机起重量摄动引起刚度失效比重变化结果对比,验证了结果的正确性。该方法可为起重机可靠性与剩余寿命评估做好前期准备,为机电类特种设备安全评估方法提供一条新理论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智能建筑中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离不开接地系统的可靠性,针对智能建筑的用电特性,对智能建筑的供电接地系统应采取的各类接地措施作了较为详尽的说明与分析,并对智能建筑应采取的接地方法提出了适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特种机电设备远程监控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可能对城市公共安全造成威胁的机电类特种设备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对特种设备的在线监测和控制问题,以期提高设备的监测和控制水平,减少和预防事故的发生。根据远程监控系统的基本要求并考虑到实际情况,构造了一种以Internet为骨架、多种异构网络并存的特种机电设备远程监控系统网络拓扑结构模型,并对其中若干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重点讨论数据采集、网络技术、故障诊断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和数据安全技术,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措施。部分技术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使用效果良好,实现了对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监控和故障的预测预报。笔者研究的课题对建立区域性大型机电设备的远程监控、故障诊断和安全管理系统,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特种设备安全》已经走过了25个年头。2005年7月在纪念杂志创刊20年时,对杂志的发展历程、取得成绩、努力方向进行了总结与回顾。五年过去了,杂志在宣传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服务特种设备监管职能部门、服务基层,提供技术交流平台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上了一个新台阶。《中国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更名为《中国特种设备安全》。1998年,国务院机构职能调整时,安全监管部门除了继续对承压类特种设备实施监管外,又增加了机电类特种设备实施监管。2003年国务院将《锅炉压力容  相似文献   

16.
以风险分析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内外高危领域社会风险的研究方法,基于我国特种设备历年的事故统计数据,构建了各类特种设备的社会风险F-N曲线。结果表明,特种设备死亡事故主要为单次死亡3人以下的一般事故,其中承压类设备较机电类设备拥有更低的事故频率和更严重的事故后果,各类设备社会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客运索道、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锅炉、场(厂)内专用车辆、电梯、压力管道、压力容器和气瓶。最后,根据我国"十二五"特种设备安全战略规划目标的要求并结合ALARP(As Low As Reasonable Principle)原则,初步提出了我国"十二五"期间各类特种设备的社会风险可接受准则(F-N曲线规律),将特种设备的社会风险水平限定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及高层建筑的普及,电梯作为垂直交通运输工具,与其他交通工具一样,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总体而言,电梯是一种安全性、稳定性较高的机电类特种设备,但电梯在使用过程中也会不时发生故障等情况,给广大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损失、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8.
TSGQ7015《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已于2009年4月1日正式执行。对于接地保护的要求如下:B7.3.2金属结构接地:检查接地型式,用接地电阻测量仪测量接地电阻。测量重复接地电阻时,应当把零线从接地装置上断开。检查是否符合以下要求:①当起重机械供电电源为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系统时,整体金属结构的接地型式采用TN或者,IT接地系统.零线非重复接地的接地电阻不大于4Q.零线重复接地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0Q;②采用TT接地系统时,起重机械金属结构的接地电阻与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的乘积不大于50V。  相似文献   

19.
起重机械检验人员在设备检验过程中,发现用电设备的接地保护存在多种方式,本文对有些交流供电起重机械电气设备采用,TT接地系统保护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对起重设备的使用和用户电路的设计起到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王建平 《劳动保护》2009,(9):103-103
随着雷击事故的不断增加,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防雷系统的过压保护、系统接地日益成为用户最关注的问题.为了提高智能化设备用电系统的可靠性,使用者需要有一种更可靠、更安全的接地系统,为使用单位提供安全防护保证.TN-C-S接地系统就是这样一种可靠的防护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