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高磁分离中磁助凝的机理和作用.该工艺充分利用磁种的磁学特性,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缩短了沉淀时间.延长了工作周期.降低了磁体电耗,改善了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2.
印染废水处理的磁混凝-高梯度磁分离协同作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混凝过程作为工业废水的预处理技术普遍受到重视,在混凝过程中降低污泥产生量并提高污泥分离速度是该技术发展的方向,基于上述目标,通过将磁粉引入絮体使之磁化并在自行研制的高梯度磁分离装置中实现磁混凝与磁分离的协同作用.以高浊度的印染废水作为试验废水,以色度、COD及SS作为考核指标,重点考察了磁混凝反应及磁分离的影响因素.当印染废水的色度约为900倍、COD约为595 mg/L、SS约为500 mg/L时,在pH=8.5、FeSO4500 mg/L、PAM3.5 mg/L、磁粉400 mg/L的适宜磁混凝反应条件下,相应指标去除率比传统混凝法分别高出17.3%、21.7%及24.2%,此时絮团沉降速度增大了64.3%,污泥体积减少了61%,污泥压缩比为0.39.在电流强度8 A、流速2.5 L/min和介质填充率1%的操作条件下,该磁性絮体流经高梯度磁分离装置时的水力表面负荷达到61.0 m3/m2·h,处理出水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强磁性粉尘的磁分离实验研究 ,确定了影响除尘效率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规律。然后 ,通过正交实验得出高梯度磁分离除尘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4.
高磁分离(高梯度磁分离或称高梯度磁过滤)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它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是有潜力的。目前,这项技术的实际应用尚限于在钢铁工业废水的处理方面。本文就高磁分离技术在重金属离  相似文献   

5.
随着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赖以进行磁性分离的磁力,不仅与磁场强度成正比,而且与磁场梯度也成正比.因此,自三十年代后期以来,研究发展了一类新的磁分离装置.这类装置由于在螺管磁体内腔填装了磁化基质,所以,在整个分离空间内存在着很高的磁场梯度,当流体通过时,其中的磁性颗粒因产生的磁力的吸引而被基质捕获,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这就是所谓的高梯度磁分离技术,通常简称为高磁分离技术. 实际上,高磁分离技术这一概念被人们广泛接受,是在六十年代末科姆—马斯顿型高梯度磁分离器出现之后.这种分离器创造  相似文献   

6.
通过添加磁种和混凝剂,用高梯度磁分离方法去除污水中正磷酸盐污染物,并对工艺参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高梯度磁分离除尘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强磁性粉尘的磁分离实验研究,确定了影响尘效率的主要因素有其影响规律。然后,通过正交实验得出高梯度磁分离除尘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8.
“磁种—高梯度磁分离”污水除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添加磁种和混凝剂,用高梯度磁分离方法去除污水中正磷酸盐污染物,并对工艺参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高梯度磁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用高梯度磁分离技术处理废水的原理,应用及该技术的优点,并对其在废水处理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高梯度磁性分离技术(high gradientmagnetic separation,HGMS)是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磁应用科学.磁分离技术在工业上的应用由来已久,开始用于分离磁性与非磁性物质,如生产高纯度粘土,血浆浓缩与红血球的分离,精选赤铁矿等等.随着各国列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以及高梯度磁分离器(high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特别是在冶金工业废水的处理中,开发出一种低能耗、高速、高效的新型方法——高磁分离法。目前这一处理方法已在美、日、西欧及苏联等国迅速推广,处理的废水已从冶金工业推广到食品、造纸、石油化工等各行业中,高磁分离设备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本文拟就此法的原理、设备及应用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四篇论文中的一篇,介绍了高梯度磁分离技术(HGMS)用于饮用水净化的工艺流程和参数,肯定了它在这一技术领域的应用价值。这一研究成果,不仅拓宽了HGMS的可能应用领域,而且为给水处理开辟了新的技术途径,特别是,由于该技术的处理效果不受温度和浊度的影响,遂使广大北方地区的低温低浊问题应刃而解.磁助凝,低磁强,高滤速,磁种回用,是HGMS流程的最主要特点,文中做了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新工艺"趋磁细菌-磁分离法"处理含铬废水的最佳条件,首先进行了趋磁细菌对铬离子的去除影响因素试验,研究了pH、温度、时间和微生物量对吸附的影响;其次进行了趋磁细菌的分离试验,考查了磁分离器中悬丝摆放位置和磁场强度对溶液中菌体的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体系的pH值对铬离子的去除效率影响最大,pH值的最佳范围为5~11;在室温范围内,温度对吸附的影响不大;随着菌量的增加,菌对Cr(Ⅲ)的去除率略有提高,而单位质量菌的吸附量却有明显下降.在分离趋磁细菌时,磁场强度为100高斯时分离效果很高,而超过100高斯以后,效果不明显;另外,分离器中的金属丝和磁场方向垂直放置要比平行放置效果好,并用扫描电镜放大5 000倍观察了金属丝上被捕集的趋磁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相似文献   

14.
一、概述 磁性分离是根据物料的磁性差异来进行的。工业上最早在选矿领域中得到应用,用来去除含铁杂质或从低品位的矿物原料富集成高品位的精料。近几年来,由于磁分离设备的发展,已经设计出高磁场强度及高磁场梯度的磁分离设备,并逐渐发展到研究应用于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  相似文献   

15.
以超磁分离后初沉污泥作为研究对象,在维持初始pH在7.4~7.8的条件下,分别控制温度在20、25、30和35℃,探究温度对超磁分离初沉污泥厌氧水解酸化产物及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的升高加速了超磁分离初沉污泥的水解酸化。35℃时,SCOD在第3天即达到峰值970.32 mg·L~(-1),VFAs也达到峰值295.9 mg·L~(-1),此时,VFAs中含量最高的为乙酸217.1 mg·L~(-1),乙酸占比为73.3%;而25℃时,其占比为68%。超磁分离初沉污泥水解酸化获取内碳源的同时还伴随着N元素的释放,且温度越高,TN和NH_4~+-N的释放越明显。由于系统中聚合氯化铝((Al_2(OH)_nCl_(6-n))_m,PAC)的存在,所以并没有P元素的释放。在30℃的反应温度下,超磁分离初沉污泥水解酸化即可以获取更多的碳源,又可以避免产生过高的N、P负荷。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生物膜-磁分离集成装置对污染河水进行了污染物去除实验。对集成装置的生物膜反应区、磁分离反应区分别进行单因素实验、响应曲面实验,研究了集成装置的关键参数对污染河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探寻其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生物膜反应区中,水力停留时间(HRT)、曝停比和温度分别在12 h、6∶6和28℃NH_4~+-N、TN和COD_(M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0%、60%和90%左右;在磁分离反应区中,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和磁种的投加量分别在133.02、2.96和171.66 mg·L~(-1)的最优条件下,对生物膜处理水中TP的去除率达到了96.55%,且PAC投加量对除磷效果影响最为显著;稳定运行集成装置,出水NH_4~+-N、TN、COD_(M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1.78%、61.25%、93.85%和97.12%。本实验结果为污染河水的脱氮除磷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超磁分离污泥作为研究对象,用2种不同的剩余污泥作为接种污泥,维持温度在30℃,探究了剩余污泥对超磁分离污泥厌氧水解酸化产物及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剩余污泥接种量的增加,混合污泥SCOD的析出量也逐渐增加;接种剩余污泥量的增加促进了混合污泥VFAs的生成;各种污泥产VFAs中,乙酸均具有明显优势,并会促进丙酸的累积;混合污泥较之于超磁分离和剩余污泥具有快速、高效的产酸优势,且随着剩余污泥接种量的增加,加快了水解酸化的速率并且加深了酸化的程度,但会延长其达到最大值的时间。污泥产酸发酵获得内碳源的同时,还存在着N元素的释放,且随着剩余污泥接种量的增加,这种伴随现象更明显。对比2种剩余污泥(W1、W2)发现,W1作为接种污泥时,并没有明显的P元素的释放;当W2作为接种污泥时,伴随着比较明显的P元素的释放。综合考虑剩余污泥对于超磁分离污泥水解酸化效果的影响发现,当剩余污泥接种量W1为12.2%,W2为13.6%时,既可以为系统提供更多的SCOD,又可以避免过高的氮负荷。  相似文献   

18.
磁混凝在水与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磁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分离、净化方法在水与废水处理领域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磁性接种、磁性吸附等水处理方法已受到了广泛关注;高场强、低能耗的磁分离器的相继问世和不断完善为高效稳定地进行磁分离提供了必要条件。基于上述考虑,将传统的混凝过程与磁技术有机结合而产生的磁混凝工艺将成为混凝发展的新方向之一。本文系统综述了磁混凝在水处理中的研究和应用,从颗粒物在磁场和重力场中的界面过程、相互作用机制,磁混凝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磁分离器的研究进展等角度展开讨论,探讨了该技术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高效处理回用是页岩气开发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研究在某页岩气开采平台上,构建了“磁分离-精细过滤-超滤(UF)-碟管式反渗透(DTRO)”返排液处理工艺装备,进行现场实验研究并分析污染物去除效能和机理。在优化运行条件下,磁分离-精细过滤对浊度去除率达95.5%,精细过滤出水可内部回用于复配水力压裂液;DTRO工艺对TDS、DOC、总荧光强度去除率分别达99.9%、98.7%和96.3%,出水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21),有望通过外排和灌溉等方式进行外部回用。此外,装备运行直接处理成本约34.90元·m-3。相较其他技术,本工艺兼具高效性与经济性。因此,该工艺装备具有实现返排液高效回用的巨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磁分离和“磁化水”是两种利用磁场影响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来达到特定目的的方法。磁分离直接利用外加磁场来实现具备磁性差异的固固、固液或固气分离 ;“磁化水”则利用水或溶液在一定条件下流经磁场后 ,其部分物理化学性质如 p H、溶氧能力、粘度、表面张力等均会发生变化。介绍了这两种磁技术在环境治理 (如废水治理、除尘及城市垃圾分选等 )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