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防逃生需要携带使用呼吸自救器。新型氧烛供氧隔绝式呼吸保护装置主要由防护头罩、氧烛和二氧化碳吸附三单元组成。氧烛产生的氧气通过文丘里管推动头罩内的空气循环,采用氢氧化锂吸收循环气中的二氧化碳。设计了产品结构,对产品性能进行了试验,认为是一种适合普及大众救生的呼吸保护装置。它的研制成功,为今后消防、煤矿、有毒有害环境、三防等逃生自救器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有利于呼吸自救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接地保护与接零保护安全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存标准或规范仍在推荐使用接零保护(TN系统),这是一种人为增大故障电流、以过流保护装置(过流保护断路器或熔断器)对漏电进行防护的方法.在漏电保护器RCD广泛应用的今天,完成漏电防护的首要装置是RCD,而不再是过流保护装置.通过基于RCD的漏电防护水平评价和对本质安全性的综合比较, 得出的结论是接地保护(TT系统)比接零保护(TN系统)更安全.  相似文献   

3.
个体呼吸防护装备作为重要应急物资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中起到重要作用,能有效阻挡粉尘、飞沫、病毒等气溶胶颗粒物进入肺部,保障人员健康。本文首先总结了世界范围内个体呼吸防护装备的发展历史,其次分析了3种主要个体呼吸防护装备的工作原理与优缺点,重点研究了个体呼吸防护装备呼吸阻力、过滤效率、密合程度、佩戴舒适性和视野等5个性能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及主要影响,最后提出了个体呼吸防护装备高效低阻、佩戴舒适、可生物降解、重复使用、智能调控等5个发展方向,应加强研制更安全、更舒适、更智能、更可靠的个体呼吸防护装备,最大程度保证作业人员和救援人员的职业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4.
荚幽消防协会(NFPA)NFPA1991标准对将防护装备分为四级。 A级防护 现有的最高级别的呼吸、皮肤眼睛防护:提供呼吸气体(SCBA或气体管道);全封闭化学防护服;内层和外层化学防护手套;化学防护靴;硬帽。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了解焊接过程中有害物质的类别和特点,以及不同呼吸防护用品的指定防护因数及特点,结合焊接作业的呼吸防护特殊性,分析选择更高防护等级、更高舒适性的呼吸防护用品,才能保障工人焊接作业时的呼吸安全与健康。  相似文献   

6.
呼吸防护是预防空气中各种有毒有害物质或缺氧空气经呼吸道进入人体的个人防护,是主动预防呼吸危害的自我防护措施。目前我国的职业性呼吸危害很严重,与呼吸系统有关的急性,慢性职业病在我国仍然持续高发,这与个人在呼吸防护用品的使用中自我保护意识淡漠、轻视呼吸防护,尤其是观念上存在着某些误区有着很大关系。误区一:我感觉不到……呼吸防护是自我保护行为,行为动机来自于对危险的认知。在没有仪器检测提供客观依据时,我们对周围空气环境的主观认知来自于视觉、嗅觉和味觉。如果没有感觉,往往就认为是安全的,但是感觉器官  相似文献   

7.
供气式呼吸防护装备用压缩空气质量标准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简要介绍了供气式呼吸防护装备中提供给佩戴人员呼吸用的压缩空气中潜存的污染物的种类、污染来源及其危害性,以及当前我国供气式呼吸防护装备用压缩空气的主要质量控制过程及管理措施,从健全标准体系和完善管理角度考虑,指出建立我国供气式呼吸防护装备用压缩空气质量技术管理标准的迫切需要。在分析借鉴欧盟、美国等的呼吸防护装备用空气的质量管理标准及管理方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相关领域空气质量技术标准的已有经验,对我国未来供气式呼吸防护装备用压缩空气质量的技术管理标准的技术内容、具体控制指标及实施方式等多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医用呼吸防护装备在过滤性能、泄漏性能以及使用舒适性的研究现状,并对其提出在后疫情时代中具有可行性的发展及应用方向。结果表明:后疫情时代下,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医用呼吸防护装备的防护安全性,并改善其使用舒适性,以期使医护工作者得到更好的防护。此外,提升高性能呼吸防护装备的普适性及便携性,将是后疫情时代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标准制定的必要性 各种作业场所存在的呼吸危害情况多种多样,各种呼吸防护用品的防护功能因设计不同而具有多样性(呼吸防护用品分类参见表1),在缺少专业指导的情况下,根据具体条件选择时面临着相当的技术难度。呼吸防护用品的选用错误不仅使人失去防护,相反会置人于危险源。为有效发挥呼吸防护用品的防护作用.避免不当选择和使用导致的不安全后果,迫切需要制订《呼吸防护用品选择、使用和维护》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盛海涛 《安全》2018,39(6):30-32
目前电焊烟尘职业病危害日益突出,电焊工尘肺发病率近年呈现出快速上升趋势,为促进电焊工尘肺的预防,降低电焊烟尘对电焊工职业危害,本文探讨了电焊烟尘对焊工的危害及呼吸防护。在分析电焊烟尘职业危害和电焊工呼吸防护现状基础上,结合电焊烟尘粒径特点及粉尘过滤机理,提出了如何根据不同作业环境粉尘浓度选择防护口罩,更好的进行电焊烟尘呼吸防护,有效规范呼吸防护用品的使用,实现电焊烟尘职业危害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坑道施工中个体防护之急需,研制了一种具有呼吸追随功能的电动送风过滤式防护面具,在确保防护效果的基础上实现了自然舒适的呼吸,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尘肺病等职业病的发生,并展望了该产品在其他领域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光电保护器是目前保护冲压机械操作者人身安全的一种最有效的安全保护装置,它比防护栅栏,机械拉手,机械拨手等保护装置的保护效果更好。但近年来发现,由于个别用户对光电保护器的安装位置或调整位置不正确,导致人身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因此有必要就光电保护器在冲压机械上的安装、调整和使用,做进一步的说明。  相似文献   

13.
<正>ISO标准旨在被视为“最佳行动指南”[1]一项关于呼吸防护装置呼吸防护装备的新标准即将实施,该标准旨在使呼吸防护装备的性能标准化,以保护穿戴者免于所有已知的潜在危害影响[2]。这表示所有使用呼吸防护装置呼吸防护装备的公司需要重新评估风险和产品选择的过程,以确保工作场所的持久安全。在ISO技术小组委员会(ISO/TC 94/SC 15)的负责下,一些新的ISO标准已经设立,这些标准会影响呼吸防护装置呼吸防护装备(RPD)的要求、分类和选择。这一新的不同方法可能即将取代现存的几个产品标准及其规定。因此,仔细了解新标准的要求及其潜在影响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正复合型防坠落供气式呼吸防护装备考虑到了有限空间作业的特殊性,作业人员使用的劳动防护装备需要有交叉多功能防护功能,特别是坠落防护和呼吸防护两类重点的有限空间作业常见防护功能。有限空间是工矿企业中常见的非常规作业场所,各类塔、釜、槽、罐、炉膛、锅筒、管道、容器以及地下室、窨井、污水池等均属于有限空间。  相似文献   

15.
欧泽兵 《安全》2018,39(2):32-35
探讨焊接烟尘对焊工健康的影响及焊工的呼吸防护。焊接是现代工业生产及设备维修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加工工艺。焊接作业会产生大量的焊接烟尘和有害气体。基于焊接烟尘和有害气体的特性,结合焊接作业和作业环境特点,为焊接作业选择适当的呼吸防护装备,以降低作业者的伤害风险。此外应加强焊工安全与健康教育,避免焊接作业过程中不用、误用呼吸防护具及使用错误的呼吸防护用品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为推进矿井粉尘职业健康防护科技进步,介绍2013—2023年矿井粉尘职业健康防护技术研究进展,全面总结矿井粉尘产生及运移规律、矿井粉尘监测预警技术、采掘转运等环节粉尘防治技术和个体呼吸防护技术等矿井粉尘职业健康防护先进技术研究进展,提出我国矿井粉尘职业健康防护技术研究展望,形成以“动态追踪-精准监测-源头治理-呼吸防护”为核心理念的矿井粉尘职业健康防护工程科学体系。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矿井粉尘职业健康防护技术迈向领域先进水平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施倚 《劳动保护》2008,(3):119-119
编辑同志: 城镇、乡镇直供配电网台区是否需要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依据哪条法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毒气泄漏事故应急过程中公众常用的个体呼吸防护用品的防护效果进行了研究.针对硫化氢气体,利用无机气体防护时间检测系统,测试研究了滤毒盒、简易防护口罩、毛巾等个体防护用品在不同工况下的防护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有毒气体浓度及温湿度两种工况条件均对个体防护用品的防护时间有较大影响,滤毒盒的防护效果远好于简易防护口罩,毛巾的防护效果较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毒气泄漏事故应急过程中个体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策略.本研究可为建立个体防护对策的选择方法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呼吸防护用品符合人的形态与生理特征,才能保证其防护效果和舒适性。笔者从人体的面部形态与生理机能角度,分析了呼吸防护用品与人体的适配性,系统提出密合性、呼吸阻力、死腔、视野等呼吸防护用品的人机工效学问题。该论文取得的成果,对进一步丰富呼吸防护用品人机工效学研究内容,指导呼吸防护用品的设计与生产,提升我国呼吸防护用品的防护效果与核心竞争力,以期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要闻     
中日合作呼吸防护实验室落成本刊讯(记者余茂君)3月6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孙华山、日本驻华使馆公使波多野淳彦分别代表中日两方,在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举行了中日合作呼吸防护实验室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