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竺效 《环境保护》2013,41(13):45-46
我国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运筹帷幄,任何工作均须找到突破口和抓手,在生态文明法治的系统工程中,可以《宪法》对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意志的确立为前提,进而以确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立法目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动员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行政预防管制、生态环境风险管理和应急救援、生态损害的求偿修复等重点环节为主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何燕  陈平 《环境保护》2011,(14):23-25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规律而取得的成果的总和,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为基本宗旨.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发出了"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号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了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立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探索,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积极实践,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积极行动.随着全国生态文明试点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地方性法规因其自身局限性已不能满足实践发展的需要,上位法的缺失更使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开展失去动力支持,亟待出台一部<生态文明建设法>以弥补国家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立法缺位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通篇蕴含了法治精神,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在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势下,研究如何运用法治的力量推进向生态文明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环境保护》2012,(15):2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生态文明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我国“绿色崛起”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郭艳华  罗宇宽 《环境》2001,(3):26-27
伴随着新世纪曙光的照耀,生态道德和生态文明也进入了人类现实生活。这是人们从精神、文化的视角思考环境问题的结果,也是精神、文化的追求植根于现实生活的表现。我们希望生态道德观与生态文明的建设发展,不仅是人类的进步,而且也是地球的幸运。  相似文献   

6.
夏光 《环境保护》2012,(19):52-53
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一起,被国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内容之一,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布局. 目前,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文明"程度还不够高,人们的意识、行为和结果都不够"绿色".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通过全民的努力,使生态文明水平从较低的绿色程度,转向较高的绿色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生态文明与绿色转型,具有很强的同义性.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产物,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建设生态文明面临诸多挑战,针对杭州的实际,提出了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态人居、弘扬生态文化、优化体制机制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再论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了改善人与自然关系,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远景目标而采取的一切积极和优良的行为及其成果,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先进性.而制度进步是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的标志之一,良好的生态文明制度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建设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建设内容广泛、系统复杂,依法治国需要生态文明法律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和完善生态文明法律体系需要将宪法有关生态文明理念法律化,仅靠现有的《环境保护法》不足以协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而生态文明建设一系列政策制度、生态环境保护法治推进、生态整体性自然规律、生态文明理论研究与地方立法实践,合力支持制定《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建设:认识特征和实践基础及政策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过程,有其内在的深刻规律,需要全面客观地认识和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特征和基本要求,包括自身的系统性、发展的整体性、演进的阶段性、认知的多样性、建设的具体性等。综合判断,当前及未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面临两大主要矛盾,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渐进式路径和科学的综合决策,需要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多个维度与领域寻求政策路径创。建议,做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建立有效的综合决策机制;完善和加强建设生态文明的法治管理制度,对法治管理制度进行"生态化"调整与改造;改革和建立适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11.
当前,全球存在着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问题,如何解决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乎人类永续发展的问题.《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一书由张剑所著,是《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中的一册,该书从科学社会主义视角来探究生态问题,洞悉生态问题的根源和解决策略,对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分析和展望,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光明前景,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相似文献   

12.
进一步正确认识生态文明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史上,人类和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被动适应到主动适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从人类文明转型的高度,分析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必然性,探寻了再生资源产业与生态文明建设间的内在联系,剖析了再生资源产业的典型特征,并对生态文明建设与再生资源产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应当优先实行最严密的环境法治。法治的基础在于立法,本文从环境立法的视角,依据最严密的环境法治的三大特征,分析理解最严密的环境法治内涵和外延,并针对我国环境法治的现状,提出实行最严密的法治的初步思考,以期为建立健全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供政策参考和决策依据。研究认为:首先落实生态文明理念,构建最严密的法律框架。调整立法理念,修正立法结构,完善立法内容;其次抓住关键环节,实行最严密的法律制度。明确环境质量改善的立法目标,实行最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构建最严密的环境监管机制,建立最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再者强化公众环境权,构建最严密的权益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以及强化公众监督权。  相似文献   

15.
<正>"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的社会文明形态。贵阳市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始终把"生态文明"看作人类社会最高的文明形态,不断在践行中寻求新的和超越发展的生态文明。构建生态文明示范城市不仅要依靠党和政府,重要的是依靠公众积极、主动、有序的参与。通过公众广泛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达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繁荣。一、要培育公众参与的意识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实践告知我们:在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要充分认识到必须创新公众参与形式,积极培育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提出是为了应对资源约束、环境污染及生态系统等方面面临的严峻形势.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始内涵为尊重、顺应、保护自然,随着该理念不断发展,其逐渐延伸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语言生态构建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从这一视角来看,语言生态构建是生态文明建设整体中的一个分支,呈现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因此对二者的研究难...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正作为新兴文明代替工业文明,人类社会也将从工业化发展模式转向生态化发展模式。生态城市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融合的现代文明城市。本文提出了建设沈阳生态市需要更加关注和思考的几个方面。1.以人为本。2.农村是建设生态市的难点和重点。3.建立生态安全防护体系。4.实行区域环境治理。5.建设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18.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支撑.进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保障是法律,而法律保障中最基础的一个环节就是立法,因此通过立法来保障水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必然的趋势.选取江苏这一地区,从地方法治的角度出发,分析江苏省水生态文明建设在立法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应当注意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江苏省的特殊省情,从立法的重点内容、立法程序以及立法监督三个方面提出完善地方水生态文明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从沈阳市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出发,指出应从生态文明制度、意识、行为三个方面加强沈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并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蒋益民 《环境保护》2007,(21):46-48
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历史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列入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同时,为小康社会目标设置了前提条件,即到2020年人均GDP翻两番,是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的翻两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