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3 毫秒
1.
崇明东滩鸟类生境适宜性空间模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技术,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鸟类生境适宜性空间模糊评价模型,解决了隶属函数的空间化问题,扩展了模糊数学方法在自然保护区空间地理事物评价中的应用。通过评价几种鸟类的生境适宜性,结果表明:大多数鸟类在海三棱藨草外带和光滩适宜性最好,由此向内陆或水域方向适宜性降低,这一显著变化与崇明东滩环境演化趋势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鸟类生活习性的差异,不同鸟类的空间适宜性范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已有的保护区功能区划未能充分考虑当前鸟类生境适宜性情况,生境适宜性的评价结果可以为崇明东滩保护区的功能区划提供技术性指导。  相似文献   

2.
崇明东滩沿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态系统健康及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作为研究方法,根据沿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建立一套沿海湿地生态系统适用的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以现有研究数据和统计资料为基础,对长江口崇明东滩湿地进行单因子和综合评价,分别计算其健康度、压力综合指数和响应综合指数。揭示崇明东滩湿地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以及形成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和可持续利用的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崇明东滩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度、压力综合指数和响应综合指数分别为0.72、0.64和0.79,总体上仍处于一个较为健康的状态;②崇明东滩湿地生态系统目前的主要压力并不直接来源于土地围垦,而是来源于水环境污染和外来生物入侵。  相似文献   

3.
潮汐循环对水体理化特征的短期影响是潮汐河口各种理化参数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崇明东旺沙堤外低潮滩和东海农场低潮滩采样及环境因子分析,发现崇明东滩各环境因子之间(除浊度外)相关性较好,均呈宽 “U”型变化;东海农场各环境因子之间相关性较差,变化不一致,且盐度、电导率变化与崇明东滩变化相反;受潮汐循环影响,崇明东滩涨潮初期各形态氮有明显释放过程,而东海农场的近底层水体在涨潮初期NH4+ N急剧下降,NOX- N缓慢下降;无论是在崇明东滩还是在东海农场,营养盐浓度受环境因子的共同影响,整个潮汐循环过程中总无机氮(TIN)与盐度呈显著线性负相关,这与整个长江口近岸水体的营养盐负荷相一致,长江上游淡水带来的高负荷营养盐流经河口进入海洋。  相似文献   

4.
评估与确定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与热点区是建立保护区、制定生物保护决策的基础。洞庭湖地区位处长江中游,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为中国乃至亚洲较大的鸟类越冬地之一。以洞庭湖地区14种Ⅰ、Ⅱ级重点保护鸟类为指示物种,基于1990~2013年间的多期遥感影像,运用物种生境分布MAXENT模型,选取地形、水系、植被、气候及人类干扰等共35个影响因子,对其进行生境适宜性评价及生物多样性热点区的筛选与制图,并对热点区时空动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鸟类生物多样性热点区的分布范围呈现出组团状特征,1990~2013年来,热点区面积呈下降趋势;(2)鸟类栖息生境景观格局总体上趋于破碎,生境形状向简单且扁平化形态转变,生境格局呈复杂化;(3)经济与社会发展因素对研究区的鸟类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变化影响显著,而自然因素产生的影响不明显。研究结果在制定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方案中可体现较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2011年利用样线法对长江上游向家坝库区夏、秋季鸟类进行了实地考察,共记录110种鸟类,隶属15目39科。通过5个调查点、2个对照点不同生境鸟类的多样性研究发现:(1)夏、秋季库区不同生境鸟类的Shannon Wiener 指数较低,几乎均未超过1.5,鸟类物种多样性相对贫乏;(2)库区各生境鸟类Pielou指数均超过了0.75,说明库区环境虽以人工植被为主,但并不单调;(3)阶地疏林灌丛、竹林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鸟类相似性差异最小〖JP2〗,而二者与芦苇、荩草丛滩地的差异最大,库区鸟类在不同生境中的分布存在着显著不同。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从物种多样性和河流景观保护的角度,对库区鸟类的不同生境类型进行多要素综合分析,结果显示: 山地森林生境的物种多样性相对丰富,生态价值最高,而河滩和阶地疏林灌丛、竹林生境具备一定的景观特色,也有相当的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6.
近20余a来,互花米草在我国沿海及河口滩涂快速扩散,已成为我国海岸盐沼中最重要的入侵植物。上海崇明东滩是我国长江口的国际重要湿地,目前受到了互花米草入侵的严重威胁。自1995年在崇明东滩首次发现互花米草以来,互花米草的分布面积已超过1 600 hm2。总结了近几年在崇明东滩进行的互花米草相关研究,旨在对互花米草的控制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目前互花米草主要分布在崇明东滩的东部及北部,决定其入侵动态与分布的主要因素在于:(1)互花米草对沿海滩涂环境具有良好适应与耐受能力;(2)人为引种大大加快了互花米草的扩张速度;(3)崇明东滩湿地的水分盐度条件特征导致互花米草主要分布在崇明东滩的东部与北部。根据互花米草的生理学特征和长江口地区的水文特点可以推断:互花米草在东滩东部和北部将继续扩张,但目前尚难入侵东滩南部区域,而人类活动可能加剧互花米草入侵。根据互花米草的入侵现状和趋势,必须尽快采取多种途径对互花米草进行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7.
崇明东滩湿地位于崇明岛的东端,是全球重要的生态敏感区域,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生态系统健康遭受威胁,因此有必要对其健康进行定量的评价研究。以崇明东滩湿地为研究区域,以生态系统健康理论为基础,选取地形地貌、环境、生物、人类干扰等指标,并将研究区的健康分为五级,建立东滩湿地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结合GIS的技术,以网格为评价单元,并在神经元网络模型理论和技术的支持下,提出了一个分布式神经网络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定量的分析崇明东滩湿地的健康状况,为湿地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提供决策支持和科学依据。研究结果从空间上显示了崇明东滩湿地不同区域的健康状况,总体来说处于一个比较健康的状态,但健康状态较好的区域面积只占30%,相对一般区占70%,且生态系统健康将呈下降趋势。因此,需要对湿地加强管理,使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长江岸线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依据其资源条件,按照一定的区划原则,确定分段岸线使用的适宜性,合理安排港口、工业、城市生活以及生态保护等各项功能,实现岸线水域和陆域利用的合理布局,对长江岸线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长江岸线资源利用功能区划必须坚持可持续开发作用、深水深用与浅水浅用、集约布局与纵深发展结合、上下游及左右岸利用方式协调、开发规模和时序与城市和产业发展适应等五条基本原则,区划过程一般包括4个步骤,即划分评价单元、评价岸线资源条件、分析岸线利用现状及需求、分析岸线利用适宜性并完成功能分区。提出了基于遥感与GIS的岸线资源条件和利用现状评价思路,引入了构造联表的岸线开发适宜性分析方法,并且应用这些方法对南通市域长江岸线资源进行了功能区划分。  相似文献   

9.
平原河网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河网水系受人类活动干扰强烈,生境退化现象突出。以太湖流域为研究区域,选取盒维数(D)、区域河流坡降(P)、河网复杂度(CR)、河网实际结合度(γ)、区域河网加权曲度(SR)、骨干河网密度(R)等6个物理生境指标,基于改进熵权物元模型,构建了河网尺度的物理生境评价体系。研究结果显示,太湖流域物理生境质量多处于“较好”~“差”等级;生境因子的质量:盒维数(D) >河网复杂度(CR) >区域河网加权曲度(SR)>河网实际结合度(γ)=骨干河网密度(R) >区域河流坡降(P);太湖流域物理生境空间分异现象明显,西部丘陵地区物理生境质量优于城镇化程度高的东部平原地区。河网尺度的物理生境评价体系较为直观的反映了流域物理生境现状,有效的完善了平原河网地区生境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0.
升金湖自然湿地越冬鹤类生境适宜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升金湖湿地位于安徽省长江中下游区域,是鹤类重要的越冬地之一,湿地景观的变化影响越冬鹤类的生境质量。研究湿地内越冬鹤类生境变化地对湿地生态恢复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以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利用ERDAS软件将1986年到2015年间8个年份冬季的TM影像数据将景观类型分为8种类型,用FRAGSTATS软件计算出各个年份的景观指标。选取干扰程度、食物丰富度、植被覆盖和水文条件4种因子作为影响越冬鹤类生境的主要因子。建立越冬鹤类生境适宜性评价模型,用ArcGIS生成鹤类生境适宜性评价图。用皮尔逊相关分析研究鹤类数量与生境适宜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升金湖保护区的景观格局变化明显,湿地斑块数量增加,景观的破碎度程度增加,景观斑块差异在逐渐变小,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逐渐变大。越冬鹤类生境适宜性综合指数从0.845下降到0.465,总体的生境明显恶化。越冬鹤类的生境适宜性面积从1986年的 13 577.11 hm2 下降到2015年的 7 424.42 hm2,进而导致越冬鹤类数量在1986年到2015年总体呈下降趋势。鹤类数量与生境适宜性呈正相关。 关键词: 生境影响因子;生境适宜性评价模;越冬鹤类;景观格局  相似文献   

11.
基于水动力模型及遥感水边线方法的潮滩高程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潮滩范围广,变化频繁,缺乏常规的地形测量资料,给潮滩开发建设带来极大不便。以崇明东滩为实验区,依据长江口1999~2004年多时相遥感影像的光谱特征,对不同潮情的影像采用不同的波段提取水边线信息。同时利用水动力模型软件(Delft3D)模拟卫星过境时刻潮位并赋值给相应的水边线,对具有高程信息的水边线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功能进行空间插值处理,生成潮滩的数字高程模型。将初始高程作为模型输入重新运行水动力模型,并将水边线模拟结果与卫星影像提取的水边线对比进一步修正潮滩地形,直到提取水边线与模拟水边线满足精度要求为止。最后利用崇明东滩2005年4条实测剖面与对应年份高程模拟结果进行对比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高精度地反演潮滩的地形信息,其平均误差分别达到050 m(σ2=031)、019 m(σ2=004)、015 m(σ2=003)及013 m(σ2=003)。  相似文献   

12.
岷江上游植被生境适应性空间分异格局的间隙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岷江上游不同植被生境适宜性类型在整体和局部上的空间分异格局对植被生境管理和修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岷江上游4类植被生境适宜性类型空间分布图借助分形和贝叶斯理论,建立间隙度指数模型和多水平贝叶斯模型,实现定量表征不同植被生境适宜性类型在整体和局部空间上的聚簇和分异程度。结果表明:1)汶川在Ⅰ~Ⅳ类、Ⅲ类和Ⅳ类生境适宜性下的间隙度指数最大,其对应的空间分异尺度为3 000 m(即为30倍网格边长,网格边长为100 m)、2 900 m、2 800 m,而松潘在Ⅰ类和Ⅱ类型下的间隙度指数最大,其空间分异尺度为3 000 m、2 700 m。2)Ⅰ~Ⅳ类、Ⅰ类和Ⅱ类生境适宜性分别在汶川、松潘和理县的间隙度维数最大,空间格局聚簇性较小,进一步证明空间分异尺度较大,而Ⅲ类和Ⅳ类生境适宜性在茂县的间隙度维数最大。岷江上游植被生境空间分异格局的间隙度分析,可以为研究生境空间格局及其生境管理尺寸在整体和局部上的差异提供必备的条件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功能评价是保护区改善管理以实现保护区最佳功能的有效手段。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和问卷调查方法,建立3层20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对九宫山自然保护区的功能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和贴近度分析。结果显示,保护区自然保护和社会发展功能评价为“好”,宣传教育、科学研究和经济发展功能评价为“一般”,因而整体功能状况评价为“好”。贴近度分析表明,改善保护区功能要从资源与景观的保护、宣传教育设施、宣传教育手段、科研基础条件、科研合作与影响、对外交流、人口素质和保护区经济效益等方面着手。提出了从加强资源与景观的保护、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和改善科学研究、提高保护区周边人口的素质和提高保护区的经济效益等方面改善管理的一系列具体建议,以实现保护区的最佳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滩涂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沿江沿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滩涂湿地分布区,其滩涂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对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了上海市滩涂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综合评价法对研究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并设定了相应的健康评价分级标准。结果表明:杭州湾北沿边滩、南汇边滩、浦东边滩、宝山边滩、长兴岛周缘边滩、横沙岛周缘边滩、崇明南滩、崇明北滩均处于亚健康状态;崇明西滩处于较健康状态;而崇明东滩和九段沙湿地处于健康状态。过度围垦、环境污染、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JP2〗入侵等胁迫因子是上海市滩涂湿地面临的主要压力。在多重胁迫因子作用下,近30 a〖JP〗来上海滩涂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系统结构改变,生态功能退化。应重点控制滩涂开发强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并加强对上海市滩涂湿地尤其是大陆边滩的保护,以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保障区域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5.
清江流域自然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清江流域自然旅游资源的特色,首先提出了一套对其进行详细系统的调查方法:(1)利用遥感数字图象处理技术及航、卫片解译结果,圈出潜在景区及潜在景点;(2)详细调查、收集及整理清江流域各市、镇已有资料,填写旅游资源调查登记卡片;(3)在(1),(2)基础上,对主要潜在景区及景点进行野外现场调研。然后,以调查结果为前提,提出了采用综合评分法,模糊数学评价方法,信息量评价方法,神经网络评价方法及地理信息  相似文献   

16.
2002年4月至2003年4月,通过对崇明东滩南部、中部和北部的标志桩观测以及实地观测分析,发现崇明东滩在一年中不同季节冲淤变化过程存在很大差异:春季到夏季,南部以冲刷为主,中部和北部以淤积为主;夏季到秋季,南部和中部以淤积为主,北部表现为冲刷;秋季到冬季,南部、中部和北部都以冲刷为主;头一年冬季到次年春季,南部和北部以淤积为主,中部则表现为冲刷。在同一观测路线上,不同季节高、中、低潮滩冲淤也存在一定差异。通过对沉积物粒度、水体含沙量等指标的测试,并借助潮差等资料,探究了影响潮滩季节性沉积的因素,发现潮滩季节性沉积与潮滩基础地貌、水体含沙量、水动力、潮流等有密切关系;但在不同部位不同季节,各因素对潮滩冲淤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山区生态经济综合区划,针对山区资源丰富但生态脆弱的特色,使之既符合生态环境的合理性,又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怀化市为例,以地域分异规律和山地系统理论为指导思想,根据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结构、社会经济特征和区域综合发展方向(PRED系统综合评价)等相对一致性、时限性、宏观区域框架与地域类型相结合和区域共轭性等原则,采取自下而上(Bottomup)和自上而下(Top down)两种设计思路4种方法,依托图文信息可视化系统(MFIVS)等先进技术手段,选择适当的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和聚类分区。自下而上途径采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即按照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相结合和空间跨度与时间跨度相结合等原则来设计指标体系(5个层次、52个单项因子),然后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星座聚类分析和模糊综合分析三种综合评价,各种评价结果相互验证,其结果大体一致。自上而下途径采用综合定性指标(在此选择纬度和交通位置)。综合两种途径4种方法的结果,怀化市生态经济综合区划为2区3亚区两个等级。经过具体尝试,得到的区划结果比较客观准确,也说明该方法是一种简洁实用而又行之有效的综合区划方法。  相似文献   

18.
潮汐循环对水体理化特征的短期影响是潮汐河口各种理化参数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崇明东旺沙堤外低潮滩和东海农场低潮滩采样及环境因子分析,发现崇明东滩各环境因子之间(除浊度外)相关性较好,均呈宽 "U"型变化;东海农场各环境因子之间相关性较差,变化不一致,且盐度、电导率变化与崇明东滩变化相反;受潮汐循环影响,崇明东滩涨潮初期各形态氮有明显释放过程,而东海农场的近底层水体在涨潮初期NH4 -N急剧下降,NOX--N缓慢下降;无论是在崇明东滩还是在东海农场,营养盐浓度受环境因子的共同影响,整个潮汐循环过程中总无机氮(TIN)与盐度呈显著线性负相关,这与整个长江口近岸水体的营养盐负荷相一致,长江上游淡水带来的高负荷营养盐流经河口进入海洋.  相似文献   

19.
长江口滩涂地形冲淤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长江口滩涂地形的冲淤演变规律,运用GIS的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功能,提出了基于分区的冲淤量时间序列分析、冲淤量与上游来沙量相关分析、沙洲质心推移分析、典型断面分析的滩涂地形综合分析方法,即以滩涂分区和江心沙洲为对象、分时段定量研究冲淤变化的方法。在对全系列实测滩涂地形资料逐年分析的基础上,对长江口滩涂地形进行分区域的冲淤分析,并选取1991、2001和2008年3个代表年份,研究了长江南支上段主要沙洲地形演变规律。总体上,崇明东滩、长江南支、长江南港、长江北港、南汇东滩、九段沙近期冲刷大于淤积,而崇明北沿、横沙东滩以淤积为主,长江南支冲刷作用明显,江心沙洲往东南方向推移,分析表明长江入海泥沙年输移量以及年均含沙量变化是造成长江口江心沙洲冲淤演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海洋功能区划提出了海洋保护区建设的量化目标,我国海洋保护区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部分典型的海洋生态区域,海洋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仍未达到海洋生态保护的要求。因此,以《唐山市海洋功能区划(2013-2020年)》实践工作为例,从探索海洋保护区选划与管理机制入手,逐步推进落实唐山市海洋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