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研究限氧EGSB反应器内颗粒污泥的沉淀性能、产甲烷活性、形态、抗温度和负荷冲击等特性,以分析限氧EGSB反应器长期高效稳定运行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限氧运行使得颗粒污泥的沉速降低,但仍能保持20.07~51.86 m/h的高沉速,保证了限氧EGSB反应器内约42 g/L的高污泥浓度;加入适量氧并没有对甲烷菌产生毒害作用,反而有所提高,提高幅度为11.94%.限氧EGSB反应器内颗粒污泥表面和内部微生物没有出现明显的分区分布,中高进水浓度时没有出现甲烷八叠球菌的明显优势;限氧EGSB反应器内颗粒污泥在经历温度和COD负荷双重冲击后,COD去除率明显降低,出水VFA明显增高,产气量明显降低,甚至出现不产气的情况.COD去除率的恢复很快,仅需20 d;出水VFA和产气也逐渐恢复,但有所滞后;微生物的恢复要慢些,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有些颗粒污泥表面的微生物细胞仍存在收缩现象.  相似文献   

2.
在(35±1)℃条件下,采用高效厌氧反应器对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了厌氧反应器的启动和运行情况,分析了回流比、温度和上升流速等因素对反应器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反应器的容积负荷可达21 kg COD/(m3·d),COD去除率稳定在80%以上,出水挥发酸质量浓度低于350 mg/L,平均每去除1 kgCOD产生0.26 m3沼气.启动结束后,颗粒污泥的平均沉降速度由40.3 m/h提高到73.4 m/h,污泥密度由0.78 g/cm3升高至1.02 g/cm3,0.5~1.5 mm粒径的颗粒污泥占66%.同时,在25℃的运行条件下反应器的容积负荷降至9 kg COD/( m3·d),温度升高后反应器的运行可以较快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采用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EGSB)处理高浓度生活污水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EGSB处理生活污水,出水水质较好.COD去除率达到80%-93%,出水COD值在100mg/L以下;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1 h;SS的去除率在92%-95%之间;出水氨氮值高于进水值,出水总磷值略低于进水值,氮磷去除效果较差.试验说明采用EGSB反应器处理高浓度生活污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不同类型反应器好氧颗粒污泥培养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SBR、非理想PF及CSTR反应器中接种普通活性污泥,控制反应条件:溶解氧DO 2.0 mg/L左右,pH值8.0左右,温度(25±0.2)℃,经过80 d左右时间,3个反应器中均成功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最大颗粒污泥粒径达到2.5 mm左右。成熟好氧颗粒污泥具有较好的COD去除及脱氮能力。SBR反应器COD去除率稳定在95%~97%,氨氮去除率超过92%;PF反应器COD去除率达到95%~98%,氨氮去除率最高为98%;CSTR反应器COD去除率稳定在88%~90%,氨氮去除率超过90%。SBR反应器TN去除率最高,达到70%~78%,PF反应器TN去除率为65%~70%,CSTR反应器TN去除率达到55%~62%。3个反应器均发生全程同步硝化反硝化。  相似文献   

5.
厌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和保持是EGSB反应器使用中的关键问题.通过改变常规EGSB反应器出水回流方式,将出水与回流水在沉淀区分离,能得到更好的水力条件,离散率更高,并且反应器内的死区减少,有效颗粒污泥的质量分数能提高13%,出水SS最大降低65 mg/L,从而有利于厌氧反应器内有效颗粒污泥的生长和更有效地去除污染物.  相似文献   

6.
以GAC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研究厌氧氨氧化EGSB反应器快速启动的条件及运行参数。反应器的启动在17 d内完成,总氮容积负荷达到1.62 kg/(m3·d)。采用缩短水力停留时间方式提高反应器负荷,14 d内反应器总氮容积负荷能快速升至1.45 kg/(m3·d),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低基质浓度和缩短水力停留时间方式更利于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第18~21 d平均产气速率为1.1 L/h,用气相色谱仪对EGSB反应器产生的气体进行分析,N2O、CO2平均体积分数分别为0.8%、0.02%,如何降低气体中N2O的浓度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利用取自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中的颗粒污泥,通过间歇试验,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SO2-4对厌氧颗粒污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O2-4对厌氧颗粒污泥性能的影响具有多重性,当SO2-4质量浓度≤3 000 mg/L时,SO2-4对颗粒污泥的厌氧生物降解过程有促进作用;当SO2-4质量浓度>3 000 mg/L时,SO2-4对颗粒污泥的厌氧生物降解过程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SO2-4质量浓度的提高而迅速增大.当颗粒污泥有机负荷为4 kg COD/(m3·d)、COD与SO2-4质量浓度比为2.7~4、SO2-4质量浓度为2 000~3 000 mg/L时,ABR反应器运行效果最佳,此时系统COD去除率和出水碱度分别稳定在85%和2 500 mg/L以上;出水挥发酸(VFA)在200 mg/L以下;污泥比产甲烷活性(SMA)最高;SO2-4的去除效果最佳.本研究为用厌氧生物处理高浓度硫酸盐废水提供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UASB反应器中温启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UASB反应器中温启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浴加热(35 ℃)时,采用未经驯化的城市生活污水厂消化池的剩余污泥接种,通过控制适当的pH值(6.8~7.2)、碱度(>1 000 mg/L),可以在65 d的时间里完成UASB反应器内污泥颗粒化启动,粒径1~3 mm.CODcr的去除率高达92.8%,其容积负荷达到12.8 kgCOD/(m3·d),沼气产量高达每去除1 kg COD产气0.8 m3.  相似文献   

9.
以味精厂废水厌氧污泥混合普通活性污泥作为接种污泥,采用味精废水在SBR反应器内培养好氧颗粒污泥,通过预曝气调整进水负荷,经95 d成功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培养出的颗粒污泥呈黄色,轮廓整齐,平均粒径为0.5 mm,对COD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高达91.8%和96.6%,反应器内SVI值保持在20mL/g左右,污泥质量浓度达8 000 mg/L左右。  相似文献   

10.
以实际废水为研究对象,在序批式反应器中探究了温度对亚硝化颗粒污泥的性能及生物脱氮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由10℃升高至30℃,亚硝化颗粒物污泥的混合悬浮固体由2 769 mg/L增加至4 120 mg/L,污泥体积指数(SVI)由58 m L/g下降至45 m L/g。此外,温度升高导致亚硝化颗粒污泥胞外聚合物含量下降,但是,胞外聚合物中蛋白质和多糖的比值增加,进而影响颗粒污泥的亚硝化率。当温度由10℃升高至30℃时,好氧颗粒污泥的亚硝化率由35%升高至92%。机理研究表明高温有助于亚硝化颗粒污泥的形成和亚硝化率的提高。本结果可为最终实现稳定、持久、高效的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提供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1.
低温处理生活污水的复合厌氧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两相厌氧技术与复合厌氧工艺的发展,使得低温(低于20 ℃)厌氧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成为可能.设计了以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和滤层反应器为主体,添加污泥回流装置的两相复合厌氧处理新工艺,在室温(16~18 ℃)下处理生活污水.该两相复合厌氧处理工艺大大缩短了常规两相厌氧工艺的启动时间.在启动40 d后即能使低浓度生活污水的CODCr降低70%以上,SS去除率也能达到75%左右.该工艺的后续处理,建议选用人工湿地生态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2.
水温及污泥龄对生物处理系统运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温和污泥龄对硝化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水温和污泥龄对污泥增长量也起着主导性作用。指出水温对难降解程度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煤矿安全事故中,破坏程度最严重的事故之一就是瓦斯爆炸,而瓦斯爆炸冲击波及火焰锋面可能会二次点爆其他位置积聚瓦斯,加速火焰锋面及冲击波传播,并能产生更高的超压,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借助详细反应机理GRI Mech 3.0,基于开源化学动力学软件Cantera,研究冲击波强度、瓦斯体积分数和冲击波及高温耦合条件下对瓦斯爆炸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冲击波诱导瓦斯爆炸中,点火延迟时间随着瓦斯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出现增大现象,随冲击波强度的增大而降低;同时分析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致害物质的浓度随瓦斯体积分数、冲击波强度和冲击波及高温耦合条件下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4.
化学活化法制取污泥衍生吸附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有机污泥按照一定的工艺制作污泥衍生吸附剂。结果表明,氯化锌作为化学活化剂在吸附剂的生成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热解温度是影响吸附剂性能的最主要因素,750℃是最佳热解温度。  相似文献   

15.
轧钢污泥综合利用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一种轧钢污泥的回收处理技术,该技术可把轧钢污泥有效地分离成氧化铁粉和混合油,实现综合利用,减少铁素资源浪费,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6.
污泥中糖原含量对系统脱氮除磷的效果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污泥中糖原含量,探讨预处理过程中超声频率、超声时间、盐酸浓度3因素对其含量的影响,确定最优测定方法。研究表明,超声频率为550W,超声时间为40min,盐酸浓度为1.2 mol/L时,所测污泥中的总糖所占质量分数最高,为5.59%。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污泥中糖原含量具有设备简便、误差小、灵敏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活性污泥法产生的剩余污泥处理困难且易造成二次污染,本研究通过外加effective microorganisms(EM)菌剂丰富污泥中微生物种群,延长微生物种群食物链,达到降低污泥产率的目的。实验主要研究了菌液投加量、操作温度等参数对活性污泥工艺中的污泥产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操作条件为:菌液与污水比例为0.005%;最佳温度是30℃;停留时间根据工艺过程在6~18 h范围内选择。通过污泥增殖实验和内源代谢实验确定了微生物生长动力学参数:外加EM菌组污泥衰减系数为0.005 4,真实生长比率为0.356 8;未加EM菌的空白对照组衰减系数为0.004 7,真实生长比率为0.426 6,结果表明外加EM菌可增大污泥系统的内源代谢速率,有效降低污泥产率。  相似文献   

18.
在序批式污泥厌氧反应器中探究了高铁酸钾对污泥破解及厌氧产酸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铁酸钾对污泥具有较强的破解性,当高铁酸钾的质量浓度由0 mg/L增加至16 mg/L时,溶解性COD与总COD的比值由6.2%升至35.6%。同时污泥液相中溶解性蛋白质的质量浓度由561 mg/L增加至1 365 mg/L。高铁酸钾的浓度与挥发性悬浮固体(VSS)的减量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当高铁酸钾的质量浓度为8 mg/L时,污泥厌氧产挥发性脂肪酸最大,并且最大值为895 mg/L,其浓度是空白组2.56倍。  相似文献   

19.
琥珀山庄污水处理厂污泥上浮的成因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上浮会影响污水处理系统的操作、运行和出水水质.活性污泥上浮以后,如不及时处理会造成污泥大量流失、氧化沟内MLSS值降低、微生物量锐减,导致运行彻底失败.本文以合肥市琥珀山庄污水处理厂的工艺运行为实例,寻求活性污泥上浮的原因及其控制对策.通过多年的观察与实践,认为污泥上浮的主要原因有污泥老化与腐化、污泥反硝化、冲击负荷、曝气过度、污泥携油上浮等.实践表明,气温、气压和水温的变化也是污泥上浮的重要原因.常用的控制污泥上浮的方法有增加污泥回流量、及时排除剩余污泥、降低混合液浓度、缩短污泥龄、降低溶解氧、消除沉淀池的死角区、加大池底坡度以及改进池底刮泥设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