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是一个“建筑群——人海”世界,是以人为中心的,以人工环境基调为主体的生态体系。作为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是人类进化发展、繁荣昌盛的总体标志。因此,城市建设首先应为人的生存环境创造适生、优生条件。人类发祥于大自然,人的生存不能脱离大自然。所以。城市环境必须借助特殊手段使之接近于大自然。所谓城市绿色工程,说到底无非是在城市横向与纵向可能的空间领域,发展生物绿色,拓展绿量空间,尽可能  相似文献   

2.
城市是由建筑和人组成的,人是城市化进程的主角,缺少审视城市生活、审视城市人群的眼睛,再专业的规划师也不可能做出优秀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生态城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生态城市既要能保证城市持续增长,更要保证城市发展的质量,既要满足城市发展对资源环境的需求,更要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应做到环境清洁优美,生活健康舒适。生态城市应该是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生态城市,必须进行观念创新。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对象要从以物和事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培育和贯彻“人和自然协调与和谐”的观念。  相似文献   

4.
所谓城市美化,是指从审美心理学角度,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装点和布置,以便使我们城市中的家庭、街道、企事业和公共场所,更加富有美的气息,更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城市美化有利于培养人的审美意识,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众所周知,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创造力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源于对现实生活中美的观察、美的体验、美的思考和美的想象。城市中的雕塑、喷泉、壁画、草地,是人类美化城市环境的结晶,也是人类美的精神、风采、智慧的集中体现与积累。所以,要想使人的审美意识不断强化,更好地激发人的审美创造力,就必须不断地对我们周…  相似文献   

5.
<正>现在席卷全国的"热"不仅仅发生在城市,但城市显得更加突出和受人关注。高温是天气和气候过程,是自然的过程,城市包含的人为影响是叠加于其上的,高温的主要原因还是天气等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6.
系统仿真方法在城市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受到国际上普遍重视,据联合国有关组织的统计,现在全球有40%的人生活在城市中,预计2000年时全球将有50%的人生活在城市,大量的人口集中在城市狭小的地区引起的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使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变得更为迫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1年发起了“人与生物圈计划”(简称MAB),其目的是强调  相似文献   

7.
城市是人口与能耗的集中地,两者都需要消耗氧气和放出二氧化碳。据有关专家测定,城市至少每人要有40平方米的绿地,才能维护城市生态的平衡。 绿色,代表自然,象征生命,给城市增添更多的绿色,城市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世纪之交的机遇之争,说到底是环境之争。谁能营造优美的生活环境凝聚人、优良的投资环境吸引人、优化的生念环境感召人,谁就赢得发展的机遇。近三年来,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不断深化,各级城市政府都把园林绿化建设作为城市环境建设的重头戏,全省城市园林绿化有了突破性发展,是建  相似文献   

8.
生态城市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生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  相似文献   

9.
在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增进人的身心健康方面,城市美化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谓城市美化,是指从审美心理学角度,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装点和布置,以便使我们城市中的家庭、街道、企事业和公共场所,更加富有美的气息,更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众所周知,人的审美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城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充实了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以人为主体的观点,分析人的因素对城市生态的作用和影响,全面论述人与城市生态之间既适应又冲突的关系,强调人在城市生态调控中的主体作用,提出在城市生态化过程中,只有充分重视智力因素,加强智力建设,才能建设健康、财富和文明的社会,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使城市人口急剧增加,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市场越来越繁荣,城市环境保护问题愈来愈突出、愈重要,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城市是“一个建筑群,一个人海世界”,是以人为中心的、以人工环境基调为主体的生态体系。城镇环境必须借助特殊手段,使之接近于大自然,才能为城市居民生活、工作提供一个清  相似文献   

12.
生态城市是结合了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区域综合.生态城市因其追求人与人、人与环境的高度和谐,成为21世纪城市发展的新模式.西部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污染严重,建设生态城市存在着种种困难.近郊生态农业具有促进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近郊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的作用,城市生态建设与近郊生态农业发展都以取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相统一为目标.在近郊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促进生态城市建设进程.建设生态城市,也能够为生态农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倡导生态农业和生态城市共同建设,二者相互影响,从而实现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永民 《陕西环境》2003,10(5):44-45
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的生态城市”和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是市委、市政府在新的历史阶段提出的宏伟目标,是围绕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进我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无论是“生态城市”还是“环保模范城市”,都渗透了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即“绿色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绿色城市是当代世界城市发展的主流,它不仅仅着眼城市的生态环境等外在的视觉形象,更注重城市的绿色文明、绿色经济、绿色生态等丰富内涵,体现人…  相似文献   

14.
关于垃圾源头分类收集的社会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类收集是处理城市垃圾的必由之路。通过向2000多人发出问卷的形式,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方法,收集方式、收集频率等细节做了调查,结论是: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已经得到多数人(78.2%)的理解。建议部分有条件的住宅小区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试点。  相似文献   

15.
纪晓岚 《环境》1995,(2):18-19
城市化是乡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的过程,是乡村式的自然环境向城市式的人工环境演变的过程。城市化过程的实质实际上是人类完善自我,由“自然人”走向“现代人”的过程,并且是人类为自身创造城市环境、改造城市环境、完善城市环境的过程。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环境就越和谐、越优美、越清洁、越完善;反之,城市化水平越低,城市环境则越恶劣,越肮脏和拥挤不堪。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对城市环境的优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世界各先进国家城市化过程表明,城市化是为类摆脱自然环境的影响和束缚,创造出适合于人类更方便、更舒适的“第二自然”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1 我省城市发展简况 城市,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对外交往的中心,是工业集中、商贸集中、人口密集的地方,也是能源资源消耗大、环境与生态问题较为突出的地方。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建市工作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1978年,我省只有6个城市;1990年,发展到11个;1995年,我省已有23个城市。 1978年,我省城市人口只有285万人,到了1995年,全省城市人口翻了一番以上,达580多万人。23个  相似文献   

17.
生态城市的理想模式 联合同教科文组织(UNESCO)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BA)计划研究中给出了这样的答案,生态城市(Ecopolis或Ecocity)是这样一种理想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技术和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地保护,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足见,生态城市应该是生态健康的城市,是紧凑、  相似文献   

18.
金磊 《环境保护》1996,(12):30-32
现代城市公厕设计问题探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金磊如果说当代城市绿色设计是一种时尚.那么现代城市中的公厕设计就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应该指出绿色建筑是指其具有生命和活力的城市建筑,它具有优化的生存条件和使人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生活空间。绿色建筑体系是指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19.
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上人人所急切关心的问题,它已严重地威协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环境问题的产生,最主要还是人类不适当的活动而造成的,尤其是表现在城市,城市人口的激增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很大的. 城市是人口最集中的地方,也是环境质量最差的地方.据统计,1980年世界城市人  相似文献   

20.
李再勇 《环境保护》2013,41(2):21-23
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历经了农业文明一工业文明一生态文明的重大转型.伴随着社会形态的转变,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既成为文明进步的象征,又成为影响地球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从全球来看,城市占据世界2%的土地面积,却消耗75%的能源、60%的水资源和排放80%的温室气体.如何实现人与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们在新一轮社会转型期面临的重大课题.贵阳和泛珠三角省会城市作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践行者,需要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尽快实现城市发展的绿色转型,实现生态强市、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