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回顾新疆土地资源评价的工作,简介了从五、六十年代开始的荒地资源评价,七十年代的“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分类系统”,到八十年代计算机在土地评价工作中的广泛应用,综述了新疆土地资源评价工作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
正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10月16日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决定自2017年起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通知指出,土地调查是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目的是全面查清当前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健全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强化土地资源信息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需要。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对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  相似文献   

3.
董得红 《青海环境》1996,6(3):118-120
结合青海省1994~1995年沙漠化土地普查与监测工作的范围和内容,主要介绍了采用TM卫星影像图进行调查的方法,尤其是大比例尺(1:50000和1:100000)卫星影像图与地形图相结合、室内解译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及设立监测样地和建立档案监测体系等,均为省内首次进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采用相对承载力分析方法,分别以全国和河南省作为参照区对商丘市相对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①在研究时段内商丘市综合资源承载力始终处于超负荷状态,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承受着巨大的压力;②商丘市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始终大于相对经济发展承载力,土地是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③资源超载比例较高,但总体呈减少趋势。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出了商丘市建立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的对策和空间管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划定土地资源红线是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而设定的土地资源总量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控制目标,土地资源红线的内涵包括土地资源总量控制和土地环境质量维护。我国划定土地资源红线的价值在于为土地资源利用设置限值,维持土地生态价值。构建完备的土地资源红线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土地资源规划制度、土地分类管理制度、耕地利用制度和耕地资源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6.
韩德军  朱道林  姜丽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5):543-547,553,641
研究目的是解决《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颁布后生态功能区城市土地利用模式优化问题。研究方法选取中国东部和西部同纬度的福建南平市与贵州毕节市为实证区域,采用对比分析法、熵权法、综合评价模型等定量分析方法对比两城市土地利用历史、现状和潜力的基础上,结合两城市中心城区的土地空间布局的相似性和差异,分析了两城市土地利用的异同点,提出两城市土地利用模式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在土地利用历史进程方面,南平市和毕节市都经历了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阶段;2在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方面,南平市土地利用程度整体高于毕节市,但两城市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不同,南平市社会经济产出相对较高,而毕节市土地资源禀赋相对较好;3在土地利用潜力方面,两城市尤其是南平市土地强度均高出全国城市平均水平,说明潜力有限。此外,两城市结构潜力也存在较大差异。结果认为,南平市属于高密度集中型土地利用模式,而毕节市属于集中型土地利用模式。两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空间布局以及土地利用模式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由于两城市所处的空间区位及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因此在区域发展中所定位的土地开发性质也不同。  相似文献   

7.
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四川西部高原山地主要包括甘、阿、凉、攀枝花三州一市。该区年总辐射4200~6700MJ·m~(-2),年日照时数1600~2600小时。按全国太阳能资源区划,该区大部分地区属太阳能资源丰富和较丰富地区(图1),在全国同纬度地区(青藏高原除外)亦属最强的地  相似文献   

8.
明晰资源枯竭型矿区土地置换主体的行为诉求方式,是指导矿区土地功能性退出和高效利用的关键问题。将矿业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土地置换行为作为研究客体,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政企博弈两阶段复制动态模型。模型求解表明:1双方均对高收益策略具有模仿倾向,但利益均衡是两者土地置换行为发生的前提条件和必然要求;2有限理性的博弈主体在矿区土地置换过程中总是根据既得利益不断学习和动态调整自己的策略,从而使所得利益得到改善;3监督成本、额外收益和惩罚成本是影响博弈主体演化稳定的关键因素,它们之间的相互制衡对实现政企土地置换的稳定状态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科学地揭示了资源枯竭矿区土地置换瓶颈的成因,为政府制定资源型城市转型土地利用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西宁市后备土地资源评价及其开发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后备土地资源现状西宁市后备土地资源量大、类型多样、分布集中。全市后备土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通县、城北区和城西区,总面积约5.5万ha(据1992年土地祥查数据),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16%,其中荒草地2.9万ha,占后备土地资源的521%;探岩砾石地2万ha,占36.2%;田坎62863ha,占11.4%;裸土地976ha,占0.2%;沼泽地28.6ha,占of%;沙地1.3ha,盐碱地0.7ha。2后备土地资源评价参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土地评价’大纲,我们对西宁市后备土地资源进行了土地生产潜力评价,结果表明:西宁市后备土地资源为3~8级,其中3级地1…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土地市场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有效市场假说应用于我国城市土地市场中,利用全国土地交易价格指数,采用序列相关检验、游程检验和方差比检验3种方法分别对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的弱式有效性进行了实证检验,一致得出我国城市土地市场尚未达到弱式有效的结论.提出了对策建议:①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土地市场环境,发挥市场在配置土地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②打破对一级土地市场的垄断,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市场.③构建完善的土地市场指数系统,强化信息基础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1.
蓬安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偏北,嘉陵江中游。全县幅员面积1334.02km2,总人口6698万人,人口密度为502人/km2,人均耕地0.07ha,是四川省的农业大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太地矛盾突出,因此必须加强对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改善生态环境,缓解人地矛盾。1后备土地资源现状1.1后备土地资源的构成蓬安县后备土地资源主要有本利用地、河滩地和低产地。据调查表明,该县未利用土地2.3万ha、河滩地0.sl万ha、低产地2.22万ha、后备上地资源总量达5.l万ha,占幅员面积的朋.24%。l·2后备土地资源的特点蓬安县后备土地资源的特…  相似文献   

12.
论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土地资源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而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是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分析了土地资源永续利用的重要性,讨论了土地永续利用的概念、内涵、判据、利用方向和模式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我国土地资源永续利用的生态经济措施。  相似文献   

13.
CBERS-1在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CBBRS-1/CCD中国、巴西地球资源卫星遥感信息源,解决了长期困扰新疆遥感研究的基础信息源问题,并且多专题、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了信息源的处理、信息提取和专题分析,编制了一系列资源环境专题图件,提供了一整套包括土地利用、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地质矿产资源、以及土地荒漠化等在内的遥感调查数据,为新疆在新的形势下,进行土地规划、生态环境建设、区域经济发展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4.
四川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是全国农业大省之一。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现象日益突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承载力脆弱、资源短缺的矛盾依然十分尖锐。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大问题。分析评价了四川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发展变化趋势,提出了实现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措施:节约集约用地,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努力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治水资源污染;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工作,努力补充有效耕地面积;搞好水土保持和治沙防沙工作;加快实施农业循环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5.
基于近些年德州市平原县粮食和耕地变化情况,采用土地资源承载指数(LCCI)模型分析了其城镇人口承载力现状,运用逻辑斯蒂模型和三次指数平滑预测模型预测2016—2020年平原县粮食产量、耕地面积和土地资源城镇人口承载力。研究表明:平原县土地资源城镇人口承载力处于富富有余状态,土地资源城镇承载指数(LCCI)长期处在0.08以下,粮食自给率较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预测到2020年土地承载力指数达到0.13,富富有余状态略有减弱。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土地是人类从事各项生产活动的主要空间基地,是一种最广泛的,最重要的资源。土地资源评价是合理利用土地、调整土地收益分配和改善生产布局的重要手段。其实质就是从农、林、牧业生产对土地资源的需要出发,全面衡量土地各组成因子特点及其各因子之间的动态联系和组合特征,从而科  相似文献   

17.
土地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替代的生产要素,资源禀赋异质将导致地区劳动生产率与产业布局的差异化。基于生态足迹理论,衡量土地资源丰裕度,采用泰尔指数表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测度地区土地资源丰裕度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资源丰裕度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区域性特征,尤其是耕地和建设用地等关键性土地资源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对资源贫乏地区,耕地数量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正比,建设用地数量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反比;对资源富裕地区,两者均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反比。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依据农业和生态用地的丰裕度,建立财政移转机制,将地区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红利,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8.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分异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从土地使用强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可持续性4个方面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模型,并对我国东北地区15个地级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空间分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不高;省际间空间格局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特征,东中西地区呈现由东向西依次递增的趋势;单个城市间集约利用水平差异显著;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石油城市>冶金城市>煤炭城市>森工城市的特征.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城市规模、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呈正相关,针对如何提高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1土地资源四川省土地资源的特征表现在:①土地总量丰富,但人均量少。四川省总土地面积48.77万km2,耕地面积45.43万ha,但人均土地0.58ha、耕地0.055ha,林地0.08ha、牧草地0.14ha,分别占全国人均水平的58.0%、55.3%、6.7%和52.5%。②耕地和林地比重低。耕地仅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27%,林地占13.33%,其中林地中有林地比重低。③地域分布不平衡。全省92%的耕地分布在四川盆地内,有林地和牧草地则集中分布在川西北高原山地。④土地质量低。冬水田及坡耕地比重大,多数属重点改造的中低产田地,且山区面积广大,复种指数…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土地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芳 《青海环境》2001,11(4):162-164
土地是地球的表层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进行各项经济活动的基础。土地资源作为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其质量和数量是有限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土地、环境之间矛盾日益突出。加之不合理利用土地,地力衰竭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使土地资源永续发展,实现良性循环,西文分析研究了青海省土地资源的特征和生产潜力,提出了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