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安徽省殷家汇葛公镇断裂旁侧方解石脉进行了野外考察和显微观测。露头上可识别出多期变形事件 ,显微镜下也能鉴别出脉的不同期次的变形特征和变形强度 ,脉的变形强度表现为从早期到晚期 ,脉的变形形态和组构从复杂趋于简单 ,方解石机械双晶从多组、弯曲趋于单组、平直。压性或压剪性脉体变形以交错揉皱为其主要特征 ,而张性、张剪性脉体则多表现为破裂、砾化等脆性变形形态。殷家汇葛公镇断裂宏观和微观系统分析研究为基岩区断裂活动期次及各期变形特征的鉴别研究提供了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2.
为了定量表征场地效应对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PSHA)结果的影响,采用 OpenQuake 软件计算方法,针对玉溪地区,开展了考虑场地效应的 PSHA 分析,生成了基于基岩场地和实际场地的玉溪市 50 年超越概率 10% 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和 0.5 秒反应谱加速度(Sa(0.5 s))危险分布图。结果表明:考虑场地效应(实际场地)的 PGA 和 Sa(0.5 s)危险值分别分布在 0.12g~0.45g 和 0.15g~0.55g 区间;场地效应显著增大了玉溪市东部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原因是该区域地势平坦且上覆软土层;考虑场地效应的 PSHA 结果可用于生成针对某一特定场地的一致危险性反应谱。因此,应重点关注软弱土层场地放大效应对 PSHA 结果的影响,从而更为合理、科学地表征地震动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李兆华  刘平英 《灾害学》2015,(1):120-123,140
近年来,风力发电行业发展迅猛,风电场的安全运行日益受到关注。雷电灾害成为影响风电场正常运行的主要气象灾害,因雷击造成风电机组、箱变及其附属电气设施损坏,导致严重经济损失的情况时有发生,风电场的防雷保护现状和形势已不容乐观。该文以云南某高海拔风电场为例,在实地考察、数据采集的基础上,结合高原山地的特殊环境、风电场所在区域的雷电活动情况及土壤电阻等条件,分析风电场存在的雷击风险,提出相应的雷电灾害防御措施,从而为风电场的防雷保护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由于地裂缝的存在破坏了场地的介质连续性,地震波在裂缝带的反射作用对场地的动力响应具有放大效应。以咸阳市某地裂缝为例,在研究地裂缝分布特征、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分析确定了该区地裂缝的成因类型,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随机地震荷载作用下地裂缝场地的动力响应,确定了该地裂缝场地的动力响应特征,以及上盘60 m至下盘30 m放大效应显著的范围。结合现有地裂缝勘查规范确定了咸阳市地裂缝的避让距离原则:在土地宽裕的情况下,应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避让;在城市用地紧张的情况下,一类建筑物上盘33 m,下盘18 m,二类建筑物上盘22 m,下盘14 m,三类建筑物上盘8 m,下盘6 m;在强震作用下,由于地裂缝带的地震放大效应,建议适当放大避让距离,可考虑取上盘60 m,下盘30 m。  相似文献   

5.
陕西泾阳4.8级地震前后重力变化与断裂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泾阳Ms4.8级地震前后陕西关中地区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和有关断裂垂直形变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波速比高值区很可能存在地下深部地幔物质的入侵,由此引发地震和重力场的显著下降;②用震源机制解和GPS所作的运动矢量图可以较好地解释泾阳地震前后重力场时空演化特征及有关断裂活动——其变化是北西向剪切应力带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以呼和浩特市街道为例,采用熵权与GIS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城市绿色与安全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33个街道进行韧性评价,其中2/3的街道韧性水平值低于平均值,并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在空间上韧性水平较低的街道在研究区西南集聚,高韧性街道从中心往外大致呈“高-低-高”分布格局,研究结果与城市用地扩建方向与时间、功能布局等实际情况比较吻合。最终从街道、市辖区和市级角度提出韧性提升对策建议,对绿色安全城市建设和防灾规划从“多城一策”向“一城一策”转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研究——以东北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城市化的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基础与目标。在经济全球化、普遍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为提高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东北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极为重要。构建了东北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东北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进行了评价,以期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断裂构造是地球应力的外部表现。断裂构造的识别对于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预测,以及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等具有重要意义。利用ALOS影像,结合地形图,通过分析研究区内地形、地貌构造及水系特征等,建立了德兴地区断裂构造的遥感解译标志。通过实地验证,该研究区内存在断裂构造100余条,北西方向断裂为区域性断裂。  相似文献   

9.
区域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 --以湖北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质量评价是区域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制定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之一。当前环境质量评价主要在环保部门进行,以评价区域综合环境质量为主。文章根据国内外主要评价方法,结合区域具体情况对这些评价方法进行了新的探讨,以长江中游湖北省域为案例区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认为,人类活动是影响区域环境质量的根本因素,特别是人类的规模性活动,如城市发展、人口增长等因素与区域环境质量呈负相关;另一方面,地貌类型、气候等自然属性的因素又决定着人类生存的状况和活动范围,故是环境变化的诱导因子之一,是影响环境质量的又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郯庐断裂带皖东段与滁河断裂所处区域 ,深、浅部构造特征及动力学环境相似 ,浅层构造均为断陷盆地 ,深部构造均为地幔异常区 ,浅层构造与深部构造之间呈镜象对应关系 ,说明两者构造具有成因上的联系。在郯庐断裂带皖东段与滁河断裂上 ,现代地震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丛集性、迁移性及相关性 ,主要表现在 :每当郯庐断裂带皖东段地震活跃幕中主要地震丛 (ML≥ 3.0 )发生前后 13年 ,相应在滁河断裂带上也会发生类似级别的地震。  相似文献   

11.
根据近38年的地震资料,利用地震活动参数值组合、b值空间分布、断裂带分段,结合历史地震及构造背景的综合分析方法,分析了郯城—庐江断裂带中南段现今地震活动习性,判别出潜在的强震、中强震危险段落。研究结果表明:郯城—庐江断裂带中南段存在着6个具有不同现今活动习性的分段落,其中,郯城—泗洪段断层面的现今活动习性处于高应力背景下的相对闭锁状态,是未来最有可能发生强震的段落;九江段于2005年发生了5.7级地震,积累多年的能量已经释放,闭锁状态已被打开,现处于震后震源断层面应力调整阶段,出现了低b值、高应力的状态,因此,短期内不可能再复发中强以上地震;潍坊—莒县段、定远段、合肥—庐江段、宿松段的现今活动则处于低应力水平状态,较短时期内复发中强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2.
在工程建设中,工地及邻近地区的断层活动性是工程设计的一项重要依据。在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显微构造分析法和包裹体方法在断层活动性评价中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事实表明,这两种方法在工程地质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翁莉  马林  徐双凤 《灾害学》2015,(1):130-134
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从气象灾害发生维度评估城市暴雨气象灾害风险性。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三方面构建南京暴雨灾害风险评价体系,采用2003-2012年统计数据对南京暴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进行等级划分,构建隶属函数判定评价因素与评价等级的隶属程度,建立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估南京暴雨灾害风险,并选取2012年南京暴雨实例进行数据演算,验证该评价模型的有效性,最后提出南京暴雨灾害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14.
自然灾害风险分析的时空尺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思健 《灾害学》2012,(2):1-6,18
自然灾害风险存在着显著的动态特性,即灾害风险会随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而呈现出差异。研究自然灾害风险的时空差异是对自然灾害风险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其中,时空差异研究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选择恰当的灾害风险分析的时空尺度。广度与粒度是时空尺度的两个孪生指标,时空广度限定了灾害风险评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有效范围,而时空粒度则是量度灾害风险时间和空间差异的最小单元。列出了风险时空差异的表达式,深入探讨自然灾害风险的时空尺度,并对我国三种典型的自然灾害(地震、洪涝和台风)风险分析的时空尺度选择进行了讨论,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自然灾害风险时空差异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左三胜  赵志祥 《灾害学》2004,19(2):47-50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国家强制执行的工程建设工作程序之一,亦是一项起点高、难度大、操作性强的新型技术工作.本文初步分析了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灾害的关系,介绍了我国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研究现状、意义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缺失原始资料情况下,通过加权处理旧区划图和新的资料,是区划图更新的一个重要途径。以广东省台风暴雨灾害为例,说明如何应用加权更新模型进行区划图更新,并对其进行了检验。实例证明,在原区划理论和方法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加权处理新旧资料,可以满意地更新自然灾害风险区划图。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断裂断层泥的粒度成分分析、粒度分形和石英颗粒形貌(SEM)特征观测等方法来分析与评价某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区断裂活动性,从而得出工程的稳定性。这一研究对大型地下工程场区稳定性综合论证及对地下硐室合理选址、设计以及确保工程安全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倩雯  曾坚  辛儒鸿 《灾害学》2021,(1):192-200
灾害风险辨识是灾害有效防控的重要环节之一,辨识体系与风险水平之间的非线性复杂关系使研究方法向精细化、智能化转型。闽三角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沿海经济开放区,独特的“山-海”自然地理格局、起伏破碎的地形、高发的台风暴潮和极端短时降雨特征使其常遭受洪涝灾害侵扰。以闽三角为例,将生态服务价值纳入风险评价体系,构建基于GIS多准则评价与BP神经网络模型的风险辨识方法,旨在完善评价体系的同时,弥补传统评价方法存在的非线性缺陷和主观依赖,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究该地区风险空间分布规律和空间格局,为灾害风险防控提供思路。结果表明:①基于GIS多准则评价与BP神经网络模型的风险辨识方法能够系统准确的认知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水平与空间分布;②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河口处、湾区,且人口、经济活动较活跃地区,城市化发展快速区与缓慢区相比,更容易遭受洪涝灾害威胁;③洪涝风险以高-高和低-低集聚为主,风险根据空间自相关性特征分为“整体随机”“局部随机-邻域集聚”和“整体集聚”三种类型。最后根据风险特征将闽三角地区高风险分为“厦门集美版块”“泉州湾区版块”“漳州县区版块”,分别提出灾害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