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资讯扫描     
推行政务十公开塑就环保新形象今年,大丰市环境保护局在建设项目管理、排污收费和行政处罚“三公开”的基础上,将政务公开拓展到“十公开”,新增七方面内容是:公开环保行政执法依据、公开环保系统机构职能、公开廉政建设的规定和标准、公开服务承诺、公开执法行为要求、公开监测规范、公开社会监督渠道。据最近发放到市直部门、各镇、企业和服务对象的286份调查函统计表明,公众对该局系统“履行职责、工作效果、工作态度、遵守纪律、执行政策和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满意率均在96%以上。  相似文献   

2.
1我省开展政务公开工作的基本情况我省环保系统开展政务公开试点工作在全国环保系统中起步是比较早的。2000年7月,总局确定了我省韩城市为排污收费全国试点单位。2001年4月总局“宜昌会议”又确定了我省为排污收费政务公开试点省。这表明总局对陕西工作的关怀与肯定,省局党组对此十分重视,专题研究、部署,成立了领导机构。去年5月,结合我省整顿投资环境的要求,在韩城市召开了“全省环保系统整治投资环境推行政务公开工作会议”,印发了《陕西省环保系统整治投资环境推行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全面推进、突出重…  相似文献   

3.
为使各级环保系统政务公开向更高层次发展,进一步提高环保队伍职业道德水平、依法行政水平和环境管理水平,必须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再树环保行业新形象。强化教育打牢思想基础在政务公开工作中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五怕”。怕带头:带头会“吃亏”,“不冒尖、不落后”,跟着大家感觉走。怕费劲:不想探索研究新问题,只想“拿来主义”,照搬照抄别人现有的东西。怕揭短:向社会公布揭了老底、曝了光,岂不是“丢脸面”。怕“监督”:接受社会监督,别人都把目光投到环保系统,“岂不是乌龟吃馓子———自绕头,自己把自己‘手脚’捆起来…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强调了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的环境保护任务。由此可见,环境保护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艰巨,工作更要加强,思想更需解放,方法更应创新,为环保事业的发展注入了生生不息的动力。韩城市环保局是全国排污收费政务公开试点单位之一,通过深化和拓展政务公开工作以来,韩城市环保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环保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我们深刻体会到政务公开工作是切实实践“三个代表”,加强环保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5.
“绿色证券”政策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环保监督管理的三项基本制度框架,一是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二是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三是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估制度。这三项制度对“两高一资”的企业从申请上市、上市后再融资直至上市后的环境行为公开等全过程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监督、约束机制,是有效遏制高耗能、重污染企业资本扩张,维护广大投资者和公众利益,保证证券市场健康、良性发展的“三驾马车”。  相似文献   

6.
2001年9月25日,渭南市环保系统整治投资环境推行政务公开现场会在韩城市召开。会议就环保系统推行政务公开总结交流了经验,研究部署了下一阶段政务公开工作。渭南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石俊杰强调,要充分认识推行政务公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环保工作的透明度,为改善我市投资与经济发展环境创造充分而必要的条件。陕西省环境监理处和市纪委领导应邀与会并做重要讲话。各县(市、区)环保局长、纪检组长、办公室主任参加了会议。近年来,渭南市各级环保部门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在积极完成环保工作的同时,大力推行政务公开…  相似文献   

7.
《环境工作通讯》2010,(11):I0012-I0019
这次会议是在全国政务公开工作不断深化、《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全面落实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环境保护部成立以来第一次召开的政务公开工作会议,也是我部贯彻落实中央创先争优活动要求。推进全国环保系统政务公开工作创先争优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总结“十一五”以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安排部署“十二五”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政务公开重点工作,进一步推进环保部门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2008,(9):68
人民网 4月26日,国内外官员、学者和非政府组织代表等200多人参加了由环境保护部宣教中心主办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国际研讨会”,会议将就环境信息公开、社区参与与听证会、公众参与环境执法监督与决策以及公众环保法律诉讼等议题进行为期两天的研讨。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青岛市环保系统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和排污收费政务公开为契机,不断加大推行 政务公开工作力度,增加政务公开内容,拓宽政务公开渠道。环保工作实现了广播里有声, 电视里有影,当前所有政务公开内容均通过碧海蓝天网站予以公布,并将其内容全部纳入触 摸屏,以方便办事人员查询。他们通过高效的工作,文明的执法,热情的服务,受到企业和 社会的一致好评。青岛市环保系统通过政务公开真正做到敞开文明之窗,谱写了一曲时代的 环保乐章。一青岛东临黄海,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也是山东省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龙头城 市…  相似文献   

10.
环保工作要抓住历史机遇,提高认识,全面强化,把环境风险防治工作摆在落实“十二五”规划的突出位置。本文提出了从政策法令责任、本质安全、硬件设施、保险机制、驾御能力、信息公开与救援、安全与环境联防联控、人员培训与应急演练等“8个强化”对策措施。旨在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天津市环保局固体处朱洪波工程师认为,环保的观念大部分消费者都有,但往往在购物这种具体生活小节上被忽略了。中华环保联合会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集公众对编制国家“十一五”环保规划的意见和建议,4 120 517名参与者中,77.1%的公众认为商店超市和菜市场不应提供塑料袋,塑料袋“白色污染”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目前,环境保护部部署了“监管排放、信息公开、许可证、责任赔偿、区域联动、考核评价、生态红线、主体功能区、环境核算、环保市场”等十项改革工作任务,这是非常重要和及时的.但也要看到,这个部署基本上是把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中提到的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司局,还看不到关于环保改革总体布局的研究和制定,这就会产生环保改革“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限.  相似文献   

13.
“水十条”在强化部门协调联动,落实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创新管理手段以及生态补偿、环保市场、社会资本投入、环境信息公开、社会监督等方面,均体现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特点。可以预测,在今后的水环境治理领域,改革的力度会越来越大,越来越触及实质。  相似文献   

14.
张荻  董骁 《环境保护》2023,(7):40-45
建立健全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环保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提升环保财政资金使用效能,对全面提升我国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梳理了我国开展环保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实践与研究进展,反思了在绩效评价目标、评价对象、评价方法、评价周期与评价公开透明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出了构建“点—线—面”协同推进绩效评价的逻辑体系以及科学、规范、动态、公开的环保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论坛上,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厅长张波说,“作为环保厅长,我高度评价‘污染地图’,还有山东的@绿行齐鲁、@临澜环保等民间环保组织和人士,我要给你们点个赞!”  相似文献   

16.
“数字环保”体系及战略意义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环保”是使环境保护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公众化的一项系统工程。章通过探讨“数字环保”的技术基础,体系结构和“数字环保”战略的内容,阐述了“数字环保”战略的意义,并为实施“数字环保”战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黄韬 《环境》2010,(6):17-19
首届“广东环保大使”专访 2007年6月,广东省环保局聘任了许钦松、陈小奇等十名同志为首届“广东环保大使”:评选了苏永善、陈铣成等十名同志为首届“南粤十大环保之星”。他们要么是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社会知名人士,要么是勤勤恳恳工作在环保事业第一线的工作人员。成为“环保大使”、“环保之星”,能够更好地宣传环保事业,普及环保知识,营造环保氛围,  相似文献   

18.
高拯 《沿海环境》2002,(6):35-36
目前比较流行的“绿色小区”、“环保小区”、“生态小区”、“阳光小区”、“节能小区”等等,尽管其中不乏环保内容比较到位的项目,但也有不少小区是名不符实的,在概念和概念的理解上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问题一:“绿色”不等于“环保” 随着社会上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出现了“绿色食品”、“绿色材料”等产品。由此,人们不仅把“绿色”与“环保”联系在一起,还把“绿色”作为“环保”的形象代表或作为通俗的代名词,这也是多数开发企业推出“绿色小区”的本意。但问题是部分住宅小区有意或无意地把概念简单化,只在“绿”字上做功…  相似文献   

19.
"十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领域利用外资前景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九五”期间我国环保领域利用外资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协议利用外资总金额约达51亿美元,超额完成了环境保护“九五”规划的任务,对完成“九五”环保投资目标作出了较大贡献。“十五”期间环保利用外资的总体形势是希望和困难并存,而关键在于环境保护领域的市场化体制能否尽快建立健全、各级政府对环保的认识和支持能否提高和加强,以及环保利用外资备选项目是否充足和高质量。  相似文献   

20.
郭启民 《环境保护》2007,(4B):41-47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的对环境信息公开的探索和讨论十分活跃,特别是随着2002年2月《清洁生产促进法》的颁布,我国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企业开始了环境信息公开的有益尝试和实践。2005年以来,仅国家环保总局就颁布了促进政府和企业进行环境信息公开的规范性文件8部。在经济高速增长、环境保护任务十分艰巨、国民环保意识比较淡薄的发展中的中国,拉开了通过环境信息公开促进企业履行社会、环保责任的序幕。[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