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柱 《环境》2005,(8):60
海珠区的小洲村不仅是广州城区内最具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寨,也是一个以果树种植为主的村落,村中河涌交错,具有独特的“潮成风貌”。500年的历史为小洲留下众多古祠庙和古遗址,包括最具特色的“蚝壳屋”。村中清雅的环境、古朴的民风吸引了许多艺术家在此聚居,也为当地的生态旅游涂上了极具人文气息的一笔。  相似文献   

2.
《环境》2017,(4)
<正>惠城区(含仲恺高新区)去年跻身省级生态区,淡水街道、霞涌街道、罗阳镇成功申报国家级生态乡镇,有创建任务的53个乡镇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申报材料已上报省环境保护厅……去年,惠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硕果累累。惠州市环境保护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惠州80%的乡镇已创建成省级生态乡镇,90%以上的村已创建成市级以上生态村。另外,全市47个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国家级生态村,正在等待国  相似文献   

3.
《环境工作通讯》2008,(7):I0023-I002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 根据各有关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申报核查意见,经我部审定和社会公示,决定授予北京市密云县密云镇等204个乡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授予上海市闵行区旗忠村等24个村“国家级生态村”称号。  相似文献   

4.
以广州市小洲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采样分析,研究了生活垃圾的产生特征.结果显示,小洲村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为0.547 kg·d-1,居民对生活垃圾问题较为关注,但自觉性和对分类知识了解程度不高,不同区域的生活垃圾具有各自特点,总体以有机垃圾、塑料和纸类为主,这些组分占垃圾总量的80.83%~92.02%.结合小洲村特点和生活垃圾现状,提出了依照区域特点规划环卫设施和制定收集模式、利用当地消纳条件就地处理生活垃圾的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太湖流域山地丘陵区是太湖入湖水系的发源地.在这些地区的村庄建设生态村,不仅有利于这些村庄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从源头上削减这些村庄产生的污染负荷.在总结国内外生态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生态村应包括生态经济系统、生态人居系统、生态卫生系统、生态文化系统和生态支持系统的基本内涵.并从该内涵出发,以宜兴市张渚镇善卷村为例,结合其低山丘陵的特点,提出了善卷村的生态村建设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6.
大庆市通过明确创建目标、科学编制规划等措施,取得显著成果.已建成7个省级生态县(区)、19个国家级生态乡镇、37个省级生态乡镇、266个省级生态村,在2015年1月建成省级生态市.大庆市部分县区整体生态创建水平较高;省级生态县区创建比例高达77.78%;杜蒙县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总数占到全市创建总数的52.63%;省级生态乡镇和省级生态村主要分布在肇州县和肇源县.生态基础条件是生态示范创建的重要因素,同时领导的重视程度、投入的多少也将影响到生态示范创建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从瑞典南部城市延彻平往南3公里便到达斯迈登生态村。全村十几幢木结构的两层小楼,漆成紫红色,每幢住两户人家。村庄三面为森林环抱,一面是麦田,环境优美宜人。这就是瑞典第10个生态村。这里的住宅于1992年动工兴建,1994年初迁入第一批居民。目前这个生态村共有24户人家。生态村与普通民宅确有许多不同之处。首先是房屋建筑村料的选择特别讲究,主要采用天然材料,特别是木料。外墙墙板中间有厚达  相似文献   

8.
《广州环境科学》2005,20(3):47-47
7月19日,张广宁市长冒着酷暑检查了海珠区小洲村内河涌的截污和景观改造工作,并对黄埔涌和赤岗涌经过整治后展现的清澈河水和两岸优美绿化环境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河涌整治不但要截污,还要和景观建设同步进行,才能更好地体现综合整治的效果。市有关部门及各区(县级市)主要负责人参加了检查。  相似文献   

9.
宝应县生态村建设起步于1985年,是在生态农业建设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受到广大村民的普遍欢迎;发展速度逐步加快。目前全县各乡镇都树立了生态村建设样板,全县生态村建设已达省级12个、市级30个,并带动了一大批县级生态村建设,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宝应县生态村建设起步于1985年,是在生态农业建设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受到广大村民的普遍欢迎,发展速度逐步加快。目前全县各乡镇都树立了生态村建设样板,全县生态村建设已达省级12个、市级30个,并带动了一大批县级生态村建设,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公益诉讼广东首例 海珠区石榴岗河曾是一条清澈的小河,从华洲街土华村穿村而过.2007年9月以后,小河突然变得黑臭逼人.村民们在小河边发现了一家名叫新中兴的洗水厂,于是聚集到厂里讨要说法,但洗水厂断然否认自己排污,村民们四处寻找,怎么也找不到洗水厂的排污口.  相似文献   

12.
持续农业的新发展--生态农村的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现今农村影响农业持续发展的因素 ,提高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生产体系以及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技术措施和优化物质循环转化环节等三项生态村建设的必备条件与对策。阐述了全村总体型和家庭生态型二种建设模式的基本原理与设计原则 ,并详细介绍了城郊型生态村 ,山区型生态村 ,庭院型生态村模式。  相似文献   

13.
谢明中 《环境保护》2007,(3A):72-73
文昌市是海南省创建文明生态村最早的市县之一,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小康环保目标的实现,大力创建文明生态村,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截至目前,全市创建的文明生态村总数已达到1241个,占全市自然村总数的41%,创建资金投入累计达到1.2亿元。文昌市的创建工作得到中央和海南省省委的充分肯定,先后在2002年和2005年分别荣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市”荣誉称号和海南省“文明生态村建设工作示范市”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4.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6,22(1):53-53
天津市明生态村共建沼气池2000余座。2006年.天津市将继续在明生态村中推广普及户用沼气池3000—4000座。今后5年,天津市将建设户用沼气池2万座。  相似文献   

15.
围绕农村小康环保目标大力创建文明生态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昌市是海南省创建文明生态村最早的市县之一,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小康环保目标的实现,大力创建文明生态村,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截至目前,全市创建的文明生态村总数已达到1241个,占全市自然村总数的41%,创建资金投入累计达到1.2亿元.  相似文献   

16.
防止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是持续稳定地发展农业生产的必要前提。我国生态村的建设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蓬勃兴起的生态农业实践,本文通过我国生态村建设的兴起、发展与现状的分析,探讨了生态村概念、内涵和目标;总结归纳了我国生态村建设的模式、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构成。最后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吴嘉玲 《环境》2009,(4):98-99
“生态村”的由来 1991年丹麦的生态村组织——大地之母(GAIA)投资信托基金,给出了生态村的概念:“生态村是在城市及农村环境中可持续的居住地,它重视及恢复在自然与人类社会中四种组成物质的循环系统:土壤、水、火和空气的保护,它们组成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现今农村影响农业持志发展的因素,提高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生产体系以及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技术措施和优化物质循环转化环节等三项生态村建设的必备条件下对策。阐述了全村总体型和家庭生态型二种建设模式的基本原理与设计原则,并详细分析了城效型生态村,山区型生态村,院型生态村模式。  相似文献   

19.
吴小林 《环境保护》2013,(21):64-67
结合海南省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实践,提出当前面临的投入建设经费不足、污染防治工作不到位、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提出通过完善文明生态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建立并完善文明生态村环境保护监管体系、健全文明生态村的村庄环保规章制度三大路径强化文明生态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柳宝全 《环境保护》2007,(3A):20-22
文明生态村创建和生态省建设全面展开 河北是一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全省6800万人口大部分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2003年3月,省委在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调研中,顺应农村发展的形势和广大农民的需要,提出了创建文明生态村的设想。随后,在农村经济基础比较好的唐山市首先开展了试点工作。2004年2月,省委六届五次全会将创建活动纳入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在全省农村广泛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省农村基本建成文明生态村的目标。2004年4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会议,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对广泛开展创建活动进行了动员布署,提出了“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的总要求,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在全省全面展开。截至目前,全省已有7374个行政村基本完成创建工作任务,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15%;4920个行政村列入了今年创建规划,目前巳基本建成,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