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科联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在最近3—4年组织的工作讨论会和学术报告会现综合报道如下: 1990年度 1月5—10日 智利,圣迭亚哥“生态系统试验”讨论会 1月8—12日 苏联,莫斯科“硫循环”编委会 1月14—18日 美国,麻省Woods Hole“有机质衡  相似文献   

2.
柯环 《环境科学》1988,(6):83-83,78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性质:国际科联环境问题委员会(SCOPE)中国委员会(chinese committee for SCOPE,简称SCOPE china)是在中国科协直接领导下推动和协调我国参加国际科联环境问题委员会工作的学术性机构。 第二条 任务 (1) 代表科协归口管理SCOPE有关工作并参加SCOPE有关活动;  相似文献   

3.
国际科联环境问题委员会中国委员会(SCOPECHINA)1990年年会于12月3日—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是: 1.进行关于世界及中国环境问题的学术交流; 2.总结SCOPE CHINA 1990年工作; 3.讨论1991年工作计划; 4.确定1991年召开环境问题国际研讨会事。  相似文献   

4.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环境医学专业委员会和国际科联环境问题SCOPE中国委员会联合筹备的化学品安全性评价方法学首次研讨会于1988年11月19日在北京医科大学举行。有二十位科学家参加了会议,四位通讯发言。他们从化学、生态学、医学、情报等不同学科的角度对如何加强这一跨学科课题的研究和国际协作提出了一  相似文献   

5.
1990年SCOPE中国委员会主要工作在于巩固和发展专题工作组,推动各工作组之间的相互交流及联系合作,工作有较大进展。兹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作组活动 到1990年底SCOPE中国委员会已成立七个  相似文献   

6.
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主编在2001年4月13日发表的一期文章中指出贸易、旅行和运输的全球化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即外来物种入侵.他认为人们对这一国际威胁知之甚少而且没有对付入侵者的统一战略. 1996年,80个国家的代表和联合国就发出了关注的声音,使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世界保护联合会和入侵物种专家在1997年建立了全球入侵物种项目(GISP).GISP的使命是运用科学和技术专业知识增加所有国家减少入侵物种的传布和影响的能力. GISP运作的第一阶段出了4本书并为世界上最恶劣入侵物种建立了数据库,还有最佳…  相似文献   

7.
柯联 《环境科学》1988,(5):91-91,69
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The Scientific Committeeon probiems ot the Environment,简称SCOPE),是一个民间的、非盈利性的国际学术团体,其宗旨是深化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认识以及环境变化对人类影响的认识,特别关注全球性和跨国性的影响和效应,作为一个多学科国际科学家的团体,SCOPE为政府、政府间和民间的组织在环境问题方面提供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8.
SCOPE CHINA于1988年7月成立以来,在中国科协国际部领导下及各委员的积极推动下,初步开展了一些工作。根据SCOPE要求,推选对人类活动有重大影响的环境问题,组织多学科的工作组的活动。SCOPE CHINA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是推动  相似文献   

9.
中国自然资源研究会、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办公室、中国科学院资源研究委员会联合召开的“全国土地承载力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2月6日至9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业务主管部门三十多个单位11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向大会提交论文50余篇。  相似文献   

10.
图书评介     
本书系SCOPE系列出版物中的第28部,由John Wiley & Sons出版公司于1985年在英国奇切斯特出版。全书共分两卷,第一卷《物理效应与大气效应》,由A.B.Pittock等六人编,共400页;第二卷《生态效应与农业效应》,由M.A.Harwell等二人编,共562页。 本书是国际科联(ICSU)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的一部研究报告,记录了30多个国家数百位科学家的研究结果。为便于独立使用这两卷书,每卷都附有本卷及另一卷的详细内容提要。本书论述精辟,附有清晰的图表,很可能要成为各该领域中屡被引用的著名著作。  相似文献   

11.
<正> 美国地球动力学委员会于3月在奥斯汀举行了一次专题讨论会,就岩石圈的一些学术争论问题进行了讨论。人们期望这样一次讨论会能为将来研究一些最有潜力的领域提供借鉴(正在撰写一份报告将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奥斯汀会议集中讨论了人们对全球大地构造的现有认识的性质:我们已经作过哪些假设?这些假设的正确程度如何?全球大地构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面对不断出现的、不符合传统板块构造模式的大量资料应该怎么处理?按照新的资料应该对这个模式作哪些改进等。讨论岩石圈的障碍之一,就是它  相似文献   

12.
SCOPE中国委员会第二届会议于1992年6月29日至30日在北京召开。有70余人(27位委员和专题工作组负责人等)出席了会议。名誉主席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刘恕同志、科学顾问涂光炽教授出席了大会。来宾中有中国科协国际部领导同志、国家基金委、中国环境学会、人与生物圈委员会和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的代表。会议总结了第一届委员会的工作;丁一汇教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研究是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和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研究中的重要内 容;分析不同国家土地利用研究动态,对于识别土地利用研究的国际差异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基 于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对比了全球和世界主 要国家土地利用研究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去近10 年的时间里,世界土地利用取得了快 速发展;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挪威、澳大利亚、德国、瑞士、法国和比利时等国家的科 学家在开展本国土地利用研究的同时,也开展了许多中国土地利用的研究;但是,与此相对应, 中国科学家在开展土地利用研究过程中,注重对国内土地利用的研究,但是对其他国家土地利用 的研究明显相对不足。在未来土地利用的研究中,中国科学家不仅需要进一步加强国内土地利用 问题的研究,更需要拓展国际化视野,加强全球和其他国家土地利用的研究,重点开展全球土地 利用数据库的建设、全球土地利用变化与粮食安全、全球土地利用变化与碳排放、国际河流土地 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重点区域或国家的土地利用对比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以期在推进我国土地 利用研究水平提升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国际化战略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4.
生态毒理学(Ecotoxicology)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是生态学与毒理学之间相互渗透的产物,又是环境生物学的一个组成部份,也是毒理学的一个新分支。七十年代初,在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中成立了生态毒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全球海洋联合监测讨论会于1983年10月3—8日在苏联塔林举行,会议讨论了与海洋监测有关的问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组织来自区域海洋规划所包括区域的25名科学家参加了讨论会。  相似文献   

16.
1.风险评价的作用广义上讲,风险评价是一项科学计划,它利用事实和假说来评估因暴露于特定污染物而对人体健康或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潜在可能性。在环保局里,风险评价也被纳入经济决策中,但其基本作用在于确定对健康的影响。环保局在其两个互补的机构中使用风险评价。风险评价委员会,设在环保局总部,它集中处理那些要求在环保局计划间协调或可能涉及其他管理机关的科学政策问题。风险评价讨论会审查特殊的科学和技术问题,它和风险评价委员会密切协作并提出广泛的科学政策问题供其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医学专业委员会于1983年11月19—21日在京召开了“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学术讨论会.会议代表来自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环境保护和卫生防疫等部门,共31人.与会代表对专题学术报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对北京、天津、沈阳等城市的环境质量进行了初步的医学评定.  相似文献   

18.
国家科委环境保护专业组邀集全国环境保护方面的专家、教授、科技工作者和中央、北京市有关部门的代表100多人,于1982年1月16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北京市环境问题讨论会”.会议由专业组组长、国务院环境保护办公室副主任陈西平和副组长、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委员会副主任郭方主持.北京市市长焦若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广安市城市土地利用的现状分析入手,总结了广安市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及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论述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基本内涵、基本特征和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指标的选取.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广安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了评价,并提出若干有益于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为促进"自然资源循环与全球环境变化"前沿学术问题交流,根据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指导精神,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循环利用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和西安交通大学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院联合承办的"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循环利用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国学术研讨会"将于2016年10月21—23日在陕西西安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