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对防震减灾文化的组成、创建动力及其方法进行了探讨。初次提出了防震减灾文化的概念,并对创建防震减灾文化的目的和如何创建、弘扬防震减灾文化提出了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2.
根据辽宁省地震的历史与现状,地震灾害与经济发展的利害关系,阐述了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建设的要点,并结合该要点指出了在农村、农民和农民工中存在的防震减灾薄弱环节,提出了具有防震减灾实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发挥着重要的参与作用。非政府组织参与防震减灾工作,将使防震减灾工作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分析了非政府组织在防震减灾领域的作用,根据我国政府组织发展的实践,提出了在防震减灾管理工作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详细整理国内外关于强震发震断裂地表破裂避让的有关研究成果,结合对汶川大地震现场的考察,提出在编制城市防震减灾规划中考虑断层避让的工作原则和框架.包括应避让的活动断裂定义,避让的条件,避让范围,并应用于编制西昌市防震减灾规划.  相似文献   

5.
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发现河北省农村地区防震减灾意识现状不客乐观,突出表现为:对地震预报存在认识误区、震害防御意识淡薄、应急救援能力欠缺、防震减灾宣传有待深化、地震灾害中信息获取能力不足.究其原因: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农村社会人员结构和基层地震部门软硬件条件制约了防震减灾意识的提升.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因时、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6.
组织分工和组织协调是项目管理中的两项重要活动,它们存在于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对于项目管理的组织而言,协调的有效性决定了组织管理的效率.本文结合云南省防震减灾重大项目管理实践,对组织协调的作用进行了探讨,提出加强防震减灾重大项目管理组织协调要注重动态管理,突出阶段特点;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沟通平台;讲究协调技巧,有效控制争执.旨在为顺利实施"十一五"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介绍发生在台站附近一次"宏观异常"落实事件,结合当前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就今后地震台站所面临的新形势,如何贯彻防震减灾总体发展战略和部署,发挥地震监测一线的重要作用作一探讨.本文提出了台站要转变思想,拓展职能,不断增强其基层窗口作用,向现代化、多功能、综合型的模式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地震应急工作是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震应急工作的有效开展是防震减灾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江川县地震地质构造复杂,历史地震活动频繁,且强度较高,属地震设防高烈度区,一直被国家和省列为地震危险区和重点监视防御区,做好地震应急工作将是江川防震减灾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江川开展地震应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结合江川实际,就如何开展好江川地震应急工作进行探讨,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应急应对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客观、系统地评价防震减灾科普工作实效,引入全域科普的理念,构建了以地域覆盖率和社会共享率为主体的防震减灾全域科普能力评价体系,明确了2个一级指标和5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及其相应的权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天津及其16个区的防震减灾全域科普能力水平进行分析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工作中存在的3个主要问题,提出了着力增强"四个力"的对策建议,旨在为加强新时代防震减灾科普工作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实施,为作好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标志着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已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加强防震减灾法制建设,依法管理防震减灾工作,是实现防震减灾社会功能的根本保障。在本法律条文中,关于执法时效问题没有明确规定,本文通过对该问题的浅析,希望为本法的修订和防震减灾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新组建的北京市地震局迫切需要建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地震业务工作体系,首都圈防震减灾示范区系统工程建设为北京市地震工作实现"三大工作体系"带来了契机.本文重点介绍北京市防震减灾示范区系统工程中的预报、通讯、指挥、现场部分,为了提高效率、节省资金,项目组还在硬件、信息和资源共享、网络平台、虚拟专网、各系统间的联接、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整合.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围绕建设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向大家展示了在建设地震监测预报体系、震灾预防体系、地震应急体系方面的具体做法与启示.  相似文献   

13.
防灾安全类博物馆、科技馆、遗址地、纪念馆等是开展灾害教育的最佳场所,此类场所公众灾害教育的开展依靠解说功能的发挥。目前关于灾害解说研究尚处于空白,故需对这类场所的解说理论与实践进行系统研究。本研究试图通过灾害类解说现状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总结相应策略,促进社会灾害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社会和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特别是《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发布实施和《防震减灾法》的修订,曾经为加强和规范地震应急管理,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制度保障作用的《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明显不适应的地方,对条例进行修订已迫在眉睫。本文阐述了条例修订的基本原则和意义,并就应急机构、应急预...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上海市国际大都市的功能定位及其自身的特点,为进一步加强、完善上海市应对突发性环境灾害事故处置体系,全面提升应对和处置突发性环境灾害事故的能力。制定上海市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环境污染事故减灾分规划迫在眉睫。文章阐述了制定上海市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环境污染事故减灾分规划的必要性、规划的内容以及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we witnessed a progressive shift in the approach towards the reduction of the impact of natural hazards. From a general reactive approach, focusing on strengthening disaster response mechanisms, we have moved to proactive approaches. There has been recognition that each element of society, from public institutions to private sector, from community-based organizations to every single individual, can make a difference by acting before disasters strike to reduce the associated risks of human and economic losses. This proactive approach can be summarized in three words: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DRR).Today, DRR is an approach used in several sectors and research areas. In the Development sphere, DRR is considered a key feature for sustainability of economic and development gains – especially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Significantly, the United Nations Global Assessment Report on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2009) is titled “Risk and poverty in a changing climate”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of DRR in reducing poverty while being a means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s posed by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This paper, which serves a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of Environment Science & Policy on climate change impact on water-related disasters, intends to provide readers with an overview of the main policy frameworks addressing DRR internationally and in Europe. Further, it aims to offer some “food for thought” on the underlying opportunities we have to enhance the resilience of our communities towards the risks posed by weather-related hazards. It stresses the importance of governance of risks, which starts from an effective dialogue between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and the policy makers: those who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to decide on the most cost-effective interventions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and risk reduction.  相似文献   

17.
工程地震与工程勘察专业教改的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围绕防灾科技学院地震工程技术系工程地震与工程勘察专业教学应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出发点,提出专业教育要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应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并从改进办学模式、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引入绿色课堂教育理念、注重教学中的教育协调等方面,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对防灾科技学院地震工程技术系工程地震与工程勘察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现行《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有关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评价的规定,建立了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根据抗震适宜性综合指数的概念,得到了研究区实测钻孔资料的抗震适宜性综合指数,在GIS技术的支持下,生成了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综合指数等值线图,并据此进行了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分区;可为城市的总体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