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甘肃祁连山是我国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河西走廊内陆河唯一的水源供给区和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探索打造祁连山生态文明示范区对改善河西走廊生态环境质量和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甘肃祁连山地区三市八县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甘肃祁连山地区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短板与挑战,研究提出了祁连山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核心定位、重点领域及长效机制,为探索建立祁连山生态文明示范区提供管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正祁连山地处甘肃、青海交界,是黑河、石羊河和疏勒河三大水系56条内陆河的主要水源涵养地和集水区,它在维护我国西部生态安全方面有着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被誉为河西走廊"生命线"和"母亲山"。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明确定位:"祁  相似文献   

3.
在 2月 2 0~ 2 2日召开的甘肃省环保工作会议上 ,甘肃省提出了“十五”环境保护目标。到 2 0 0 5年 ,将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法制体系和环境管理体制 ,力争使全省环境污染的状况有所减轻 ,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有所减缓 ,重点城市和部分地区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与“九五”相比 ,甘肃省“十五”期间明显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分量 ,在环境保护的5个重点区域中 ,两个属于生态范畴———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和国家级特殊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特殊生态保护区包含黄河玛曲、黑河源头及黑河中游。其余 3个重点区域是黄河甘肃段水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4.
祁连山是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本文分析了目前祁连山生态保护存在的生态系统退化、"固体水库"作用减弱等突出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统筹协调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作、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补偿机制等强化祁连山生态保护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十四五”土壤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四五"时期,我国的土壤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不仅历史遗留土地污染问题的解决仍需大量的投入,而且新的土壤环境污染问题和需求仍将不断涌现。建议从健全土壤生态环境可持续风险管控体系、构建土壤生态健康评估与考核指标体系、创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产业模式、提升国家土壤环境监管信息平台支撑体系、加大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科技研发力度、加强"一带一路"土壤环境保护等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入手,推进"十四五"期间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6.
张壮  赵红艳 《环境保护》2022,(24):40-42
构建长期、稳定、高效的生态管护机制是保护祁连山国家公园高寒典型山地生态系统,持续增强其生态功能,实现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重要制度保障。本文设计了由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协调机制、考核机制和保障机制共同构成的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管护长效机制,为实现青海、甘肃两省“问题共商、责任共担、园区共建、利益共享、结果共评”的战略目标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战略、新思想及视察甘肃时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来抓,取得积极成效。本文介绍了甘肃省在落实主体责任、抓好污染防治、强化执法监管等方面所开展的一系列推动环境质量改善的创新实践以及取得的经验,以期为其他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对"十三五"生态环境分区管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分析,对"十四五"生态环境管理的相关政策趋势做出了研判,即精细化管理、环境监管效率提升和生态环境安全将愈加受到重视。进而从以下方面展开思考并提出了建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规划中分区规划的科学性,提高环境监管效能;明确开发强度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严控开发强度;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提高生态环境安全管理的系统性;基于分区构建完备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治理的整体性和协同性。  相似文献   

9.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国家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进行生态保护,这些地区生态环境总体趋势向好的方向发展,但部分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仍然存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依然突出,生态环境监测与监管困难,生态保护与恢复科学决策亟待加强,需要从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理论技术方法、支撑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配套政策制定与实施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以确保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党政同责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习近平新时代为了应对严峻的生态环境保护形势而建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它不仅要求政府要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担责,更强调地方党委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2017年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破坏案适用了党政同责制度,取得了很大治理成效,但是也表现出党政同责的法律地位较低、生态环境保护的权责不对称,以及追责程序存在缺陷等问题。从生态法治层面提出强化党政同责的适用依据、生态环境保护的权责要一致、完善党政同责的追责程序等建议,进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以来,甘肃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扛起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坚持把整治生态环境问题与提升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水平相结合、把加强生态环境修复保护与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水平相结合。以张掖市为试点,深化环评审批改革、创新生态环境监管机制,着力打造高效能、信息化、多方位、全覆盖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有力提升了以祁连山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2.
尾矿库坝体地质安全和生态修复一直受到高度关注。本文结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新闻媒体相关报道,以长江经济带为例,梳理了矿山生态环境破坏和修复特别是尾矿库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原因:标准储备不足和恢复目标不明,同时提出对策建议:制定尾矿库生态环境监管标准政策、严查尾矿库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建立健全尾矿库生态环境治理长效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3.
<正>甘肃天祝藏区地处黄河、石羊河等重要河流的源头和汇水区,是甘肃主要的水源涵养林区,也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由于长期不合理利用,导致林草植被退化,尤其是灌木林大面积破坏,水源涵养林林线上移、质量下降、涵养水源功能弱化,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建成相对系统的环境科技研究体系,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环境科技创新成果,为环境质量改善、环境风险防控、生态安全保障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必将发生深刻变化,生态文明建设亟需环境科技做全面支撑,环境基础和前沿研究有待加强,环境保护"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问题亟待突破,对此,环境科技要提前谋划做好支撑工作。我国环境科技要准确把握未来发展目标和方向,做到"六个融合",提升创新维度和手段,落实好体制机制保障,以全面提升环境科技创新和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要求及"要把建好用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这项基础工作做好"的重要指示,青海省环境保护厅充分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智能信息技术,不断加强环境信息化及生态监测网络建设,有力支撑了生态环境监管,提升了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决策和公共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生态大省、生态强省"建设,切实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相似文献   

16.
工业园区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其水污染超标问题也不容忽视。近年来,工业园区水环境污染事件频发,园区污水处理设施监管体系不健全,未能有效发挥污水处理厂的功能是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分析了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监管存在的管理协调机制不健全、污水排放标准体系不完善、污水处理配套设施处理能力滞后等问题,提出了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监管政策框架,建议进一步健全责任体系、完善工业园区污水排放标准体系、形成园区污水处理配套设施建设长效机制等,为提高工业园区污水排放全面稳定达标提供管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正璧山区在环保物联网试点的基础上升级打造智慧环保,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决策、监管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探索以智慧环保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环保物联网平台是璧山区"智慧环保"建设项目的支撑系统,2015年7月1日,此系统投入试运行,同年9月1日正式上线,稳定运行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所处的阶段和时期做了分析,提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线应该是"巩固、调整、充实、提高",原则是"分类推进、精准施策、协同治理、社会共治",并提出了"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方向:完善制度建设,夯实生态环境保护基础;健全管控手段,提高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化;强化科技支撑,建立有效的科研保障体系;实施重点工程,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是黄河上游的水源涵养地、补给地,在黄河流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近年来,黄河流域青海段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短板。本文在系统梳理黄河流域青海段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面临的源头区生态退化、湟水河水质不能稳定达标、光伏产业固体废物风险隐患、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源头区保护、推进湟水河治理修复、防控光伏固体废物生态风险,以及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等生态保护修复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有学者将环境问题的解决之道归结为三个方面:"观念、法律、科学"。在环境法视域下探讨生态保护红线如何落地时,可以将这三个方面转化为"司法理念、保障制度、环境标准"——想要将新《环境保护法》修订案明确的生态保护红线落到实处,需要确立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司法理念,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红线的法律保障制度体系,发挥环境标准在生态保护红线中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