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我国某城市高校大学生为问卷调查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法探讨了大学生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主观规范、政策宣传、情景因素是对大学生垃圾分类行为影响最大的3个潜变量,社会责任、公众宣传、政策规范是影响大学生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最显著的因素。为推动高校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与发展,对社会和高校提出了加强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推进法规政策建设与宣传,完善垃圾分类配套设施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有效的碳普惠机制与森林碳汇产品的价值实现对中国生态文明的建设至关重要,理清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对森林碳汇政策的制定具有现实意义。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规范激活理论并融合生态文明思想内核,选用结构方程模型,利用515份社会公众问卷数据,实证检验了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愿意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是理性和道德交互作用的结果,而非纯理性或纯道德驱动行为;(2)行为态度、感知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都对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具有差异性,其中感知规范对购买意愿影响最大,因此公众环境道德素养是影响其森林碳汇购买行为的最重要因素;(3)社会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影响因素表征变量的具体作用表现不同:感知规范中,公众个体道德规范对其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影响最大;行为态度中,公众森林碳汇生态、政治效益认知对购买意愿影响最大;知觉行为控制中,森林碳汇信息量、森林碳汇价格等都是影响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的因素,但影响程度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计划行为理论入手,并引入水资源认知和情感作为调节变量,构建大学生校园节水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的理论框架,考察大学生校园节水行为影响因素。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多群组分析和调节效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节水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正向影响节水意识,主观规范没有呈现显著性;节水意识和知觉行为控制正向影响节水行为;性别和成长环境在节水行为的影响过程中起到显著调节作用;水资源情感正向调节节水意识到节水行为路径。最后,根据结论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为提高大学生节水意识、促进节水行为及建设节水型高校提供理论借鉴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垃圾分类意愿较高,但实际有分类行为的较少.导致大学生垃圾分类意愿与行为分离的原因包括:个人对垃圾分类认知水平和效能感较低,责任主体意识错位;家中垃圾分类氛围缺乏;校园中垃圾分类设施和人员配备不完善,缺少相关的有效宣传和能落地的具体办法;社会环保意识缺乏,垃圾混合处理观念积淀甚深,垃圾分类正式制度不完善和非正式约束...  相似文献   

5.
根据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过程中农民分类意愿与行为的差别,利用浙江省5地(市)农民的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借鉴计划行为理论分析构建理论框架,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农民分类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民是否了解生活垃圾分类的标准和要求"与垃圾收集设施类别数量对农民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和分类行为的影响一致;"是否有安排保洁员"、"垃圾处理是否收费"对农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有显著影响,但这种影响对分类意愿影响不显著;农民的年龄、家庭常住人口数对分类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月均收入与是否担任村干部对农民的实际分类行为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轿子雪山社区为研究对象,归纳了社区垃圾种类、垃圾处理方式及设施,并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社区垃圾分类设施需要完善,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有待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教育亟待加强,同时,垃圾分类的处置便携正向且显著影响居民的垃圾分类参与意愿。  相似文献   

7.
以知觉理论为依据,从消费者心理认知层面——主观规范和行为态度,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网络评价如何影响品牌忠诚进行实证研究,并针对结果提出相应建议。结果表明,网络评价显著地正向影响消费者的主观规范和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行为态度对品牌忠诚有正向促进作用。同时,主观规范和行为态度在网络评价和品牌忠诚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强调了网络评价对品牌管理的重要性,指出企业应采取措施鼓励消费者进行网络评价。  相似文献   

8.
基于拓展的计划行为理论,利用武汉市郊区468份问卷,构建农地景观文化功能需求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农地景观文化需求的影响因素和机理。结果表明:(1)农地景观文化功能需求意愿和需求行为存在较大差异,有需求意愿的受访者占50%左右,存在需求行为的仅占10%。(2)公众对农地景观文化功能的态度、主观规范增强了其需求意愿,影响系数分别为0.23和0.52。(3)知觉行为控制、环境因素、需求意愿均正向影响农地景观文化功能的需求行为,其中环境因素对需求行为的激励作用最大。研究认为,在增加居民收入的同时,加强农地景观文化功能建设与宣传,提高公众的认知和知觉行为控制能力,从而增加其需求意愿和需求行为,推进农业与休闲旅游、教育文化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9.
针对城镇居民厨余垃圾处理处置意愿与行为开展了调研,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居民厨余垃圾处理处置意愿与行为一致性的因素。结果表明:居民对开展厨余垃圾处理处置有意愿占比84.3%,无行为占比71.1%,居民厨余垃圾处理处置意愿与行为的悖离率达到55.4%。居民环境认知、主观规范、行为态度对居民厨余垃圾处理处置意愿与行为悖离具有显著性影响。为此,需要从实施源头减量化、坚持单独分类收集、完善收运体系、加强监督管理等方面确保厨余垃圾处理处置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开发装配式住宅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和推进绿色环保型住宅的重要举措,消费者作为市场的终端参与者,他们的需求是装配式住宅持续发展的动力。从消费者角度出发,以拓展计划行为理论为框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析了心理因素、外界刺激、产品性能对装配式住宅购买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品性能、主观规范、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等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其中产品性能的影响最大,主观规范次之,感知行为控制的影响最小。此外,尽管外界刺激对消费者购买意愿没有直接的影响,但可以通过正向影响行为态度间接刺激购买意愿。基于此,提出了推进我国装配式住宅发展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1.
高校垃圾分类回收监管机制演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高校和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博弈论方法,通过建立双方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影响主体进行垃圾分类策略选择的不同因素。将对垃圾分类行为具有较强约束的"声誉资本"引入模型中,研究不同情况下的演化均衡策略。结果显示:①大学生是否采取垃圾分类行为主要与学生进行垃圾分类支付的成本C_1、大学生因不参与垃圾分类造成的声誉损失h、学校的惩罚P以及参与垃圾分类得到的奖励R等因素有关。②大学生因不参与垃圾分类造成的声誉损失h对学生分类行为的影响显著。③学校是否采取监管策略主要与监管成本C有关。研究结果对于高校和政府制定环境监管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旅游地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居民在主—客价值共创中的作用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以河南省开封市主城区为例,在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纳入地方依恋对研究模型进行扩展,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法探索旅游地居民主—客价值共创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结果发现:(1)主—客价值共创行为态度对主—客价值共创行为意向的影响最大,然后依次是地方认同、主观规范。(2)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地方依赖显著正向影响主—客价值共创行为态度,且均能通过主—客价值共创行为态度对主—客价值共创行为意向产生间接影响。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计划行为理论和地方依恋理论相结合的扩展模型对主—客价值共创行为意向的预测和解释作用,并从旅游体验价值视角探究了促进旅游供给侧改革和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3.
孙煜璨  张涛  张冰  陈坦  杨婷 《四川环境》2023,(1):151-162
分类是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居民参与意愿是决定生活垃圾分类推行效果的重要因素。基于涵盖全国内地的1665份有效问卷,研究居民垃圾分类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多数受访者愿意参与生活垃圾分类(70.7%),不同省(区、市)间居民参与意愿差异较大,垃圾分类推广措施需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个体因素和外部因素对居民意愿影响较大。设施不完善、宣传力度低、便捷程度低、缺乏分类氛围是阻碍居民实施垃圾分类的主要因素。建议采取多样化的组合策略下,东部地区相对侧重提高垃圾分类便利性,中部地区相对侧重改善社会分类氛围和政策宣传效果,西部地区相对侧重改善垃圾分类设施和政策宣传效果。针对性地开展居民意愿研究,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政策措施,提高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参与度,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依托复旦大学意愿—习惯垃圾分类行为理论对上海市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55个社区进行大范围调研,识别出包括设施、志愿者、保洁员、启动、定时定点、租户、管理和绿色账号在内的8个社区内影响居民垃圾分类效果的关键措施指标,并且通过指标与社区实际分类效果的相关性结果证明了该指标体系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还表明,上海市社区内影响垃圾分类效果的最主要的措施指标是硬件设施、保洁人员、“定时定点”制度和志愿者。研究结果一方面可以供上海市基层政府人员使用指标体系来进行监督,另一方面也为社区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来提高和巩固社区垃圾分类效果提供了具体的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5.
降低消费阶段的碳排放量对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从碳标签出发,引入“亲社会行为”这一变量,提出研究假设并构建了消费者低碳购买意愿的模型,利用调查问卷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探究碳标签对消费者低碳购买意愿的影响,并分析亲社会行为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碳标签认知、碳标签宣传均直接影响消费者的低碳购买意愿,碳标签公信力对低碳购买意愿没有直接影响;感知价值和购买态度在碳标签相关因素与低碳购买意愿之间起到完全或部分中介作用;亲社会行为在感知价值和购买态度对低碳购买意愿产生中介效应的链路上具有调节作用。基于研究结果,本文从提高消费者碳标签的认知水平、增强碳标签的宣传效果、提升碳标签的公信力、倡导亲社会的低碳行为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通过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多方努力,促进消费者积极参与低碳消费,实现消费领域的低碳变革。  相似文献   

16.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通过分析蓄电池企业超威集团313份有效员工问卷数据,检验员工的环境知识、环境知识共享、绿色行为意愿对绿色行为的影响机理,分析时在环境知识共享与绿色行为意愿之间引入了组织绿色支持感知调节变量。结果表明:①环境知识对环境知识共享、绿色行为意愿表现出正向影响,并通过绿色行为意愿间接对绿色行为产生正向影响。②环境知识共享对绿色行为意愿和绿色行为均表现出正向影响,同时环境知识共享在主观环境知识和绿色行为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在客观环境知识和绿色行为意愿之间不起中介作用。③组织绿色支持感知在环境知识共享和绿色行为意愿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永平 《四川环境》2022,(2):186-191
如今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趋好,但垃圾产生量却逐年增加,而且大部分农村都没有专门的关于垃圾分类的法律,进而不能有效规制村民行为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因此有必要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地方立法.在实地调研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农村地区的垃圾具体分类规定不符合村民实际生产生活方式、分类设施不健全以及在垃圾分类后端处理技术上有所欠缺...  相似文献   

18.
从动物福利、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界定了健康养殖的内涵。在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加入合作约束这一关键变量,提出养殖户实施健康养殖行为的TPB理论模型,并基于392户生猪养殖户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方法揭示了影响养殖户实施健康养殖行为的关键因素及其作用路径。结果表明:经营特征、政府政策、养殖环境对养殖户实施健康养殖的意愿和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养殖户与合作方的合同约束对养殖户实施健康养殖意愿影响较大,且对养殖户实施健康养殖行为具有激励和约束的双重作用,能显著提升养殖户实施健康养殖行为。  相似文献   

19.
基于西安市典型社区问卷调查数据,采用语义差别法、假设检验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新城市贫困群体生活环境感知与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新城市贫困群体生活环境感知存在局限性,绝大多数生活环境感知指标都偏向中等水平。在居住面积、设施状况等指标上,主观感知与客观事实的偏差较大;新城市贫困群体生活环境感知存在群体差异,户籍对生活环境感知影响显著,职业、年龄、受教育程度仅有部分影响,性别基本无影响;影响新城市贫困群体生活环境感知的社区环境指标可归纳为居住环境因子、住房条件因子、社会环境因子和居住区位因子。其中,居住环境因子影响强度最大,其他各因子依次减弱。  相似文献   

20.
以主题聚类分析方法,对微信公众号和新浪微博两大网络社交媒体收集到的325 748条舆情进行研究,获取媒体报道的主流观点和网民的主要态度。媒体报道集中于:城市名单、文件的具体落实,全国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垃圾分类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网民对垃圾分类工作表现出积极和消极两种态度,但积极态度占据主导地位。针对舆情中网民的负面情绪,从配套设施、理念引导、保障落实三个方面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