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民经济计划应该体现三个要求:一是发展生产的要求;二是完善经济结构的要求;三是保护环境的要求。我们讲综合平衡,主要就是讲同这三个要求相联系的三种比例关系的平衡:第一种是生产发展和生活需要之间的平衡;第二种是农轻重产业部门之间、城乡之间、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之间、已开发地区与未开发地区之间的平衡;第三种是经济资源的消耗与再生增殖能力之间的平衡,资源利用与资源补给之间的平衡。国民经济计划只有体现上述三个要求,做好三种平衡,才是完整的,否则是跛脚的。但是,长期以来,我们侧重于对第二种比例关系的研究;对第一种比例关系,现在已开始注意了;而对第三种比例关系,迄今议论还不多。我想围绕这个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国土资源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综合开发和整治国土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组成部分,也是加强长期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土整治的核心是要搞好国土规划,即在地区资源条件和现有经济基础上,确定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的方向,合理调整地域经济结构,制定资源开发、治理、保护的措施和政策,以便为国家制定地区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可靠的国土资源方面的科学依据。这就要求把国土资源看成一个整体,从战略的高度,即从国家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出发,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打破行业界限、地  相似文献   

3.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土地资源合理开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是自治区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是近期重点开发区。该地区农业资源丰富,生产基础好,农业生产发展潜力大。本文着重评述了该地区农林牧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开发潜力,提出了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途径和对策,为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有益意见。  相似文献   

4.
王金鹏  王春娟  刘大海 《海洋环境科学》2022,41(4):610-618, 627
随着国际海底区域矿产资源开发日益向现实趋近,国际海底管理局开始制订“区域”矿产资源的开发规章,对“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及相关环境保护要求作出规定。开发规章规定了包括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以及环境管理系统在内的环境管理规则。但目前,各国围绕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的标准、环境管理系统的内涵、独立专家的权限及其意见的效力、开发活动与海底电缆管道保护的关系仍存在明显的分歧与争议。我国应积极参与开发规章环境管理规则的谈判,提出“中国方案”,主张开发规章应体现《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其《第十一部分执行协定》的有关规定,实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合理平衡。  相似文献   

5.
通辽市野生动植物资源总量丰富、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和结构完整,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通辽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具有国民经济综合实力较强、过渡性区位生物多样性战略地位突出、生态类型与物种丰富、政府高度重视等优势;受到生态系统本底的脆弱、生产和生活方式传统粗放、水资源短缺,湿地资源总量急剧下降、保护资金投入不足等制约;面临全球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成为国际新潮流、全国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机遇和内蒙古"十二五"规划建设全国生态屏障的战略机遇;全球气候变化、历史上经济粗放和资源过度开发引发的生态危机,以及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生产将对通辽生物多样性保护将构成一定威胁。通辽市必须科学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土地开发潜力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藏高原土地辽阔 ,地势高寒 ,农林牧各类土地资源的质量与数量很不平衡 ,开发潜力不一。提高现有耕地的单产水平 ;加强草场建设 ,提高畜产商品率 ;禁伐和保护天然林,积极发展经济果木与林下资源的生产 ,乃是高原土地合理开发 ,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科普资源的内涵和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科普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科普资源开发应从四方面入手:一是借力科技规划计划重视科普资源开发;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普资源开发和服务能力;三是盘活科普资源形成科普资源体系;四是建立激励机制推进科普资源开发持续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自然资源学报》1988,3(4):292-302
海南岛位于南海,是我国的第二大岛,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在未来以太平洋为重点的世界经济中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自解放以来,因种种原因其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 1988年4月26日海南省挂衔牌正式成立,中央并决定海南以“小政府、大社会”的原则,采用内引外联的经济形式,计划在20年或稍长的时间里,建成工农贸旅并举,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外向型、综合性的大经济特区。目标高、要求急、起点低,引起海内外人士的瞩目。 一个地区或省的开发与经济的振兴,一靠政策、二靠资源、三靠科学。国务院1988年5月4日发布的鼓励投资开发海南岛的23条规定,是政策的保证。 本刊是国内唯一有关自然资源研究的高级学术性刊物,介绍、论述、研究海南的资源开发乃义不容辞。编者在全国政协七届一次会议期间特与广东、海南的政协委员就海南的自然资源开发等问题举行了多次座谈。现把几位政协委员的座谈发言刊登于此,以飨读者,使开发、建设海南的决策、管理、科技人员,全面地、客观地认识与了解海南,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更具有超前性与预见性的决策。  相似文献   

9.
余博  潘爱民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6):1481-1493
数字经济技术在产业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基于2011—2018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共41个城市数据,测度了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和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水平,分析数字经济对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创新性地构造了人才流动不平衡指标,并探讨区域内人才流动不平衡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和数字经济规模逐年上升。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提升生产效率、流通效率和社会便利促进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非核心区域的正影响强度大于核心区域。人才流动不平衡会逆向调节数字经济对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正影响程度,但这一调节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此外数字经济对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存在经济距离为权重矩阵的空间负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0.
最近,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在调整时期,千方百计把环境保护工作抓紧抓好,我们必须认真学习,积极行动,努力把环境保护工作搞好。调整国民经济,从根本上讲是要肃清经济上“左”的指导思想,解决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问题,实事求是地从我国的实际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使国民经济各部门沿着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轨道前进,过去我国在经济建设中,由于缺乏生况  相似文献   

11.
受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办公室委托,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作为“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项目的牵头单位,已经着手与参加单位一起进行该项目的准备工作,并为此在1986年9月下旬召集了工作会议讨论有关事项。 该研究以资源-资源生态-资源经济科学的理论为基础,应用资源系统综合平衡的研究方法,在三个层次(各类资源之间的平衡关系、农业结构与资源结构的匹配关系,单产潜  相似文献   

12.
环境税初探     
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外交部、国家环保局《关于出席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情况及有关对策的报告》中指出:“各级政府应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按照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要逐步开征资源利用补偿费,并开展对环境税的研究;研究并试行把自然资源和环境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使市场价格准确反映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代价.…….”本文就环境税问题,谈谈个人浅见.一、环境税的渊源与宗旨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府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对单位和个人无偿地、强制地取收财政收入所发生的一种特殊分配活动.它体现了以国家为主体在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形成的特定的分配关系.开征环境税的目的和宗旨是:保护资源、保护环境,进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要解决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矛盾就要发展循环经济.本文论述了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分析了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应采取的对策.重新构建西部地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调整资源发展战略,实现资源的持续性;调整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加强政府的领导.  相似文献   

14.
当前,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还有诸多认识模糊乃至理解错误之处,亟待理论上能正本清源,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系统的生态文明建设观。建设生态文明,第一要义是发展,只有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与自然的问题,早日实现美丽中国梦;根本立场是以人为本,以公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生态产品需要为根本目的,并以保障公民环境权为核心,兼顾生存权和发展权;核心任务是确保生态产品在环境良好、资源永续和生态健康三个方面的持续有效供给;精髓是绿色发展,基本要求维护"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中人口生产、物质生产和生态生产之间的动态平衡,以实现生产发达、生活幸福和生态良好的"三生共赢";主要方法是生态化,按照复合生态系统管理的要求,对人类社会的理念和实践进行有利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调整和改造;基本途径是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政治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生态社会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构建健全完善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主要法宝是法治,关键是建设以《生态文明建设基本法》为龙头、以良法善治为追求的生态文明法治体系。环境、资源和生态是人们基于自然要素所具有的环境支持、资源供给和生态服务的三大功能而对其的三种称谓,即以"用"名"体"。今后,务必以环境、资源、生态之间"一体三用"的辩证关系为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石,全面协调地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游启光 《环境》1996,(8):25-26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维持生态平衡、保障国民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前进的极其重要的资源。目前,水质污染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国局部地区的水污染相当严重,流经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河段的污染尤为严重。随着乡镇企业的兴起,水污染已波及到支流小河及农村广大地区。水污染的防治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与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生态经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生态经济是上个世纪后半期出现的旨在解决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经济范畴,它们产生的背景相同、内容有交叉、观点主张相似,极易产生混淆,却又在研究重点、人文关怀、系统衔接点和研究任务上有着各自的侧重和理论渊源。它们要求与之配套的发达的市场制度,能将生态环境要素纳入到价格形成机制中,在不损害资源和环境的前提下,加快和提高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体现了不同的经济学研究视角和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17.
房玮  张惠忠 《环境》2002,(6):14-15
广东省改革开放在全国先走一步,经济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去年GDP突破万亿元大关。环境建设也取得很大成绩,“九五”环保目标基本实现,“蓝天”“碧水”计划取得重大进展,深圳和广州又相继荣膺国际花园城市。然而,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在一些地区还未得到有效的遏制。广东省的可持续发展,仍较严重地受着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不高等诸方面的制约。在今年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实现可持续发展,核心问题是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广东必须从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高度来制定发展战略,走可持续之路。为此,广东省委、省政府精心部署了生态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基于1996年-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对金融发展、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计量结果显示出以下三个基本结论:第一,金融发展、环境质量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存在特定的门槛值,使得经济增长速度先上升后减缓;第二,中国金融发展与环境质量均能够有效的促进经济增长,但金融发展在不同地区存在区域差异性,其中东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强.此外,金融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和加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日前,江苏省委和省政府发出关于切实加强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通知。通知中要求充分认识加强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环境与发展决策范畴和基本原则。范畴是指制定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计划,制定环境、资源、能源、产业、城乡建设等重要技术经济政策,开展区域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南沿海8省区是我国人口集中、经济发达、能源资源匮乏、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随着东南沿海地区进一步参与国际分工,这些地区将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发挥各自的地理和区域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产业,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对能源供应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将提出新的挑战,由此所产生的SO2和NOx等污染物将使这些地区的大气污染有进一步加重的可能。本项研究根据国家和沿海各省区“九五”及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主要思路,利用内在一体化的“长期能源替代规划”模型,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未来15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能源需求预测和环境污染发展趋势等涉及社会经济与能源环境系统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这些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的主要思路,为国家和沿海地区有关部门探讨能源需求、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