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地区中小企业发生的工伤事故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对江苏省某市2001—2004年发生在中小企业的工伤死亡事故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该市工伤死亡事故集中发生在非煤矿山、建筑等6行业的中小企业中,事故类别以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6种为主;工龄较短的中青年职工在罹难者人数中所占比例较高;工伤死亡事故的发生频率夏季高于其他3个季节;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违反操作规程。笔者认为:应促进企业增加安全投入,尤其要重视“软”投入;监管部门要明确安全监管重点,分类分级管理企业,以控制和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量青年劳动就业走向工作岗位,但由于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培训、安全教育等工作没有做好,青年工人(尤其新工人)发生工伤事故的频率很高。我市1984、1985两年内发生的职工伤亡事故中,违反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或现场缺乏检查的就占一半以上,其中青年工人造成的占70%以上。目前仍有继续上升的趋势。本文通过对青年人心理的分析,找出青年工人容易发生工伤的心理因素,探讨降低事故频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环境专家研究表明,当工作环境处在最佳工作温度18—21摄氏度时,工伤死亡发生率最低,除此范围,无论过热、过冷,工伤事故都会上升。气温超过24摄氏度时,平均发生工伤数较18—21摄氏度时增加23%;在13摄氏度以下时,较18—21摄氏度时增加32—35%。 为何气温变化与工伤事故频率有关呢?人在活动中都会产生热量,从事体力劳动时,产生的热量更多。当环境温度在18—21摄氏度,这种热量能适当地往外散发,人就会感到较舒适。随着环境温度升高,人体散热渐趋困难。当气温在25摄氏度以上时,人体状况开  相似文献   

4.
对于一个职工人数不变、劳动时间不变的企业,只要拿出在一定期间内发生的伤害事故次数、损失工作日总数,就可以判断其工伤事故发生的情况,这一侧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其安全工作的水平。但如果职工人数变动时,就不能对不同期间的工伤情况做精确的比较了。尤其是对职工人数不同、行业即生产活动内容不同的两个企业或部门的工伤情况做比较,以上绝对数字就更不能说明问题。要进行这类比较,显然需要相对数字,并且要规定一个统一的基数。 一种基数是对人,例如1000人。我国目前使用的千人负伤率、千人死亡率就是这样的。年千人伤亡率就是表示一…  相似文献   

5.
气温与事故     
国内外最新研究资料表明 :各种工伤事故的发生 ,除了肇事者本人技术水平低劣、作风粗枝大叶或违反操作规程等主要原因外 ,与气温的变化密切相关。有人对南昌某工厂历年事故资料作过统计 ,发现炎热的6、7、8、9四个月是事故高发期。其他厂矿也有类似规律。另有一项研究表明 :当工作环境处在最佳工作温度即18℃~21℃时 ,工伤发生率最低 ;越出此范围 ,无论过热或过冷 ,工伤事故都会增加。在气温超过24℃时 ,平均发生的工伤数较18℃~21℃时增加23% ;在13℃以下时 ,较18℃~21℃时增加32%~35%。对矿工中病假3天以…  相似文献   

6.
要爱护青工     
如何保证青年工人安全生产,是我厂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1981年1-8月,我厂共发生工伤事故19起,其中学工6起,代培工4起,两者占事故总数52.5%,这个比例是相当大的。 老职工退休,新工人接班,这是自然发展规律,是不可避免的。我厂自1979年以来,新进厂的青工超过1,000人(占全厂职工的20%)而且还将继续增加。大批青工涌进厂来,也随之带来了如何培养教育,保证他们安全、健康成长的问题。 目前我厂对进厂的新工人,进行厂级安全教育、劳动纪律和保密保卫教育后就分到车间。在车间里,有的组织几天技术学习就上岗;有的只跟着师傅看上几天就参加操…  相似文献   

7.
“加班 ,加班 ,又加班了 !”许多人经常这么感叹 ,加班加点地工作 ,是许多企业中的常见现象。《劳动法》第 4 1条、第 4 4条明确规定 ,每月加班不得超过 36小时 ,同时还有有关加班加点工资的计算方法。对这些问题每个人心里都该有一笔明细账。“工资”的计算方式 ,按劳动部所发 ( 2 0 0 0年 ) 8号文《关于职工全年全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天数为 2 0 92天 ,月平均工作小时为 167 4小时 ,可列出下列计算公式 :日工资 =月实得工资 / 2 0 92×70 % ;小时工资 =月实得工资 /167 4× 70 %。加班并不是义务…  相似文献   

8.
为了保障广大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后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的权利,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国务院在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审议通过了《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加强工伤保险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党和政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又一具体体现。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因工伤残职工的生活保障。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发布了《劳动保险条例》,对职工发生工伤及享受的待遇等作了较具体的规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探索工伤保险制度改革,1994年7月5日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  相似文献   

9.
一个时期以来,一些作者和作者单位向《劳动保护》编辑部问询这样一件事: ──有些署名“××丛书编辑部”的给他们去信,首先向作者祝贺他的被刊载在《劳动保护》杂志上的某一篇文章已“选入××丛书”恭维此文如何如何重要,“载人××丛书将对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起到多么多么大的作用;接着要求作者提供“本人工作照或生活照”和“小传”,以及“连同文章一并载人丛书”;最后,也是最关键的,要求作者单位于几日内向“××丛书编辑部汇寄赞助书刊工本费”数百元乃至上千元,如此等等。 作者和作者单位对这类“丛书编辑部”的这一举动不知…  相似文献   

10.
分贝(db):在声学测量中,经常使用分贝作为度量声压级、声强级、声功率级的单位,其定义:声强比的常用对数单位的十分之一,称为一分贝(db)。 赫芝:频率单位,频率是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声压: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引起周围空气周期住的压缩和稀疏,产生了压力变化,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变化,称为声压,单位是微巴,1微巴=1达因/厘米2。 声压级:一个声音的声压级(以分贝为单位)等于这个声音的声压和基准声压的比值的常用对数乘以20。基准声压P。等于2 ×10-4微巴。 声功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总能量,单位是FL。 声级:声级有别于声压级,它表示经过频率…  相似文献   

11.
1991年2月22日下午,阆中县制胶厂车间主任马在全正在组织全厂职工进行班前集体学习,他的妻子胡永清见儿子马旭在厂里玩耍,便洗完衣服放心地独自回家了。 下午5时许,胡永清见马旭一直未归,就到处寻找。厂里得知后,立即安排数名职工到全厂的每个角落寻找,最后在一个直径5米、深2米、容量22立方米,顶部进出料口仅60 ×30厘米的浓盐酸池内发现了马旭,年仅8岁的幼童不幸夭亡。 对这突如其来的消息,马旭的父母不相信是真的。当残酷的现实摆到面前时,母亲当即昏倒,父亲发疯似地呼喊着儿子的名字,不顾一切地用头撞击着坚硬的水泥墙壁。 当人们从盐酸…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2月7日15时左右,唐山市开平区刘官屯煤矿井下发生重大爆炸事故。经抢险指挥部进一步核实,共有110人安全升井,74人死亡,32人下落不明。据了解,事故原因被初步认定为瓦斯爆炸。这样的矿难新闻,读者恐怕早已熟悉。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多少人伤亡,多少人下落不明,什么官员“亲赴现场”,谁“高度重视”之类,几乎已经成为矿难报道的固定模式。鉴定矿难事故频发,作为一个读者,想提几点建议:一、不要再用“又”、“再”之类模糊表示频率的副词,让读者搞不清发生矿难的具体次数。建议学习气象预报中热带风暴(台风)编号的办法,称作“今年第×号…  相似文献   

13.
治理空气压缩机 站(简称空压机站) 噪声问题最好在空压 机站设计之初一并考 虑。但对已有的空压 机站采用怎样的措 施,才能保证不超过 《工业企业噪声卫生 标准》,呼和浩特制药 厂提供了这方面的经 验。 呼和浩特制药厂 空压机站有8台L型 活塞式空压机(60 米3/分 1台,40米3/分 2台,33米3/分2台, 20米3/分3台),装 在面积为 40 × 15米2 的一间厂房内。空压机开动时,厂房内形成一个半混响场,平均声级为100分贝(A)、104分贝(C),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今年4月该厂对噪声采用进气消声器,与隔声室相结合的技术措施进行治理。治理后的噪声,室内降…  相似文献   

14.
我厂是一个有70多年历史、现有职工12000余人的老厂。由于电气设备种类繁多,老化严重,自身防火能力较低,1986年前平均每年发生火灾百多起,最多的一年达200起,其中70%是由于电气设备老化所引起的。针对这个情况,我们抓住关键问题落实措施,实现了连续两个“千日无事故”的目标。 我们对电气设备引起着火的原因进行了调研,发现五个问题:一是设备、线路老化,绝缘性能差,造成短路或接地不良;二是设备设施封闭不严,飞花进入或火花外泄;三是设备、线路接头接触不良,接地不牢等引起打火;四是设备不清洁或通风不良,自身过热,引燃周围物品;五是专业人…  相似文献   

15.
露天矿深孔爆破中,起爆体经常处于水位以下。如果爆破网路绝缘不良,杂散电流就可能进入爆破网路而引起早爆,或造成网路电阻不平衡,分流起爆电流而产生拒爆。 1977年7月,海南铁矿344水平露天深孔爆破时发生了一次早爆事故。这次爆破26个深孔中均有水,沿阶段连续排列为一行,用浆状炸药爆破,胶质炸药起爆,铜壳微差第四段电雷管引爆,每孔装两对并联雷管,在孔外接成一个大串联组(即2×52并串)。网路连好后接成短路,绕于插在穿孔机上的一根木棒上等待起爆。突然,1~2号,9~15号,25~26号孔发生自爆。南芬铁矿在一次深孔爆破中,用营口生产的2500伏起爆器起爆数十个孔中的微差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