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城市环境污染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城市环境污染是一种外在成本污染常指外界环境(如大气、土壤、水体)中混入对人体有害或破坏环境卫生的物质的现象。而环境污染则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不断向自然界排放大量有害物质,当其数量超过生态系统的降解能力时,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威胁和损坏人类的身体健康,影响动植物的  相似文献   

2.
环境心理学与当代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珉 《环境保护》1994,(10):39-40
本世纪以来,由于工业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在科技和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飞跃.与此同时,资源利用不合理却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资源破坏、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生态平衡破坏等.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污染、环境破坏,及不合理的环境规划和建筑设计给人类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环境污染引起的各种疾病,如水俣病、美尼尔氏综合症、空调综合症以及重金属污染引起的生理疾病和心理变态等等.伴随生理疾病,病人往往表现出心理和行为失常,如恐慌、焦虑、心神不宁、行为失常等等.环境污染已直接危及到人类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刘红  袁兴中 《上海环境科学》1994,13(4):35-36,39
阐述了地球物理环境的概念,以及原生物环境和次生物环境与人类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文章指出,地球物理环境的存在及发展变化与人类的健康生存有密切的关系:由于现代生产活动所导致的的地球物理环境污染,破坏,已构成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影响。文章呼吁,要加强对地球物理环境的保护,重视并开展这方面的有关研究,制订地球物理环境质量标准,切实保护好地球物理环境。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既有环境污染问题也有生态破坏问题.环境受到污染与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程度是触目惊心的,实际上这些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人类要想持续发展,必须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5.
由于煤在燃烧的过程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以一氧化氮为例,它的大量排放会使城市的空气质量不断下降和恶化,并且对于土壤和水体造成严重的影响和破坏。因此导致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治理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人类的身体健康也会因环境而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妇女环境宣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届中国妇女与环境会议于1994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之际在北京召开.与会妇女出于共识,郑重发表如下宣言:(一)我们已经认识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成为包括广大妇女在内的全人类所面临的共同危机.我们深深感受到:由于妇女的性别特征及她们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得到基本遏制,但由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严重滞后.农村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仍然是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社会课题,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亟需解决的问题,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探讨了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原因,并就如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措施提出了本人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环境问题是人类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自然灾害和社会问题,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的恶化阻碍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危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妇女由于其性别特点及在人类社会繁衍与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则更多地承受着环境恶化的苦果,有权利保护自己正当的环境权益.妇女也更深地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有义务加入到环境保护的伟大事业中来.中国妇女  相似文献   

9.
阿超 《环境》2004,(9):43
环境污染正以惊人的发展态势,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气候的异常变化,沙尘暴的长驱直入,江河湖海水质下降,人为因素造成的资源破坏……尽管所有这一切都在警示人类要保护地球,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然而,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污染环境、破坏环境的事件依然屡禁不止,并且花样翻新,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0.
环境污染的现状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向环境排放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降低环境质量,影响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环境污染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极大,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每年达2000多亿元.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人类经济活动在创造财富的同时,还因为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以及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形成显著的阻碍作用.现行的GDP核算体系只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正面效应,没有考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的经济损失,因而无法真实地评价经济增长趋势及社会财富积累.该体系还助长了一些地区为追求GDP增长而破坏环境、过度使用自然资源的行为,并从根本上动摇了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为克服上述传统GDP核算体系的缺陷,应对目前日益严峻的资源与环境挑战,利用全新的绿色GDP核算体系替代传统GDP核算已经逐步成为一种共识.本文将在回顾绿色GDP理论、方法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绿色GDP应用所面临的主要障碍,以期为相关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由于人类活动对全球生态系统的空前破坏自然环境的保护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自然资源的不断开发、废料与垃圾的大量增加、水体及大气的严重污染等环境问题正在向工业国家的发展提出挑战.回击这些挑战的有效办法只有通过国际间的科学技术合作.因为大气的污染、海洋的污染是不以国界边境为限制的.  相似文献   

13.
温室效应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引起各国政府及科学家的高度重视,当前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研究的重点和焦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人类面临生存的最严重的挑战,环境问题已经威胁到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气污染、河流污染等环境污染的日益严峻,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出现,已引起世界对环境破坏的警觉.我国是产煤大国,也是一次能源消耗大国.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随着政府等部门重视程度的坚强,虽有所改善,但短期内环境问题任然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环境监测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对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环境影响因素进行监测,避免了化境的进一步恶化,为人类的生活、居住提供优质的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15.
张俊 《环境保护》2007,380(9B):56-58
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向环境排放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降低环境质量.影响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环境污染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极大.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每年达2000多亿元。20世纪80年代我国环境破坏的损失约占GNP的6%生态破坏的损失约为9%~12%,  相似文献   

16.
人类的生活环境问题,近二十多年来在世界各国都已非常重视;特别是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结果,人类更面临着人口密集与区域生态环境的问题,认识到环境污染与资源破坏对人类生态系统的影响,必须从生态  相似文献   

17.
环境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类与环境共存共荣,环境不仅提供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自然资源,并对人类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废物和废能量进行消纳和同化,还给予人类舒适性环境的精神享受。然而由于人类传统的生产、消费方式而对资源过度索取与大量地排放废物,使得环境的自净能力与再生速度无法及时跟上步伐。当今全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加剧,环境恶化阻碍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威胁着人类自身生存。人们日益认识到不能以牺牲环境来获取当前利益,只有保护环境、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使整个人类继续生存和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再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长期不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累积效应,使环境污染和破坏的范围、程度不断扩大和加深。环境资源日益成为"稀缺"性资源,具有了"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规律在人类社会再生产与环境资源交换之间起作用。人类愈背离这一交换规律,环境污染和破坏就愈严重。保护环境,控制人口和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赤潮与海洋微生物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要的氮、磷等营养物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变色,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这就是赤潮。近年来随着海洋污染日趋严重,赤潮发生的次数随之增多。它的发生和发展不仅破坏海洋生态平衡,而且严重损害海洋水产资源。由于赤潮不仅是渔业的大患,而且与人类的公共卫生密切相关,因此受到世界各沿海国家的普遍关注,各国学者进行过许多有关这方面的调查和研究。近年来,富营养化已在我国某些海区出现,赤潮也屡有发生并有发展的趋势,因此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及早采取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国家环境保护局于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八日在武汉市召开了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工作座谈会,经过讨论,提出了环境与健康工作“七·五”规划和为了实现规划目标而安排的科研课题.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以人类为主体并赖以生存的外环境.有关环境与健康的工作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环境管理工作就是运用立法、经济、技术等各种手段,控制环境污染、维持生态平衡,使人类能够在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