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挪威湖泊沉积物中的微量元素污染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我们用挪威210个湖泊表层沉积物和工业化前沉积物中锑、汞、铋、镉、钼、砷、钴、镍、铬、铜、钒、铅和锌的浓度,研究了它们的近代大气沉积物.水表层沉积物中锑、汞、铋、镉、砷、铅的浓度比工业化前的沉积物高得多.差异随纬度和海拔的增高而缩小.对表层沉积物微量元素和主要成分(有机物、硅、铝、铁和锰)的多变量分析表明:锑、汞、铋、砷和铅组成一组,它们与有机物紧密相关.镍、铬和铜与无机沉积物部分(硅、铝)有微弱的相关而形成第二组.锌和镉与有机物微弱相关构成第三组.钴和锰相关,而钼和钒对其他微量元素和主要成分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共变性.  相似文献   

2.
2011-2015年连续5年采集了湘江衡阳段河流沉积物,测定了沉积物中9种重金属的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沉积物中9种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及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以地累积指数法评价时污染程度表现为镉锌铅铜汞锰砷钒总铬,其中镉为极强污染,锌、铅为强污染,铜、汞为中度污染到强污染;以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时生态危害表现为镉汞铅砷铜锌锰钒总铬,其中镉为极强生态危害程度,湘江衡阳段及各个断面沉积物中重金属总潜在生态危害均表现为很强生态危害程度,各个断面的生态危害程度表现为松柏黄茶岭归阳镇熬洲;两种评价方法均表明2013-2015年污染较2011-2012年有所减轻。  相似文献   

3.
对华南某金矿下游河道砷、镉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在金矿下游河道沿程布设7个沉积物采样点及两个河道断面,分析了沉积物及断面土壤的砷、镉、铬、铜、镍、铅、锌含量。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分析沉积物中砷、镉等重金属的形态。砷含量高达10 20870 621 mg/kg,镉含量达2.870 621 mg/kg,镉含量达2.810.2 mg/kg。沉积物中砷、铅元素含量沿水流方向总体呈现减少趋势,铬、铜元素含量沿水流方向呈现增加趋势,镉元素含量沿水流方向先增加后减少。上游断面沉积物砷、镉等重金属浓度由河流中泓线向河岸方向增加,砷含量由16 617 mg/kg增加至53 197 mg/kg;下游断面则反之,砷含量由16 860 mg/kg减少至384mg/kg。沉积物中砷、镉等重金属元素主要以铁锰氧化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4.
深圳湾水域中重金属在不同相间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深圳湾水域采集沉积物、上覆水和悬浮颗粒物样品开展重金属污染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金属浓度呈上升趋势,尤其是锌。湾内沉积物中锌、镉、钴和镍的可交换态比例明显高于湾外,体现了沿岸污染径流输入的影响。悬浮颗粒物与表层沉积物之间的物质交换和再分配导致两相间金属浓度显著相关,从湾内向湾外,铜、镍锌的浓度梯度在异相间表现出相似的空间变化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了掌握区域沉积物的环境风险水平,对环境风险管理提供技术依据,以津南区月牙河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和下层沉积物样品共计22个,测定了有机质含量、总氮、总磷、砷、铜、镍、汞、铅、镉、铬、锌等指标含量,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生态风险指数法和有机污染指数法分析了沉积物中营养盐及重金属的风险水平。结果表明:各指标含量的空间差异较明显。单因子评价结果显示表层样品:锌>总磷>总氮=铜=镍=铅=镉=铅>砷;下层样品中,除总磷和锌指标达到轻度污染水平外,其余指标均为清洁。内梅罗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表层样品中各指标污染程度不同,总氮=总磷=铜=镍=镉=锌>铬>砷=铅。各指标的RI均属于低风险,但表层样品存在显著空间差异,而下层样品RI差异较小。有机污染指数均远低于评价标准0.5%,属于“清洁”水平。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受重金属严重污染的锦州湾内表层沉积物中铅、锌、镉在各地球化学相间的含量,及其在湾内河水-海水混合界面附近各相间的迁移转化特征。结果表明,锦州湾表层沉积物中上述重金属以非残渣相为主要存在形式,其中铁锰氧化物为重要的清除载体;以铁锰氧化物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的重金属含量由水环境的E_H和pH控制;在污染源附近的海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在非残渣相和残渣相间的比值与近岸锌厂排出的这些重金属在废水和废渣中的含量比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邵坚  赵晓娟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35(5):184-188,193
为全面了解辽宁太子河底泥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测试了太子河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铜、铅、镉和锌的含量,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结果表明,辽宁太子河底泥沉积物中各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由强至弱依次为:Cd>Zn≥Cu>Pb;金属污染构成的潜在生态危害由强至弱依次为:Cd>Cu≈Zn>Pb,其中Cd的影响占绝对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8.
紫色土锌镉复合污染效应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结合野外调查,研究紫色土锌镉复合污染对莴笋、蕃茄、甘兰、小麦等的作物效应与原因。结果表明,锌镉复合污染加剧锌的毒害作用,但缓解镉毒性,其原因在于:低浓度镉促进锌吸收、高浓度锌抑制镉吸收。土壤锌镉复合对二价离子的竞争效应也影响其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9.
制备了镉单独污染和镉-菲复合污染的模拟水样,研究了菲对湘江沉积物吸附模拟水样中镉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在不同水样pH和ρ(沉积物)下,菲存在与否及ρ(菲)对沉积物吸附镉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菲存在与否,湘江沉积物吸附镉的热力学数据均能够用Langmuir方程拟合,相关系数达到0.99以上,属单分子层吸附;动力学数据均可用拉格朗日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相关系数接近1;以化学吸附过程为主,且在湘江沉积物上的吸附均以快速吸附为主;但是菲的存在削弱了沉积物对镉的吸附能力,提高了镉的解吸率.在试验范围内随着水样pH逐渐增大,菲对沉积物吸附镉的影响越小;ρ(菲)越大,沉积物对镉的吸附量越小;菲对沉积物吸附镉的影响主要是由于菲与镉竞争沉积物颗粒矿物之间的孔隙以及甲醇化的菲分子与颗粒的结合掩蔽了颗粒物表面的部分极性基团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北江沉积物中镉的生物可利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江长期受到上游采矿和冶金行业排放的含镉废水的污染,使其沉积物中镉含量偏高.研究通过采集北江表层沉积物,并对其中镉的含鲢和形态进行分析测定,系统研究了北江表层沉积物中镉的含量和可交换态、碳酸盐态、铁锰态、有机态、残渣态镉占总量的比例.在此基础上计算出镉的生物可利用态、生物潜在可利用态和生物不可利用态的含量,研究了镉被水...  相似文献   

11.
极端暴雨条件下广东北江重金属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2012年“6.25”暴雨径流过程为对象,研究广东省北江上游高桥断面在极端暴雨条件下水体理化性质与ρ(Pb)、ρ(Cu)、ρ(Zn)、ρ(Cd)(均为溶解态,下同)的变化过程;基于相关分析法,分析北江水质对水文过程的响应关系及各指标间的内联特点. 结果表明:暴雨径流期间,北江水质呈“大流量、高浓度”的特征. 暴雨径流发生前后4个典型阶段中,阶段Ⅰ(局部产流期)ρ(Cd)、ρ(Pb)仅为(0.48±0.09)和(1.91±0.29)μg/L,ρ(Cu)与ρ(Zn)基本未检出;阶段Ⅱ(以地表径流为主的全流域产流期)ρ(Cd)、ρ(Pb)、ρ(Cu)与ρ(Zn)均迅速上升,最高分别达1.80、12.34、6.18、52.57 μg/L;阶段Ⅲ(以浅层地下水径流为主的全流域产流期)重金属质量浓度整体较洪水期有所下降,但ρ(Pb)仍高于阶段Ⅰ正常水平,ρ(Zn)、ρ(Cu)和ρ(Cd)则低于阶段Ⅰ;阶段Ⅳ(深层地下水产流期)ρ(Cu)与ρ(Zn)已回落至未检出水平,ρ(Cd)持续下降,低于阶段Ⅲ和阶段Ⅰ,ρ(Pb)较阶段Ⅲ有所下降,但仍高于阶段Ⅰ. 暴雨径流期间,溶解态重金属质量浓度与流量及浊度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ρ(Zn)与ρ(Pb)、ρ(Cd)的相关系数均在0.85以上(P<0.01).   相似文献   

12.
冉文静  傅大放 《环境科学学报》2010,30(11):2264-2269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投加螯合剂没食子酸gallic acid(5mmol·kg-1)与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1mmol·kg-1)对黑麦草(Lolium perenneL.)体内重金属亚细胞及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投加gallicacid增强了黑麦草对Cd、Pb的区室化作用及对Zn的细胞壁沉积作用;复合投加gallic acid和SDS增强了黑麦草对Cd的区室化作用和细胞壁沉积作用,以及对Zn的细胞壁沉积作用.单独投加gallic acid使黑麦草体内Cd、Zn总量分别增加了33.5%和6.0%,其中,惰性态Cd、Zn所占比例分别增加了6.2%、6.3%;复合投加gallic acid和SDS使黑麦草体内Cd总量增加了35.6%,Zn总量减少了1.1%,其中,惰性态Cd、Zn所占比例分别增加了7.2%、8.6%,增强了植物对Cd、Zn的螯合作用.各处理对Pb的亚细胞分布及形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陕西西部某工业园区采暖期大气降尘重金属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解陕西省某工业园区采暖期大气降尘重金属元素特征,于2012年11月20日至2013年3月20日,通过被动采样的方式,采集该区域采暖期的大气降尘样品,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重金属元素Cu、Pb、Zn、Cd、Ni、Cr和Fe的含量,并分别计算各元素采暖期的日沉降通量和富集因子.结果表明:研究区采暖期大气降尘量普遍较高,并且受园区人为污染源和道路扬尘影响明显;大气降尘中重金属含量分布不均,位于园区内部点位的重金属含量明显大于上风向点位和对照点;各元素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其中,Fe的含量远高于其他6种元素,Pb、Zn含量次之,Cu、Cd、Ni、Cr的含量较小;从采暖期日沉降通量来看,Fe、Zn、Pb的沉降通量较大,Cu、Cr、Ni、Cd的沉降通量较小.而根据富集因子分析结果可知,Zn、Pb、Cu、Cd主要来自人为源,Fe、Cr、Ni与当地的自然地质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14.
土壤中重金属镉锌铅复合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52,自引:2,他引:52  
采用吸附与解吸实验及盆栽试验,研究了在重金属镉、锌、铅复合污染条件下,棕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解吸规律,以及菠菜吸收重金属的特点。结果表明:棕壤对铅、锌的吸附分别符合Langmuir、Freundlich方程,对镉的吸附用Langmuir、Freundlich及Temkin方程回归都不显。重金属被吸附后的解吸率顺序为:Zn〉Cd〉Pb。Pb^2+与吸附位结合的牢固程度较单一污染时大,而Cd^2+和Z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云南省昆明地区呈贡县大棚菜区土壤中重金属铜、锌、铅、镉积累的测定分析,探讨了不同年限大棚菜区土壤中重金属铜、锌、铅、镉的积累状况,结果表明:呈贡县大棚菜区土壤中铜、锌含量严重超标,积累严重,使用10a以上的大棚土壤中铜锌含量分别是昆明地区自然土壤背景值的2.22倍和1.71倍;铅积累不明显;镉含量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有增加趋势,当大棚使用年限达到10a以上时,其镉含量显著高于非大棚土壤,是非大棚土壤中镉含量的1.73倍。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中国北方5个群体(青岛、烟台、兴城、大连、丹东)菲律宾蛤仔体内Cu、Pb、Zn、Cd含量,研究了4种重金属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与遗传杂合度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Cu和Zn、Cu和Cd、Zn和Cd具有显著的相关性;Cu和Zn相关系数最大为0.9832,线性方程为:Czn=5.207Ccu-7.5816;Cu、Zn、Cd与杂合度相关系数为正,bp与杂合度相关系数为负,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污泥堆肥工艺是实现污泥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重要手段。文章考察了污泥在堆肥前后四类重金属(铜、锌、铅和镉)形态的变化。结果显示,铜、锌、铅和镉在堆肥前后的总量变化不大,Cu、Zn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形式存在,而Pb、Cd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堆肥处理过程中可交换态重金属都呈下降趋势,但各种重金属的可交换态变化幅度不同,以Zn和Cd下降幅度最大,Zn的可交换态由堆肥前的10.5%下降到堆肥后的4.8%;Cd的可交换态从堆肥前的3.2%下降到堆肥后的1.8%,下降比例超过和接近50%。随着向土壤中添加污泥及堆肥量的增加,小麦植株地上和地下部分重金属含量也相应增加,且地下部分含量高于地上部分,小麦中重金属含量在地下部与地上部之间的比值恒定,特别是Pd,Cd的地上和地下部分浓度比可分别达到130和15~20,经堆肥处理的污泥可以降低小麦对其中重金属的吸收。将污泥及堆肥腐熟品添加至石油污染土壤中,与对照相比土壤中的石油烃含量有一定幅度的下降,最大下降幅度为19.6%。处理一个月后重金属含量及其形态变化不大,Zn具有向铁锰氧化态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分析昭通市铅锌选矿厂尾矿库生态系统中铅镉等重金属污染现状,针对尾矿库闭库后的生态恢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尾矿库闭库后的生态恢复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重金属离子的暴露作用下,鲫鱼DNA总甲基化水平发生变化.结果表明,Cu、Zn、Pb、Cd及其混合重金属离子极大地提高了鲫鱼肝脏DNA的总甲基化水平;Cu、Zn两种生物元素对DNA总甲基化水平的改变要小于Pb、Cd两种非生物元素;随着混合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鲫鱼肝脏DNA的总甲基化水平也有所增高;混合重金属离子对不同组织DNA总甲基化水平的影响不同,肝脏>鱼鳃>肾脏.重金属离子作用下的鲫鱼组织DNA总甲基化水平改变是其产生基因毒性作用的另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20.
Study on the response of wheat to lead, cadmium and zinc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tudyontheresponseofwheattolead,cadmiumandzincMengLing,TanDeyong,WangHuanxiao,DuanChangqun,DuanPeishang,GaoShangyiDep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