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厂燃煤过程中汞的迁移转化及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讨论了近年来国内外电厂煤燃烧过程中汞的形态分布以及迁移转化规律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评价了现有电站污染控制系统的脱汞性能,考虑到汞的排放控制,提出了对现有设备的可能优化措施。在分析中,注意到汞的易挥发性,认为汞排放控制应该充分考虑烟气中汞形态的迁移转化。由于氧化态汞在汞控制中有着重要作用,其研究将是控制电厂汞排放的关键。先进的汞排放控制技术的开发应以增强汞的氧化态为优先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近年来国内外电厂煤燃烧过程中汞的形态分布以及迁移转化规律研究的最新成果 ,并在此基础上评价了现有电站污染控制系统的脱汞性能 ,考虑到汞的排放控制 ,提出了对现有设备的可能优化措施。在分析中 ,注意到汞的易挥发性 ,认为汞排放控制应该充分考虑烟气中汞形态的迁移转化。由于氧化态汞在汞控制中有着重要作用 ,其研究将是控制电厂汞排放的关键。先进的汞排放控制技术的开发应以增强汞的氧化态为优先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汞是一种全球性的污染物,在环境中具有不可降解和生物累积的特性,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而溶解性有机质(DOM)作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中一种很活跃的重要化学组分,是环境中重要的天然有机配体和迁移载体.因此,DOM作为重金属的有机配体,是控制陆地和水环境中汞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综述了D0M对土...  相似文献   

4.
水环境中邻苯二甲酸酯的迁移转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一类普遍使用的化学工业品,并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已有研究表明,PAEs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和自然环境有非常大的危害.总结了PAEs在地表水中的分布和在水体中迁移转化的主要途径,如水解、光降解、与颗粒物(沉积物或悬浮颗粒物)的作用以及生物转化作用,并指出对它们进一步研究的重要性和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河流动力学、水力学、污染化学和物理化学等相关学科,对松花江各江段江水中汞的迁移方式进行了研究,初步确定松花江江水中汞的迁移概率统计公式以及迁移方式,对阐明松花江江水中汞所处状态和预测污染程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硫和硫化物对垃圾焚烧过程中Pb迁移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单质(S)、硫化钠(Na_2S)和硫酸钠(Na_2SO_4)对垃圾焚烧过程中重金属铅(Pb)迁移分布的影响,采用ICP-AES测量重金属浓度,并选用HSC Chemistry软件模拟反应进程以及SEM观察反应后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硫和硫化物对Pb的挥发具有2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加入的硫和硫化物能够与Pb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易挥发的Pb硫酸盐,降低其挥发;另一方面,硫和硫化物的加入形成钠硫酸盐,具有助熔效果,能够降低灰渣的熔点,易于Pb的挥发。受这2个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加入硫和硫化物后,重金属Pb的挥发率高低依次为Na_2SO_4Na_2S单质硫。同时还发现,当温度从600℃升至900℃时,生成的Pb硫酸盐逐渐分解,助熔效果增强,硫和硫化物降低Pb挥发的效果减弱。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综述了煤中汞的分布规律、赋存状态、成因及燃烧过程中迁移转化和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正确评估静态水环境中抗生素的生态风险,系统梳理和分析静态水环境中含有的抗生素种类、含量和分布,评述抗生素的迁移转化过程和危害,并在此基础上对静态水环境中抗生素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有效控制和减轻环保清淤施工过程对周边水体的影响,是减少二次污染和加强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措施。以长荡湖环保清淤四期工程中实施清淤作业的环保绞吸船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监测和模拟实验,探究了环保绞吸船在水下施工过程中对周边水体水质的时空影响。结果表明,绞吸船作业对周边水体的总悬浮颗粒物 (TSS) 质量浓度影响最为显著,其影响范围约为50 m。通过模拟绞吸船施工后的底泥沉降过程,发现在停止扰动4 h后,上覆水中总氮 (TN) 、总磷 (TP) 和TSS分别下降至初始值的20%、7%和5%。底泥再悬浮扰动停止8 h后,绞吸船施工对周边水体影响基本消除。比较绞吸船作业前后柱状底泥中污染物质量分数的变化,清淤前后0~20 cm表层底泥中TN、TP、有机质 (OM) 和镉 (Cd) 等4种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为70%、73%、72%和85%。建议根据实际工况条件合理调整绞吸船施工扩散距离限制阈值;对于浅水湖泊应重点关注风浪和绞吸船施工影响叠加对于敏感水体的潜在不利影响。该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湖泊环保清淤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通过500℃限氧裂解制备生物炭(记为500BC),并采用批量吸附实验对比500BC及腐殖酸负载后生物炭(记为500BC-HA)对于水环境中两种雌激素(双酚A(BPA)和17α-乙炔雌二醇(EE2))的吸附性能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腐殖酸分子可阻塞部分500BC孔隙,使500BC的孔径、孔容及比表面积下降,负载腐殖酸后,500BC的比表面积由8.43m~2/g减小至4.40m~2/g,孔径从26.1nm减小至3.2nm,孔容由0.018cm~3/g下降至0.001cm~3/g;与500BC相比,500BC-HA对BPA、EE2的吸附能力均明显降低,一方面是因为腐殖酸分子占据了500BC表面的吸附点位并堵塞部分孔隙,使其吸附能力降低,另一方面腐殖酸负载后引入更多的含氧官能团,使500BC表面疏水性降低,与雌激素间的疏水作用减弱。腐殖酸负载质量浓度为0~10mg/L时,增加负载质量浓度对500BC吸附性能影响明显,当负载质量浓度大于10mg/L时,腐殖酸在500BC表面达到饱和,继续增加负载浓度对500BC的吸附性能不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水环境中生物膜对污染物环境化学行为影响的研究成果,包括水环境中生物膜对污染物的吸附作用,以及生物膜不同组分对污染物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钢铁工业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特征,结合地下水污染的特点及途径,简要分析了钢铁工业可能对地下水环境产生的影响。同时,针对性地提出了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对钢铁企业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城市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中Ni、Cd、Cu、Pb、Cr和Zn 6种重金属在不同气氛中的挥发率进行了研究,同时比较了氧化性气氛和还原性气氛、中性气氛和酸性气氛以及在混合气氛中各重金属的挥发率。结果表明,氧化性和还原性气氛对Ni、Cu和Cr挥发影响较大,Cr、Cd、Pb和Zn在还原气氛下挥发率比在氧化气氛下高,而Ni和Cu则...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紫外全波长扫描水溶液中苯酚电离形态的表征与定量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阐明了不同电离形态苯酚在电渗析过程中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离子态、分子态和混合态(离子态和分子态的混合物)苯酚紫外全波长扫描在220~260 nm特征区间存在不同形状的特征峰,其浓度分别与特征波长258、236和236 nm处的吸光度有显著的线性定量关系;在电渗析过程中,离子态苯酚迁移特征为电渗迁移,分子态苯酚与酸协同迁移,混合态符合电离平衡控制迁移;离子态、分子态、混合态苯酚的迁移率分别为42%、4%和13%,在电渗析水处理过程中,有机污染物分子态和混合态的迁移也是重要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一些水生植物对重金属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越来越多的工程实践成功地将水生植物应用于重金属污染水体的修复。然而,水生植物进入衰亡期后,其腐解过程对水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还不是很明确。综述了水生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及其残体腐解过程,着重探讨了腐解过程中产生的溶解性有机物(DOM)和由腐解滋生的微生物等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并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对脱水污泥在热解过程中N、P、K及重金属的迁移行为进行了研究,以期获得营养元素N、P、K含量较高、重金属含量较低的生物炭,将其作为土壤肥料。结果表明,污泥样品中N主要以铵盐-N、蛋白质-N、吡咯-N、吡啶-N 4种形态存在,其中吡咯-N占总氮的45.22%,热解后各组分在生物炭中所占比例发生变化,其中吡咯-N的减少较为明显,800℃的污泥炭中减少到3.24%。随着热解温度由400℃升高到800℃,N在污泥炭中的含量逐渐降低,气相中的含量明显增加,但液相中在600℃后减少;P和K几乎全部集中在污泥炭中,其中400℃污泥炭中的P主要以焦磷酸盐形式存在、800℃时则主要以偏磷酸盐存在;重金属在污泥炭中出现不同的富集,其富集程度顺序为:Cu>Ni、As>Pb、Cr> Zn> Cd。  相似文献   

17.
针对城市污水再生处理工艺中卤乙酸类(HAAs)消毒副产物和卤乙酸生成潜能(HAAFP),结合三维荧光光谱,分析HAAs及其前体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二级出水经2次加氯过程后,再生出水中的总卤乙酸浓度增加了90%,其中溴代乙酸的增幅最大,占增加量的82%。卤乙酸生成潜能较大的为氯代乙酸类物质,说明水中存在大量的氯代乙酸前体物。从工艺过程来看,总卤乙酸生成潜能与总有机物荧光强度分别下降了32%和28%,表明该再生处理工艺对HAAs前体物有一定的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小麦秸秆为原料制备生物炭(BC),采用批量吸附实验研究BC对水环境中雌激素双酚A(BPA)、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的吸附行为,并选用模型污染物菲作对比,探讨了重金属离子(Cu~(2+)、Cd~(2+)、Pb~(2+))对BC吸附雌激素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BC对污染物的最大吸附能力为菲BPAEE2,其主要吸附机制为疏水性作用、π—π电子供受体作用、孔隙填充作用等。在重金属离子存在条件下,BC对污染物的吸附明显降低,一方面是因为重金属离子与BC表面含氧官能团发生络合作用竞争吸附点位;另一方面是因为重金属离子可与周围水分子之间形成三维水合金属离子进行孔隙堵塞。Pb~(2+)对BC吸附能力的抑制作用最弱,这主要是因为Pb的水合离子半径最小,孔阻塞和竞争作用最弱。  相似文献   

19.
三氯生在水环境中的存在行为及迁移转化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国内外开始关注药品与个人护理品(PPCPs)对环境的污染.三氯生(TCS)作为药品与个人护理品的杀菌、防腐剂在环境中普遍存在.详细介绍了三氯生的基本性质及其在水环境中的赋存现状,并初步比较了污水处理工艺对三氯生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以镉含量为200 mg·kg-1的模拟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使用电动修复技术对土壤中的镉进行去除。实验研究了不同修复电压下电流密度、电解液pH值、土壤中镉含量的变化,并重点研究了修复电压对土壤中镉迁移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通电电压越大,电场强度越强,镉的迁移量越大,电动修复效率越高,当修复电压为50 V时,阴极区域附近镉的迁移量与修复电压为5 V时相同位置镉的迁移量相比可以提高30%,实验结果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电动修复过程中镉的迁移量化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