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玉米秸秆作为生态厕所基质处理人粪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赠送的S-15型生态厕所,以玉米秸秆作为反应基质来处理人粪便,旨在研究玉米秸秆能否代替木屑作为生态厕所的反应基质.实验过程中,对粪便和玉米秸秆混合物的减量化情况、物理性状的变化以及温度、湿度、pH值、有机质、N、P、K等营养元素和碳氮比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能够代替木屑作为生态厕所的反应基质,且能够有效的降解人粪便,整个反应过程中粪便和玉米秸秆混合物的干重减少率为37.3%.最终残余物的pH值和碳氮比分别为8.02和13.7,且含有大量的N、P、K等营养物质,可以作为有机肥.  相似文献   

2.
采用S-15型生态厕所为试验装置,以粉碎的豆秸杆颗粒作为反应基质,对人粪便进行了好氧堆肥的减量化和营养元素含量变化的实验研究,以确定豆秸杆是否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试验中检测了pH值、有机质和氮、磷、钾、等指标变化。结果表明,以豆秸杆作为生态厕所基质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每周混合物干重降解率平均为37.49%,混合物干重累积降解率达95.23%,终产物pH值为7.2,有机物总量71.02%,氮、磷、钾含量分别为3.72%、1.53%和4.71%,反应终产物可作有机肥料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3.
堆肥式生态厕所处理人类排泄物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秸秆和木屑的混合物作为生态厕所反应基质,采用日本研制生产的s-15型生态厕所为实验装置,通过好氧微生物的氧化分解,将粪便转化为无臭味的水、二氧化碳和较干燥的有机肥.实验模拟实际生活,通过5~6人正常使用方式投加物料,旨在研究生态厕所在现实生活中处理人类排泄物的变化规律.通过分析实验过程中的物料投加量、使用周期、温度、含水率等指标的变化.发现生态厕所使用的第5~12周,温度在50℃左右,含水率稳定在50%~60%之间时生态厕所减量化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4.
通过生活垃圾中有机质制备生物炭,实现生活垃圾的全量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的。对干垃圾中角蛋白基有机质炭化制备出的生物炭进行元素组成、pH值、红外谱图、SEM的分析研究,确定了角蛋白基生物质炭的性能特征。研究发现: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角蛋白基生物炭碳含量增加,pH值呈弱碱性,具有发达的微孔、中孔和很强的吸附能力,同时炭化过程中增加了生物炭的稳定性。所得生物质炭可应用于城市污泥堆肥、土壤有机碳含量的调整和重金属的富集,还可以作为大气污染物或水体污染物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5.
杨彩迪  卢升高 《环境科学》2020,41(9):4246-4252
为比较秸秆直接还田和炭化还田对亚热带典型红壤酸度、养分及交换性能的动态影响,试验以水稻和油菜秸秆为材料,设置7个盆栽处理:空白(CK)、水稻秸秆直接还田(R1B0)、水稻秸秆350℃炭化还田(R1B1)、水稻秸秆550℃炭化还田(R1B2)、油菜秸秆直接还田(R2B0)、油菜秸秆350℃炭化还田(R2B1)和油菜秸秆550℃炭化还田(R2B2),秸秆按1%和相应的生物质炭施入土壤,进行水稻培育试验.在水稻秧苗期、分蘖期、灌浆期和成熟期这4个时期采集土壤,分析土壤酸度、养分和交换性能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红壤pH、 NH~+_4-N和NO~-_3-N含量随生长期呈现减小的趋势,而有机质、CEC和各交换性盐基离子呈现增加的趋势.秸秆直接还田和炭化还田均提高土壤pH,降低交换性酸总量,同时提高有机质含量及交换性能,且作用效果随生长期增大.成熟期时秸秆炭化还田对各项指标的作用效果均好于秸秆直接还田,秸秆原料和炭化温度对各项土壤性质的影响不同,油菜秸秆生物质炭在提高土壤pH、有机质和CEC含量方面略好于水稻秸秆生物质炭.土壤酸度、养分含量和交换性能等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交换性酸与有机质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912,P0.01),与CEC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866,P0.05),CEC和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833,P0.05),说明三者之间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秸秆直接还田和炭化还田均可以达到改良土壤酸性和提高养分含量的效果,在等量秸秆情况下,秸秆炭化还田对阻控土壤酸化、提高有机质含量和CEC的效果比秸秆直接还田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养殖业作为我国经济和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逐步向着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大型的现代化畜牧场、养殖场不断出现,同时大量集中的禽畜粪便导致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且已成为制约养殖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试验就是利用日本JST赠送的生态厕所为反应装置,从家畜粪便(牛粪)的减量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角度出发,做三个平行处理试验,分别以木屑、玉米秸秆屑和木屑混合物、玉米秸秆屑三种物料为调理剂,与家畜养殖场的牛粪进行序批式好氧减量化处理。旨在为研究中国农业的玉米作物秸秆是否可以替代木屑作为反应过程中的调理剂,达到对禽畜养殖业粪便良好的减量化处理效果,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禽畜粪便的排放数量逐年增加。据统计,禽畜粪尿排放量每头牛为55kg/d~65 kg/d,每头猪为3.5 kg/d~11.0 kg/d,每只鸡为0.10 kg/d~0.15 kg/d,每只羊为2.66 kg/d。大量的禽畜粪便不经处理而排入环境,将会对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并危及禽畜本身及人体健康。因此,实现禽畜粪便的减量化、无害化及资源化,防止和消除养殖场粪便的污染及其利用问题的研究,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试验利用日本JST赠送的生态厕所反应装置为试验设备,分别以木屑和木屑与秸秆混合物为微生物载体,对牛粪便进行减量化处理技术研究。旨在为研究中国农业的玉米作物秸秆是否可以替代木屑作为反应过程中的调理剂,达到对禽畜养殖业粪便良好的减量化处理效果,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为中国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寻找另一条资源化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8.
秸秆堆腐物的基质化改良及育苗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针对农作物秸秆制备栽培基质的pH、EC值偏高和通气、持水孔隙度比例不当等问题,研究了稻草秸秆基质化利用过程理化性质的改良技术。以稻草秸秆、菇渣高温堆制及其堆腐物为常规对照,采用在高温好氧堆腐及穴盘育苗试验的方法,研究酒糟添加及物料组成对基质理化性质、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堆腐阶段稻草秸秆+菇渣+酒糟处理的堆腐高温(50℃)维持天数较稻草秸秆+菇渣处理多13 d(P0.05),平均堆腐温度较稻草秸秆+菇渣高9.3℃(P0.05),稻草秸秆+菇渣+酒糟处理较稻草秸秆+菇渣处理腐熟物pH、EC值分别下降14.0%、16.5%,稻草秸秆+菇渣+酒糟处理提高了堆肥体的起始发芽指数;与对照相比稻草秸秆+菇渣+酒糟处理促进了堆腐进程,腐熟物更适宜于基质应用。2种腐熟物分别组配无机物珍珠岩后,均显著降低了EC值(P0.05),通气孔隙度、持水孔隙度等物理性质也得到改善(P0.05),综合幼苗地上、地下部生长特性,稻草秸秆+菇渣+酒糟处理组配珍珠岩后的育苗效果优于对照。采用农作物秸秆堆腐制备基质时,酒糟的加入能有效改善腐熟物中pH、EC值等不良理化性质,为农业废弃物的基质化利用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芦苇湿地净化景观水体中试试验中,对芦苇湿地基质中有机质、总磷、总氮含量变化进行跟踪检测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在芦苇湿地运行处理过程中,基质的厚度会逐渐增加;同时,基质中磷的含量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基质中有机质和氮的含量未随着运行时间有显著性变化,但随着基质厚度的增加,基质沉降和吸附的有机质和氮的总量在逐渐增加。同时还研究了投加生物制剂对湿地运行效果及基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投加生物制剂可以提高系统的处理效果,但对基质中有机质和氮的沉积动态平衡没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不同有机物料对水稻根表铁膜及砷镉吸收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开叶  赵婷婷  陈佳  赵秀兰 《环境科学》2021,42(4):2047-2055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油菜秸秆、蚕豆秸秆、泥炭、猪粪堆肥和生物炭这5种有机物料对贵州石灰岩黄壤区某砷(As)和镉(Cd)复合污染稻田土壤As/Cd有效性、水稻根表铁膜及As/Cd吸收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物料显著提高了有机质和水稻生物量;除油菜秸秆对土壤pH值影响不明显外,施用有机物料显著提高土壤pH值,使土壤有效Cd含量降低34.77%~82.69%;猪粪堆肥和生物炭使土壤有效As含量显著提高,油菜秸秆和泥炭处理使土壤有效As含量显著降低;施用有机物料有助于水稻根表铁膜的形成,并使其中Cd、As含量分别提高17.73%~151.03%和28.49%~94.86%,使水稻糙米Cd含量降低15.87%~79.45%,As含量降低27.04%~82.51%,降幅以生物炭处理最大;有机物料还显著降低Cd在根-茎-叶-籽粒的转运系数及As从茎向籽粒转运系数.相关分析表明,土壤pH、有效Cd和铁膜Cd含量是影响籽粒Cd累积的主要因素,土壤pH、有机质和铁膜As含量是影响籽粒As累积的主要因素.有机物料通过改变土壤pH、有机质含量及铁膜中As和Cd含量,影响水稻对As和Cd的吸收和转运.  相似文献   

11.
聚合铝与有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的絮凝性能及其吸附特性   总被引:48,自引:2,他引:46  
为探讨聚合铝与有机高分子在复合絮凝作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选取4种典型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研究聚合铝与阳离子型有机高分子和阴离子型有机高分子复合后的凝聚絮凝特征及其吸附特性.结果表明,聚合铝与阳离子型有机高分子复合能够使其絮凝效能相互促进,而聚合铝与阴离子型有机高分子的复合只有在药剂投加量达到一定值时才能对絮凝效能起促进作用.阳离子型有机高分子引入聚合铝后,使聚合铝的吸附量降低,而阴离子型有机高分子的引入使聚合铝的吸附能力大大增强,吸附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蒸发浓缩-SBR联合处理高盐度高浓度医药中间体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峰  张晓叶 《环境工程》2009,27(5):65-67
针对高盐度高浓度有机废水,提出了蒸发浓缩-SBR联合处理新技术。采用减压蒸发浓缩有机废水,对浓缩液中的硫酸钠进行结晶回收,回收后的硫酸钠结晶物可以作为半成品销售,浓缩残渣液进行焚烧处理;蒸发冷凝水再经SBR生化处理达标排入污水厂。该技术可有效处理高盐分高浓度有机废水,经济合理,并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is a critical review of current knowledge of organic chloramines in water systems,including their formation, stability, toxicity, analyticalmethods for detection, and their impact on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and quality. The term organic chloramines may refer to any halogenated organic compounds measured as part of combined chlorin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easured free and total chlorine concentrations), andmay include N-chloramines, N-chloramino acids, N-chloraldimines and N-chloramides. Organic chloramines can form when 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 or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react with either free chlorine or inorganic chloramines. They are potentially harmful to humans and may exist as an intermediate for other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However, littl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on the formation or occurrence of organic chloramines in water due to a number of challenges. One of the biggest challenge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organic chloramines in water systems is the lack of appropriate analytical methods. In addition, many of the organic chloramines that formduring disinfection are unstable,which results in difficulties in sampling and detection. To date research has focussed on the study of organic monochloramines. However, given that breakpoint chlorination is commonly undertaken in water treatment systems, the formation of organic dichloramines should also be considered. Organic chloramines can be formed frommany different precursors and pathways. Therefore, studying the occurrence of their precursors in water systems would enable better predi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ir formation.  相似文献   

14.
仲冬梅  苏静  吴海平 《环境科技》2006,19(Z2):95-97
无公害蔬菜生产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在无公害蔬菜基地的规划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土壤、大气、水源等方面的环境因素,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基地的规划建设要尽可能远离城市和污染较重的工厂区域,要与公路保持一定的距离,基地附近要有清洁的水源,不得使用城市污水直接灌溉,城市污泥作为有机肥施用要首先进行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15.
通过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四川布拖、四川红原、青海拉鸡山以及青海峨博四处泥炭剖面的腐殖化度和有机质指标研究,发现两指标在四个剖面上具有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相关性较高。表明全新世暖湿季风气候模式下,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泥炭腐殖化度能够较好地反映有机质含量的多寡,可作为有机质含量变化的替代性指标。由于腐殖化度测定利用样品的碱提取液进行,消耗固体样品较少,因此在取样量少的情况下(如泥炭钻探),用腐殖化度指标研究泥炭有机质含量多寡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氨基酸是海洋中重要的生源有机质,它在有机碳和有机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氨基酸作为海洋有机物中的活性组分,在有机物降解过程中会被异养细菌选择性的去除,是指示海洋中有机物降解程度的灵敏指示因子。本论文首先介绍了海水中氨基酸的分类,总结了溶解游离氨基酸(DFAA)、溶解结合氨基酸(DCAA)、颗粒氨基酸(PAA)和细菌标志物D-型氨基酸的来源及生物学活性。同时归纳了有机物降解过程中氨基酸变化可归结为选择性保存、产生或者富集细菌源的物质和细菌的转化三种机理。最后本文综述了基于氨基酸的6种降解因子:溶解态氨基酸(THAA)对有机碳或有机氮贡献率(THAA-C%或THAA-N%)、降解因子(degradation index)、活性因子(reactivity index)、个体氨基酸的D/L比值、天门冬氨酸/β-丙氨酸或谷氨酸/γ-氨基丁酸比值(Asp/β-Ala或Glu/γ-Aba)以及细菌源有机物的贡献率,它们各自的特点、适用的降解阶段以及具体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有机固体废物堆肥化及有机肥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堆肥化的概念着手,重点分析了影响堆肥化过程的因素,评判堆肥腐熟进程的方法,以及堆肥产品的特点。认为堆肥可作为有机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HDPE膜-膨润土复合防污帷幕被认为是目前最为安全有效的地下污染源阻隔技术之一.针对帷幕底部嵌入不透水层和帷幕下游地下水较为活跃的工况,推导了有机污染物在HDPE膜-膨润土复合防污帷幕三层结构中的一维扩散解析解.利用本文的解析解分析了HDPE膜-膨润土复合帷幕对亲水性和疏水性两类有机污染物的阻隔效果.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亲水性有机物与HDPE膜间的分配系数低,该复合防污帷幕对其阻隔效果显著优于具有高分配系数的疏水性有机物.对于疏水性有机物,可通过增大复合帷幕中膨润土的阻滞因子和帷幕厚度来改善其阻隔效果;膨润土的阻滞因子增大10倍且帷幕厚由0.6m增大为1.0m,改进后复合帷幕对疏水性有机物的阻隔效果可达到原帷幕对低分配系数亲水性有机物的阻隔水平.工程实践中可通过对HDPE膜进行表面处理以降低其分配系数或膨润土改性以增大其阻滞因子等措施来增强该复合帷幕的阻隔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思  何江涛  朱晓婧 《环境科学》2016,37(12):4651-4661
有机质胶体与有机污染物的相互作用会影响污染物在多孔介质中迁移转化等环境行为.为研究有机质胶体对药物和个人护理品(PPCPs)在土壤环境中迁移的影响,本实验以卡马西平(CBZ)为目标污染物,用商用腐殖酸制备有机质胶体,分别选择石英砂、标准土和野外所取土样为研究介质,通过室内土柱模拟实验探究有机质胶体存在时污染物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行为.结果表明,描述一维溶质运移的两点化学非平衡模型能够较好模拟CBZ在各介质土中的运移过程,说明污染物运移过程中与介质间发生了化学非平衡吸附作用;石英砂柱中加入胶体后,对CBZ的吸附过程无明显影响,但在解吸时阻滞因子及滞留量变小,可见胶体与石英砂间作用微弱,解吸过程中胶体与污染物结合形成复合体后对污染物有增溶作用;胶体存在时,标准土和自然土对CBZ的吸附量和迁移阻滞强度均明显大于石英砂,其中有机质及黏土矿物的作用最为明显,有机质中的低能/高能吸附位点以及黏土矿物极性表面均能够固定污染物;由于有机质含量较高,自然土对CBZ在吸附-解吸过程中的阻滞截留强度大于标准土.针对本实验中CBZ的迁移情况,提出了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在含有机质胶体土壤中的迁移过程中各种作用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